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研究(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文化自贸强国的治理体系

皇甫晓涛皇甫晓涛,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五大发展理念,是文明创新论,是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驱动,文明是能够起到可持续创新作用的。简单融合归结在一块就是科技文明、知识文明、世界文明、主权文明、安全文明。新世纪以来,安全文明、知识文明,生态文明、信用文明,这样两个体系相互融合。生态文明,信息文明,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物质需求饱和到一定程度,就向非物质文化发展。

丝路五通,交通大学互联互通,北交大和北邮、对外经贸大成立了“一带一路”管理学院研究院,都涉及了互联互通的东西。心通言通是国际传播与文化传播,资通贸通是财经传播与产经传播,政通法通则是法律传播和制度传播。

在研究文化强国重大项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全球文化治理体系制度性话语权建构涉及文化方面的有三项:文化产业和文化资本、文化创新驱动的文化参与度,文化强国的文化结果。世界文化强国一共有五个要素:文化杠杆、文化结构、文化参与度、文化贸易、文化人才。文化自贸是由单向、双向、多边自贸区的自贸杠杆、丝路五通的自贸资产作用、自贸创新的自贸参与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自贸结果和自贸治理体系建构的自贸统一。金融强国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包括跨境金融的金融资产作用,从亚投行到华联储人民币的金融参与度,人民币结算的金融结果,从文化资本到数字资本的金融统一性。数字强国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性话语前建构,互联网的数字杠杆、大数据的数据资产作用、智慧生活与3D打印、航天航空。

这几个自信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型制度自信自主创新体系,有很大的包容性。也是人民本位与依法治国的包容型道路自信自主创新体系,五大发展理念与四大发展类型。

任何事物都有其渊源、过程和结果,文明创新的渊源和再全球化的文化治理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建构,从来没有引起过宗教、民族的冲突,非冲突的文明创新,最早的就是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我认为一千年之前的清明上河图表现出来的汴京是最早的文化自贸区。第二个是非殖民的,因为“一带一路”没有留下过殖民地,也不想再留下殖民地。所以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化自贸治理体系。第三个是非线性的,双元多边互动共享经济与联动经济。

美国全球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文化平衡理论,文明冲突论的文化守衡理论,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制衡理论。从经济学上,从自主经济、主体经济学和自贸经济学理论自觉和理论变革,从文化强国的自主经济到自贸强国的自由经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构。文化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变革,从以物理学为理论内核的增长,均衡、杠杆原理,正在发生变革。

美国提出TPP,它的核心东西是从TPP到亚三角,亚欧、亚太、亚非,全球经济伙伴的对局与转型、融合。TPP的知识产权、货币自由、劳动权益保障、生态环保自贸治理体系建构。从单一的知识产权保护到“一带一路”文明创新的4.0领先创新;从单一的知识产权保护到“一带一路”支配世界财富中心转移;从环保法规到“一带一路”绿色、开放、共享生态文明;从单一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到“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联动、共享的人民本位与民本治理体系。

文化1.0是文化资源与资源贸易,亚非更多的是资源,亚太是产能输出,中国是文化产业大国,2.0是文化科技和数字文化,3.0是产权和自贸,4.0是版权经济与非物权法,因为物权法推动了200万亿楼市城市化进程。我们按照这样的创新区域来做这个探索。自贸1.0报税港区单向物流外向型贸易,自贸2.0是跨境金融双边贸易,自贸3.0多边自贸区,自贸4.0自贸创新。我在自贸区研究发现,自贸区已经由生产资料开始转向生活资料。

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外向型增长极到亚三角外向增长极和泛亚、泛自贸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不仅仅是基础设施。而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下面来主要谈谈如何解决文化产业的转型问题。

第一是文化+科技。中关村互联网规范。

第二是文化+金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比较成功,但是跟金融的融合就比较复杂,要充分考量资源动员和产能开发信息杠杆组织结构进行参与度的系统要素。

第三是文化+政治法规。关于非物权法,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建议要开始做国家5A级文化景区规划。非遗和学科、教育、艺术之间的关联,同时提出向开放型进行转型,大数据自贸区的建设和规划。

第四是文化+教育。从文史哲到经管法国学MBA基础教育体系的确立,高等教育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大学精神的重建、品牌重建、文化重建、自治重建、学科重建、大学校园重建都非常重要,大学是培养领袖人才的地方,可是现在大学只是培养一个技工一样,这需要大学文化的复兴。

文化产业作为一级学科,现在文化产业的学科存在很尴尬,都在一个小学科里,文化产业作为一级学科制度性话语权与双一流标准建构亟待完善。

第五是文化+城市。我前几天去深圳提到深圳十大理念,深圳最让我感动的是包容失败、鼓励创新。我在人民日报写的文化资本最宝贵的是人才,深圳这座城市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和自己的文化气质。

第六是文化+创新。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世界知识文明创新体系、世界闻名创新理论、世界知识财富主权文化制度理性话语权的建构。

第七是文化+健康。医疗大数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只是一些简单、传统化的加减乘除,我在北大跟学生讲课的时候,我说中国文化是儒释道科加减乘除,佛靠悟性是乘法,法家是规矩为标尺做除法。文化也是这样,应该有它自己的加减乘除,而不能一味地加。在北大论坛上我提出文化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要素、优化要素,但是当前还普遍存在产业园区庸俗化、过度膨胀化、商品化,校园文化活动浮躁的现象。

文化缺什么?从文化为圣,文化为新、文化为用、文化为民,文化不能缺乏灵魂,学科与原创共进,因此要有一级学科的建设。

我们比较一下PPP和我们提出的自贸强国、文化强国,一元主权是说去主权化,知识产权是非物权法,金融资本收益率说的是文化资本收益率这样一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