老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肥胖高血压、儿童高血压、更年期高血压
高血压发生的人群不一样。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发生的高血压,具有显明的特点,我们要不同认识与对待。最主要的高血压病多发人群有以下几种。
1.老年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将老年人规定为年龄在65岁以上(我国规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中一部分是由成年高血压延续而来的,另一部分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减退,收缩压升高而来。老年人高血压的标准现已改为和成年人一样,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照这个标准,老年人中可能有一半的人是高血压病患者,所以说治疗和预防血压升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广受关注。
一般来说,老年人高血压具有如下特征。
(1)老年人高血压的收缩压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那些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弱所造成的。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会在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中逐步升高。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病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4)老年人高血压主要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脑卒中的发生也比较频繁。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较好,但会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会相当敏感,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初始剂量应比年轻高血压病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病患者长。因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也不应降得太慢,否则就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用不利。
(8)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较低,在药物治疗时容易引发抑郁症,故应避免选用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必须先从寻找病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痛。高血压病虽然不能彻底根除,但是,寻找病因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如下。
(1)膳食高盐,老年人由于味觉功能减退,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喜食含钠高的食品。
(2)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积和向心性肥胖容易导致高血压。
(3)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和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
(4)老年人的交感神经活性高,血中肾上腺素水平比较高,但不易排出,易引起血压升高。
(5)老年人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这是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
(6)老年人肾脏排钠能力降低。
上述原因往往会同时构成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这就需要老年患者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方法,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着手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2.妊娠型高血压
女性在怀孕的中后期,可能会出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疾病(简称妊高征)。一般来说,妊高征的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水肿、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生长迟滞或胎死腹中。妊高征对孕妇和胎儿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可导致抽搐、脑血管意外等。
经研究表明,容易导致妊娠高血压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年轻、初次孕育者或者高龄。
(2)对妊娠有恐惧感,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3)家族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母亲有重度妊高征史者。
(4)有肾炎、糖尿病病史者。
(5)有营养不良,重度贫血者或营养过剩,体型矮胖者。
(6)气候寒冷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
(7)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多胎妊娠、葡萄胎等。
根据病情的轻重,妊娠高血压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1)轻度妊娠高血压是指血压≥140/90毫米汞柱,<150/100毫米汞柱,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毫米汞柱,可伴轻度蛋白尿及水肿。
(2)中度妊娠高血压是指血压≥150/100毫米汞柱,<160/100毫米汞柱,蛋白尿在(+)或水肿,伴有头晕,无自觉症状。
(3)重度妊娠高血压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先兆子痫,即血压≥160/100毫米汞柱,蛋白尿在(++)~(++++)或水肿,伴有头痛、眼花、胸闷等自觉症状;另一种是子痫,指的是患者在妊高征基础上出现抽搐或昏迷症状。
3.肥胖型高血压
肥胖是指人体能量的摄入远远超过消耗,使脂肪过多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一般衡量一个人的体重是否合适的标准之一是体重指数(BMI),它是利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出来的,即体重÷身高2(千克/平方米)。中年男性为21~245,中年女性为21~25。例如一个人的身高是1.7米,体重是70千克,他的体重指数计算的方法是70除以2.89等于242。
同时,肥胖者一般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人。在我国,成人的标准体重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目前,超重与肥胖的诊断标准并未统一。WHO与国际肥胖协会建议亚洲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标准分别定为体质指数为:BMI≥23千克/平方米和≥25千克/平方米。而我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分别定为:BMI≥24千克/平方米和≥28千克/平方米。
肥胖可以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单纯性肥胖无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肥胖。
尽管肥胖型高血压的严格定义应把肥胖作为高血压病因,肥胖发生在前,高血压发病在后,减重可使血压下降或接近正常。但事实上,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极其复杂,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体重均影响血压,减重有助于降压,因此,很难确定肥胖与高血压是单一因果关系。同时,体重是一连续变量,对于血压的影响并无切点,因此,肥胖型高血压泛指单纯性肥胖者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从而阐明这类高血压在治疗上的特点。
肥胖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血压的患病率占人群的10%~30%。中国成年人高血压人群患病率近20%,在有的西方国家更高。而肥胖者占高血压病患者的30%~75%。有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年龄和体脂分布有何差异,个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体质指数和腰围呈正相关。减轻体重后,多数肥胖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可下降。
肥胖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肾脏功能障碍。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其促使血压升高机制如下:①遗传因素。肥胖型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推测肥胖与高血压具有遗传性的内在联系。②神经-内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促进交感活性增加,血浆瘦素水平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尤其醛固酮分泌增加,这些神经内分泌紊乱,促进血管收缩、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和心肌及血管重塑等。③糖脂代谢异常。肥胖常伴有糖脂代谢异常,包括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三酰甘油和(或)胆固醇水平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④内皮功能障碍,使血管扩张及抗细胞增殖功能降低。
4.儿童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该年龄、性别组的2个标准差以上或第95个百分位数以上,可确认为高血压。目前趋向于将血压在短期内急骤升高,超过最高限(>99个百分位数),伴心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靶器官损害的重症高血压称高血压危象或称高血压危重症,而把不伴上述靶器官急性损伤的重症高血压称为“高血压急症”。
儿童高血压与成人不同,多为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中80%与肾脏疾病有关,如肾实质病变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反流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结缔组织病伴肾损害、先天性肾发育不良、肾盂积水、多囊肾、肾肿瘤、溶血尿毒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以及肾血管病变的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肌纤维病致肾动脉狭窄、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肾动脉炎等。
对于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大部分初起轻症患儿无自觉症状,少数有间歇性头痛、恶心、食欲不振,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脑、眼底、心血管、肾脏的病变,发生眩晕、视力障碍、惊厥、偏瘫、失语等急重症高血压表现。嗜铬细胞瘤患者有面色潮红、苍白、心悸、发热、多汗、震颤等表现,其中震颤可持续数分钟到24小时,发作后可出现严重的低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可突然出现前胸撕裂痛,痛延及臂、颈、腹部及下肢,常伴血压显著升高。
高血压危象是一种表现为动脉血压急剧上升,以致引起急性暂时性脑功能紊乱的急症。患儿通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进而发生昏迷和惊厥,并出现暂时性局部性神经征象。
5.更年期高血压
妇女在进入绝经期或因手术、放射线破坏卵巢功能时,可出现一系列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自觉一阵潮热、面红、出汗,发作次数不定,伴有心悸失眠、烦躁易激动、思维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也可出现皮肤麻痒、头痛、眩晕、血压升高等。绝经期高血压主要为收缩压升高,且波动性较大,易受精神紧张和体力劳动影响,使血压波动。待度过绝经期之后,大多数可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