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和他的催眠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天生的催眠大师(1)

通过实际的案例,多方呈现催眠大师艾瑞克森如何巧妙地采取不直击要害的介入模式,并善用轶事、情境及对隐微线索的觉察力来协助个案。

【前言】

通过艾瑞克森的个人治疗和专业督导的情境,我成为一位更为正向积极的个人和有效率的治疗师。在本章当中,我将呈现一些与艾瑞克森的互动经验——那些描述他身为一个人和一位治疗师的经验;我也会提到艾瑞克森以前的来访者和学生向我描述的一些经验。艾瑞克森经常被视为一位绝顶聪明的技匠。写出这些短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呈现出我所看到的他——首先是一位卓越不凡的人,进而是一位治疗大师。

杰·海利(Jay Haley, 1982, p.5)提到,他几乎没有一天不用到从艾瑞克森那里学来的某些方法;对我来讲,那是以小时来衡量的!艾瑞克森治疗模式中许多杰出的方面,都足以说明我热衷于此的缘由,这些方面在接下来的案例中会很清楚。艾瑞克森取向的教导、督导和治疗都是基于一般常识。他通常会以简单、常识性的治疗介入,搭配戏剧化的呈现方式,使得他的建议产生瞩目的效果。他会因人而异地调整信息传达的内容和方式,使听者能够容易理解,并对其间所蕴含的指令有所回应。最后,艾瑞克森会间接地激发反应,例如,他通常以比喻或轶事的方式来表达一般常识性的建议。艾瑞克森用这种方式保持一贯“不直击要害”(one-step removed)的介入模式,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是有效治疗沟通的重要元素。

艾瑞克森将他所欲传达信息个别化的能力,归功于他对隐微线索的观察;他留意到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小事,例如,人们通常惯于忽略感官体验的信息,特别是稳定状态的信息。人类的感官系统是一个强力的“差异侦测器”,会注意到与特定情境不相符的行为模式。与此相反,艾瑞克森训练自己去留意与特定情境相符的行为,拣选出标示了来访者内在资源的隐微线索。他知道建构出来访者正面经验的全貌,比分析他们的负面经验更容易促发改变。

我不认为艾瑞克森给予来访者的建议有何深奥之处,但正如之后会看到的案例,他的治疗取向的深奥之处,在于他始终运用显而易见的事物。不幸的是,许多治疗师执著于动力结构:却忽略显而易见的方面。然而,艾瑞克森留意显著之处,然后回馈给来访者,让他们能以习惯的反应方式产生疗效。

【情境和指令的运用】

艾瑞克森治疗取向的一项特色,就是他善用情境的能力。通过对于情境和(或)来访者对情境反应的操弄,产生治疗性的改变。艾瑞克森会找出在当前现实情境中可用来产生疗效的事物,他通常铺陈出有利改变的情境,让来访者主动意识到他们先前未认知到,足以产生改变的能力(Zeig, 1980a; Dammann,1982)。

他的治疗并不局限于人际互动和心理的考古学。艾瑞克森了解改变发生在有效沟通的情境和善用情境的有效沟通。

艾瑞克森治疗取向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对所处环境敏感地产生同调的能力。他似乎总是能对他人产生影响力。他之所以能如此觉察周遭的一切,是由于他特别意识到沟通的命令面。

正如在第二章提到的,瓦拉维可指出沟通既是指示,也是命令,每次沟通的指称和内涵都呈现了双重样貌。沟通表现了所陈述事实的指示面,而沟通的命令面通常包含了一则内隐的信息:“做某事!”沟通的命令面促发了改变。

要说明什么是“指示性”和“命令性”,我想到一则艾瑞克森早期学习催眠诱导的指导语。这个故事表面上在说孩子如何学写字:“当你刚开始学英文字母的时候,那是件相当困难的事。你‘以前’有没有在‘t’,上面多点了一点,在‘i’上面多画了一撇?你‘现在’,还会去算字母n和m分别有几个凸起吗?”

这则信息比所陈述的指示面含有更多的信息。在这两个句子当中含有许多的指令,整体的指令是:“进入催眠状态。”另一个指令是:“这一个作业(催眠)有它的难度,但你最后仍然能够自发地完成。”在“t”上面多点了一点和在“i”上面多画了一撇的例子,目的是要让来访者“产生困惑”。除此之外,来访者被引导去回想过去的经验。最后一个句子由过去时态变成现在时态,也是告诉来访者要“专注在记忆里”。

一位治疗师的话或信息很少直接促发改变。改变通常发生在来访者响应治疗师的指令时,响应他们听到治疗师间接要他们做的事。艾瑞克森比我所见过的任何沟通者更了解这个部分,也更敏锐地留意沟通的命令层面。

情境也是沟通的一部分,能够作为命令层面的运用。有一个艾瑞克森善用情境的例子,发生在我第一次拜访他的时候,当时艾瑞克森在整个心理治疗界并不是那么有名气,那本将艾瑞克森推向镁光灯焦点的书——《不寻常的治疗》(Haley, 1973)才刚出版。

【保罗的例子】

在几次的拜访之后,我决定录下艾瑞克森的治疗过程,因此我带朋友保罗一同前往凤凰城。保罗精通摄影器材的使用,因为艾瑞克森的治疗过程很少被记录下来,我们打算全程录下他的治疗过程。

我们安装好器材,保罗当受试者,录下了艾瑞克森的催眠诱导过程。艾瑞克森对着一个完全没有催眠经验的人进行催眠;他工作的重点是提高保罗接受催眠的敏感度,并提升他产生各种催眠反应的能力。

不幸的是,我们却没有机会再欣赏到这个过程——带子有问题,保罗忘了将麦克风接到录像机上面,所以我们的录像带是一出哑剧。你们可以感受到我的措词里有责怪保罗的意思,对他的不满溢于言表。我非常看重我和艾瑞克森学习的时间,现在我参与了那段时间,但录像带却不能用。

当天晚上,我们三个谈到这个问题时,艾瑞克森不让我继续责怪保罗,他说我对这个失误也要负同等的责任。我接受他的看法,然而私底下我觉得他错了。我告诉我自己,即使是米尔顿·艾瑞克森也会犯一个新手会犯的错误!他似乎不了解一盘宝贵的实况录像带就这样无法挽回地丧失了;这盘带子已经毫无用处了。然而,我完全不知道艾瑞克森对这盘哑剧带子另有打算。

第二天,保罗和我在艾瑞克森的办公室,艾瑞克森告诉我:“放那盘哑剧带子来看。”然后他特别看了保罗一眼,那个时候保罗正好坐在来访者位置的椅子上,保罗看了一阵子就自动进入了催眠状态!艾瑞克森用那盘没有声音的录像带当成催眠诱导的工具!

催眠诱导的技术通常是让来访者回想起先前的催眠经验,然后让他进入催眠状态。当保罗看到自己昨天的催眠影像,他立刻进入一次新的催眠。对他而言,录像带有没有声音是无关紧要的。保罗对录像带的情境相当敏感,他直觉知道艾瑞克森的意图,自发地响应他的指令。

我连忙架好器材,记录下这一天的催眠诱导。即使仍然在催眠状态,保罗右手僵直地抵住他的侧边(他惯用右手),离开座位走到录像器材旁,用他的左手检查声音插座。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周遭环境以及他右手僵直的状况。当保罗回到座位时,他看着艾瑞克森,缓慢而机械地说:“我希望你能在我现在这个状态,教我更多的东西。”

艾瑞克森认为保罗的僵直表现是侧化行为(lateralized behavior)很好的例子。他之后强调,要不是有那盘没有声音的录像带,我们绝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经验。

这绝对是艾瑞克森如何善用情境的佳例。他仅仅操弄现实情境,就让保罗进入催眠状态,以“不直击要害”的方式沟通,借以形成一个让保罗响应的指令。而且他很典型地强调了事件的正面性;原本“明显无用的”录像带顿时变得很有价值!

顺带一提,第二次的催眠诱导,是我遇到过的少数几次被艾瑞克森忘记的事情之一。当录像带开始播放之后,保罗对于艾瑞克森细微线索的反应相当敏感。在诱导期间,艾瑞克森看着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看不出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I can't see exactly what is happening),但他的眨眼反射已经改变。”当艾瑞克森说话的时候,保罗的眼睛是闭着的。

稍后艾瑞克森问我何时和为什么保罗闭上他的眼睛。我不知道。艾瑞克森解释说,保罗是当他提到改变眨眼反射的时候闭上了眼睛。但在看录像带的时候,我和保罗发现艾瑞克森错了。事实上,当艾瑞克森说:“I can't see...”,保罗对于细微的线索非常敏锐,所以他很快地闭上眼睛来响应字面上的意义。精确地照字面意义来响应指令,通常是一个好的催眠受试者的象征。保罗把“I can't see”听成“Eye can't see”的指令,并且精确地反应。

【善用情境的实例】

这里是艾瑞克森善用情境的其他例子:

例一

艾瑞克森并没有向我收取学费,我想要送他礼物来表达我的感谢。我当时并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他的训练费用,如果来访者或学生没有能力偿付,他的风格是不收取任何费用。

艾瑞克森喜欢木雕;他收藏许多居住在墨西哥西北部沙漠的沙瑞印第安族(Seri Indians)创作的铁木雕刻作品。因此我送艾瑞克森一件木雕作品,基座是未经修饰的漂流木,雕刻品的上部是一个成形的鸭头。当我把这件礼物拿给他的时候,他看看漂流木,再看看我。然后他说:“崭露头角。”

例二

多年之后,在他去世前的圣诞节,艾瑞克森送我一件铁木猫头鹰做礼物。我向他道谢:“艾瑞克森医生,非常聪明的礼物。”他的象征意义仍在。

例三

在1974年,有一次疗程结束之后,艾瑞克森坐在轮椅上费力地征服由阳台到屋内的坡道。我赶过去帮他,真的想要给他一点协助,但他拒绝了我的帮助,强调说:“一个人必须用他自己的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处境。”然后他继续把自己推进屋内。他抓住这个情境给了我一次机会教育。

例四

我知道艾瑞克森有两次“意外地”将来访者的档案夹打开,留在桌上,来访者能窥见内容。他的笔记通常十分潦草,两次来访者都读到:“做得好!”

例五

我觉得他甚至利用电话来做指导。在办公室进行训练课程时,他通常会亲自接电话,然后他会在刚刚停下的地方,精确无误地连贯他的思绪。用这种方式回到先前的分割点,是一种称为结构性失忆(structured amnesia)的技术,目的是产生使当时介入事件的立即记忆丧失的效果。对我来说,在课堂中接电话的目的,对当时在办公室的人揭示了一个要点,或许是让来访者或学生展现他们自己失忆的能力。(作者按:艾瑞克森只有在他最后十年待的黑沃街办公室才用这个技巧。1949年到1969年期间,他在赛普路斯街用来当办公室的房间里没有电话。)

例六

艾瑞克森也将赠书题词个人化,借此进行心理治疗。每段题词都针对受赠者的情况而写,而大多数都有治疗意义。他为我写过一些令人难忘的题词:一、“在每段人生里,都会面临惶惑不安……也会有清明来临的时刻。”艾瑞克森改编自他母亲经常引用的隆菲勒(Longfellow)著名句子。我和艾瑞克森刚认识的时候,正好面临了许多人生困惑,他的安慰让我知道总有随之而来拨云见日的时刻;二、“难以预料的事总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一个惯于过度依赖理性计划的人,这是一个很好的忠告;三、“睁开眼睛,你会看见世界的精彩。”对于一个主要受听觉主宰的人,这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四、“又是一本让你毛发卷曲的好书。”艾瑞克森知道我喜欢卷发,将他的治疗和来访者/学生所看重的事彼此“挂钩”是他的特色;五、艾瑞克森替瓦拉维可、维克连和费士奇(Fisch)合写的《改变》(Change)—书题词,他写道:“给杰弗瑞·萨德,十年之后回顾,留意你的改变。1974年5月。”这对于一个急于成功的人是一记当头棒喝,我体会到他想提醒我去欣赏发展的过程。

很明显,艾瑞克森没有将心理治疗局限于办公室内的口语沟通。他持续的工作,努力让他的影响最大化。艾瑞克森非常了解他沟通的效果。他积极找寻新的契机,善用环境去创造有影响力的沟通。除了善用情境之外,他也采用其他间接的沟通方式。

【善用间接沟通】

艾瑞克森取向的共通点是他间接沟通的使用。虽然他也能相当直接,但一般而言,他都是采用间接沟通。矛盾的是,间接沟通常是促进改变最直接的方法。

艾瑞克森的间接沟通方式之一,是编一个能产生多层次效果的故事。在教学中,他的轶事不仅是有趣的成功心理治疗例子,也通常跟其他的心理层次有关。

例如当我、保罗和另一名学生在凤凰城求教于艾瑞克森时,我们三人潜意识里都想赢得艾瑞克森更多的注意,当然他注意到这个情况。他突然话锋一转,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内容关于一位东方的竞争伙伴来看他,希望艾瑞克森帮他催眠(对个案完整的描述见Rosen, 1982a, p.81)。艾瑞克森用了手臂悬空的技巧,说:“好,现在看看谁手举得最快。”

我们其中一位问艾瑞克森,这个故事是不是暗指我们三个人的竞争。艾瑞克森承认他感受到我们之间的竞争,他说:“我真的不希望有任何导向我的竞争。”他由此暗示竞争可以被重新导向。

同时,他间接地评论和同理。他并不以人本学派的方式同理,他不会说:“似乎你们有竞争的需求。”相反,他的故事点出了潜在的竞争,和竞争重新导向的看法。

当他说这个故事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彼此的竞争,但我们理解他的观察。当我们直接和他谈关于我们竞争的想法时,他很愿意开放地来谈这件事。他的风格并不意味着议题一定要摆在潜意识层次。

礼貌是他不直接提竞争概念的一个原因。他以所接收到相同层次的经验来响应。如果我们开诚布公地谈论竞争议题,我想他也会直接来回应。但他相信潜意识的诚实,以及不应该去直击潜意识想法。他似乎遵照着既定原则来行事,如果事情是以潜意识的方式呈现,便用相同的方式响应;如果事情是以意识的方式呈现,便直接谈论来加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