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染上“重度懒癌”,时间永远不够用
|自律写在计划上,但它是遥远的梦想|
有一位自嘲已进入“懒癌末期”的年轻人写来邮件。他首先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勤奋”的人,同时又觉得“即便勤奋的时候也找不到状态”。他说:“计划做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却很少,甚至没几个顺利开始的。我发现自己一点都不自律,没有时间观,没有规划力,这种情况如何在短期内改变?”
年轻人的家庭并不富裕,读书时他也明白求学上进对自己命运的重要性。但他就是抵抗不住“拖延”的诱惑,每天拖拖拉拉,没办法完成计划的学习内容,利用好宝贵的时间。对于自律,他每月都做计划,对时间安排做出规定,结果这些所有的计划都成了废纸一张。他形容说:“自律计划对我而言不过是一张又一张的纸,贴在同一个地方,新的盖住旧的,甚少遵行过。”
就这样,欠缺的知识累积下去,成绩越来越差,年轻人没考上大学。现在,他从一家职业技工学校毕业,勉强拿到了专项技能的证书,但还是没能学懂。工作以后,他经常投机取巧,找机会偷懒,整个人的状态很差。有重要事项需要认真地完成时,他总是拖延到最后时刻然后哀叹“时间不够用”。
对一部分人来说,自律是一种优秀的状态,但它同时又是一种遥远的梦想。缺乏自律的勤奋就像断断续续的影片,每隔几秒钟就会卡顿一会。影片的内容固然精彩,播放出来的效果却让人昏昏欲睡。
|“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重度懒癌患者”?你中了几枪?
图2.1 拖延症分类
“重度懒癌”的表现:
·每天接触最多的人是“外卖小哥”。
·身体任何部位都不愿动弹,伸手拿一下遥控器都要下很大决心。
·任何需要马上开始的计划,都不会被采纳。
·得过且过,对规划未来不感兴趣。
·任何一天的上午10点钟之前,均有99%的概率没有离开被窝。
·极少线下交际,与朋友的沟通主要通过手机。
·对理想是消极的,对改变现状提不起精神,尽管他会象征性地努力一下。
·即使面对一份简单的工作也易失去信心并缺乏动力。
这仅是8项代表性的特征。事实是,“重度懒癌”正在互联网社会影响人们的方方面面,削弱人们的生活热情与工作品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是“拖延症”这一领域的权威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个问题。并且他对于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拖延行为,发明了一个颇为流行的公式:
U=EV/ID
在这个公式中有4个主要的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通过一个字母来表述:
你对任务获得成功的信心(E);
你对于整个任务感到愉快的程度(V);
你有多么容易分心(I);
你多久会获得回报(D);
U则代表人们的效率(通过勤奋的投入可以收获的成果)。
这一公式确定了跟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拖延”最有关系的4个因素,然后能够针对性地找出人们身上的四种不同状态。即:信心不足、动力缺失、冲动分心和回报遥远。
斯蒂尔说:“人们困惑于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找到一些原因,来将拖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假如你理解了拖延的成因,调整状态,然后采取有效的方式,就有可能战胜它。但人们不能通过拖延来保护已经十分脆弱的自尊,而要发现自己为什么缺乏自信;你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且通过接纳来寻找一种从容的状态,可以不再排斥未来;我希望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不要生活在拖延的压力和恐慌之下。我相信,如果你能检测到这些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它们!”
对于“重度懒癌”,我们可以将之归为身心懈怠、好逸恶劳、缺乏行动的欲望等。可以描绘懒惰的词语很多,但它的根本成因则是“缺乏内在的原动力”。一旦动力缺失,没有强烈的动机驱使,人的勤奋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迟早都会停滞干涸。
|“得了吧,你不只是懒!”|
另一种情况是,不少人痛心疾首地给自己贴上一个“懒癌”的标签,控诉懒惰的状态对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未必真是为了改善它,纠正拖延的行为。相反,他们可能引以为傲:“我是一个懒人,所以……”这是一个降低勤奋品质的绝佳理由。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说自己有拖延症”的原因之一。“反正我很懒,所以不必费神去琢磨如何勤奋的问题。”除了让人觉得矫情,他们亦是在推卸责任。但事实是,通过许多同例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效率低下的根源并不仅是懒惰。
第一,很多拖延状况严重的人其实是因为对失败的惧怕,而不是天生就有拖延的喜好。
第二,某些依赖于“协同工作”而抗拒“独立做事”的人,由于不想一个人承担责任,也会用懒惰来装饰自己。
不管属于哪种情况,“懒惰”对你的影响都是消极的。很难想象一个从早到晚都在找借口休息一下,或在心理上有严重的懈怠倾向的人可以变得真正勤奋起来——他对勤奋的理解也会出现偏误。“懒惰”可能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它仅仅是我们的思想赋予了消极生命。所以当检测到自身有拖延与懒惰的状态时,不要急于自责,要首先和它和解。“自我谴责”不但无助于改正问题,反而会导致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