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启示:一种新思维的提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关键词:美术馆 文化发生场

本书的主体分为“现象描述”和“正反论证”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通过描述、分析和正论、反论,进入一个抽象性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中,得到一种对艺术实践“可介入性”的启示,而“文化发生场”这一“新思维”,或许,对于“美术馆与当代艺术”这个问题,能带来一些实战启发。因此本书的落脚点不是“学院主义”的知识生产,而是要落实到研究的意图——对实战理念和运营方式的“介入”。从这个角度说,“文化发生场”,未尝不可成为一种美术馆文化功能的“方法论”。

具体看,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美术馆介入并推动“艺术现象”的问题。这里指的“艺术现象”,可以是画派,如“抽象表现主义”“新生代艺术”,可以是思潮,如全球艺术“文化多元主义思潮”,是种种由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展览等以及由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某种“形而上”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小现象:某个主义或某种思潮的形式,也可以是对某一“艺术现象”重大处境的转折。

本书的写作上,实现了对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现代艺术博物馆通过“大地魔术师展”开启全球艺术“文化多元主义”潮流、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运用“国际展览计划”将“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带向世界巅峰和上海美术馆创办“上海双年展”完成中国当代艺术在本土的“合法化”这三个成功案例的呈现。经过对这三个案例模型从契机、手段和效用等方面的“模型化”分析与总结,再与本书所观察到的美术馆介入“艺术现象”生成的两种不合宜现象——以“美术展览馆”状态被动参与或过度主观化地将美术馆改为“艺术实验室”(以反美术馆为意图的实验室)——的正反对比,来反观美术馆介入“艺术现象”所涉及的“意识”“能力”和“态度”。在完成这些任务后,作为本书的结论,通过把握全球范围内美术馆界以不同模式表现出来的这种现象所显示出的新问题,从美术馆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一种新的功能设想,即美术馆作为推出“艺术现象”的“文化发生场”的功能新方向。

“新思维”,是本书的起点和结果。过程,是这一“启示”的一种“讨论”。这个“讨论”可以有多个形式逻辑和展开角度,但一旦经由目标和归宿的“内控”,一切都变得明确。

“一种新思维的提出”,是本书的定性,它不是一种方法论层面的展开和落地,而是重在“提出”,意在“启示”。本书附录一的“让美术馆成为‘文化发生场’——中央美术学院艺迅网对‘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策展人专访”是接受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就“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的收官之展,即第三回的“抽象艺术新一代”实验展览开幕式后的一个学术采访。该文回顾了2013—2014年的“实验室展览计划”,第一回“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第二回“来自水墨的新语境”和第三回“抽象艺术新一代”,总结了三回通过“文化发生场”方法论指导下的一次让“美术馆”与“艺术生态”(正在发生的当下)建立活性关联的策展“试验”,该计划出版了三回的展览同名实验报告,已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附录一中,结合客观实践,总结和梳理了一些实际经验,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层面的再思考,对“新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推动。从理论到实践再返回理论思考实践的问题,在时间的媒介中展开研究,让“文化发生场”这一设想,更加具备了从美术馆领域的“新思维”到“方法论”的可能,在这其中,“策展”是一把重要的钥匙。

本书也许还有诸多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围绕美术馆与“文化发生场”的问题还将继续,从提出走向深化。

王萌

2014年12月2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