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家庭生活(2)
3.传递“父爱小纸条”
沟通不一定是“用嘴说”,用小纸条也是不错的方法。
杰姆的妈妈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身兼母职的父亲因为经常出差,出门前总会在冰箱上留一个便条:“里面有一杯牛奶,三个西红柿,请不要忘记吃水果。”在写字台上留张条:“请注意坐姿,别忘了做眼保健操等。”
多年以后,杰姆考上了大学,父亲为他整理东西时,竟然发现他把这些纸条全揭下来并完整地夹在书本中。父亲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孩子的情感之门始终是向自己敞开的,对自己的关爱也始终珍藏在心底。
当然,让孩子打开心扉,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总的原则是:一定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真正地关心他,并且是从心底里关心的那种。这样,孩子的心灵无论何时都是与父母贴得最近的。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家是爱与梦想所构成的,它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家里充满爱、关怀及了解,只要你愿意。
【其实我没有去晚自习……——儿子撒谎怎么办?】
今年的情人节正值星期五,父母没有多在意,可是老师的一通电话打乱了家里的平静。
“王磊家长吗?我是王磊的班主任,今天王磊晚自习缺席,他回家了吗?”
王磊是寄宿生,周一至周五住校,周六、周日才回家,每晚都在学校上晚自习。听见老师说王磊不在学校,父亲连忙说:“他没有回家啊,也没有跟我们说他今天去哪儿!”
不知道儿子下落的父母怎么还能在家里待得下去,他们立刻赶到王磊的学校,看到老师办公室里已经来了几个儿子平时很要好的朋友。
“你们知道王磊去哪儿了吗?”父亲着急地问。
几个男孩儿面面相觑,支支吾吾地不肯说。
“他,他,他和一个女孩儿出去了……”父亲一愣,心里更加忐忑不安。
第二天上午,王磊回到家,父亲佯装不知情地问:“昨天晚上我给你打手机,你怎么没接呢?”
“我……我没听见……”王磊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转过头一边收拾书桌一边说。
“是吗?快吃饭吧,你妈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父亲拍拍王磊的肩膀说道。
“儿子,我知道你长大了,我也相信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些事情你不愿意说,爸爸不会勉强你,你要知道,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爸爸随时会帮助你!”吃饭的时候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王磊放下了碗筷,思考了一会儿,说:“其实,我昨天没有去晚自习……”
原来王磊和班上的一个女生计划在情人节的时候出去卖花,女生家里是开花店的,货源不成问题,他们俩都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挑战一下自己,但又怕说出来后父母会反对,所以就隐瞒了行踪。
父亲听了事情的经过,心里暗自舒了一口气,对儿子说:“以后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爸爸长这么大还没有卖过花呢!你要是早说了,没准儿我也和你一起去!说说吧,你们卖花顺利吗?”
午餐在儿子眉飞色舞的述说中快乐地继续着……
读懂孩子心理
尽管家长希望孩子坦诚,施以严格的教育,但孩子有时候还是会说谎。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若发现孩子有说谎的行为,必须首先了解其说谎的原因,并找出问题的症结,以避免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一般来说,导致孩子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孩子的谎言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防卫性说谎。比如:考试考得不好,讲出来怕挨打,于是就骗父母成绩单还没发,然后自己在成绩单上签名,这就是防卫性的谎言。通常孩子在闯祸或做错事情以后,不仅担心受罚且内心充满压力,以致产生恐惧心理而容易说谎,这是导致孩子说谎的常见原因。
第二,品质型说谎。这类孩子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谎言,企图蒙混过关,骗人相信。例如:一位男孩在邻居家玩耍时,看上邻居的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掌上游戏机,想将它占为己有,于是趁别人不在时就偷偷地将它拿回家了,并对家长说是在路上捡到的。这是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是非观念,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但又克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于是便用谎言来逃避父母的责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补偿性说谎。有的孩子会因为羡慕同学的名牌衣服、高科技学习用具,就跟大家说谎:“这是我爸爸去美国帮我买回来的钢笔,比你们的还要好。”另外,有的孩子也会为了争取同伴的好感而常常自夸,这些都属于补偿性的谎言。
第四,暗示型说谎。这是一种由于成年人语言暗示而引发的说谎,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谎言屡见不鲜。例如:面对孩子作弊,家长质问:“是不是某某人要你给他递答案的?”看到孩子跟人打架受伤了,就问孩子:“是不是某某人先打你的”等。成年人不正确、过于武断或直觉的判断,容易导致孩子不能冷静、公正、客观地看待事物。而孩子由于不成熟,生活经验缺乏,极易受到成年人语言的暗示,说谎也就在所难免。
专家给你支招
1.不要轻易给孩子冠以撒谎的罪名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预言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判断,影响孩子努力的方向。所以,不要轻易给孩子冠以撒谎这样一个罪名。这不但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负疚之感。即便是成年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责备,也会感到窘促,更别说孩子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比成年人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有句俗话叫“矮子面前莫揭短”,面对一个撒谎的孩子,父母更应该讲究教育的艺术。
2.杜绝对孩子的严厉惩罚
许多父母认为严厉的惩罚可以制止孩子撒谎,其实不是这样。严厉的惩罚会让孩子不敢面对事实,不敢面对父母,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自我防卫心理,搞不好会将撒谎进行到底。因此,父母在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千万不可着急、气恼,更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一顿。明智的父母应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耐心地引导孩子承认错误。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父母首先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然后再指出其错误的危害性,让孩子在鼓励中知错改错。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品质来自家庭自小的培养,换句话说,要想教育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品行严格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是从观察和理解父母开始的,因为他们距离父母最近,与父母接触得最多。孩子爱模仿不可怕,树立什么样的模仿对象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家长的榜样作用。所以,要想让孩子在青春期用理智控制住说谎欲望,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正面形象。
4.不要替孩子找原因
孩子是家长的宝贝,当老师、邻居告状的时候,很多家长从情感上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犯了错,所以会不自觉地替孩子找原因开脱:“是不是他先打你,你才打他的?”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受到暗示,然后顺下去撒谎。所以,家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先替孩子找原因,而应该先让孩子自己说明事情经过,然后再做处理。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这里的东西你别碰!——对儿子的“秘密领地”该不该一探究竟?】
常明因为忘记带英语书,上学的半路上又折了回来,当他打开自己的房门,却看见父亲在摆弄自己抽屉上的锁。
“你在干什么?”常明一个箭步冲到父亲旁边。
“我……没干什么……帮你收拾一下桌子……”父亲对常明的突然出现有些惊讶。
“这里的东西你别碰!”常明不客气地把父亲放在抽屉上的手推开了。
晚上常明放学回家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早上的事儿,他怕父亲早上是想开锁看抽屉里的东西,于是,经过一番思索,他在抽屉的关合处夹了一根头发。如果抽屉被打开,这根头发就会掉落,这样,他就可以知道父亲有没有偷窥了。
第二天,常明放学回家后急忙去检查抽屉——头发没有了!这说明,他不在家的时候确实有人打开过他的抽屉!这时,父亲走了进来,打算叫常明吃晚饭。
“你打开过抽屉是不是?”常明生气极了!
父亲一时语塞,没有答话。
“这是我的隐私,你这样偷窥是犯法!”常明冲着父亲大声嚷嚷起来。
“隐私?还犯法?我看看我儿子的东西,犯什么法!”父亲也动怒了。
常明觉得父亲不可理喻,他一气之下打开抽屉,拿出里面的日记、信件,找出打火机,当着父亲的面烧掉了,还边烧边说:“我让你以后再看……”
读懂孩子心理
孩子为什么爱偷偷写日记?
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增强,有了强烈的成人感,他们不再人云亦云,希望独立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独立的心灵空间。据中国人隐私意识的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对隐私的敏感度要大大高于年长者。于是,私人日记、信件被上了各种各样的锁,或者藏在隐匿处,绝大多数孩子都有了自己的“秘密领地”。
专家给你支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对个人隐私的概念曾十分陌生,并常常把隐私与不光彩联系在一起。一个人不能有隐私,否则就被认定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而现在大多数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思想就是那个时期形成的。所以,很多家长都容不得孩子的隐私,都忍不住想看看孩子的隐私。那么,对孩子的“秘密领地”该不该一探究竟呢?
1.尊重孩子的隐私就是尊重孩子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要知道,当家长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尊重孩子时,孩子也同样会尊重家长,把家长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家长谈出来。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2.用沟通代替偷看
青少年逐渐具备了成人意识和隐私意识,而此时,如果家长还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和自己理想的圆梦人,那么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发生冲突。有些家长出现了沟通焦虑和教育无能感,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洞察孩子的生活,干预孩子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心,而不应去偷看孩子的日记和隐私。否则,不但不会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还会使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3.教会孩子保护隐私
一位高中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了如下一段话。
上了高中之后,我开始住校,和同学近距离接触,结果冒出了一大堆问题。
同学们在宿舍里聊天总避开我,说我爱把大家的悄悄话告诉别人。可我有时候真的不是故意的,和别人聊天时,一不留神就说出来了,而且我也没有恶意啊!既然你的心里话能说出口,有什么不能告诉大家的呢?
可是,室友一旦知道了,就说我是叛徒,可我背叛谁了呀!小刚在宿舍里说自己“讨厌”班里的那个叫蕾的女生,这是他自己说的。一次准备班会,教室里就剩我和蕾了,她问我,小刚是不是对她“有意思”,我说不可能,小刚说讨厌你。后来蕾就和另一个男生交往了。没想到过了一阵子,小刚在宿舍里和我大吵一架,说我破坏了他的爱情,我听得莫名其妙,其他室友说,蕾是听我说小刚不喜欢她,才接受其他男生的。天!什么乱七八糟的呀!
现在我在宿舍里感到很孤独、压抑,室友不喜欢跟我说话,有时我一进宿舍,他们马上就停下刚才的话题,如果还有继续说的,肯定有人提醒他:“你是不是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你的事呀?”“你不知道这儿有个‘包打听’吗?”我知道他们提防我,怕我把他们的事广播出去。人们不是说“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话”吗?我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没有隐私意识,会使孩子的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在对别人没有原则的信任和依赖。故事中的“我”没有隐私意识,更别提尊重别人的隐私了,这不仅使他不易被同龄人接纳,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对他未来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隐私教育,教会孩子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隐私。
妈妈送给女儿的母爱小纸条
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
【做了又怎么样,还不是要唠叨!——为什么没说几句孩子就嫌我啰嗦?】
一位中学生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大吐苦水”。
人人都有妈妈,但我的妈妈特别烦人,整天唠叨个没完。你真不知道她有多烦,早上一起床就唠叨开了:“快点,快点,快点起床!”“快点,快点,快点吃早餐啦!”“动作要快点,不然要迟到了!”
我已经上初中了,难道不知道迟到是怎么回事吗?这点时间都掌握不住吗?我有时真忍不住要顶撞她!更要命的是,放学以后她就一个劲儿地催我做功课:“快点做功课啦。”“今天有多少功课要做?现在做完几门了?学习不好就上不了重点高中……”“现在你在班里已是第x名了,还不抓紧点?”最好笑的是,有一次明明讲好等我做完功课再开饭的,但还要不时来问来催。一会儿问:“你饿不饿?”一会儿又说:“快做快做!饭都要凉了,还不快点儿做!”简直是没事找事。
如果妈妈说了我没有做,那么她唠叨一下倒也无所谓,可是我做了,她还在旁边唠叨,有时候真想什么也不做了,因为做了又怎么样,还不是要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