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习党的基本理论
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我们更多地认识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但是对于我们党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可能并没有深入思考。预备党员期间,我们就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通过理论的清醒实现信念的牢固和行动的恒定。
一、我们党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始终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如此巨大的作用,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能以其他思想为指导。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党的行列。
2.进行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需要一个科学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必然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国家分裂。因为我们在前进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和挫折,需要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指导思想,才能不断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在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团结和凝聚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精神支柱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思想上的稳定,是很难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进程中,已经深深地扎根中国社会,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3.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先进分子与中坚力量,就在于他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践。20世纪末,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这些国家的失败有很多原因可以总结,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时代,逐步从僵化发展到自由化,最终走向了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历史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无往而不胜。
二、认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连续性和时代特征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而且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党在指导思想上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24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党的十五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党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的时候,十六大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特别是十五大的基础上,郑重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必将有力地保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永葆生机和活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解决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为谁而发展、靠谁而发展等问题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全面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方向。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第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改革思路、战略决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它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作出创造性科学回答的同时,还围绕“什么是改革、进行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这一时代课题,科学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深刻反映新的社会诉求和人民期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鲜活元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首先要全面准确把握讲话的丰富内涵,关键是全面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目的就是为了更加自觉以讲话精神指导新的实践。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折不扣地把讲话精神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以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为全面深化改革、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掌握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找到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才领导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种是用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吃过前一种态度的亏,那种错误的“坚持”,曾使我们党陷入严重的困境和艰难的险滩,甚至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走了弯路。但是我们党能够冲破艰难险阻,扬帆远航。能有今天的灿烂与辉煌,就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武器,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这既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