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丰盛·美好::祖宜的中西家常菜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正宗与创新

有一回我印度尼西亚家里的阿姨煮了一锅竹笋咖喱,新鲜的竹笋切薄片,用椰浆、香茅、姜黄、南姜、红葱等惯有的东南亚香料煮香煮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竹笋炖咖喱,好奇问阿姨这是哪儿来的做法,她说:“我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样,但我们爪哇中部人都是这样烧竹笋的。”

我想,吃了一辈子竹笋炒肉丝、竹笋烧肉、笋片排骨汤……的中华儿女恐怕永远不会考虑把竹笋和咖喱这两种东西混在一起,甚至觉得这是不搭嘎的组合吧!这让我想到以前住上海时,我妈教我做的狮子头炖大白菜被一些人看作是离经叛道(“狮子头是不能加菜的!”),而炒年糕加雪菜、毛豆和笋片也被评作不伦不类(“年糕要不就炒荠菜,要不就炒黄芽菜肉丝!”)。每次遇到有人理直气壮地谈“正宗”“只可以这样”“一定不能那样”……我总觉得很累、很无奈。规矩本来就是人定的,一样米养百种人,肯定也有百种吃法,何必那么执着?如果做出来的菜合胃口,即便程序跟你妈妈你奶奶的经典做法不一样又怎样?一道平常只炒姜丝的牛肉片,姑娘我今天想加一点蒜片进去,又有什么大不了呢?

不同的习俗看多了,天南地北的口味尝试过了,心头的质疑和禁忌自然就少了点。你说汤怎么能喝冷的?西班牙人的gazpacho番茄汤偏偏就是要喝冷的。你说巧克力怎么能吃咸的?墨西哥人传统的mole酱偏偏就是用巧克力加各种香料和辣椒炖煮拿来搭配肉食的;再说他们大红豆也煮咸的,还觉得我们的红豆甜汤和豆沙馅有点奇怪呢!

其实做菜创新是不能避免的事,毕竟人在动,物在动,世界一直在转动。想想十五世纪以前,也就是美洲大陆的原生作物传到世界各地之前,意大利菜没有番茄,川菜没有辣椒,咖喱没有马铃薯……第一个愿意尝试使用新食材的先锋造福了后代子孙,反之如果人人都坚持沿袭老祖母做菜的方式,拒绝新的搭配组合,那么离家讨生活的移民移工不都要饿死了吗!所谓“昨日的流行是今日的古典”,今日的灵机一动和就地取材也可以成就明日的经典招牌。

我常觉得如果大家都踏出去尝试各种不同的菜,不只味觉会变得更发达,享乐更多元,成见也会日益减少,进而开放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饮食如此,做人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