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座城换一块璧?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王得到一块楚国的宝玉“和氏璧”。秦昭王得知这个消息后,派人送信给赵王,表示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玉。
赵王读完信,与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一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局面:把璧给秦,怕秦王使诈,得不到秦国的城;不给秦,又怕秦王生气,派兵来攻打。一筹莫展之下,想找个合适的人回报秦王,却遍寻不着。
当时,蔺相如在赵国太监总管缪贤的门下当门客。
缪贤对赵王说:“臣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担当这项任务。”
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
缪贤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给赵王听:“为臣曾经犯了罪,想逃到燕国去。臣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臣告诉蔺相如,我曾经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里握住我的手,对我说:‘希望与您交个朋友。’因此我相信燕王会收留我,才打算去投靠。蔺相如对臣说:‘赵国强,燕国弱,您当时受赵王的器重,燕王才会想与您结交。现在您从赵国逃到燕国,燕国害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而且还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自行请罪,幸运的话也许能被赦免。’臣依照他的话做,侥幸得到大王的饶恕。臣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具备智谋,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
赵王便把蔺相如召来,问他:“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与寡人交换和氏璧,能答应吗?”
相如回答:“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
赵王又问:“要是他拿了我的璧,却不给城,那怎么办?”
蔺相如分析:“秦国要以城交换璧,若是赵国不答应,那是赵国理亏;赵国献璧而秦不给城,那是秦国理亏。两相权衡,宁可给秦国璧,让秦国理亏。”
赵王思索这番话,觉得似乎有道理,又问:“谁可以为寡人担任这次出使秦国的使者?”
“大王若是没有人选,臣愿意捧着这块璧出使秦国。秦国一旦将十五座城池让给赵国,我就将璧留在秦国;万一秦国不给城,臣会把这块璧完整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前往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