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第二课:慈悲心——常行于慈心,祛除怨恨念(1)

佛云:大慈大悲。禅曰:即心即佛。仁爱之心,即是慈悲之心,即是修禅正佛之心。所以,菩萨用心,皆以慈悲为本,以利他为先。

——唐·空海禅师

佛陀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二者合称为慈悲。佛指慈悲的众生不仅指人类,更包括所有的生灵。世界万物均是平等,即使是万物之灵者人类,在本质上与那些看似卑微的生命没有区别。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皈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为人导师,为人父母,为人兄弟,同归道场,为真知识,慈悲之亲,重于血肉,世世相随,虽死不离。对众生慈悲,不只是发扬善心,更是对自己灵魂的洗礼。所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得多。

对人慈悲即是对己慈悲

度人即是度己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蜀·刘备

一天深夜,有位施主沿着一条昏暗的小路回家。经过一片丛林,他突然听到有人挣扎的喘息声。他停下脚步,仔细地听,发现是两个人在扭打,夹杂着衣服撕裂的声音。他立刻明白:一个女人被袭击了!

他想:到底我该不该介入这个事件当中呢?

他一面担心着自己的安危,一面诅咒着为什么今天晚上要选这条小路回家。如果自己也成为另一个牺牲者怎么办啊?是不是该跑到附近的电话亭打电话给警察就算了呢?

那个决定的过程好像永无止境,但实际上花不了几秒钟,而且听得出来那个女人的呼吸挣扎声越来越微弱了。他决定一定要有所行动,于是冒着生命危险,立刻冲到丛林后面,将歹徒从那个女人身边拉开,随后他和歹徒扭打成一团,倒在地上滚来滚去。

最后,歹徒终于放弃,跳起来逃跑了。他气喘吁吁地爬起来,那个蹲踞在黑暗之中的女人仍然在啜泣和不停地发抖。

他跟女人保持了一段距离,慢慢地说:“好了,那个人已经走了,你现在安全了。”

一段很长的沉默,女人开口了,带着不可思议的惊讶:“爸爸!是我啊!”

清净禅语

帮助别人是帮助自己,救别人就是救自己,起码救助自己的良心和公德!行善才能行运,改善别人的命运,就能改善自己的命运。

以善化恶开通两条生路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慧智居士

传说慧忠在南阳修道时,有一次身陷于群贼的包围之中,面不改色,自顾诵经。群贼包围上来,为首的强盗头领见慧忠“禅德淡若,风韵高逸”,急问:“你是人,还是神?”

慧忠剑眉上挑,气宇轩昂地说:“神为人造,人将神立,人也是神,神也就是人。此乃人神同一也。正所谓‘即心即佛’,每个人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施主有一颗善良、纯洁之心,只是被欲望和执著所污染,故而自性不明,宝珠失色,乃至铤而走险,掠人财帛,杀人放火,深陷于欲壑之中不能自拔。罪莫大焉!”

贼首说:“我们也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偷,不得不抢,不得不杀……”

慧忠说:“罪过呀,罪过!难道你不知道,害人必害己吗?你抢别人,实际上是抢你自己。你杀别人,实际上是杀你自己。”

贼首愕然,问:“此话怎讲?”

慧忠解释说:“因为你把自己原本善良的心,由此丢掉了,故盗人实为盗己。你杀别人实际上把自己的心也杀掉了,这叫咎由自取!”

贼首问:“是呀!杀人害己,我也知道天理难容,良心不安哪!可又怎么办呢?”

慧忠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贼首说:“这可能吗?佛能宽恕我吗?”

慧忠说:“这就全看你自己了,十方诸佛亦在你的心中,罪福果报毕竟性空,了不可得。”

贼首听了,如梦初醒,忙将手中的剑掷到地上,然后向慧忠跪下,不停地叩头说:“大师,请收我为徒吧!”

慧忠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清净禅语

狄更斯说:“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由偏见、愚昧和残酷而发明的腰衣、手铐、脚镣大不止一百倍。”

付出即是收获快乐

让我们本着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净华禅师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勤苦学法,静心求道,清苦无度,死后转生为太子,名叫视众。

一天,天空晴朗,阳光灿烂。太子在王宫里待的时间长了,就想到外面去散散心,便独自一人走出王宫。走了一会儿,他遇到了一个人。只见此人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有气无力地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看样子病得着实不轻。

太子顿起怜悯之心,想为病人做点儿什么,便问道:“你病得很厉害,什么药才能治好你的病呢?”

病人看了太子一眼,十分为难地回答说:“我得的这种病非常奇特,什么药也治不好,只有用太子你的血才能医治。”

太子一听,二话没说,拔出腰间佩带的短剑就往自己身上刺,鲜血顿时涌出。太子扶起病人的头,让他吸吮自己的鲜血治病。最终病人起死回生。

自觉自愿地献出自己宝贵的鲜血,诚心诚意地给病人以帮助,太子心里不但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因自己的血能挽救一条生命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清净禅语

世界是一面大镜子,能把你完全地反映出来。如果你有爱心,如果你很友善,如果你乐于助人,世界也同样对待你。

给自己一份慈悲之心

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须知别有洞中天。

——唐·佛鉴勤禅师

有一次,慧忠国师看见耽源禅师提着篮子往方丈室走去,便问他道:“你盛那么多的青梅子做什么用?”

耽源禅师答道:“供养诸佛菩萨。”

慧忠国师接着问道:“那么青的梅子,还没有成熟,又酸又涩,怎能供养呢?”

耽源禅师很随意地说道:“所谓供养,只是表示诚意罢了。”

慧忠国师责备道:“诸佛菩萨不接受如此酸涩的诚意,我看,你还是供养你自己吧!”

耽源禅师不解地问道:“我现在就已在供养。心、佛、众生三者没有差别,国师何必计较呢?”

慧忠国师说道:“我不像你那样,我要等梅子熟了才肯供养,我非常认真计较!”

耽源禅师问道:“国师的梅子什么时候才熟呢?”

慧忠国师答道:“其实,我的梅子早就熟了。”

耽源禅师又问道:“既然早就熟了,为什么国师不供养呢?”

慧忠国师说道:“我喜爱梅子,留着它,不随便给人。”

耽源禅师逼着问道:“国师怎么那么悭吝呢?有慈悲心的人,很愿意把好的东西与人分享。”

慧忠国师假装不明白,接着问道:“什么东西是好的?我不知道。”

耽源禅师说道:“就是青梅子。”

慧忠国师笑道:“如果青梅子是好东西,那你应该好好珍惜它,可不能随便给人。”

耽源禅师也笑了,说道:“说不过你,你太吝啬了。”

慧忠国师认真地辩解道:“吝啬的应该是你,可不是我呀!”

耽源禅师一时无语。

慧忠国师见状,开示道:“青梅子还是留着自己用,不能随便给人,那才是慈悲呀!”

清净禅语

梅子象征着佛性,成熟的梅子才甜美。烦恼就如青梅子,青梅子要好好珍惜,不要急于给人,对自己也要慈悲。

慈悲是一种高贵的性情

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哪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悟心居士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化缘途中路经一条小溪,走着走着,快到小溪时,老和尚忽然停下了,并示意小和尚不要做声——原来,他看到两只小麻雀正在溪水中洗澡。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只浑然不觉的小麻雀洗够了,才叽叽喳喳地飞走了。

小和尚不无抱怨地说:“为了两只小麻雀,居然耽误了咱这么长时间,真急人!”

老和尚意味深长地说:“世间的生物不分大小,都有它们的生活和享乐,我们出家人要慈悲为怀,爱惜苍生,尤其是在小麻雀们沐浴的时候,它们的心目和意识中肯定蕴涵着圣洁康乐的观念。双双着水,幽幽私语,洗尽它们百里飞旋、千里奔波的一路征尘。这是多么动人的时刻、多么幸福的情景啊!”

清净禅语

不去打搅其他别人的自由,对它们是一份慈悲,对自己则是心灵的慰藉,从中得到的是快乐。

付出可以让你更富有

服务社会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无心居士

舍卫城中有一个人家,养了一个男孩,出生后,紧握着双拳,母亲觉得很奇怪,把婴孩双拳启开一看,拳中各拽一个金钱,母亲就把孩子手中的金钱取出。可是,奇怪得很,婴孩的手中,你拿走金钱,他又生出金钱来,无论怎样也拿不尽。后来母亲知道是福报所致,就为婴孩取名“金财”。

这金财的面貌,端正庄严,天性慈和,人人都喜欢他。金财出生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听说有位大觉大悟的人天导师——佛陀,能为众生解除一切苦,他长大后就请求父母,允许他跟佛陀出家,得到父母的同意后,金财独自到佛陀的住处来。

刚落发穿着袈裟的新比丘——金财,在受戒时,必须向众师见作礼。金财一一到师兄前顶礼,两手按地,都有两枚金钱留于地面,受戒完毕,精进修行,不长的功夫,金财证得了罗汉果位。

一天,阿难请示佛陀道:“佛陀!金财比丘,宿世培植何等福因,今生得手握金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能遇见佛陀,出家不久即能证得圣果?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为大众说出这段因果道:“距离现在九十一劫前,有位毗婆尸如来在这世间教化,和现在一样的情形,毗婆尸如来带领众弟子到处去游化。如来和僧众所到之处,皆有施主设斋进供。那时,有一个贫苦的人,很乐意要供养如来及众僧,就到深山砍柴,售得两钱,很欢喜地去见如来,把自己劳力所换取的两钱,供养如来及众僧。”

这个贫人,以不思议的心,行不可思议的事,能够把自身仅有的手中两钱,布施佛陀及圣者。经过九十一劫,直到现住,手握金钱,取之不尽。那时的贫人,就是现今的金财比丘。

清净禅语

“施”比“受”更富有。施与是富有的人生,而接受是贫乏的人生。人生的成功就在“帮人”与“被帮”之间。

耕耘自己的福田

惟德斯馨,当植福田登寿域;归真返璞,好凭觉道达心源。

——慧原禅师

出家人非常强调普度众生的仁慈之心。下面的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启示刚刚入门的小和尚:

一次,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便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这里小鹿便应和,那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顾秦西巴站在旁边对自己有什么危险,一下冲到小鹿身边,舔了舔小鹿的嘴,两只鹿便撒腿跑进林子里,眨跟就看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猎回来的余兴一下子全没了,他气得把秦西巴赶出了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位好老师。

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很满意。正当孟孙闷闷不乐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左右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不但学问好,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

清净禅语

给他人以关爱与同情,则耕耘了自己的福田,实现了自我的存在,构筑了自己的成功。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总能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

照亮别人就是照亮自己

待人热诚,便会每天充满着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禅清居士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