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吃对,吃好,吃出黄金免疫力
生命的持续和健康,依赖于饮食的供养。饮食恰当,人体正气充足,抵抗力就会强。俗话说“病从口入”,反之,健康的身体和黄金免疫力也可以吃出来,关键是要让宝宝吃对、吃好。
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对于宝宝来说,宝宝的第一餐就是母乳。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尤其是初乳,其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这也成为婴儿获得的口服免疫物质,可以有效提高和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病菌对气管黏膜、肠管黏膜的侵犯,形成一道黏膜免疫系统。
母乳喂养好处多
母乳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呢?其实母乳中含多种物质可用来强化免疫功能。
1.抗体
母乳中含有被称为免疫球蛋白的抗体。母亲通过摄入、吸入或其他方式与病原体接触时,体内产生抗体。母亲所产生的每种抗体对抗原都有特异性,这就是说,这种抗体只与它所针对的那种抗原结合,而不会浪费时间攻击无关的物质。因为母亲只针对她所处环境中的病原体产生抗体,所以宝宝在出生后最初的几周内,从母亲获得所需的保护作用,能够抵抗这个阶段宝宝最可能遭遇的感染性病原体。
抗体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抗体不攻击肠道中对健康有益的细菌。
2.有益的物质
母乳中还含有低聚糖,这些低聚糖对增强婴儿的免疫力有重要作用。低聚糖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其含量与蛋白质的含量相当。
人乳低聚糖是一种益生元—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大肠中有益菌的生长,是宝宝肠道中大量有益菌的食物,这些低聚糖有助于有益菌的繁殖,使其数量增多,直至使消化道中的条件得到改善。
肠道中的有益菌对健康有利,一是因为这些有益菌有助于形成强大的肠道屏障,强大的肠道屏障能阻止有害细菌和过敏原进入血流;二是因为这些有益菌可以阻止有害细菌的生长,防止有害细菌黏附在肠道细胞壁上。有益菌有助于巩固肠道相关的免疫系统。
3.细胞防御
母乳中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细胞由白细胞组成,白细胞通过直接作用或者激活其他防御机制而发挥抗感染作用。
另外,母乳中还有能帮助宝宝免疫系统成熟的因子,这些因子的作用使新生儿黏膜层的渗漏处闭合,使病原菌和其他可能有害的物质难以侵入肠道。
断奶需在1岁以后
断奶期的宝宝为何容易免疫力低下?
这是因为母乳中有大量的抗体能够增加宝宝的抗病能力,断奶后,宝宝不仅得不到大量的抗体,如果方式方法不恰当,还会引起宝宝拒食和情绪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母乳里有一些妈妈分泌的免疫因子,突然断奶,会造成细菌或病毒的趁虚而入。断奶若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此时宝宝容易腹泻、感冒、中暑。冬季则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期,极易使宝宝发生伤风感冒、急性咽喉炎,甚至肺炎等。宝宝生病后,食欲更加受到影响,如此反复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断奶最好在1岁左右,这是因为随着宝宝的生长,食量逐渐增大,胃肠道内的消化酶也逐渐增多,消化能力越来越强,对食物和营养也有了新的要求。此外,如果吃母乳过久,宝宝可能会因依恋母乳而不愿吃其他食物,这势必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打造黄金免疫力,补充适当营养
宝宝总是在不经意间成长,而随着宝宝一天一天的长大,宝宝的饮食不仅包括母乳,更多的应该是自然界的各种食物,那么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吃对、吃好,从而达到养成宝宝黄金免疫力的效果呢?
首先,作为父母要了解的是到底食物中的哪些营养成分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起作用。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这句话说明中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饮食,认为人必须摄入五谷杂粮来获得自身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免疫力的承建有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有益免疫力的六大营养素,更应该为孩子们精心添加。如下表所示。
根据图表,我们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每一种营养素对于提高宝宝免疫力的重要性,在给孩子配餐时,可以更多地增加富含这六大营养素的食物,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均衡合理的营养是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基础
爸爸妈妈了解清楚营养素对免疫力的作用,以及所含营养素的代表食物后,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给孩子提供全面而均衡合理的膳食,这是提高孩子免疫力的基础,爸爸妈妈要做到以下2点,就可以给孩子提供均衡合理的营养。
1.多样化摄取食物
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有一种或几种食物可以包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由于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因而应该鼓励孩子吃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只有在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多样化的摄取食物,主要是指孩子不能挑食,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等都要吃到,不能因为孩子只喜欢吃肉,爸爸妈妈就一味地让孩子吃肉,认为肉是高蛋白,对身体好,其实不是这样,每一种食物都不可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特别是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刻,父母必须让孩子多样化摄取营养。
2.多喝水、多吃青菜和水果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摄取足够的水分、维生素、微量元素非常重要,而食用蔬菜和水果是孩子获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好办法,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植物营养素(又称植化素),可以在人体遭受病菌的攻击时,增加白细胞,形成干扰素及抗体,借此破坏外来病菌,抵御病菌的侵袭。胡萝卜、橘子、草莓、青菜等富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提升免疫力,学龄前儿童应适当多吃这些食物。
“四要、四不、一没有”,为孩子建立良好的餐饮习惯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四要、四不、一没有”的良好餐饮习惯,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西方有则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其意思是人如其食,也就是说通过一个人的饮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与生活环境。因此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喜爱自然食物味道的味蕾、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便是守护孩子健康的最佳护身符。
四要
“四要”主要是指以下四点。
一要让孩子食用当季的天然食材
什么东西都没有自然的好,让孩子食用当季的天然食材,好处多多。主要包括以下好处。
1.当季食材更加味美价廉:在孩子最初接触食物时,应该让孩子体验到自然食材的原生味道,让孩子的味蕾记住天然的味道,可以有助于建立孩子对食物的喜好与口味。
2.当季的天然食材比较安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饮食有太多的陷阱,例如化学肥料、环境污染、农药、生长激素、人造香料、瘦肉精、黑心食品、人工添加物等,而父母选用看得到食物原状的天然食材是第一道健康守备。其次可以选择当地、小型、加工度少的食材,这样会优于进口、大型、加工度多的食材,不一定进口的就是最好的。
3.更能体验蔬果味道:选用当季新鲜的食材,不要选用农药与化肥养大的蔬果,就是要选用“有机”的蔬菜水果,这样可以带给孩子不同的自然香甜味。宝宝认识食物的初期印象会影响未来的饮食喜好,根据季节为孩子介绍食物,有助于建立孩子对该食材美好的印象,并且吃当季的食材对孩子的身体也是极好的。例如,春、夏两季的洋葱辣味较淡,冬、春两季的西红柿酸少甜多,四五月的菠萝酸味较淡、甜味较浓,冬季的白萝卜不会带有呛辣味等,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对食物的接受度,孩子对不同食物有美好的初体验,可以间接建立均衡良好的饮食习惯。
现在,生活在大城市的宝宝更易出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因为宝宝吃的新鲜的水果蔬菜较少,水果蔬菜经储存、包装和运送,其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所损失,但是,如果孩子吃当季的新鲜食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损失就会比较少,有利于营养均衡。
二要让孩子定时、定点用餐
孩子定时、定点用餐好处多多,定时、定点用餐是建立孩子规律的饮食习惯的一个必要条件,不仅可以让孩子愿意接受餐桌上的食物,而且也改变了一些孩子边吃边玩的不良用餐习惯,也提升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并且定时定点可以让孩子的消化系统更具有规律性。
定时
●三餐要定时开饭,1岁左右的孩子,父母就要开始培养,开饭时间最好和父母的一样,宝宝大约一岁半会自己吃饭后,比较容易跟上大人用餐的时间。
●不要长时间地让宝宝吃饭,控制用餐时间,一餐以40分钟为限,久了不仅宝宝容易疲倦,父母也会疲倦,两方心力俱乏的结果可能造成恶性循环,让宝宝对用餐的兴致大减,这样可能长时间下来会影响宝宝的身体。
●孩子在三餐中间要加辅食,这个时间也要固定,每日可固定安排一两次的辅食时间,父母可以参考附近幼儿园的课程时间表,让孩子未来上幼儿园在用餐作息的部分能无缝接轨,一举两得。
定点
●父母在家中餐桌选定好一处作为宝宝的用餐专属座位,这个位置最好是不受环境干扰、不影响上菜,并且离热汤比较远,但是又能看见家人活动。在宝宝用餐时,一定要使用有安全带的高脚椅或婴儿餐椅,一方面让宝宝习惯并且知道,只要坐到这个位置便是要吃饭了;另一方面可以让宝宝有安全感,保障宝宝的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
●父母要选择适合的宝宝专属餐具,不管是叉子、汤匙、碗盘或杯子等,尽量选择无毒的材质,例如无塑化剂、无双酚A等,在尺寸上也应适合宝宝,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比方说刚开始因为宝宝的嘴小,在最初尝试辅食阶段,应该选择一支小汤匙,但等到了宝宝一岁、一岁半,当初那支小汤匙可能又太小了,所以随着宝宝的成长而选用适当大小的餐具是有必要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好的工具会增加宝宝用餐的兴趣。
三要引导孩子化“被动为主动”
可能很多父母不理解什么叫“化被动为主动”,其实就是让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蔬菜水果。父母引导孩子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孩子饮食兴趣的秘诀,有下列几种做法。
1.带孩子去买菜。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小公主、小王子都分不清很多食物。英国名厨Jamie Oliver很关心孩子在学校的餐点与饮食教育,他在走访校园的经验里发现,很多孩子居然不认识土豆与胡萝卜!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上街采买,不仅能增加孩子的识物能力,并且也能在这个过程中传递一些生活经验,增进孩子的生活能力、金钱概念,并且也可以提高孩子对于食物的热爱。
2.体验食物种植过程。这个活动可能周六、周日才可以进行,父母可以带孩子去邻近的有机菜园、果园,体验农忙生活,或者在自家阳台种一块田,请孩子帮忙浇水、抓虫,这样的过程让孩子更为认识生物的生命周期、食物链,还兼可亲眼观察自然科学里的植物昆虫,给孩子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
3.引导孩子参与备餐。在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参与备餐,备餐是指让孩子进行洗菜、端碗等活动,很多家庭会将厨房视为孩子的禁地,但其实厨房的工作有工序,在动刀开火之前的工作相对没有危险性,选择适龄的工作让孩子参与食物处理过程,不但能让孩子对餐盘上的食物更有兴趣,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对家事参与度、获得认同感与成就感、习得家事的诀窍,以及更理解在厨房里什么样的动作是安全的、什么样的动作是危险的,这是预防孩子意外的一种积极教育方式。
4.鼓励宝宝自己用餐。父母一定要鼓励宝宝自己用餐,父母不要过多地喂宝宝,让宝宝自己享有用餐主导权。宝宝自己用餐,也是让孩子将进食行为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之一。每一餐可以准备一些宝宝容易抓取的手指食物,让宝宝在照顾者喂食之余也能享有自己主动进食的乐趣,手指食物同时能让宝宝增进手眼协调,选择软质固体食物,让宝宝在安全的前提下练习操作舌部、口部的肌肉,不仅能使咀嚼能力获得提升,脸部肌肉的进步也能增进语言表达的能力,一举数得。不要觉得让宝宝用手吃会不干净,如果父母担心这个问题,可以提前将宝宝的手洗干净,这样会增加宝宝进食的乐趣,宝宝会越来越喜欢吃饭。
四要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
中国有句古话“言传不如身教”,这句经典印证在不会讲话的宝宝阶段尤其如此。孩子有模仿能力,父母说一些特别的话,宝宝就会跟着学,宝宝的模仿能力是他学习的快捷方式,一家人同时同桌用餐,让孩子看着父母吃饭的样子,自然能从中观察并学会咀嚼吞咽、使用餐具,倘若有年纪稍长的兄姊更好,或者常与邻近熟识、家有同龄孩子的亲友聚餐,善用同侪的力量,让孩子自然学习用餐的动作、规矩与礼仪。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引导孩子良好的用餐习惯,绝对会比家长嘴上讲得口沫横飞来得有效,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
四不
“四不”主要指以下四点。
一不:父母不要强迫喂食
许多父母为孩子的饮食大伤脑筋,为宝宝少吃或不吃辅食而苦恼,这时父母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吃东西,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父母就要坚持一个原则:由父母决定吃什么、何时吃、如何吃,由孩子决定要不要吃、吃多少,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调节身体所需的食物。
“孩子决定要不要吃、吃多少”便意味“不强迫喂食”。如果宝宝吃饭时,一旁有个人不断催促自己“快把餐桌上的东西吃光吧!”这样反而起不到效果,但是大人却常用类似的态度在对待宝宝,给予过多的食量,强迫孩子吃完,一餐饭喂上1~2小时,让孩子吃得意兴阑珊,还不停催促宝宝或追逐宝宝“把饭吃光才是乖宝宝”。长期下来,宝宝用餐的胃口自然会减弱。
父母应该为孩子多准备几样菜,并且应该色香味俱全,把菜色分开摆盘,就像大人吃饭配菜那样,并且把孩子最爱的食物当作饭后甜点,让孩子选择他要吃哪些菜、要把哪些菜吃完,最后吃完饭后甜点,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宝宝一岁后自然衔接上大人的用餐习惯,还能养成正面的饮食态度。
二不:不要零食与重口味
除了辅食之外,尽量避免让孩子吃零食,以免影响正餐食量,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取。食物的烹调也尽量清淡为宜,吃重口味对健康弊多于利,宝宝对味觉的感官比成人来得敏感,不适合以成人的味觉判断宝宝的喜好。孩子吃了重口味的食物后,身体会将血液调到宝宝的消化系统,从而帮助食物消化吸收。但是这样会引起免疫力“卫兵”因血液比较少,处于不活跃的状态,一旦有病菌侵入,免疫防御系统脆弱,便给了病原体可乘之机,孩子就会生病。
可能妈妈会很疑惑,觉得太清淡了,孩子会不喜欢吃,其实只要妈妈注意提高自己的烹饪技术,色、香、味俱全,孩子也可以吃得很香。况且宝宝之后的人生长久,只怕不吃清淡蔬食,不怕不吃酸甜辣咸。养重口味,实不必急于一时。
三不:不在孩子面前批评食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好多习惯就是根据父母而来的,“哎呀!我最不爱吃胡萝卜了!”妈妈是否常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话呢?别忘了孩子最初的饮食经验来自于模仿,而父母是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尽量在餐桌上说食物的好话,避免说食物的坏话,如果真的就是很不爱吃某样食材的话,建议一开始就不要在餐桌上出现这道菜,或者默默地收走它。在孩子面前,不要轻易地批评食物。
对食物的批评容易养成孩子偏食的习惯,倘若孩子对某样食材没有兴趣,可以先暂停一阵子,换个烹调方式再试试看,避免轻易下结论,也避免逢人便说:我的孩子不爱吃某某食物。这句话说久、孩子听久,也会成真,自然就容易养成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
四不:不要让孩子太饿,要准时开饭
宝宝一岁之前,辅食通常介于两餐奶之间,有一种说法建议在喝奶前吃辅食,因为宝宝比较饿,所以辅食能吃得比较多,另一种说法建议在喝奶后吃辅食,因为宝宝没那么饿,所以比较愿意吃辅食。
在宝宝最初尝试辅食的时候,倘若在喝奶前喂辅食,最好能预估30分钟左右的时间,避免在原本的喝奶时间喂辅食,因为宝宝最初吃辅食,是在练习喝奶之外的进食方式,对舌头搅动泥状或半固体食物的动作仍不熟悉,如果在宝宝太饿的时候进行,挑战难度的确是稍大一些。
另外,如果刚好因为家长应酬,需要带宝宝到外面用餐,建议可以先在家里喂一些奶或辅食,并用食物保温罐盛一点辅食外出,让宝宝在餐厅的时候没那么饿,情绪便会比较稳定,也比较愿意坐得住。
宝宝看着同桌一行人都在吃饭,通常会想跟着一起吃东西,这时事先准备的辅食便能派上用场。
一没有
“一没有”指的是宝宝吃饭时,没有电视与玩具。
正确良好的餐饮习惯,包括很多东西,狼吞虎咽是一餐,细嚼慢咽是一餐;食不知味是一餐,细细品尝是一餐。吃饭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健康的一部分。
用电视与玩具诱使孩子,让孩子吃饭,孩子就会觉得吃饭不是很重要,当孩子能决定自己吃饭时间之后,他便容易忽视吃饭。吃饭配电视、配玩具的习惯一旦养成,因为注意力的转移,常会造成孩子饮食过度、影响健康,或者吃饭太少,一心专注于电视和玩具。
远离可能破坏免疫力的N大风险食物
现在市场上的有毒食品防不胜防,为了防止吃下一肚子毒素或有害健康的食物,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建议爸爸妈妈花几分钟的时间,好好认清我们最常吃到的高风险食物,并学习如何破解它们的危害。
温馨提示:能够在血液里慢慢地释放出葡萄糖燃料的“缓释型”糖类才是糖类冠军。“缓释型”糖类的代表是蔬菜、豆类、全谷物。水果中的糖类主要是果糖。果糖转变成葡萄糖所需花费的时间也比白糖和精致过的淀粉来得长,也属于“缓释型”糖类。经过高度加工,精致的白糖、糖浆等称为“速释型”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