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你更聪明的科学新概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7
CORRELATION IS NOT A CAUSE
相关不是因果

苏珊·布莱克摩尔(Sue Blackmore)

心理学家,著有《意识概论》(Consciousness:An Introduction)。

“相关不是因果”(correlation is not a cause, CINAC)这句话对于科学家们来说非常熟悉,但是并未深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只要人们随时牢记这一句话就能提升我们每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思考能力。

这句话之所以未能深入大众,大概是因为它不太容易理解。在我讲授看护、心理治疗和其他对照组的实验设计时,我才明白让人理解这句话有多难。我最爱举这样一个例子:想象你站在地铁站,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来,站台上站满了人。嘿!说时迟那时快,来了一辆车。是这些人引发了列车抵达(A引发B),还是列车引发了这些人抵达(B引发A),或是这两者都取决于地铁的时间表(C引发了A和B)?

我意识到,这个例子带来的因果思考转瞬即逝,我不得不每一堂课都换一个例子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我可能会说:“好了,假设我们发现吃了更多番茄酱的小朋友考试成绩更差,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学们会马上反驳:这个观点不对。我不得不重申一遍他们需要思考的重点。但还是有同学会说:“如果番茄酱有害的话,包装袋上一定会有警示信息的。”(天哪!能不能就假设这是真的,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接下来,同学们会接受这个假设,开始思考因果关系。“因为番茄酱里可能含有某种伤害神经系统的物质”“吃番茄酱会让小朋友看电视的时间更长,所以减少了做作业的时间”“吃更多番茄酱就意味着吃更多薯条,这会让人变胖变懒”。

“是的,是的,你们说的虽然不一定对,但却是很好的因果关系例子,继续……”

同学们接下来又给出了一些观点:“愚蠢的人总有奇葩的口味,不会喜欢番茄酱的”;“可能是他没有通过考试,回家后妈妈又恰巧给了他番茄酱吃”;最后还有一种观点是“穷人家的孩子吃的垃圾食品会更多,他们的在校成绩也更差”。

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又给出了另一个例子:“假设我们发现频繁占星和占卜的人寿命会更长一些。”

“这不可能是真的——占星净是些鬼话。”(唉,咱就不能暂时假设它是真的吗?)

接下来,同学们开始扩散思维。“占星者对那些相信占星的人来说,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魔力”“预知未来可以避免死亡”“知道自己的星象,能让你更健康更幸福”。

很好,很好,继续。

“人的年纪越大,他们就越相信占卜”“在健康的状态下,人会更有精神,因此也就会寻求精神引导”。

很好,继续,这都是可以验证的观念。

最后还有一个观点:“女人更喜欢占卜,而她们的寿命比男人要长。”

如果我们能谨记“相关不是因果”,我们的思维就会不断扩散。一旦你能不偏不倚地听每一个科学故事(不偏不倚听起来有点儿像个冷笑话),你就会发现自己在思考:“如果A没引起B,是否是B引起了A?是不是存在能同时引起A和B的第三因素?A和B的本质是不是相同?发生了什么?我还能不能想到其他的可能?我是否能验证这些可能?我应该如何求证哪个是真的?”这样你就形成了批判性思维,可以像一个科学家那样思考了。

占卜的故事虽然能吸引眼球,但是对于当今的重大科学事件,只有“相关而非因果”的理解才能让我们更深入地去探讨问题。例如,我们知道全球升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有关,但是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呢?“相关而非因果”的思维就是在讨论社会事件和地球命运中,追问谁是因谁是果,以及有没有共同的第三因素。

有人可能会说,意识是科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人类看似是拥有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个体,但是我们对大脑机能的认识越多,就会认识到意识在其中的作用空间越来越小。对于这一难题,流行的方法是寻求“意识相关神经区”,比如,我们知道大脑中运动皮质和额叶的部分区域的活动与有意识的决策行为有关。但是,到底是我们有意识的决策激发了大脑活动,还是大脑活动激发了决策,或者两者都是由另一个因素决定的?

还有第四种可能:大脑活动和有意识经历是同一回事,就好比光不是电磁辐射引起的,它本身就是电磁辐射,热的产生是因为分子的运动。目前,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意识就是大脑活动,但是我认为事实很可能就是如此。一旦我们完全掌握了人类思维本质的奥秘,我们将发现其实没有更深的谜团,我们的意识经历只是脑中所想而已。如果真是这样,意识就没有神经的相关区了。但无论是否如此,都要记住“相关而非因果”,小心地对相关进行因果分析,才是我们解决意识这一难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