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植入与内生发展:抗战时期贵阳城市早期现代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边际、驿站和移民:抗战以前贵阳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东部黔中地区的中心区位,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四周环山,贯城河纵贯南北,南明河绕城而过。今天的贵阳城是以元代的顺元城为雏形,以明代的贵州省城为基础逐步发展而成,经历了顺元城、贵州宣慰司城、贵州省城、贵阳市的发展演变。贵阳城因军事政治需要而修建,因抗战机遇而短暂兴盛。元代以加强黔中地区控制为目的而修建的顺元城,形成之初便具有浓厚的军事政治色彩,明初设置为贵州省会后,城市军事政治功能的辐射范围显著扩大,明代中期贵阳府的设置以及省府同城,进一步加强了贵阳城的组织和管理。在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的视域里,贵阳城是地处高原山地的“边际之城”,在当地少数民族的眼界中,它是中央政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权力象征,是“移民之城”,是地处民族聚居区的“中原式”边城。由于城市形成时的先天缺陷,以及城市发展进程中长期远离中央视野,加之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极弱,城市腹地与乡村之间缺乏有机互动,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有限,至抗战前夕,贵阳城市的通道特征极为明显,城市早期现代化步伐相对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