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道教
很多南方的知识分子试图在道教、诗歌、音乐、书法和清谈的愉悦之中寻找回避现实纷扰的方法。道教在3—4世纪最终定形,它试图回应人们在感觉和想像上对于能够忘却现实纷扰的永恒的诉求。夹杂了民间传说、自然信仰和形而上思维的道教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中。道教最初出现于东汉时期,四川一位精通巫术和仙道的人士——张道陵自称天师,汇聚信众以寻求神秘的生活境界,有时他会将信众带到云台山山顶考验他们的功力。到西晋时期,原本作为对社会秩序的私人性反抗的道教受到佛教形式的影响,发展成为完整的宗教形式,有自己的经典、等级和道观。
民间道教根植于中国的乡土信仰和神秘主义思想,至今也难以为人所理解。3世纪墓葬中常常见到的装饰繁缛的魂瓶就反映了民间道教的理念(图5.2)。在一个多檐式屋顶的建筑——应当是庙宇——之下,密集排列着舞者、乐者、杂耍艺人,猴子、羊和其他动物,这可能和浙江绍兴一带的某种葬仪有关。在上流社会中,道教却是知识上的前卫主义运动。道教对儒家经典的反动导致了传统的文学和艺术观念的解冻,想像力重新回到诗歌,《楚辞》之后从未见过的灵感在这个时代的诗歌中出现了。这个时期最典型的诗人是陶渊明(365—427),虽然他为了养家糊口曾多次出仕,但是,一旦有机会重归田园,他便毅然辞官。他亲自耕耘,放纵饮酒,读书。这不仅是回避政治和社会混乱,更是奔向想像的世界。
图5.2 谷仓罐,饰多层楼阁、乐师、歌伎、杂耍、龙、猴等堆塑,外挂青绿釉,高37.5厘米,可能出自浙江绍兴,3世纪,Michael Weisbrod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