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广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本研究以健康传播为视角,重点分析了我国健康广播发展的历史、现状、问题和发展思路。研究试图分析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在现有社会环境、体制环境、人文环境、媒介环境等多重语境下,中国健康广播如何发挥公共服务的基本功能,以及在“以人为本”的定位指引下,如何进一步开发广播的媒介优势,实现对广播受众生命呵护的有效服务。

研究首先对与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并从健康传播、媒介生态学的理论视角,梳理与健康广播相关的前期成果。研究从生命科学、发展传播学、健康传播、广播学、媒介依赖理论等多学科维度建立起我国健康广播研究的理论框架。

研究梳理了我国健康广播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解释了健康广播现实面貌的由来。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健康传播事业所处的社会和人文生态,这也是中国健康广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土壤。

本研究将健康广播从广义和狭义上进行了区分。广义上的健康广播指的是,广播传播内容中与生命、健康相关的所有信息和服务。狭义上的健康广播则主要指的是,旨在传播健康信息、提供健康相关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服务性节目。另外,当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广播中相关的救护知识、疫情防控知识、心理援助知识等,也应划为狭义上健康广播的内容。研究从广播业务的角度,分析了健康广播的新闻类呈现、节目类呈现和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作为“生命线媒体”的呈现。

研究重点从节目类型和分布、节目构成形态、专业化频率建设和收听市场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我国健康广播节目的运行现状和既存问题。研究发现,健康节目在我国广播市场中的分布并不均衡,呈现按照广播层级由高到低而逐渐减少的状态。健康专业频率在定位上容易与老年频率、女性频率趋同。健康专业频率作为广播健康传播的具体载体,频率资源的公共性应该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但医药节目的介入使健康专业频率和节目面临打着健康传播的幌子,实际推行医药销售的尴尬局面。

研究还重点对健康广播中的特殊存在——医药节目进行了双面分析。一方面,结合实际访谈,分析了医药节目中健康元素的存在和表现;另一方面,从播出体量、时段占有、广告创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医药节目对健康广播的影响、渗透及乱象表现,并列举了由此带来的若干不良后果。随着政策管束力度的逐年加大,广播行业开始尝试对医药节目进行调整,以期摆脱商业束缚并向着公共服务的方向转轨。研究以北京电台、河北电台为个案研究,比较分析两家电台向公共服务发展、转型的具体做法及特征。北京电台在节目内容上去广告化的做法体现出极强的阶段性,并未维持长久就又放开;河北电台的整改与广告结构的调整同步进行,看起来有成效,但广告经营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此外,研究还从法律规制的角度分析了医药节目向健康广播渗透、影响并难以根除的原因。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发展强劲,在新媒介环境下,受众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变得更为多元化。传统健康广播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受新媒体发展的挑战,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介的传播平台实现对原有功能缺陷的弥补。传统健康广播与新媒体的不断融合为其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功能提供了机遇。本研究基于目前健康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从开辟节目征集网络平台、融合移动互联网延伸传播效果、大数据挖掘听众需求等方面,为健康广播如何借力新媒体而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提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