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具一览
过去十年间我五度跨海搬家,每次整理行囊都忍痛舍弃一些不常用或功能重复的厨具,力求精简再精简。以下是我认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大刀
Chef's Knife
一把万用大刀是厨师手指的延伸,抓起来得心应手很重要,是唯一有必要多花点钱投资的工具。我用的是当年厨艺学校发给我的Wüsthof 7英寸长高碳法式钢刀,十年如一日,出门旅行都随身携带。市面上厨师大刀分中式、西式和日式。中式菜刀的刀面宽大,手感沉,除了适合切斩剁,横切薄片和搬移砧板上的食物也特别方便。西式大厨刀稍微轻巧一些,最大的不同在于刀锋有个弧度,可以上下扳动或前后推拉,我个人觉得用来切丝和剁蓉很方便。日式大刀结合中式的水平刀锋和西式的轻巧刀面,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组合。究竟该选择什么形状、大小、轻重的刀,完全要看个人使刀的习惯和手感,所以最好亲自到店里比较看看再决定。
锯齿刀
Serrated Knife
锯齿刀主要用来切表里软硬质地差距大的食物,比如脆皮面包、番茄、总汇三明治。一般刀锋切割时施力是由上而下,切开硬皮的同时容易压扁柔软的内里。锯齿刀的使用方式是前后推拉,能很轻易地切过硬皮,不造成任何挤压,所以里外软硬差距大时可以切得比较平整。由于锯齿刀不能磨也不需特别锋利,买平价的即可。
磨刀棒
Sharpening Steel
特别讲究的厨师会告诉你,一定要用磨刀石,但老实说一般状况下磨刀棒就很够了。每次用刀前后用刀锋对着磨刀棒呈30度角两边来回刮几下,刀子可以常保锋利。如果好好照顾的话,一年顶多请专业磨刀匠保养刀子一两次就好了。
刨丝刀
Grater
Microplane是专业厨师最常用的品牌,人手一支,用来刨奶酪丝和柠檬皮。现在很多厨具品牌都设计了相似的刨丝器具,中式刨萝卜丝的刮板也可以胜任同样功能。
剪刀
Scissors/Kitchen Shears
除了用来剪食物包装之外,一把锋利的大剪刀也可以用来给鸡鸭和鱼虾开背,非常好用。
砧板
Cutting Board
有些很讲究的人坚持选用大块原木砧板,但那需要抹油保养,长年使用也怕藏匿细菌,所以我通常使用塑胶或竹制砧板,物美价廉好清洗,刮到面目全非或弯曲变形的时候丢掉替换也不会太可惜。至于漂亮的木砧板,就留下来切面包或盛菜摆盘用吧!
削皮刀
Peeler
我喜欢用手把呈Y字型的削皮刀,削马铃薯和胡萝卜皮又快又薄,也可以刮出大片的柠檬皮和漂亮的蔬菜缎带(见59页“栉瓜缎带沙拉”)。
平底不沾锅
Non-stick Skillet
不沾锅的名誉似乎不太好,常有报导说铁氟龙涂层会致癌,但其实这跟锅子没关系,主要是使用不当,让涂层被金属铲子或铁刷刮伤了。现在的不沾锅越做越好,除了最廉价恶质的以外,一般涂层都比较厚而硬,没那么容易刮伤,只要小心使用并不会出问题,是厨房里烹调鱼、鸡蛋、松饼和可丽饼不可或缺的利器。我家里有一把直径8英寸(20公分)的用来炒蛋和煎饼,另一把12英寸(30公分)的煎鱼用。
平底铸铁锅
Cast Iron Skillet
铸铁厚实,储热稳定,煎肉可以煎出最漂亮的金黄色与最焦脆的口感。我喜欢用没有上珐琅釉的纯黑铸铁煎锅,一来便宜,二来极耐高温,还可以为食物增添人体需要的铁质。无釉料的铁锅唯一缺点是容易生锈,需要保养。第一次买回来要在锅面抹一层油,然后倒过来放在180~200℃的烤箱里烤1小时。以后每次煎有油脂的食物都形同保养,长久下来会养出一层发亮的天然保护层。当食物沾黏锅底的时候,最有效的清洗方法是在锅里倒一点水煮开,然后边煮边用木铲刮除沾黏的食物。全部清洗干净后务必把锅子彻底擦干或在炉火上烤干,然后再薄薄抹一层油即可。我家里有一把直径10英寸(25公分)的美国老牌Lodge煎锅,另外两把8英寸(20公分)和6英寸(15公分),台湾制的,我当成小烤盘。一般在登山野炊用品店或厨具批发店买得到。
炖锅
Dutch Oven/Casserole
理想的炖锅一定要有盖子,而且锅底面积不能太小,这样煎、炒、炖才可以都在同一个锅子里进行。材质上有涂了一层珐琅釉的铸铁非常理想,因为储热稳定,适合慢炖,又可以整锅放进烤箱,端上桌也好看,唯一缺点就是在国内价格高得吓人。如果用康宁锅、砂锅、不锈钢等材质的炖锅当然都可以,重点是大小形状必须适当。
炒菜锅
Wok
中式传统炒锅非常万用,除了煎煮炒炸,加个铁架子或竹笼子又可以蒸东西,中西餐都合宜。材质上我喜欢坚固耐高温的传统生铁炒锅,它跟铸铁一样,洗净后需要烘干抹油以防锈。现在很多不沾材质的炒锅做得很好,轻巧易掂,但看个人喜好。选择上口径千万不要太小,免得菜挤成一团难以受热。如果真的没有炖锅的话,炒锅加个盖子就可以炖肉了。
小汤锅
Saucepan
有时只需要煮一碗单人份的面,或是熬一点酱汁、糖水,加热一点剩菜,这时小口径的汤锅就非常实用,我有时候甚至用来炒少量的菜。
铲子
Spatulas
我家里备有几把木头铲子炒菜,另有一把薄面有弯角的铲子(offset turner)用来让煎饼和鱼翻面,几把硅胶铲子(silicone spatula),做甜品可以把锅盆里的糖浆面糊刮得特别干净。
大汤勺
Ladle
用来盛汤、淋酱、倒面糊。
夹子
Tongs
就是面包店里常见的人字夹,在厨房里实在太好用了,所有煎、烤、炸的高温食物都可以用它夹取翻面,比单用锅铲或细长的筷子方便稳当得多。
漏网
Strainer
淘米、洗菜、捞面、筛粉、过滤汤汁……不可或缺的小工具。
沙拉脱水器
Salad Spinner
这个东西实在太好用了,洗好的菜叶放进去旋转几下,靠着离心力脱干多余的水分。除了用来准备沙拉叶之外,我也会洗一般蔬菜,一举包办浸泡、沥干和脱水等所有功能。
铁碗
Steel Prep Bowls
这跟漏网和人字夹一样,都是属于常被忽略但功能强大的廉价小工具。铁碗轻巧摔不破,叠放收纳也容易,大大小小可以多买几个,用来备菜、裹粉、打蛋、发面团都好。架在装了水的小汤锅上还可以融化巧克力,是最简便的隔水加热设备。
杵臼
Mortar and Pestle
用来捣姜蒜泥,磨香料、坚果、谷类、药材……建议买口径深广一点的,捣的时候食材比较不会飞溅。一般说来材质越重的越好磨(如大理石),但陶瓷或木头也有轻巧的优势。
烤箱
Oven
请参考144页《不可或缺的烤箱》。
烤盘
Baking Pans
烤盘种类很多:有烤通心粉或千层面的陶瓷小深盘(baking dish);烤全鸡、整根肋骨或整排羊架大深盘(roaster);烘烤各式面包蛋糕点心的专用模具(bread pan, cake pan, tart mold……);烤饼干用的金属浅底长方烤盘(sheet pan)等等。除非你热衷烘焙且对形状有严格要求,一般说来除了烤箱附赠的烤盘之外,顶多需要再配备一两个大小合宜,耐热的金属或陶瓷深盘即可,甚至只要没有塑胶把手的金属锅子也可以充当烤盘,而烤蛋糕的盘子也一样可以拿来烤肉食和蔬菜。
防热手套
Oven Mitts
既然要用烤箱就不能没有防热手套。开烤箱门之前,戴上手套必须成为不假思索的反射动作。
美式量杯
Measuring Cups
本书里所有相关的材料分量同时提供美式量杯比例与公制重量,但我还是很建议在家里准备一套量杯,方便又不贵,而且很多食谱都是用美式测量法标注食材,如果家里有量杯就不用麻烦换算。需要注意的是,美式量杯有分液体杯和干粉杯,前者有倾倒斜口,后者口径水平,方便把欲测量的面粉或砂糖刮平整以求精确。两者体积都一样,1杯约相当于240毫升,量清水则刚好是240克,因为水的体积与重量比为1∶1。其他材料的密度则不同,比如1杯未过筛的面粉约140克,过了筛则是126克。当食谱指明用量杯时,要测量的是“体积”,不是重量。千万不要擅自用“1杯(水)= 240克”的公式换算重量其实都不一样的面粉、玉米粉、砂糖……以免功亏一篑。
量匙
Measuring Spoon
量匙也是美式的,一组四种量匙分为1大匙(tablespoon,简写tbsp)、1茶匙(teaspoon,简写tsp)、半茶匙、1/4茶匙。其中1大匙=3茶匙。由于有些材料使用的分量很少,有时电子秤都不好量,用体积测量就方便一点,家里准备一套可应不时之需。当然量匙主要用于讲究精确的烘焙,一般做菜可凭感觉,口舌才是最可靠的标准。
电子秤
Digital Scale
现在电子秤做得越来越好,轻巧精确,又能转换公制英制。如果常做烘焙的话,一定要准备一个。
Whisk
打蛋器可以快速调匀酱料、面糊,专打鸡蛋时把空气打入蛋液组织使之膨胀。一般烹饪,最阳春的打蛋器就绰绰有余,但如果常做点心需要打发蛋白或奶油霜,我建议买一台手持电动打蛋器。
擀面杖
Rolling Pin
中式擀面杖就是一根细细的木棍,用来擀小而薄的面饼或饺子皮特别轻巧方便。西式擀面杖有手持的大木杆贯穿一个大滚轮,其重量体积与滚动功能都是为了更轻易地把面团擀得平滑均匀,我觉得做面包、塔、派非常方便。
电饭锅
Rice Cooker
这应该不需要多说了。
果汁机/搅拌机
Blender
除了打果汁之外,所有浓汤、抹酱都需要果汁机的打碎功能。可以买传统的果汁机,也可以选用手持搅拌棒(immersion blender),前者打出来的质地比较滑顺细密,后者可以直接放入锅子里打碎,很方便。
其他还有一些颇有用的小工具,如肉鎚(meat tenderizer)、压薯泥棒(potato masher)、硅胶垫(silicone mat)等等,我也常用,但频率不如以上器具,而且如果真的没有也能用别的方法代替。另外大型机械帮手如所谓的“厨师机”(stand mixer)和食物处理机(food processor)价格高昂又占地方,除非你真的常用,否则真的不需要为买而买。大部分机器能做的事,手也可以做,如果只是偶尔做个面包、烤个派,不如就用手揉面,当作是修身养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