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传承集粹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论著、作序、建言献策

一、论著

1.程莘农主译.难经语释[M].南京: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1956.

2.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编(程莘农任组长).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M].北京:北京中医学院,1957.

3.程莘农.难经概述[J].中医杂志,1958(3):207-208.

4.程莘农.简明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5.程莘农.有关“五输”的几个问题[J].中医杂志,1961(6):17.

6.针灸学概要编辑小组.中国针灸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7.程莘农主审.针灸疗法(下册)(大专医校教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8.程莘农主审.针灸学讲义(中医高等院校教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9.郑其伟,程莘农.八会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J].江西中医药,1982(2):46-50.

10.郑其伟,程莘农.八会穴穴名考[J].中国针灸,1982(4):37-39.

11.李杨,程莘农.《内经》针灸处方初探[J].上海针灸杂志,1982(3):9-15.

12.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针灸学讲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

13.程莘农.针灸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14.杨甲三,程莘农.十四经穴点穴法(电影上、下集)[Y].北京:科技电影厂,1985.

15.程莘农.经络循经感传的研究——感传体表循行路线与古典循行路线的比较[Y].北京:科技电影厂,1985.

16.程莘农.中国针灸学(中文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987年外文出版社出版英文版,1991年中国台湾出版繁体字版)

17.程莘农,孙震和.忆孙晏如先生[J].江苏中医药,1986(3):40-41.

18.高俊雄,程莘农.俞、募穴的初步研究[J].中国针灸,1986(3):28-31.

19.程莘农.中医考试题解(针灸分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

20.程莘农.《中国耳针学》读后感[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3-4.

21.丁兆琳,程莘农.《内经》中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初步探讨[J].中国针灸,1998(10):623-625.

22.王宏才,程莘农.消渴病病名源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5):51-52.

23.潘哲,程莘农院士中药方义理论在针灸临床运用[J].光明中医,2003,18(108):12-13.

24.程莘农.经脉病候辨证的新突破——评《经脉病候辨证与针灸诊疗》[J].中国中医药报,2006,9(7):8.

二、作序

程莘农作为针灸界的名医、院士,许多著者邀请其作序,从序言中也可以探究其对针灸及相关理论的学术观点。如在《中国经络文献通鉴》序中所说:“经络理论……对人体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可以看出程莘农对经络理论和对针灸文献学研究的重视。《针灸心传》序中可以看出程莘农对以中医理论为指归进行国际针灸教学的呼吁,正如序中所说:“诚乃昌明针灸学术之大道也。”在《百症针灸用穴指南》序中所说:“论经络而不舍腧穴,论腧穴而不离理论,这种经与穴的结合论述方法,对于发展针灸科学有其重要的意义。依按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还应包括病候、某经发病,就反映出某经病候,然后就用某经腧穴治疗,经络、腧穴、病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经络,必然要研究腧穴,研究腧穴也就必然研究病候。”体现了程莘农对腧穴、病候研究在经络研究中的重视。他还重视经脉病候在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尤其十二经脉辨证和奇经八脉辨证,正如他在《经脉病候辨证与针灸论治》序中说:“虽然针灸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但在辨证论治体系上尚未完整,特别是对经脉病候及其论治尚感缺如。”同时,程莘农也注重针灸手法的应用和研究,如在《实用针灸手法学》序中所说:“针灸治病的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但最终取决于操作方法。”此外,程莘农对奇穴研究非常重视,主张奇穴研究不应脱离文献研究,并与临床验证结合,正如在《中国奇穴疗法》序中所说:“研究奇穴是针灸学术界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需要长期进行。特别是对奇穴治病的一些奇特效果,如二白治痔疮、四花治痨瘵、肘尖治瘰疬等。奇穴疗效的研究要先易后难,逐步深入,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再配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才能确切了解奇穴之治疗作用及其相对特异性。”总之,程莘农对各书籍著作的作序也是学术思想研究的重要资料,现选录如下:

1.《中国经络文献通鉴》序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不仅对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养生、导引、气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针灸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体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经络研究已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期间几个重大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之一。当前,国际上“针灸热”“中医热”方兴未艾,对经络的研究也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热门课题和竞争目标。国内外学者也迫切需要一本能提供“正宗的”经络学说的历史渊源,详细地记载经络学说的组成、生理、病理,各组成成分的循行分布及在诊断、治疗各方面应用的、保持历史真实原貌的工具书。这类书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到。为满足国内外的这一迫切需要,并为国家经络标准化方案研究工作做好前期准备,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会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编写了这本经络研究的重要工具书——《中国经络文献通鉴》。它上迄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下至晚清民国之前,凡有关经络内容的片言只语,靡不收采,资料来自百余部经典著作、经络专书和古代名著中有关经络的章节,搜罗宏富,编排有序。它是国家经络标准化方案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它的成书不仅为国内外学者提供了一部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图文并茂的古代经络文献原始资料,而且也填补了国内外针灸文献学研究方面的空白,适应了国内外对经络学说诸多问题的了解和研究的迫切要求,对确立和保持我国在国际经络研究方面的主导地位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效益。

〔邓良月.中国经络文献通鉴[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3〕

2.《百症针灸用穴指南》序

滑伯仁发挥十四经的主要特点是:论经络而不舍腧穴,论腧穴而不离理论,这种经与穴的结合论述方法,对于发展针灸科学有其重要的意义。依按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还应包括病候、某经发病,就反映出某经病候,然后就用某经腧穴治疗,经络、腧穴、病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经络,必然要研究腧穴,研究腧穴也就必然研究病候。

仝建庭同志从事中医针灸教学工作,有鉴于斯,对十四经全部腧穴,以及常用的奇穴,汇集古今有关书籍,将每一腧穴的主治分类详加探讨,然后再按其主治分类,从临床应用实际出发,达到辨证用穴,以知脏(腑)不失其理,以及对腧穴刺灸方法,亦注重之,故本书命名为《百症针灸用穴指南》,内容丰富新颖,既可以作为临床之助,又可以为研究经络学说提供一份宝贵的资料,定能有益于广大读者,故乐为之序。

〔仝建庭.百症针灸用穴指南[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3〕

3.《针灸临床妙用》序

砭(针)、灸,是我国发明最早的治病方法,俗语有“一针二灸三吃药”之称。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单用,可以合用,合用之就名为“针灸”。

上古时代,经过劳动人民亿万次医疗实践,历代名医家又不断发展,针灸逐步成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针灸治疗疾病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的方法越来越多。据新中国成立后35年间大量临证治疗表明:“针灸已能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达300种左右,而其中约有100种病证,单纯用之,不需配合中、西药物,即可奏效。由于这种疗法,既无药害,又很简便,近来更受到国际人士的重视,已有100多个国家在医疗中应用!”

其伟、淳宜二位同学,获得针灸硕士学位后,通过多年国际针灸教学临床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择其要者写成《针灸临床妙用》一册,内容以实用为主,期以推广针灸学术治病解答,我极为赞同,然则运用之妙,存乎其人,故略陈己见于其端!

〔郑其伟,钱淳宜.针灸临床妙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4.《中国奇穴疗法》序

针灸学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如何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几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下针灸医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与提高,受到国际医务界的广泛注意和高度评价。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曾有不少针灸著作出版,包括对过去的一些古代针灸医籍的再版,如《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铜人腧穴图经》等;亦有新编的《中国针灸学》《中国针灸大成》《新编中国针灸学》等。然而对于针灸经外奇穴方面的研究和论著,相对就较少。

胡兴立医师自20世纪60年代初拜周相堂老师学习中医针灸;后到北京工作,至今从事针灸已35年,对中医理论及针灸临床理论与实践均达到一定水平。最近他将历经近10年编写成的《针灸奇穴疗法》一书请我作序,当我了解该书的内容及编写过程后,欣然命笔。

《中国奇穴疗法》一书的问世,是对针灸学术领域做出的贡献,因研究奇穴是针灸学术界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需要长期进行。特别是对奇穴治病的一些奇特效果,如二白治痔疮、四花治痨瘵、肘尖治瘰疬等。奇穴疗效的研究要先易后难,逐步深入,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再配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才能确切了解奇穴之治疗作用及其相对特异性。

《中国奇穴疗法》一书,弥补了目前针灸奇穴书籍的不足,也为奇穴的文献收集、研究和临床验证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该书选编入古今奇穴近700个,每穴下分列取穴与定位、解剖位置、主治病证、刺灸法、文献摘录等项。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重视针灸临床实际需要;如在上卷将奇穴分编为三类,即常用奇穴、备用奇穴、附录奇穴。在中卷还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编入内、妇、儿、外、皮肤、传染、骨伤、口腔、五官等各科常见杂病证400余种,每种病证分别按奇穴、经穴、穴位注射、艾灸、皮肤针、皮内针、针刀、电针、贴敷、中西药等进行治疗,特别适用于中、基层医生参考,也可用作奇穴检索的工具书。下卷编入十四经穴标准定位,并附彩图。图谱的经穴、部分奇穴采用人体模特进行彩色摄影,更加方便新老针灸学者的参考。附卷选编入国内外关于对针灸治病机制的理论研究,对耳针、针麻的理论研究也选编入一部分。

我深信,本书的出版不但有助于推动奇穴的研究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为针灸临床工作者和针灸教学工作者提供了详细的参考。

〔胡兴立.中国奇穴疗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5.《针灸心传》序

立山同道,专攻中医针灸有年,已编成《针灸心悟》一书问世,深受学者赞许!兹复整理心得成篇,续成本书,命名为《针灸心传》,堪称羽翼佳作!

针灸科学,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归。此书之作,虽属经验心得,但实践与理论并重,旨在继承发扬,整理提高,余甚以为然,知流穷源,诚乃昌明针灸学术之大道也。立山在国际针灸教学中,传播交流,亦能贯彻本意,多为国外学者所乐同,因志数语,以代序言。

〔高立山,高峰.针灸心传[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6.《实用针灸手法学》序

针灸是我国古老的医疗方法,对许多病症有着独特的疗效,近代被列入世界医学范畴,为许多国家所采用。针灸治病的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但最终取决于操作方法,因此历代医家对针灸手法的应用和研究十分重视。

针法灸法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针解、离合真邪论、宝命全形论、刺志论和《灵枢》九针十二原、官针、终始、官能、邪客、邪气藏府病形等篇,分别论述了机制和具体操作,初步形成了针法灸法学,为后世所遵循,历代相传,不断充实。至元明时代,有更多创新,统计当时针灸之法,不下百种,可谓盛极一时。虽历代医学对针法灸法的理论和操作见解不同,但对它们的重视则是一致的。近50年来,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对针灸手法的应用与研究也不断深化,不仅从临床治疗中观察各种针灸手法的疗效,而且开展了人体和动物的实验研究。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针灸手法当能获得更迅速的发展与提高。

然而古今针灸著作繁多,目不暇接,古代医籍辞简意奥,难以领悟精髓,今世大作其大而全者,亦难得其枢要,而专论群书仅能窥其一斑。鉴于此,伦新诸君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近20年的实践和领悟,本着全面、精简、实用为宗旨,编写了这部《实用针灸手法学》,试图继承发扬中医学中这一独特的治疗技巧,以供针灸临床及学习者参考之用。相信该书的出版,对提高针灸手法的操作和疗效,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几千年来中国针灸,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后殷切希望针灸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伦新.实用针灸手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承淡安针灸经验集》序

尝忆先生当年,讲经论典,群医毕集,针灸绝学,倡于金陵,真为至贤至神也!后世承门众哲,或大江南北,或越洋海外,针道昭彰,光耀岐黄,又为至精至深也!

嗟乎!先生生平淳朴谦和,勤奋自立,博采中西,游学千里,复兴针灸,莫可越遏。然云蒸龙变,得大伸其志之时,驾鹤西去。令我增无数悲念,生无穷感喟矣。先生之蕴奥,即可不加记录,而令其湮没乎哉!南京中医药大学诸学者,三历寒暑,特为搜辑,撰释甚众,将欲刊布,命名为《承淡安针灸经验集》,叙述名德,传其贤能,微辞奥旨,诸书众说,其意盖欲令后人穆然起尊贤之情,为之纲纪,以贯通耳,故多本原理,悉述心法,以归画一,但求其道。念承淡安先生研究之梓行,扬其及致,遍达九州,必告慰先生也!

冥冥虽远,思想长存。

由衷欣慰,谨书此文,权以为序。

〔项平,夏有兵.承淡安针灸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8.《经脉病候辨证与针灸论治》序

金元名家窦汉卿云:“却病之功,莫捷于针灸。”几千年来,针灸技术,验之于临床,运用得当,深具疗效。余经50多年临床验证,确有起死回生之功,(益蜀)陈疴于顷刻,是我国医疗技术之珍宝。当今针灸技术已引起世界的重视,形成了针灸热潮,风靡海外,遍布宇寰。这也给我们提出历史责任,不断提高针灸技术,完整其自身体系,才能适应科学的飞速发展。虽然针灸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但在辨证论治体系上尚未完整,特别是对经脉病候及其论治尚感缺如。今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吉教授、博士生导师,经过10余年的潜心研究,几经寒暑,数易其稿,终于完成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辨证论治及针灸论治体系,理、法、穴、术俱全,填补了针灸辨证论治的空白,余读之,深受鼓舞,故愿为作序,以表祝贺。

〔张吉.经脉病候辨证与针灸论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9.《针灸学表解》序

《针灸学表解》从教学出发编写,切合实际,以简洁的表格形式对针灸学中的相关、相似的内容进行对比介绍,并从纵向、横向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使读者能够辨别和领悟针灸理论中的异同,注重创新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李瑞.针灸学表解[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0.《针刀临床治疗学》序

我参加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会上我提出,过去人们往往叫针刀疗法为小针刀,我建议把小字去掉了,叫针刀疗法,针刀疗法多好听。咱们不小了,要大了,大的要走向世界了。我认为,针刀疗法是九针当中的砭针发展而来的。如今,国家已正式鉴定成为针刀医学。然汉章却驾鹤西归,幸众多针刀弟子,继承师业,为针刀事业前赴后继,令吾信心倍增,针刀事业发展有望。

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需要广大针刀医学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扩大适应证范围,全面发展,不断对其理论进行完善。为避免针刀手术失误,真道德规范化操作尤为重要。朱汉章教授的两位学生吴绪平教授、张天民副主任医师组织全国的针刀专家,撰写了《针刀临床治疗学》一书,对针刀医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针对针刀闭合性手术如何定点定位,提出了针刀整体松解的新思路。希望本书对针刀操作的规范化和针刀医学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吾倍感欣慰,故乐以为序。

〔吴绪平,张天民.针刀临床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11.《儿童脑性瘫痪综合诊治与康复》序

“创新”是当今21世纪点击率最高的词汇,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只有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求得新的发展。不但一个学科的发展是这样,而且全社会的发展更是这样。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脑瘫是当今国内外医学界公认的难治之症,也是社会公认的不治之症。历代中西医专家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对脑瘫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许多脑瘫患儿父母看到了新的希望。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十大女杰、山西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省脑康复医院院长郭新志主任医师,从跟随头针先驱焦顺发先生治疗脑血管病开始,潜心研究,向脑瘫这一灾难性的医学难题展开了不懈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艰难跋涉,使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出一套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医学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提高了脑瘫儿的生活质量,并多次举办国内外学习班,培养了几十名国家的专业脑康复技术专业人才。

《儿童脑性瘫痪综合诊治与康复》一书,融郭新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汇集了古今脑瘫诊治康复之技术,是从事脑瘫康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优秀教科书。

我们相信,《儿童脑性瘫痪综合诊治与康复》一书的出版,必将有益于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发展,有利于中医养生康复技术在现代脑康复中的推广应用,同时,有助于全社会更多的人来关心和重视残疾人事业和相关医学的发展,会有更多中医养生康复医学专家为构建新的“和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郭新志.儿童脑性瘫痪综合诊治与康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三、建言献策

程莘农院士作为全国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他利用一切机会,不仅为针灸呼吁,同时还关注中医、中药;不仅关注中医药,还关注民族医药的发展;不仅为中医研究院的发展而呼吁,还为全国各地中医药的发展而呼吁;不仅关注医药卫生事业,还肩负使命,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履行职责,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1.关注医药卫生事业

六届四次会议时程莘农院士提出了“关于为振兴中医事业,建议有关领导部门切实办好‘吴鞠通医院’”的提案,建议在温病大家吴鞠通故乡江苏省淮阴市办好中医医院。

七届一次会议时提出了“请明确办理私立各类学校讲习班条例”的提案,鉴于当时社会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捐资办学,以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议明确办理私立各类学校讲习班条例,保证中医药私立办学的质量。

七届二次会议时提出了“请国务院扩建中国中医药研究院”的提案,建议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建立,扩建中医研究院,做好中医药科研工作,加强中医药发展;七届二次会议时还提出了“请国务院给予中药特殊优惠”的提案,鉴于中药生产周期长、野生动物药材稀少、种植生产地域性强、生产储备计划性亦很强等特性,对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缺少应有的计划性,对中药的种植、生产缺少应有的扶持,中药生产更是资金缺乏、设备陈旧、技改缓慢、科研落后,很多地方的药材生产、储备设施和卫生条件等均有所下降等问题,建议国务院提请有关部门认真考虑对中药采取产业倾斜政策,给予中药优惠待遇。

七届四次会议提出迅速落实“经络研究”的项目计划案,面对着日本等多家对经络研究的重视的严峻的国际挑战,建议尽快落实。

七届五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健全全国中医药管理机构”的提案,鉴于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后,相当部分的省、市没有相应的中医药管理机构,影响全国中医药工作开展的现状,请求国务院继续重视中医药工作,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工作,理顺全国中医药管理体制,并在人力、财力各方面切实迅予落实,使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能够更快地、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

八届一次会议时程莘农院士提出了“请首都规划委员会将广安门医院病房楼南待征土地拨给医院”的提案,为医院争取更多的扩建用地;八届一次会议还提出“加强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的提案,鉴于我国药品创制的能力薄弱,建议加强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把大力开发中药新药作为我国医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以利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等。

八届二次会议时程莘农院士提出了“请进一步支持回回医学理论的抢救工作”的提案,呼吁请进一步支持回回医学基础理论研究抢救工作,协助克服其前进中的困难,以促进回回医学的发展,有助于与伊斯兰世界医药文化交流及合作。

八届三次会议时程莘农院士提出了“关于请国务院将国家医药局归口于卫生部统一管理”的提案,鉴于药医分离,管理机制不明确的现状,建议国务院研究“药”的重要性,将国家医药管理局归口于卫生部统一管理、协调,以利民生。

2.关注社会发展

六届四次会议时程莘农院士提出了“关于请北京市政府继续加强改善市内公共交通”的提案;六届五次会议提出了“关于请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加强督导管理市内公共卫生”的提案;七届一次会议提出了“请国务院、财政部迅速努力消灭国家财政赤字”“请党中央积极发挥全体党员在四化建设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国务院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案;七届三次会议提出了“国家各级领导部门在调查访问中,应轻车简从、克服官僚作风案和建议北京市政府组成军警联合执法纠察队”的提案;八届三次会议提出了“请全国政协制订加强‘民主监督’有力措施”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