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流行性出血热
【概要】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系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4~6天,患者通常出现以发热、脏器出血、低血压、肾功能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鉴于各期病理改变具体表现不同,治疗方法有异。例如,发热期应及时加强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摄入易消化食品;高热期应以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症状明显时,可选择氢化可的松每日100~200mg静脉滴注;少尿期要以稳定内环境为主,限制补液量,限制钠盐摄入,血压升高明显时,可予适量降压药物。中医学认为本病主因外感温邪疫毒所致,须根据各个病期辨证论治,宜精选清气凉营、活血散瘀、凉血止血、通泄实热的中药治疗:①厥逆证、阴虚气脱者,治宜养阴益气固脱;②阴阳俱脱者,治宜回阳救逆;③热厥证、神昏抽搐者,治宜清心开窍息风。
处方1 猪苓汤
【方药与用法】 猪苓、泽泻、阿胶各30g,茯苓15g。上药加水600ml浸泡20min,先用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续煎30min,每剂先后水煎2次,分2次口服,以连服6~8剂为宜。
【功能与主治】 回阳救逆,固脱益阴;主治阴虚气脱型流行性出血热,常见口干、多汗、烦躁不安、四肢厥冷等。
处方2 大金银蒿石汤
【方药与用法】 大青叶、金银花、青蒿、白茅根各30g,石膏60g,知母、赤芍各15g,大黄10g。取上药先后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患者湿热偏盛,症见脘痞呕恶、便溏、苔黄腻、脉濡数时,宜加用法半夏、藿香、苍术、厚朴、黄连,去大黄、知母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营泄热;主治流行性出血,出现面红目赤、皮肤黏膜斑疹隐隐、舌尖发红等。
处方3 人参甘草汤
【方药与用法】 黄精、百合各60g,人参3g,炙甘草6g。上药加水600ml,每剂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 补肾健脾,益气固脱;主治肾阴欲绝型流行性出血热,见有口干食少、腰部酸痛、尿多频数等。
处方4 泻下通瘀汤
【方药与用法】 大黄、芒硝、木通各10g,生地黄、桃仁各15g。上药加水600ml,先用大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续煎至400ml;每次50ml口服,每日3~4次,连服6剂为1疗程,生效。
【功能与主治】 通利水道,益肾救阴;主治阴虚气脱型流行性出血热,在少尿期见有腰腹疼痛、恶心呕吐、口渴、鼻衄、便血等。
处方5 清瘟败毒饮加减
【方药与用法】 生石膏(先煎)60g,鲜白茅根、大青叶各30g,犀角粉(水牛角粉代)20g,牡丹皮、赤芍、知母、玄参各15g,连翘12g,黄芩10g,黄连6g。上药加水煎2次,分次口服,每日1~2剂。
合并便秘者,宜加用大黄、玄明粉;若出现神昏谵语,可加服安宫牛黄丸等。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化瘀;主治气血两虚型流行性出血热。
处方6 热厥清宣汤
【方药与用法】 广郁金、柴胡、大黄(后下)各10g,枳实、知母、鲜石菖蒲各15g。上药加水600ml,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
热盛者,可加生石膏60g,黄连、连翘各5g;如出现内闭时,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功能与主治】 清热宣郁,行气开闭;主治厥闭型流行性出血热,或患者处于低血压或休克期。
处方7 益气固脱方
【方药与用法】 西洋参(或生晒参)、麦冬、玉竹、山茱萸、石菖蒲各10~15g,龙骨20g,牡蛎30g,五味子、炙甘草各5g。上药加水600ml,水煎2次,混合分2次口服,每日1剂。若伴有阴阳俱脱,须加用制附子(先煎)、干姜各6~10g。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阴、固脱;主治阴虚气脱型的流行性血热,或患者处在低血压或休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