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已经充分证明:教练员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田径项目来说,决定田径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田径教练员,对田径教练员工作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是促进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田径教练员的绩效考评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把田径运动的战略思想、目标、核心训练观念层层传递给田径教练员,进而提高田径教练员的工作效率。
田径教练员的绩效考评是对田径教练员团队或者教练员个体行为活动的绩效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测量与评定的程序、方式和方法的总称。它既包括对整个组织行为活动成果的测量和评价,又包括对组织之内的各个成员个体的考评,也就是既包括组织绩效考评又包括个体绩效考评。考虑到在当前田径运动训练实践中,以教练员个体负责部分队员的训练组织形式较为普遍,因此在本研究中,仅仅研究对田径教练员个体绩效的考评,对于教练员团队形式的田径教练员组织绩效考评不在本研究的范围之内。
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明确有关教练员和田径教练员绩效研究的现状,以及我国田径教练员绩效考评的现状。运用访谈法得出我国田径教练员绩效考评的现状以及为分析田径教练员的职业特征打好了基础。头脑风暴、特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是本研究的核心研究方法,本书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完成了我国田径教练员绩效考评指标的选取、筛选、确定以及指标权重的计算、确定,最后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为一般理论基础、核心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一般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核心理论基础是战略管理理论和平衡记分卡。战略管理理论指导本研究从战略的角度构建绩效考评的体系;平衡记分卡则让本研究得出的考评体系实现了教练员训练过程与训练结果的平衡。目标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直接理论基础,贯穿在整个考评体系、考评过程之中。
对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特征的研究是从田径运动的项目特征、田径运动训练的时间学特征、田径项目的竞赛环境、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性质、田径教练员工作内容等角度展开的。研究认为,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投入是一个长期、持续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其职业劳动是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一体的双重性职业劳动,具有复合性、超前性、创造性的特征。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的投入由于受到田径项目关注度低、比赛数量少等因素的影响,而容易无法得以被客观考评。
对我国田径教练员绩效考评的现状研究,本研究从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的认知度、现有绩效考评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考评体系设计的系统性、考评指标设置的合理化程度、考评体系的效果以及考评过程的客观性等角度展开。研究发现,我国田径教练员人力资源管理者和田径教练员对绩效概念的认知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对田径教练员的绩效考评通常采用与其他教练员相同的考评方法和体系,这些方法和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设计的理论基础不足、设计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指标的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在考评过程中,考评主体的主观作用偏大;绩效考评的管理功能的正向发挥作用有限。
在我国田径教练员绩效考评体系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阐明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战略导向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本研究把战略管理理论和平衡计分卡运用于田径教练员的绩效考评,构建了效度较高的基于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特征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指标分为工作产出和工作行为两大类别,涵盖了运动员成绩、教练员成绩、运动员选材、训练与比赛、管理行为和公共关系6个方面,共计23个三级指标。指标体系实现了田径教练员成绩衡量和动因衡量的平衡,实现了不同层次教练员短期成绩与长期发展的平衡。
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田径教练员绩效的二级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使田径教练员的分层绩效实现量化,有利于管理者准确获取有关信息。
本研究又以天津市的高水平田径教练员和基层田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对考评体系进行了实践研究。从实践研究的结果来看,绩效考评的多方考评主体使得对田径教练员的绩效考评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考评方式直线型上级考评的不足,有利于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三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田径科学训练团队的建设。田径训练管理者、教练员和运动员均对本研究绩效考评体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基于田径教练员职业劳动特征的绩效考评体系各个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最后,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