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启示录
Apocalypse Now, 1979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现代启示录》受了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的启发。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名叫柯兹的欧洲人进入刚果丛林的最深处,在那儿把自己变成一个上帝般的领袖。一艘小船出发去寻找他,在整个过程中,故事的讲述者逐渐对条理井然的现代文明失去了信心,周围的丛林就像一个残酷无情的达尔文主义试验田,其中的每个生物每天都尽量不成为别人的美餐。这一切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在旅程的终点所找到的并非柯兹,而是柯兹所发现的东西:我们的一切生活不过是一个摇摇欲坠的建筑物,栖息在大自然饥饿的血盆大口之上,一不小心就会被毫不犹豫地吞下去。幸福的生活在这种脆弱面前只是日复一日的缓刑。一个星期之前,我在加尔各答看到大片大片流浪汉的帐篷,看到数万人一代又一代地住在用塑料、纸板和金属碎片搭成的漏雨小屋中,绝对的贫穷里看不到任何逃走的希望。我并不想把穷人们绝望而凄惨的境遇等同于一部电影,这么做是不厚道的,但此情此景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意识到快乐生活的弥足珍贵和脆弱不堪。就在这种情绪的包围下,我看了《现代启示录》,一直看到柯兹上校(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饰)向威拉德中尉(马丁·希恩[Martin Sheen]饰)描述“那种恐怖”的那场戏。
柯兹是一个功绩显赫的英雄,是军队里最好的战士之一。他在河上游敌方的占领区建立了一个丛林避难所,把一批越南当地的土著居民变为自己麾下的军队。他告诉威拉德,有一天他的特种部队给一个村子里的小孩们打小儿麻痹症疫苗:“这个老人跑来跟在我们后面痛哭,他眼睛看不见了。我们回到村子,发现他们折回来把每一个接过种的胳膊都砍了下来。这些小胳膊在那儿堆成了一座小山。”
柯兹意识到越共为了胜利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于是我明白了越共比我们更强大。他们有力量,有力量去做这种事。如果我有十个师的这种人,我们的麻烦很快就会结束。你的手下必须既有道德,同时又能利用自己原始的本能去杀戮,而且没有感觉,没有激情,没有判断。”这就是柯兹所发现的“恐怖”,它也逐渐把威拉德困于其中。整部电影是一场征途,引导着威拉德最终理解作为最优秀军人之一的柯兹如何穿透战争的真相,他所达到的深度让他无法摆脱绝望和疯狂。
这部电影的结尾是历史上最骇人的结尾之一,它充满诗意地召唤出那些被柯兹发现的,而我们试图去逃避的东西。沿河而上的旅程在观众心里创造出对柯兹的巨大期待,而白兰度满足了这些期待。电影在1979年发行的时候,他的出演备受批评,一百万美元的巨额片酬也成为热门话题。但很明显,选择他是正确的,不仅因为他作为文化偶像的受重视程度,还因为他的嗓音。在电影里,他的嗓音从黑暗或微弱的灯光中浮现,重复着T. S.艾略特绝望的诗句《空心人》,为电影确立了最终的氛围。
结尾处另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扮演的摄影记者。他不知用什么法子找到了柯兹的营地并留下来,成了一个鬼迷心窍的见证人。他喋喋不休地告诉威拉德,柯兹是“一个古典意义上的诗人和战士”,以及“我们都是他的孩子”。在他精神恍惚的胡言乱语之中我们断断续续地听到柯兹念诵诗歌:“假如你能在……保持清醒的头脑……那我就会成为一对兽爪,急急掠过沉默的海底……”这一定也是他曾经听过的。摄影记者是向导、小丑和蠢货,在威拉德和柯兹之间保持了一个平衡。
为什么长期以来各种流言蜚语都说科波拉对这个结尾不甚满意?电影在戛纳首映的时候,我看到了混淆是怎么开始的。科波拉原本打算巡回放映70毫米的版本,没有字幕(字幕会印在一个小册子上)。但35毫米的版本需要片尾字幕。当他在柯兹领地的巨大布景那里完成拍摄之后,菲律宾政府要求他销毁这个布景,而他拍下了炸毁的过程。科波拉决定把这些底片用在35毫米版本结尾的字幕处,即使(这很关键)他并未打算把营地的毁灭当做“结束”电影的选择之一。哎,关于结尾的混淆从戛纳一直流传到民间,大多数人都以为科波拉所谓的“结束”包括了所有与柯兹有关的东西。
无论如何,在二十年后回头重看,《现代启示录》前所未有地明白表现出它是本世纪的关键电影之一。大部分电影能有一个伟大的段落就很幸运了,《现代启示录》却把它们一个接一个地串起来,并让沿河的旅程成为相互之间的线索。最好的段落是直升机对越南村庄的袭击。行动的指挥官是基尔戈上校(罗伯特·杜瓦尔[Robert Duvall]饰),当直升机向一个站满小孩的院子俯冲时,他的手下把扩音器开到最大音量播放瓦格纳的《女武神骑行》。杜瓦尔因为他的表演而得到奥斯卡奖的提名,他的角色有一些令人难忘的对白:“我喜欢早晨的燃烧弹的味道。”基尔戈的冷漠无情是令人害怕的:作为一个狂热的冲浪爱好者,他仅仅因为一片沙滩有较好的浪头就同意发动进攻。(“越共是不冲浪的。”)
还有一个段落是巡逻艇截住了一艘渔船和上面的一家人。一个小女孩突然冲向士兵,神经质的机枪手(年轻的劳伦斯·费舍伯恩[Laurence Fishburne]饰)开火了,一阵扫射打死了全家的人。结果女孩只是要跑向她的小狗。母亲还没有彻底死掉,船长(阿尔伯特·霍尔[Albert Hall]饰)想把她送去医院抢救。结果威拉德给了她一颗子弹,什么也不能耽误他的任务。他和“船长”是船上仅有的两位训练有素的军人,会试着按他们所学的来办事。后来,在一个有特殊力量的场景中,船长惊讶地被一杆长矛射死。
对我来说,电影里最非同凡响的视觉形象出现在大厨(弗雷德里克·弗里斯特[Fredric Forrest]饰,威拉德的船员之一)坚持要进入森林寻找芒果的时候。威拉德阻止不了他,只好跟他一起去。伟大的摄影师维托里奥·史特拉罗(Vittorio Storaro)把他们拍成参天大树脚下的人形小点。这也是一个约瑟夫·康拉德式的片刻,展现出我们在自然面前是如何的渺小。
摇滚风格的电影音轨以大门乐队的《结束》开始,也以它结束,中间包括了收音机里主持人的声音(“早安,越南!”)。音乐突出了某些超现实风格的片段,比如当船员之一兰斯(萨姆·波顿[Sam Bottoms]饰)拖在船后滑水的时候。它也表现出士兵们如何用家乡的音乐、酒精和药物来抚平他们心中的忧虑和孤独。
其他一些重要的影片有它们自己表现越南的方式,比如《野战排》(Platoon, 1986)、《猎鹿人》(The Deer Hunter,1978)、《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和《越战创伤》(Casualties of War,1989)。我曾在某次夏威夷电影节上看了五部越战题材的北越影片。(他们从来不提“美国”,只说“敌人”。其中一个导演告诉我:“都是一码事,我们被很多国家侵略过,中国、法国、美国……”)但《现代启示录》是最好的越战电影,是最伟大的影片之一,因为它超越了其他影片而深入到灵魂的黑暗之地。与其说它描绘的是战争,不如说是战争如何揭露了我们永远也不愿发现的真相。加尔各答的经历以某种说不清的方式使我能够理解柯兹发现的恐怖。运气够好的人能稀里糊涂地过完快乐的一生,从不知道自己只是在深渊的边缘徘徊。柯兹会疯掉,正因为他发现了这一点。
两点注释
1.在《四百下》的评论里,我引用了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一句话:“我要求一部影片或表现电影创作之乐,或表现电影创作之苦。我对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丝毫不感兴趣。”科波拉的快乐和痛苦都体现在《黑暗之心》(Hearts of Darkness,1991)里。这是一部1991年的纪录片,由法克斯·巴尔(Fax Bahr)和乔治·希肯鲁珀(George Hickenlooper)拍摄,讲述了《现代启示录》的制作过程。片子里囊括了科波拉的夫人埃莉诺·科波拉(Eleanor Coppola)的私人底片和日记,她在科波拉诉说自己的疑虑和沮丧的时候悄悄录了音,当时整个项目让他身陷泥沼。
2.2001五月在戛纳放映并于次月发行的《现代启示录重制版》(Apocalypse Now Redux)加入了四十九分钟的底片,包括发生在法国种植园的一个长长的段落,沿河旅程的额外底片,跟《花花公子》女郎的另一次相遇,以及白兰度和霍珀的更多对话。我很高兴看到这些附加的底片,而且实际上我曾经以“未收入片段”的形式看过它们。但电影需要这些添加吗?
有些底片天衣无缝地融入了电影然后消失,丰富了它的内容,比如在河上的某些片段以及跟摄影记者和白兰度在一起的时刻。白兰度新加入的戏更加残酷而尖锐地剖析了战争,这也很有价值。《花花公子》女郎的戏几乎没什么用,科波拉解释说,在原始的版本里没有包括这一段是因为台风让他无法完成拍摄,但他的剪辑师沃尔特·默奇(Walter Murch)“找到了一种方法在这个段落中出入”。也许如此,但没有理由把它放在那儿。
法国种植园的段落让我陷入了犹豫。我觉得它的长度足以把观众的注意力从电影的发展弧线上移开。沿河的旅程确立了节奏,在岸上耽搁得太久很容易打乱它。尽管如此,这一段很有感染力和挑衅意味(尽管在爱情场景的音乐不太合适)。科波拉解释说,他把法国人视为鬼魂一般,这帮我理解了这个段落。我曾经怀疑他们如何能在自己封闭的小领土里生存下来,后来接受了科波拉的感觉,这些人的精神就像对美国人发出警告的幽灵。无论长还是短,无论有没有重制,《现代启示录》都是我作为一个影迷的人生里关键性的事件之一。
(周博群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