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融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融资常识

第一章 融资流程——了解最基本的融资程序

了解融资流程是读懂资本筹措的重要前提,作为一名亟待获得资金支援的个人或机构,读懂各个类型的融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在很多时候,部分人品端正、工作稳定的借款者也被各类融贷机构拒之门外,这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对于融资流程不了解。

一般而言,融资者需要针对资金需求提出申请,随后由相关机构对该申请人进行多方考察,之后再做出决议。而且,对于部分资质普通的借款者来说,他们往往还需要通过第三方的介入才能够获得借款。在这个时候,融投对立则被转换为三方关系,审核环节也由之前的单方审核变化为“双重审核”。但是,无论融贷关系如何变化,“申请—审核—通过—放款”或者“申请—审核—否决”的基本流程都是不会改变的。

1.融资基本流程

要想通透金融行业,读懂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就必须要对资本运转进行有效了解,而融资就是构成资本运转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资本筹措的过程当中,操作者又应当遵循哪些基本流程呢?

第一,从执行主体上来说,融资可以区分为出资方和融筹方。一般而言,我们所接触到的融筹者大都是企业或者法人,这也就是所谓的“狭义融资”。对于亟待获取资金的融筹者来说,需要针对自身的现有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出合理的筹措规划。一般来说,融筹方对于资金的需求都是基于以下三方面:企业需要扩大、企业需要还债以及二者兼有的混合目的。

在确定好融资目的并且做好协议规划之后,融筹方将自己的方案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出去,向投资者和债权人发起资金募集。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就需要针对企业发布的融筹信息进行了解和评估。对相关项目的风险预估以及收益期望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决定是否需要对该项目进行投资。

第二,在双方确定了融投意向之后,融筹双方需要签署一份受国家律法支持的合作协议。一般而言,融投协议都是由筹资方事先确立的。对于这样一份文件,投资者务必仔细阅读,针对疑点详细咨询、核实,确认无歧义、无漏洞之后进行协议签订。

第三,协议签署之后,融投关系也就正式生效,融筹方按照协议规定向投资者收取资金。至此,单向结构的融资过程也就结束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融资方,必须在接收投资者资金注入前,确保自身金融账户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损失。

对于以上流程,我们也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进行说明。

肖华是一名中型物流公司的总经理,在该年度的工作总结报告当中,他发现公司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收到了大量的投诉意见,其中大部分是针对送件效率问题的。为解决这一问题,肖华决定增购配送车,同时扩大人员招聘。而其中的经费,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来解决。

拟订好这一计划之后,肖华向董事长提交了融资计划书,并得到了批准。之后,肖华将融筹计划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发布出去,同时让工作人员对部分投资者发送了融资邀请函。

李军是肖华的中学同学,他通过对方所在的官方网站发现了融资信息,并且有意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李军通过电话向肖华简单询问了关于相关项目融资的要求和规定,最后决定拿出5万元来支持这个项目。

但是在这个时候,肖华告诉李军:“公司吸纳资金,都需要走一个流程,我们虽然是老朋友,但一方面这个是法律规定,另一方面也是对你我负责,等明天我安排工作人员和你联系。”

到了第二天,李军拿到了融筹方制定的协议文件,并仔细核对、询问了融投期限和回报利率。然后,他对这一项目进行了单方评估:“这家公司融资的目的是扩大规模,但是目前业内对于其服务的评价并不高,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因此投入5万元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

所以,李军推翻了此前的想法。但是碍于同学之间的情谊,他还是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总额1万元的融投协议。合同签订之后,工作人员给李军提供了一个银行账号,在核实了该账号确为协议账号之后,李军将资金转入到这个账户当中。单纯从资金筹措的角度上来说,本次融资也就正式完成了。

当然,在上面这个例子之中,由于当事双方的特殊关系,同样也是有部分风险流程没有执行的。事实证明,由协议责任划分模糊、忽视项目风险鉴定等因素带来的纠纷屡见不鲜,尤其是事后在熟人之间发生的矛盾更是难以协调。因此,在签订协议之前,融筹双方就协议准则进行细致探讨是非常必要的。而对于李军来说,他应当在投资前期对融筹方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比如该企业的工商资质、经营状况以及前景评估等。在这里,李军就忽视了对融资公司资质证明以及风险补偿的了解。假如该项目投资失败,或者融资方提供了虚假信息,那么在后期的司法对峙上,李军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在融资流程上,融筹者制订计划、发布信息。相关投资者在进行了项目风险评估和企业认证之后,与融筹方签署合同协议,最后按照协议执行融资方案,本次融资过程也就顺利完成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融投双方一定需要制定出被相关律法支持的合作文件,明确划分好甲乙方责任,并且在协议签署过程中务必坚持规范化操作,类似于个人情感等易于对规范化流程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都是需要被摒除在外的。

2.融筹方在融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对于融筹方来说,资金筹措的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除了这一点之外,依然还有很多环节值得操作者重点关注。

首先,在制订融筹计划书时,融资的额度和比例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这里,并不是筹集到的资金越多越好,因为过高的资金流入,会产生巨大的借贷费用。一般来说,除银行借贷之外的融资行为,都需要集资方提供高昂的偿还利率。因此,在制作融筹计划书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规划好市场动向以及相应的资金缺口,不宜过量集资。

而且,对于部分大型企业来说,融资也就意味着股权的外泄。在这个时候,融筹者就很难对过高的融资规划和股权做出取舍。比如马云在创业之初就曾经推掉了日本软银集团1000万美元的资金注入,原因是他并不希望在单一事业当中树立过多的权力话柄。大量的资金流入当然会对企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但是股权的稀释也是企业拥有者不得不严肃考虑的问题。

另外,一些涉及多轮融资的企业,也需要安排好自身融资节奏,不能陷入首轮融资筹集到的资金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次轮融资就已经开始了的尴尬泥潭。

其次,在融筹计划书初步形成之后,筹措方还需要以旁观者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估。因为对于筹资项目来说,究竟能够募集到多少资金、能否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融筹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既定方案对于目标大众是否具备相应的吸引力就是操作者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果以普通投资者的视点来考量这个问题,那么投资利率以及偿还周期、还款方式等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热情程度。

一般而言,企业对外发布的融资利率,都要高过银行存款利率,如此才能够吸引到投资者的关注。在2015年,国内银行的一年活期利率均没有超过0.45%,而整存整取的定期年利率也都在3%上下浮动。这就是说,企业、法人想要对外融资,首先必须在回报率上超过银行利率。基于2015年大量平台融资的年化利率都在10%左右,就目前而言,一般私有企业在制订融资计划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国内大环境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回报范围。

另外,在偿还周期和还款方式上,融资方也需要仔细斟酌其中的利弊关系。对于投资者来说,按月还款、先本后息自然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这种还款方式是否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融资方是否有能力支撑这一偿还关系?值得重点说明的是,部分小型企业在面向大众进行融资的时候,为了快速获取资金,往往会承诺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回报利率或还款方式,这实际上会在后期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债务困扰。说到底,融资是一个平等对立的关系,只有融投双方都站在合理的平衡点上,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而且,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说,企业融资的还款周期设定越长,融资的速率就越慢。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法人能够提供高昂的回报率,但是其不稳定性却远远超过了银行。因此,过长的偿还周期,必然会让投资人心生疑虑。一般而言,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的还款周期都不会超过一年。

比如一家制鞋厂,为了扩大规模而向投资人承诺“按月还款、先本后息、一年偿清”。在收到100万元的资金之后,这家企业顺利地扩大了规模,同时也收到了大批量的订单。但是,由于本行业还款周期较长,大量鞋子送到经销商手中后,制鞋厂无法及时收到货款,这就使得制鞋厂在短期内遭到了严重的资金流动障碍。更要命的是,投资者看到鞋厂没有按照约定以“月付”的形式还款,于是联合起来讨要说法,最终给双方都带来了不便。假如鞋厂管理者一开始就按照“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的方式来进行融资,或许这一次融资就是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了。

所以说,对于融筹方而言,针对金融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拟定好合理的融资步骤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决定“到底释放出多大份额的股权”“融后资金使用方向”“回报利率标准拟定”以及“偿还方式设置”的,就是操作者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了。

3.大众投资者在融投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细节

在融投过程中,投资人的来源也是各有不同的。相比于部分实力雄厚的投资人或机构,普通试水者在权益受到危害的时候就显得相当无助。那么,对于投资人而言,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又应当如何规避风险、远离骗局呢?

首先,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人需要对融筹企业进行了解和认知。“深入了解”就意味着投资人不能仅凭工作人员发放的宣传手册就做出结论,除了仔细阅读宣传手册、同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探讨之外,投资人还需要通过网络渠道来查探相关企业的业务范围、业内口碑以及管理者的个人资料等。

假如对融筹项目产生了强烈兴趣,对相关企业也印象良好,那么为了保险起见,要再通过工商部门查阅一下税务登记号或者组织机构代码,核实后再商议投资也不迟。

其次,在签订融投协议的时候,也需要再三核实甲乙双方的信息、责任等等。一般而言,在签署相关文件之前,向融资方索要一份协议文件,寻找律师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合法性评估,也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在签署文件时,投资者往往会对金额、利率、还款周期等进行重点核对,但是对于免责条款或其他责任约定则一笔带过。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取的做法,因为相对于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普通投资者的实力是弱小的,稍微一点点的歧义性规定,或许都会在产生冲突之后让投资者欲哭无泪。

最后一点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遴选投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落实相关企业的运营业务范围。单纯凭借回报率就对某项目趋之若鹜是存在极大隐患的,而部分缺乏实业支撑的企业,同样也不是所谓的优质项目,尤其还需要注意某些企业会在融资时“一项多贷”。“一项多贷”的企业虽然拥有实体产业,但却将该项目多角度包装,一个项目承接多项融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欺骗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项多贷”具备较强的隐蔽性,甚至部分工作人员也被蒙在鼓里。因此,要在这一过程中远离陷阱,就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拒绝贪婪。

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小事来解读这个问题。

徐师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偶然有一天,他在网站上见到了A公司发布的融筹计划:1万元存1年,年化利率20%!高额的利率让他非常动心,于是,按照网站提供的电话号码,徐师傅找到了该公司的工作人员。

在工作人员小陈的介绍下,徐师傅大概了解了这家公司原本是做矿产生意的,目前在西藏发现了国内罕有的矿石,价值超过20亿元。为了尽快展开这一项目,A公司决定向社会进行融资,以期尽早动工。一边解释,小陈还拿出了一份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看到这一切,徐师傅犹豫不决。最终,在小陈“这是最后一天”的诱导下,徐师傅终于拿出随身携带的银行卡,在对方提供的POS机上刷掉了1万元。

回到家后,徐师傅在网上仔细查阅了A公司的相关信息,结果发现网上根本就没有这样一家企业。更加不幸的是,当他再次拨打小陈电话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早已经将自己拉黑了。

实际上,目前国内融投市场正处于从快速发展到规范化的变革期,因此很多骗子就抓住时代的间隙展开诈骗活动。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像徐师傅这样的人,他们在签订协议的时候过于草率,甚至一听到“最后一天”“只此一次”等营销口号,就“抓紧时间”交钱了。

那么,假如我们是徐师傅,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在企业判定上,一定要多了解、多判断。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用手机上网进行查阅也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在项目评估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准则。价值20亿元的矿石这则消息如果属实,那么,国内各大网站上应该是有所提及的,因此,如果搜索失败,依然是不可靠的。最后,在协议合同上,一定要细致地核对公司名和项目名称。在签订协议之后,要保存好工作人员开出的单据,像徐师傅拿到的POS机客户存根就可以作为将来处理纠纷的有力凭证。

4.想要成功融资,创业者必看的四个关键步骤

对于一名创业者来说,如何取得大投资者的信任,最终获得资金注入,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在这里,创业者需要和投资人进行几重博弈才可能获取投资呢?一般而言,“筛选”“社会化”“深入调研”以及“决定”,就是创业者获取投资前的四个关键步骤。

(1)筛选。通常来说,这是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第一轮会晤。在这个过程当中,投资方的代表往往是中级职务的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等,或许偶尔会有一两位意向合作人。也就是说,在这次会面当中,创业者需要征服的,是通往董事长办公室的“门槛”,如果他们的创意连这一关都不能通过,那么之后的会面也就根本不需要进行了。

在这一轮会面当中,投资方代表会认真考量创业项目的合理性与未来前景。与此同时,风险评定也会在整个会议当中无声地展开。在会谈的过程中,投资代表需要认定的是,相关项目的落实是否与领导交代的期望目标保持一致,项目规模和资金消耗是否都在预期范围之内。待会面临近尾声,投资方代表也会明确告知创业者,该项目是否与投资团队的要求相匹配。一般来说,这一轮会面会淘汰掉大部分创业者,只有15%左右的项目能够进入下一轮会面。

(2)社会化。经过上一轮的研究,部分优质项目被成功地保留了下来。对相关优质项目抱有期望的投资方代表会回到自己的团队,将获取的信息与多位投资人一同分享,随后通知创业者展开新一轮的会面。在这次会面中,创业者所需要面对的,很可能就是董事长级别的投资者或合伙人了。只有在这一轮的会晤当中成功地说服对手,创业者才能够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步。

(3)深入调研。在第二轮的会面结束之后,投资人会针对部分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在这个时候,创作团队的人员结构、运作理念以及发展蓝图等,都会成为投资方重点考察的对象。同时,考察团队的成员也会进一步增加,各大合伙人、主投资者都会列席会议。在这次会面当中,投资人团队会针对创业方向、方式进行针对性提问。如果一切顺利,会上还会草拟一份合作协议,并针对这些协议进行分析、调整,以期达成初步意向。

(4)决定。在上述三大步骤都已经完成之后,“连续闯关”的创业者也所剩无几。在最后一次对话当中,他们所需要面对的,几乎就是投资方的整个管理层了。由于上一轮的会面已经基本达成了合作意向,本次会议几乎所有投资合伙人都会出席,它也因此被称作“合伙人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计划完整地阐述给合伙人。之后,众多合伙人会通过集体投票的方式,决定是否要对该项目进行投资。假如顺利通过,投资方和创业者会签订一份正式协议,融投项目也就正式生效了。

在这一过程当中,作为亟待资金流入的创业者,同样也有一些问题需要重视。首先是关于融投步骤的预判一定要准,尤其是面对一些大型风投企业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流程和规格都非常高,顺利通过某一轮的考验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已经同意了本次融资计划。好的风投机构在遴选投资项目的时候都会层层布控,如果不是优质项目,很难得到最终认可。所以说,通过某一轮的考验并不代表顺利过关,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了其他机会,那么很可能就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此外,了解风投机构决议步骤,同样还有助于创业者做好自身财政规划。比如说,一名毫无经验的创业者在首轮会晤顺利通过之后,就认定“融投协议迟早会签”,于是提前透支了自身流动资金,使得自己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那么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创业者自身运转将会出现极大的困难,而另一方面风投机构也会借机压价,以一个较小的代价获取新公司的话语权。

所以说,大多数投资机构或个人,都会在选择项目之前做层层了解,在没有签订正式协议、收到支援资金之前,创业者务必保持冷静,规划好自己的运营计划,如此才能掌握主动权。

5.借助担保平台的中小型企业融资贷款流程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资金周转往往是最为头疼的事情。受实力限制,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很难找到理想的投资者或合伙人。那么,在一些不错的发展机遇面前,通过担保平台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在利用担保平台对外融资时,又应当遵循哪些流程呢?

首先,对于急需借款的企业来说,明确自身需求和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资金充足能够帮助这个企业保持良好的支付能力,表现到市场行为上,就是让该企业展现出不错的上升速率和信誉度。另一方面,企业资产结构也是管理者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单方资本的资产结构模式将会对管理者带来过大的压力,同时也会限制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在选择融资之前,中小型企业一定需要明确本次操作的目的究竟是扩大生产、稳固市场,还是进行内部资金结构的调整与规范。一般而言,为了扩大生产和稳固市场的融资,企业都可以通过短期操作来执行,那么在这个时候,操作者就需要考虑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市场是否存在季节性变化、相关产品的热度周期是否正处于一个合理的位置等。而进行内部资金结构调整和规范的融资,实际上是一个企业自身优化的过程,这将涉及股权分配的问题,因此前期准备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明确了自身定位之后,接下来就进入到第二个步骤:与担保平台进行沟通,委托融贷计划。按照惯例,假如融贷者未能按照协议规定执行偿还计划,担保平台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任“还债者”的角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担保平台所要执行的步骤也是严格而烦琐的。

(1)融贷企业向担保公司提出担保申请。一般而言,双方代表在初次提出合作意向的时候,就需要签订一份正式协议。好的担保平台不会以一些口头形式来确立双方关系,即便本次担保在后来未能得到相关金融机构的通过,这种合作关系也是需要以书面形式确认下来的。尤其是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及早确立合作关系、明确佣金比例,可以在后期免除很多纠纷。而且,及早确立利益分配原则,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担保公司的积极性。

(2)担保公司针对申请者进行考核、评定,初步确定是否予以担保。一般来说,需要融贷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信誉度或财力资质,才会得到担保平台的青睐。

(3)在得到初步认可之后,融贷企业会对担保公司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担保公司需要明确融贷企业在银行方面的信誉、流水状况,同时确认该企业计划贷款的期限和金额。

(4)担保公司与企业签订担保及反担保协议。在此期间,双方需要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手续,与此同时,担保公司还需要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合同,之后三方关系才算正式确立。

(5)三方协议生效,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融贷企业放款;接到资金的企业向担保平台支付担保费。

(6)担保公司持续跟进融贷企业的资金使用走向以及公司运营状况等。

(7)担保公司按照协约规定的日期对融贷企业进行还款提醒。

(8)融贷企业偿清借款之后,担保公司凭借借出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解除抵押登记,并解除自身与相关金融机构、融贷企业的担保关系。

(9)担保公司记录融贷企业在本次借贷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并且备案封存。

(10)担保公司收录本次融贷产生的所有协议文件,其中包括自身与借出机构签署的担保合同、借出结构出具的还款单等。这些文件都将被登记在册,以备查验。

可以说,通过担保平台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已经从双方关系走向了三方对立。在这层关系当中,担保平台扮演的是中间人的角色。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担保公司会征收数额不等的担保费,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专业的融贷机构,担保平台能够更好地帮助中小型企业制订合理的借贷计划,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6.上市公司再融资审核流程

从本意上来说,上市操作实际上就是一种融资行为。那么对于这些已经上市的公司,它们在亟须资本注入的时候,又应当经过哪些官方途径呢?

第一步,相关上市公司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向证监会提交“再融资申请文件”。在这个过程之中,该公司需要准备的材料还包括“财务和非财务审核报告”。也就是说,当证监会受理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申请之后,需要针对对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模式、管理办法、市场前景等做出综合评估。只有通过了相关政策规定,证监会才可能做出反馈意见。

第二步,在初审阶段,证监会会针对上市公司前期提供的材料和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问,继而进入发审会。

第三步,在发审会上,拥有裁决权的成员需要对上市公司提出的再融资申请进行投票表决。在这次会议上,该上市公司是否能够获批证券发行权力,是必须要确定的话题。

第四步,发审会审核通过之后,相关送审文件均要以原件形式被建档封卷,以备查询。

最后,以上各个环节均已通过之后,申请再融资的决议也就会被通过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事例的形式来描述这个话题。

A公司是一家国内上市公司,主营汽车生产销售。受金融危机影响,加之运营理念落后,这家公司在财政运转方面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为了弥补资金缺口,公司负责人决定再次发起融资。

为了获准证券发行权,A公司法人代表向证监会提交了再融资申请报告,同时将本公司财务状况以及非财务状况都按要求整理,一并提交送审。在接到A公司的申请文件之后,证监会针对该项申请进行初步研究、讨论。之后,证监会会根据国家法令、中央及地方政策对A公司的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且A公司经营者在公司管理理念方面存在较多不足,在随后的发审会投票表决上,部分代表坚持反对意见,A公司的提议也就被否决了。

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再融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单纯从流程上来说,“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缺一不可。对于希望再次融资的上市公司来说,它们在这个流程之中,一方面需要明确什么才是完整的审查制度;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调整改良。比如在上一个事例当中,A公司倒在了发审会上,一是由同产业产能过剩引起的,二是与自身管理者的运营水平有关。根据提交给证监会的申办材料,评审团可以从公司财务状况、年度报表上清晰地看到这家公司的发现现状与历史。对于那些资产持续多年负增长且业内口碑较差的企业而言,想要获得再融资,先完善自身条件才是最为关键的。

在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争取到再融资权,会不惜通过各类暗箱操作来规避检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非常不可取的。2016年,国内著名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就指出,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极大的弊端,其中“手握闲置资金依然融资”“以融还债”“巨资购买理财产品”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就是说,部分上市公司对自身的运营状况和发展方向还存在认知上的不足,盲目跟风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证监会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掌控同样也是非常严格的,一旦被查出“作弊”行为,相关公司也是很容易被写入“黑名单”的。

7.正确掌握众筹融资的流程

对于一些初期创业者来说,众筹融资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广义上讲,众筹涵盖了从创意发起到具体实施的全部环节,而资金募集只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核心部分。那么,单纯说资金募集,融资者又需要关注哪些流程呢?

第一,融资者需要找到一个合法的众筹平台,向平台提出融资申请,并且根据对方要求填写申请材料。

第二,融资平台根据政策规定,对申请人进行风险评估,随后进入资料完善阶段。

第三,在初步审核通过之后,众筹平台将根据上一步做出的风险评估,对申请人授额,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待双方对于合作事宜均持肯定态度之后,众筹平台会向申请人发送一份合同文件,签字确认。

第四,众筹平台将融筹计划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出去,对该项目有兴趣的群众会针对此项目进行投资。在这个阶段,假如平台未能在约定时限内完成资金募集,那么它将会把已收集到的资金返还给投资人;假如金额达到预期目标,相关资金将会计入申请人名下。一般来说,众筹平台都会针对相关项目设定筹款目标的,所有筹措都是在这个目标上限之内进行的。但是也有部分平台,能够支持“超额募集”。也就是说,假定一个项目设定的筹款目标为10万元,但由于项目很受欢迎,受投金额是可以突破10万元的。

最后申请人向平台做出提现申请,待款项转入申请者预留账号之后,资金筹集的过程也就结束了。之后,众筹平台需要负责跟进申请人的还款事宜,比如按合约规定,该申请人月底偿清还款,那么平台就应当在临近还款日期对其进行电话、短信或者邮件形式的提醒。当申请人完成还款之后,平台还需要出具一份印有公章的证明,交给申请人,表示合约结束。

对于众筹平台来说,它需要做的还包括收录各类材料卷宗、登记造册等。包括申请人的还款记录和合同文件,都需要被封存备案。

比如说有一名烧烤店老板想要扩大经营,他的情况是手中现金15万元,外加一个40平方米的门店。按照计划,他希望从H平台进行众筹。在这个时候,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借款计划提交到H平台工作人员那里。

在接收到申请文件之后,H平台工作人员需要对这名老板进行评估。一般而言,个人资产、年龄、学历、银行存款水流都会涉及。如果预借款数额较大,还需要出具其他相关的财力证明和银行征信。等上述材料都已经提交,平台会使用自身评判模型对该烧烤店老板进行评分,最后授予相关额度。在这里,假定烧烤店老板个人各方面条件显示都较为普通,授予额度就是8000元。

假如对这个额度表示满意,烧烤店老板会同平台签署一份合同协议。然后,众筹平台将筹款目标设定为“8000”,并且发布到网上。这时,部分对该项目感兴趣的群众对其进行投资。3天后,8000元目标款筹集完毕,平台关闭针对该项目的筹措通告,并且通知烧烤店老板提现。当烧烤店老板完成提现之后,本次“众筹”最为关键的程序也就全部完成了。

在这里,需要提醒借款者的是,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平台往往会事先抽取一部分佣金。比如借款金额为8000元,能够提现的额度通常是低于8000元的。此外,部分创业者会利用自身技术“创建”一个众筹平台,然后进行资金募集。按照规定,这样的一种做法属于“自融”,是与国家律法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