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巷——古代制扇一条街
杭州上城区有条巷,古名集庆巷。北宋以来,因巷内多扇店和制扇作坊,驰名的扇庄舒莲记和王星记就设于此。所生产的折子扇和团扇,工艺精美,闻名国内外,居杭州手工业名特产品五杭(即杭扇、杭剪、杭粉、杭线、杭烟)之首,因此人们就呼这条巷曰扇子巷。
杭州制扇业的兴起,并由此形成扇子文化,与苏东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任通判。他除了在州署衙门办案外,经常深入到民间据案办牍。其中画扇办案,则成为杭州市民街谈巷议的趣闻。
一天,苏东坡在盐桥河上的丰乐亭上小坐。有个叫吴小乙的,听闻苏通判来到民间,即向他递上一张诉状,告邻居张二欠钱不还。苏东坡当即差人传讯张二,并当场问吴小乙:张二欠你什么钱?吴小乙回答:张二向我买了两万钱的绫绢,约定两月后归还,结果一年多了,还是分文未付,请苏大人做主。苏东坡问张二:你欠他的钱可是真的,为何拖欠不还?张二皱着眉头道:小人买他的绫绢是用来做团扇的,不期天公不作美,长期淫雨霏霏,气候寒冷,做的团扇一时卖不出去,所以拖欠得如此长,实在也是没有办法。苏东坡思忖:天寒多雨,谁还要买团扇,张二做小本生意实在可怜,就对张二说:既然你有扇子可抵,可把扇子取些来,我帮助你发落。张二听了,高兴地到家中取来一大捆团扇。苏东坡即着人摆开桌子和笔、墨、砚,拣了二十把白绢团扇,提起饱蘸浓墨的毛笔,刷刷地在扇面上书写起来,落笔如风雨,有楷书,有草书,有墨兰,有竹石,还有栩栩如生的花鸟。不到个把钟头,就将二十把扇子写好画好,命张二赶快拿出去,卖了钱偿还债主。张二看见苏东坡为他画扇题字,连忙磕头道谢。刚走出亭子外,那些围观苏东坡判案的人,见扇子上有苏东坡亲笔书写的字画,都情愿出二千钱买一把。顷刻,二十把扇子被抢购一空。张二将卖得的四万钱,还了吴小乙两万,而且还添了制扇的本钱,扇子生意越做越兴旺。杭州的老百姓也盛赞苏东坡这个父母官济人之难、两全其美之举。从此以后,这一带制扇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制扇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