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让高高在上者跪下来(7)
正因为这样,这种艺术形式能否对某个具体的社会结构,显示出具有积极意义的“冲突的功能”,其真正的关键,还要看那个具体空间的弹性与宽容度,以及统治者自身有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从事情的正面来讲,如果他们既愿意去正视它,又不会去仇视它,乃至于还愿去容忍这种必要的安全阀,也会去从中听取善意的劝诫,那么,戏曲舞台上所展现的有限冲突,就有可能作为一种预先的警告,来部分地舒缓社会的矛盾,和无形地弥合文化的裂痕。然而,再从事情的反面来讲,如果他们既不愿去正视它,又要去仇视和禁止它,甚至以强蛮暴烈的压力,去堵住任何心气的必要出口,也不再听取任何的好言相劝,那么,这种不再能被正常表现的冲突,就终会外部爆发为破坏性的社会力量。
而无论如何,最后我一定要讲出来的是,尽管那段历史尚未完全过去,就快要被彻底遗忘了,可相形之下,当年得以沉浸在这种戏文中的观众,终究还是要安稳得多、闲静得多,甚至幸运得多。就算充溢于其间的格调与品味,都还只是属于民俗与众生,而与精英小众的求异要求有所差别,然而,只要还有此种“先哭后笑、悲喜交集”的场所,中国普通百姓的日常起居,乃至他们对于道德的信赖,都还是更易于寄托、抚慰与安顿的。而相形之下,如果连对陷入如此绝望中的祥林嫂,我们的作家都还以“死后倒叙”的笔法,来嘲讽她“捐了门槛”的愚昧行为,并马上就安排了她的衰老与死亡,显露出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和于事无补,那么,这位孤苦无靠的寡妇不就更加可怜、更没指望了吗?——正因为这样,也就有必要再来挑明这一点:当前充溢于中国社会中的可怕戾气,以及由此带来的废墟一般的无序化,尽管并没有其单一的或唯一的原因,却毕竟是同全都以写作悲剧见长的、现代作家中的“鲁郭茅巴老曹”的领军地位,以及他们被如此排他性地及早就编入了中小学教科书之中,暗自地牵连在一起的。
注释:
[1]刘东:“古拉格的拉锯”,《文景》,2013年5月。
[2]刘东:“对于往事的中国记述”,载《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2014年1月15日。
[3](清)罗惇曧:《庚子国变记》,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14页。
[4]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蔡元培卷》,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9页。
[5](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58页。
[6](元)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汇校详注关汉卿集》中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125页。
[7]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1099页。
[8]杨彬彬:“评:《鬼魅女主角:十七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鬼魅与性别》”,《中国学术》,第三十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434页。
[9]邹弢:《三借庐笔谈·蒲留仙》卷六,见《清代笔记丛刊》石印本,上海:文明书局,民国间(1912-1949),第13页。
[10]刘东:“黑天的故事:‘文革’时代的地下手抄本”,《道术与天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5页。
[11]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人民文学》,1956年6月号。
[12](英)简·爱伦·哈里森:《古代的艺术与仪式》,吴晓群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1年,第97页。
[13](宋)苏轼:《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
[14](清)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
[15]刘东:“艺术究竟是怎样流变的:述评《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文选》”,《刘东自选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97页。
[16](英)马尔科姆·安德鲁斯:《寻找如画美》,张箭飞、韦照周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第315-316页。
[17]钱锺书:《宋诗选注》,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12-13页。
[18](德)彼得-安德列·阿尔特:《卡夫卡传》,张荣昌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72页。
[19]艾青:《给女雕塑家张得蒂》。
[20](德)尼采:“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观”,《狄俄尼索斯颂歌》,孟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41-342页。
[21]刘东:“倾听德国性灵的震颤”,《理论与心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3页。
[22](英)约翰·奥斯汀:《如何以言行事》,杨玉成、赵京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译者导言”,第xix页。
[23]刘东:“理论之上的心智”,《用书铺成的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页。
[24]刘东:“读武侯祠”,《浮世绘》,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3-14页。
[25](唐)杜甫:《蜀相》。
[26](宋)陆游:《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剑南诗稿》卷二十五。
[27](美)L.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37-138页。
[28]浦江清:《清华园日记 西行日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4页。
[29](日)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郑清茂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序章,第33页。
[30]刘东:《审美文化的兴盛与失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1989年。
[31](唐)王昌龄:《出塞》。
[32]佚名:《孟姜女哭长城》。
[33](唐)李贺:《南园》。
[34]王昌龄:《闺怨》。
[35]京剧《二进宫》。
[36]刘东:“读武侯祠”,《浮世绘》,第13页。
[37](清)洪昇:《长生殿·闻铃》,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35页。
[38]同上引书,第221-222页。
[39]《二程集·遗书》卷二,北京:中华书局(校点本),1981年,第29页。
[40]洪昇:《长生殿·重圆》,第223页。
[41]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53-254页。
[42]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第203页。
[43]京剧《玉堂春》。
[44]京剧《玉堂春》。
[45]《论语·宪问》。
[46]刘东:“把东亚还给东亚历史”,《自由与传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07页。
[47](美)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界》,卢文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第6页。
[48]参阅何恬:《比较视野中的越剧文化》,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