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的逻辑与常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债务轻的客户就是好客户

银行作为债权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借款人能不能按期还款。从银企借贷关系的本质看,客户债务负担的轻重与能不能还款之间的关系最密切,债务负担越重,不能还款的概率就越大,在这一点上,居民、企业和国家都是一样的。因此,从银行债权人的角度看,一个非常简单的规则是:债务轻的客户就是好客户,债务重了就不是好客户了。债务由轻变重的过程,就是客户从好变坏的过程。

如何界定客户债务负担的轻重

该如何界定客户债务负担的轻重呢?过去大家习惯以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来衡量企业债务负担的轻重,实际上是不够全面的。一般情况下,只有当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才会变现资产以清偿债务,债务首先是靠资产创造的收入来偿还的。从债权人债权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的角度看,债务应与借款人的财务能力相匹配,包括债务应与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资产及利润等4个维度相匹配。客户过度负债其实就是债务与上述4个维度的比率超过了合理的范围。我们从实践中归纳了过度负债的部分经验预警值,具体见表2–1所示。

表2–1 企业过度负债的部分经验预警值

注:1.不同行业指标的合理范围差别较大,上表主要适用于制造业,其他行业可能有部分指标不适用;2.债务规模与收入匹配性指标中,应剔除在建工程对应的债务;3.债务规模与利润的匹配性指标中,应剔除利润的“水分”;4.债务规模与经营现金流的匹配性指标中,如果企业投资资产的比重较大,也应考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我们要关注资产负债率,更要关注资产的质量、创收、创现及变现能力;我们要关注债务的总量,更要关注债务的结构、期限、利率和偿还顺序,从实践经验看,税收、员工工资、水电费、到期债券的强制性都比银行贷款要高,企业可能要求银行对到期贷款进行展期,但不能不缴税,不发工人工资,不交水电费;我们要关注企业的收入及盈利能力,更要关注企业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的创现能力,因为贷款最终是靠现金来进行清偿的。

为什么国内企业大多数都“负债累累”

从银行债权人的角度看,债务轻的客户就是好客户。但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企业的债务负担普遍都非常重,很少有债务很轻的企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过度负债企业比比皆是,所以国内银行面对的主要客户群体的整体质量欠佳。为什么国内企业普遍都“负债累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企业权益性资金来源过窄,债务性资金来源泛滥。企业经营资金来源只有两个渠道,即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权益性资金来源的渠道很窄,造成企业的杠杆率普遍偏高。企业权益性资金来源一般有三种渠道:股东投入、上市募资和利润留存。股东投入往往是一次性的;资本市场欠发达,股票融资规模不大;国内企业的利润较薄,利润留存有限。与此同时,国内债务性资金来源泛滥,银行产能严重过剩,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门槛越来越低,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基金子公司、证券子公司和保险子公司均主要从事债务融资业务,大部分的所谓金融创新本质上都在加杠杆。2015年上半年,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4245亿元(同比多增了2372亿元),占比仅4.8%,其余95.2%均为债务融资。

二是企业在经济上行期负债扩张,过度投资。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我们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处于“微笑曲线”的中段,挣的是辛苦钱,前端的技术及知识财产,后端的品牌、服务甚至渠道往往都掌握在外国企业手里。笔者从事加工制造业贷款审查工作的时间很长,一个很深的感触是,这么多年来,国内大部分制造业新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设备或技术,主要还是来源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们习惯于引进技术、设备实现快速的规模扩张,自主技术、知识、品牌在产品附加值中的占比还很低。我们国家这么庞大的市场,在过去这么多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中,推动的主要是别人的技术进步,而唯独缺少我们的自主技术。德国菲仕乐的锅一个卖四五千块钱,而我们可能要卖几百吨的钢材,才能跟人家卖一个锅的利润相当,这还是前两年钢铁行业形势稍好时候的状况。

图2–2 微笑曲线

由于挣的是辛苦钱,就一定要有规模才有效益,没有规模就挣不了钱。于是,我们看到过去30多年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拼命扩大规模。同时,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周期的上升过程,快速扩张也被证明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有效途径,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家中普遍弥漫着乐观情绪及扩张欲望。但是,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权益性资金的来源却非常有限,主要是依靠负债性的资金来源。所以,我们看到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债务负担越来越重,杠杆率越来越高。然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以前企业规模与利润总额之间正向反馈的关系变成了负向反馈,企业的规模越大,生产出来的东西越多,可能就越难卖出去,可能就亏损得越多,过去扩张时期形成的产能就变成了无效产能或闲置资产,但留下的债务依然高企。过度负债、过度扩张和过剩产能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过度扩张主要依靠过度负债,然后过度扩张的后果就是过剩的产能。而现在的问题在于,过剩的产能对应了高额的债务,更突显了企业过度负债问题的严峻。

三是地方政府片面的政策导向助长了企业的投资冲动和盲目建设。地方政府过分关注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背后的产值、税收和就业,而对企业投资有没有效益,有没有利润,地方政府其实是不太关注的。为了吸引投资,地方政府竞相出台优惠政策。笔者在信贷审查中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借款企业在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时,都在反复强调其用地比别人更便宜、税收更优惠、用电更廉价或补贴更多,都在比谁的成本更低,最后就造成了同类项目在各地不断地重复建设,而在技术的进步、升级转型方面没有太多的进展。地方政府仅重视投资数量,不重视投资质量和效益,助长了企业的外延扩张和过度负债。此外,地方政府或通过其控制的平台公司大量举借,进行公益性项目、市政基础设施甚至竞争性项目的建设,直接造成了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

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国内企业的债务负担普遍都非常重。然而,不幸的是,经济好的时候,企业要借钱,是因为要扩张;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变着法子还要借钱,是因为还不了钱。当前很多企业都犯上了“债务依赖症”,不仅生产经营严重依赖银行借款,甚至债务危机也是通过增加债务的方式来解决,很多企业(包括部分央企)的负债率仍在上升。

从横向比较的情况来看,家庭、企业、政府三大主体的资产负债表中,中国的家庭和政府的资产负债率都在平均水平以下(中央政府的资产负债率较低,但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欧元区和新兴国家的水平,也远低于美国、日本甚至德国的水平,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却要远高于上述国家和地区,国内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确是全世界最差的。截至2015年9月末,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庭和政府债务与GDP比率如图2–3所示。

图2–3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庭和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

过度负债有什么危害

扩张过度、债务过重、产能过剩、利润过薄、杠杆率过高是国内很多企业共同的特点,高杠杆率对企业经营安全、银行经营安全及经济金融安全的威胁很大。

首先是对企业经营安全的影响。债务总量大,财务费用就高,就会相应消耗企业营业利润,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以前过度负债形成的产能,在经济下行期成为过剩产能,即企业的闲置资产、贬值资产或不良资产,但其对应的却是刚性的、高额的债务。这部分资产既无法创造收入以偿还对应的债务,也无法以自身的变现价值偿还对应的债务,从而对债权人的安全影响很大。企业破产一般有两个触发条件,即债务人不能偿债或资不抵债,债务过重是造成企业破产的最主要原因。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首先过不了冬的,可能就是债务负担很重的企业。过去越激进的企业,现在越艰难,不少企业正在为过去的负债扩张付出代价。

其次是对银行经营安全的影响。债务过重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当前债务融资已经进入一个高违约时期。一旦企业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将直接威胁债权人的经营安全,而银行是全社会最主要的债权人。银行除发放贷款外,还是债券市场(包括公司债务、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等)最主要的投资者,同时银行理财资金也是各种非标债权最主要的投资资金来源,在当前刚性兑付的环境下,银行实际上承担了理财资金隐性兜底的责任。因此,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全社会债务融资的违约风险,最终都主要由银行承担。

最后是对经济金融安全的影响。随着企业杠杆率的升高和违约事件的不断爆发,债权人的风险偏好下行,再融资环境恶化,从而导致企业违约加速。每一个企业违约或破产,又马上会将风险传染给一批利益相关方,包括债权人、供应商、担保人以及企业员工,并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和违约倾向增加,银行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可能会对其关联企业、担保圈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速收贷,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并引发多米诺骨牌的崩塌,这个过程还可能伴随区域性或行业性的金融风险,信用进一步萎缩,并可能叠加流动性风险,危及实体经济及金融安全。

如何识别企业过度负债

除表2–1列举的企业过度负债的部分经验预警值外,以下经验数据和企业财务行为也值得关注,它们也可能是企业过度负债的重要信号。

债务与销售收入不匹配。一般认为,加工制造企业的总付息负债超过上一年度销售收入,或短期付息负债超过上一年度销售收入的一半时,就是严重过度融资的信号。这里还需关注企业是否有即将建成投产的项目,由于建设期的原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银行借款总是体现在当期,而项目效益总是体现在后期。因此,在评估企业是否过度融资时,还要适当考虑在建项目的预期效益。

企业从很多家金融机构获取融资。一般一家中型企业与两三家金融机构打交道是正常现象,但是部分小企业与四五家银行打交道,部分中型企业与十几家金融机构都有融资关系,就是企业过度融资的重要信号了。部分大型企业不仅打交道的银行众多,而且在打交道的银行中,中小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甚至小贷公司的占比很大,也是过度融资的重要信号。部分企业利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拆东墙,补西墙”,掩盖经营困难。

从众多影子银行机构获得融资。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把资产或收益权包装成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基金、证券、保险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等进行融资。该类融资环节多、成本高、融资条件通常比较苛刻,一般是在企业难以从银行等渠道获得低成本融资时,才会使用的融资渠道。因此,如果企业与众多的信托公司、基金、证券、保险子公司打交道,且融资总量中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的占比很高,那么,此类情形通常是企业资金链条紧张、过度融资的重要表现形式。

部分贸易融资、商品融资、租赁融资(售后回租)、资产证券化、财产收益权信托计划以及私募债等产品,可能涉及企业过度融资。除私募债外,上述产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挖”出一块资产特定化后进行融资。但实际上,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资产,都对应有债务。因此,当企业从资产负债表中“挖”出一块资产进行融资时,这块资产对应的原有债务相应就要由剩余的资产负责偿还,这实际上增加了全体债权人的风险。私募债发行门槛低、信息披露要求低、流动性差、发行成本高,一般是在企业难以增加公募债券发行额度时才会发行。因此,这往往也是一种过度融资的产品。

资产负债表中的隐性付息负债。包括售后回租、带回购条款的股权融资、长期含权中期票据和可续期债券等。如售后回租,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左侧是固定资产,右侧是长期应付款售后回租承租人的账务处理为:(1)出售该设备时,借:固定资产清理,借: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2)收到设备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固定资产清理,贷: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回租损益;(3)回租设备时,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借: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4)分摊未实现售后回租损益时,借:递延收益—未实现售后回租损益,贷:管理费用;(5)每月计提折旧时,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6)每年支付租金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贷:银行存款。,但其本质上是长期付息负债。又如,带回购条款的股权融资,名义上是股,实质上是债。长期含权中期票据和可续期债券虽然均计入权益,表面上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但它们本质上仍为债务,最终仍需还本付息。当前金融创新很快,很多时候,债权与股权的边界十分模糊,加上有些企业账务处理不规范,故意将本质上属于长期债务的科目或规定不够明确的科目计入权益。当前,社会上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银行要搞清楚企业究竟借了多少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银行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企业资产大部分已设定抵押。一般的情况下,企业只有对外融资才需要抵押资产,所以当企业大部分资产都已抵押出去的时候,往往显性或隐性的负债就已经很重了,因此,这也是过度负债的重要信号。

企业通过关联关系多头融资。企业为达到对外融资的目的,通过隐性或显性关联关系,在关联企业之间制造或虚构收入和利润,形成多头融资和过度融资。

企业涉及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非正规金融,既不进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反映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因此银行往往很难核实企业涉及民间融资的总量及融资价格。由于民间融资的成本往往远高于其他方式的融资,因此,经营正常的企业一般很少从民间渠道融资,当一家企业需要从民间渠道融资时,往往意味着资金链很紧,难以偿还存量债务,甚至经营已经很困难了。

一丁集团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和破产[2]

[2]《一丁集团破产:副总撰文警示O2O创业忌盲目烧钱》,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t/2015-12-05/doc-ifxmhqaa9964020.shtml,2015–12–05。

一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丁集团)创立于2000年,是一家集设备制造、软件研发、内容提供、产品销售、运营服务为一体的智慧科技运营商,在福州和北京分别设立了管理总部和运营总部。

在2000年初的个人电脑(PC)时代,一丁集团凭借电脑组装业务快速起家,并在2008年获得苹果销售代理权,此后与联想、苹果、三星、英特尔、微软、惠普、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世界著名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数据,仅2012年一年,一丁集团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就扩张到391家,同比增长122%,营业额达38亿元;到2013年年底,一丁集团业务网络已覆盖全国22个省,57个城市;2014年,一丁集团以56.2亿元的销售额位列中国连锁企业百强榜第76位,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7%;2015年,一丁集团转型做线上到线下(O2O)业务,上线了一丁网,旗下包括一丁到家、创客空间、全球购、智能生活4块业务,意图打造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技术(IT)服务O2O平台。同时,一丁集团还斥巨资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落地意时码(EAsmart)智能生活馆。按照一丁集团的规划,从2016年起的三年内,O2O业务年销售收入至少要达到100亿元。

然而,这家先后被评为“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和“2013年中国最具价值成长企业50强”的公司,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于2015年12月1日宣布破产,老板跑路失联。一家曾经被当作成功案例写进教科书的明星企业,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便将10余年的积淀消耗殆尽,并轰然倒塌,留下一个令世人唏嘘的结局。

一丁集团破产后,集团副总裁林德志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回顾了一丁集团的发展历程,反思了公司走向破产背后的深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过度负债。“老板这个人,出身草根,几乎是白手起家,从一家2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为资产10亿元,年销售额56亿元,最高峰时员工数超过2000人的集团公司,靠的是什么?除了他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外,还有就是今天让他深陷漩涡的银行和厂商。银行说,你生意做得那么好,我给你贷款吧,没事,多贷点儿;厂商说,你生意做得那么好,我给你授信吧,一个亿够不够,给你三个亿吧。就这样,一个靠借贷维持运转的资金链条形成了。于是,企业野心越来越大,流水越做越多,业务越铺越广,然而,传统的电脑手机业务并不赚钱。靠借贷维持的不赚钱的业务越做越大,离死期也就越来越近了。当有一天,哪个环节的货款收不回来,资金链条出现裂痕的时候,你就死定了。这年头,经济大环境不好,都是三角债,无论多小的一家企业倒闭,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的崩塌。”二是盲目扩张。“老板个人的盲目扩张,对一些新兴业态的超前布局,或许是(破产)更重要的原因……他的野心太大了,他要改变零售的业态,一口气在全国开了十几家智能生活体验馆,每家投入及亏损额度惊人。在做一丁网的时候,意图打造一个包罗未来物联网社会所有方面的网站,要做中国最大最专业的IT技术上门O2O,提前三年布局,为传说中2018年会全面到来的物联网社会做准备。可是一丁网的业务也是烧钱的,一丁网是在为2018年布局,然而,它并没有足够的钱坚持到那一天,银行和厂商也不会等到那一天。所以,靠借贷维持运转的一丁集团,其破产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其实我刚到集团工作时曾和老板聊到过这个话题,我说大哥,咱们能不能不要布这么庞大的局,只专心做其中的一块业务好不好?那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要干的活儿。后来我知道,他也有苦衷,他根本停不下来,只有大的布局,才能讲出大的故事,才会有银行和厂商继续支持他这个不赚钱、靠借贷维持的体系。”三是高企的成本费用支出。“每年一个多亿的利息,一个不盈利的企业,几百上千号的员工,每天他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考虑今天银行的利息在哪里?明天员工的工资怎么办?后天给厂商的货款能否及时到位?他活得很累,又要强行给自己打鸡血;他知道公司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还要考虑给新的项目找钱……所有靠烧钱维持运转的O2O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都是:究竟是先把规模做大,还是先把盈利问题解决好?潮水退去,终会知道谁在裸泳。”同时,该文还透露,一丁集团老板在跑路之前,也做了三点反思:“第一,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第二,永远不要向民间借贷;第三,量力而行”。

上述反思无疑是深刻的。过度扩张、负债扩张,O2O等新兴业态需要不断“烧钱”,同时短期内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因此,企业就只能借钱支持经营扩张,并通过借更多的债务,去偿还到期债务本息,一旦无法借到更多的钱,资金链就断裂了。从上文可以看到,一丁集团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银行融资、供应商融资和民间借贷,虽然无法从公开资料中获得一丁集团的负债数据,但从前文透露每年须支付一亿多元利息来看,粗略估算,其付息债务总额应该超过10亿元,再加上欠供应商的货款,一丁集团可能早已资不抵债。借款利息、2000多名员工的工资、应缴税款和应付供应商货款,成为一丁集团后期难以承受之重。

金融杠杆是涨时助涨,跌时助跌。一丁集团老板三点反思中,后边两点也许是正确的,特别是民间借贷,除了利率很高以外,其非常规的收贷方式也对企业经营及其他债权人冲击很大。上文也提到:“今天(宣布破产当天)的局面有些失控。民间债权人都听到风声,数十名社会上的小混混强行进入公司,把所有能搬走的东西都搬空了,大到复印机、电视机、电脑,小到椅子、排插,洗劫一空……关于老板跑路这件事,那些民间债权人,一旦知道钱拿不回来的时候,谁能保证他们不做出危害人身安全的举动?”但“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关键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向银行借入超过自己还款能力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