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商业银行的本质是经营风险,信贷是经营风险的具体体现。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核心的业务,并对银行整个资产端业务都有深刻的影响,是银行利润和风险最主要的来源。信贷赢,全局主动;信贷输,满盘皆输。
信贷业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为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信贷是顺周期的,经济繁荣时期,客户各项经营指标较好,再融资环境比较宽松,即使贷款到期客户偿还出现一些困难,也总是可以借入更多的债务偿还前期贷款,因此,经济繁荣时期通常也是企业加杠杆的时期,相应地,客户也很少违约。经济下行时期,客户的各项经营指标恶化,但杠杆还在,债务依然高企,同时再融资环境恶化,不仅难以借入更多的债务,很多时候存量债务到期也难以周转续贷,于是客户便违约了。同时,当前银行的平均利差不足2%,信贷客户群体本质上是应具有较低风险特征的,社会上很多融资需求,本来不应该靠银行来满足,而是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解决,但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权益性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当前银行承担的很多责任,实际上超出了它的能力。比如,当前全社会三大债务融资的风险,几乎都集中在银行体系中:一是企业过度使用杠杆,信贷违约风险高企;二是债券(包括债务融资工具)的购买主体主要是银行,风险并未从银行体系分散出去,所谓的直接融资实际上仍是间接融资,而且债券投资的风险一点儿也不比信贷的风险小;三是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环境下,银行非标理财产品的风险实际上也未从银行转移出去,而且一旦出现风险更难处置。总之,当前银行同时面临信贷、债券投资和理财投资三重叠加的风险,风险管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信用风险控制包括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面,风险控制的基本理念是“先控大,再控小”。宏观经济、中观行业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办法、架构和流程,属于银行“顶层设计”的范畴,不属于本书重点讨论的内容。本书专注于微观层面单个客户、单个项目和单笔业务的信用风险控制事宜,并将有关宏观经济、中观行业风险的考量融入具体的客户、项目或业务中。
微观客户、项目或业务的风险控制构成了银行风险控制的基石。经济繁荣时,在信贷调查、审查和贷后管理过程中,银行粗一些或是细一些的区别可能还不是很大,客户较好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以及企业产销顺畅和资产升值,可能把银行前期的疏忽就掩盖了;但在经济下行期,客户还款能力下降,信贷欺诈层出不穷,银行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风险。除宏观经济及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外,银行内部“三查”不到位,也是造成当前信贷风险高发、多发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10多年中,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银行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队伍普遍都比较年轻,在注重市场扩张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很多都未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也未经历过经济周期,基层信贷人员只注重形式合规,忽视实质风险的情形普遍存在。在当前银行信贷风险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提高信贷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升其把控实质风险的能力,显得尤其迫切。本书尝试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努力。
我1999年参加工作时,正值上一轮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股改和上市,此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经历了“黄金10年”,银行信贷资产高速增长,客户很少违约。大约从2012年开始,随着经济减速和“三期叠加”,信贷风险开始日益显现,银行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从我个人的工作经历来说,我参加工作后一直与信贷打交道,从工商银行基层支行的信贷员做起,先后在公司业务、投资银行、信贷管理、授信审批等多个信贷相关部门和岗位工作,比较完整地经历了银行信贷工作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和各项业务,特别是在总行信贷管理部、信用审批部和授信审批部等部门工作期间,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最多的项目、最复杂的业务以及最前沿的产品。近10多年来,我比较深入地参与了5000多个(笔)项目及业务的尽职调查、审查、审议或审批,对商业银行微观信用风险管理有比较深切的认识和体会,期间既有准确判断成功规避重大风险的喜悦,也有判断失误形成风险的痛苦、彷徨和煎熬。不论如何,我都要特别感谢工商银行这个“宇宙行”给予我最大的平台、最高的眼界、最宽广的视野和最多的业务机会,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去观察、去审视、去触摸、去体会这个国家最活跃的微观经济主体。10多年来,在与无数的项目及业务打交道的过程中,当看惯企业的“千姿百态”,看过太多的“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事情以后,对风险的敬畏早已深入骨髓。本书是我这些年来从事信贷及风险管理实践的工作体会、观察与思考,也吸收了很多“老信贷”前辈们的宝贵经验,既有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与提炼,也有对其中教训的回顾、检讨与反思。
本书是专门为银行信贷相关专业(包括公司业务、投资银行、信贷管理、资产管理、授业信审批、风险管理等)从业人员而写的,供他们在进行具体项目或业务的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决策和贷后管理中参考。由于全社会的融资主要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类,信贷是债权融资的主体,但如果透过纷繁复杂的交易结构及外在形式,回归债权融资的本质,我们会发现,所有债权融资风险把控的核心要点都是相通的,所有债权人关心的问题都是一致的,比如,谁融资,融资干什么,拿什么还款,还不了怎么办,以及如何确定融资方案,即金额、用途、期限、利率、担保条件和还款安排如何组合等问题。因此,本书也可为在信托公司、基金、券商、保险子公司、租赁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金融机构从事债权融资业务的人员参考。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通俗化。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曾说:“把金融搞得很复杂的那些人都是骗子。”金融智慧,大道至简。作者力图用最通俗、最简单的语言,去阐述银行日常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道理,回归常理、常情、常规、常识。近年来,金融风险事件频发,动辄上百亿元的跑路事件,实际上大部分都是违背了金融的常识,违背了信贷的常识。二是案例化。经验仍是抽象的,结合具体案例以后就形象化了。为此,作者精心挑选了约50个案例,结合各章的主题,详细分析了具体信贷业务风险把控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三是全面性。本书既包括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也包括近年银行的创新业务,如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和投资业务、非标理财投资业务以及投贷联动业务,几乎涵盖了银行当前绝大部分涉及信用风险的业务领域。四是实操性。本书立足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信贷工作实践,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日常遇到的每个客户、每个项目或每笔业务的信用风险决策服务。
信贷涉及资金的跨期配置,贷款偿还与借款人预期效益密切相关。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借款人大多都是好企业,但在贷款期间,与借款人预期效益及还款能力相关的一切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包括借款人在变化,保证人在变化,抵质押物在变化,政策在变化,市场在变化,技术在变化,而变化就意味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就是风险。
敬畏市场,敬畏风险,敬畏常识。
刘元庆
2016年7月16日于北京金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