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山东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导读
山东省政府历来重视节能工作,是我国最早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三个省市之一,省内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本节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山东省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实践中采取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在全国范围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参考或指导。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我国作出的一项重大节能减排决策部署。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围绕培育节能服务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断深化政策,加大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全面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在“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22.1%的基础上,2011年、2012年又分别降低了3.77%和4.55%,均超额完成了节能目标任务。2013年,全省重点调度的206家节能服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9亿元,同比增长28.45%;利税6.12亿元,同比增长26.25%;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32.18%;从业人数达到10744人。
(1)建立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强化政策落实
山东省高度重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2008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意见》,明确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为推动全省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省政府及时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制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规范项目申报工作,确保项目质量。
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一项创新性的系统工程,确保政策得到落实至关重要。2013年11月,国家发改委在广东召开全国节能服务业工作会议,对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进行再次动员和部署,对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有促进作用。在日照召开的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会议上,省经信委对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要求节能服务产业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鼓励重点节能服务公司加快实施规范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推动节能技术改造,支持规范发展一批节能审计、节能诊断等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节能咨询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求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政策,积极协助企业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协调配合财政、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尽快落实补贴资金。此外,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合同能源管理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信贷投放力度。行业协会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总结交流经验,推广典型案例。
(2)稳步推进项目实施,壮大节能服务产业队伍
2010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10〕25号),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根据暂行办法,国家和省设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奖励专项资金,突出工业、建筑等两大领域,支持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对项目节能量达到标准的,按照每吨标准煤300元给予补贴。自国家实施节能奖励政策以来,山东省共向国家组织申报审核合格的三批项目,项目总数共计230个,节能量达49.13万吨标准煤,共申请国家奖励资金1.4亿元。2012年/2013年度,山东省共向国家报送了90个申请国家财政奖励的项目,项目年节能量19.69万吨标准煤,申请国家财政奖励资金4726万元,项目数、年节能量、奖励资金额均占全国的1/6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于培育壮大节能服务公司规模,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山东省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随着山东全省节能工作深入开展,节能服务产业迎来重大机遇,各类节能服务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在开发应用节能技术产品、节能政策咨询服务、实施节能改造项目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融世华租赁公司、信合节能服务公司获得省政府节能突出贡献企业奖励,山东蓝天节能环保、招远金都、日照华亿、山东海利丰等公司申报国家奖励项目数量多,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山东省专业节能服务机构达到400余家,业务范围涉及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技术工程咨询、能源检测、能源审计、节能评估、清洁生产等多个方面。其中,284家节能服务机构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
政府积极推动,初步形成节能与金融互动格局,推动节能服务产业良性发展。金融机构对节能项目高度重视,加强与节能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在节能项目方面的互动合作,将节能项目纳入信贷支持重点,推出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手续,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例如,兴业银行的“节能贷”,北京银行的“节能补贴贷款”等绿色节能贷款实施方案,在支持企业节能服务业市场开拓上取得积极成效。
(3)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机制,加快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山东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实现节能约束性指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动力,以增强节能服务公司科技创新和融资能力为重点,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强化规范监管,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形成重要的新兴产业,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节能减排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工作落实。
一是培育节能市场,引导各地市加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源建设,积极开拓节能服务市场。同时,发挥节能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千家重点用能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服务公司要带头为重点用能企业搞好服务。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要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能源审计工作,查找能源利用薄弱环节,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要依托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引导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产品制造、节能工程设计、节能咨询、评估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节能服务产业链条。
二是壮大产业规模。要求各地市和有关部门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鼓励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现产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领域多样化,不断提高综合实力。节能服务公司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服务龙头企业。支持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型企业,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行业内用能单位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节能服务。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3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用五年时间培育5家以上营业收入10亿元节能服务公司。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积极为节能服务公司创造条件,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加强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科研单位、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实施平台,破除制约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的技术与资金瓶颈。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参与产学研合作,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借鉴国内外典型经验,努力创新服务模式,增强综合融资能力,切实提高服务水平。节能服务公司要狠练内功,加快培养适应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增强为企业提升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和水平。
(4)努力营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规范监管。要求节能服务公司要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切实做到规范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共同维护好节能服务产业的形象。另外,督促各地市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申报和审查工作,对企业申报材料,严格审查把关,确保项目质量。要加强跟踪监管,定期调度检查项目情况,确保财政奖励资金规范使用。此外,严格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监管,确保项目节能量审核科学公正。对获得备案资格而不实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以及在项目实施、审核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节能服务公司与第三方审核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取消相应资格,追缴扣回财政奖励资金,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是加强基础调研。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对很多人来说仍是一个新课题,而且随着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将面临更多新的要求。山东省要求各级节能办、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要围绕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基础课题攻关,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提供实践和理论支撑。发挥节能服务网上调度系统作用,指导服务公司认真、及时的填报数据,加强对报表的研究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加强调度分析。调度、分析和掌握全省节能服务业发展情况,对主管部门决策和指导行业发展,对企业分析、开拓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省经信委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重视,要求定期调度分析节能服务业发展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为此,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节能服务业调度分析制度,建立了调度分析平台,以国家发改委备案的280多户节能服务公司为重点,按季度调度分析经营发展情况以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情况。为提高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抓好这件事情,山东省将把节能服务业发展情况和各市调度分析工作情况,作为对各市节能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有关企业配合调度工作情况以及报送质量作为评价节能服务公司的重要内容。
四是加强宣传发动。山东省积极运用新闻媒体,采用多种方式,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国家和省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普及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认同度。动员更多的用能单位、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认真总结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先进典型,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