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塑造孩子专注力:如何让孩子更专心地学习和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目标训练:让孩子拥有更强大的成长动力

让孩子明确人生目标,不仅仅是界定人生的结果,还会在他们的整个人生旅途中都发挥作用。目标是一个人成功路上的里程碑,它能使孩子产生努力的积极性,看清自己的使命,还有助于孩子安排轻重缓急,引导孩子发挥潜能,把命运之船驶向他们希望到达的地方。因此,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试想一下,当你面临一大堆事务时,自然会感到注意力无法集中。孩子更是如此,一旦孩子有了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他自然就能够专注地完成一项活动。

1 有梦想有目标的孩子,才更易成功

许多年前,哈佛大学为了研究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特意对一群毕业生进行调查。当他们将要离开校园时,都对人生目标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找到这群学生,并且调查了他们的生活,那27%没有目标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十分失败。那60%目标模糊的人,也没有太大的成就,总是在埋怨现实中没有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那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的人,他们都跻身到社会的上层,生活过得很好,但由于他们没有在某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取得的成就也极其有限。只有那3%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他们在工作中即使遇到许多别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也都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到后来,这3%的人生活非常美满,工作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了社会上的精英。

就像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说:“如果一个人朝着他梦想的方向奋勇自信地前进,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尽力奉献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那么事业也会成功。”

的确如此,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孩子,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他做些什么,不管是在上学、工作还是娱乐,他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梦想,这个观念会在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生根发芽,并鼓励着他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地朝着这个明确的目标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专注力也越来越强了。

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篮球明星梦。

一天,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母亲,母亲大加赞赏,为他有了自己的梦想向他祝贺,鼓励他向篮球明星学习,并且经常抽出时间和小乔丹一起欣赏报纸杂志上篮球队员们驰骋球场、飞身灌篮的矫健身影和飒爽英姿。同时,建议乔丹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剪下来,贴到房间的墙上,便于与偶像们朝夕相伴。

有了梦想的乔丹,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

有了梦想的人生,就不会苍白无内容,而是会充满希望、精彩无比。乔丹就是因为有了目标、有了梦想而成为美国篮球巨星。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始终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努力,谁能估量出这种行为的巨大价值?在中学、在大学,当别的同学为了确定自己从事何种职业而瞻前顾后时,这个孩子却不需要这样浪费时间,而是毫不犹豫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他一直都在飞翔,飞得又早又直,怎能不成功呢?

为了让孩子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好,家长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切断孩子的逃路和退路

很多孩子都曾有过豪言壮语。可是,长大之后,有谁还记得年少时的梦想?更别说始终如一地为之奋斗了。能坚持自己目标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很多孩子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将其沦为一个缺乏行动的空想。虽然他们总是在心中已经决定如何做,却会因为退缩而“修正”自己原来的目标。

所以一定要切断孩子的逃路和退路。同时,必须帮他驱散消极思想。为了坚定信念,你应当用“一定能实现”的积极思想取代孩子“恐怕实现不了目标吧”这一消极思想。

(2)要让孩子马上行动起来

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只是在心目中描绘目标,只是把目标挂在嘴边,那么梦想就只是天边美丽的晚霞。让孩子扬起理想的风帆,驾驶好生活的小船,朝着成功的彼岸出发,才能靠彼岸越来越近。

(3)鼓励孩子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要受别人的干扰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真正的成功是完成自己的目标,跟别人没有关系。”一旦他能决定自己想征服什么样的高峰,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那就应该果断地做出决定,并且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固定下来,牢记在心中,然后开始采取实际的行动。

任何事情都不该分散孩子对目标的注意力,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的成功,让他明白这一点,更有助于孩子坚守梦想。

2 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算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和生活的区别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人与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理想,理想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着孩子成长和成才。孩子只有远大的梦想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为了树立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树立为之努力的人生目标、人生理想。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他7岁的时候就立定志向要成为解开自然之谜的人。

他对于各种物理现象都认真观察,到了10岁就能观测天象和探索天体物理规律,16岁就用实验的方法测量风速等物理量,23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4岁开始数学微积分的创造,26岁就成了著名科学家,对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牛顿正是因为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并坚韧不拔地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才圆了自己的梦。有的父母或许会认为这些例子距离自己孩子生活的环境相差太远,然而中国也有着这样两个中学生,张博钦和杜月,他们坚持自己的理想而获得了成功。

这两个中学生,认识了一位生物学家,这个生物学家告诉他们,中国有一种叫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仅在中国的广西地区有两百只。它的研究价值并不亚于中国国宝大熊猫。于是这两个学生就有了一个梦想,想要去了解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于是他们从2003年开始利用假期去跟踪调查白头叶猴。

广西当地的环境非常恶劣,茫茫的原始森林是野兽和虫子的天堂。每天睡觉之前都得先抖抖被子看里头有没有蛇,早晨起来先抖落抖落脚上的鞋看看有没有蝎子。这种白头叶猴是很难看到的,有一些老猎人一辈子都没看到过,所以他们的追踪很辛苦。但是他们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研究出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于是他们就有了动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研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们的论文《野生白头叶猴日食量估计方法的探讨》荣获了2005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动物学类三等奖。

人在满足了生理的基本需求之后,必须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建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当孩子确立了自己的理想的时候,理想就会成为他奋斗终生的方向和目标。不管他遇到什么困难,碰到多少险阻,就算遇到绝路,他都可能在理想的指引下,去克服困难,战胜险阻。所以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引导他一步步登上理想的顶峰。

作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根据孩子自身特长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树立自己的理想。我们列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及时向孩子提出理想要求

家长应适时对孩子提出理想方面的要求,在给孩子树立人生理想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作为家长,在向孩子提出理想要求时,要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不能期望太高。比如,中学时期的孩子已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个性逐步得到发展,兴趣爱好也已产生,这时家长应该从他们的爱好和感受出发,多考虑其个性的发展,符合孩子的兴趣爱好。

(2)和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自己

孩子对形象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印象深刻,如果想要孩子明确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坚持下去,家长们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描绘未来的自己,或是成为一名教师,或是成为科学家,或是成为音乐家……

(3)引导孩子多读名人传记

为了帮孩子树立理想,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引导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并撰写心得体会,让孩子汲取名人的精神力量,渐渐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4)告诉孩子理想不是空想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理想不是空想,是需要经过努力奋斗,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实现。要告诉孩子,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3 与孩子畅谈“我长大以后……”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很小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写作文,作文题目是“我长大以后……”那时候,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很多种想法,幻想着自己长大以后要干什么,有的想做科学家,有的想做老师,有的想做记者,有的想做发明家,有的想做飞行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那时候,我们的心也是丰富多彩的。

在哈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诺贝尔奖永远颁给怀有理想的人们。”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梦想,孩子天生都有梦想。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相反,如果没有梦想作为翅膀,那生命将永远会缺乏高度,永远只是在平平的道路上踽踽前行。

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父亲回答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长大以后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有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父亲的话使两个儿子产生了飞起来的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天,牧羊人带回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小玩具可以飞向空中。两个儿子觉得很好玩儿,照着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他们因此兴致倍增,并引发了造飞机的想法。经过反复试验,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两个孩子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从无数伟人成功的例子上,我们都能看出,人的一生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童年的梦想有多大。有梦想的人,天地就广阔。梦想一旦萌发,就梦牵魂绕,无论能不能实现,始终是一种激励。只要有激励,生活就不会平庸,更不会平凡,因为,梦想的激励会让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斗志,会让每一天都精彩无比。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见,很多父母把自己的一些欲望灌输给孩子,希望孩子能够达成自己所没有完成的愿望,却不管孩子心里的真正想法。

其实,如果做一个开明的家长,做一个爱孩子的家长,更应该做的是坐下来,安安静静地搂着孩子,和孩子一起畅想,无所顾忌地谈谈“我长大后,想要做……”,让你的梦想再现,让孩子的梦想得以吐露,让你和孩子有一次贴心的交流。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无数个梦想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因为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人们发掘出无限的大脑潜能。孩子的潜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掘,主动权其实掌握在父母手中,能否激发孩子的梦想,给孩子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就看你对孩子的梦想采取什么态度了!

所以,还给孩子一个梦想,因为,这样孩子将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共同规划孩子的未来,“设计”孩子的人生;更应该知道如何用科学、理性的思想方法引导他们,并且和他们一起把基础教育的成果引向明确的人生理想、职业目标。

4 父母禁语,“别想了,这是不可能的事”

美国俄亥俄州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

中学时,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愿望。那晚他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愿望,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他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第一面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老师回答道:“你小小年纪,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他接着又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愿望,我会提高你的分数。”

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再三考虑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你给我不及格,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20多年以后,这位老师带领他的30个学生来到那个曾被他指责的男孩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如今已是农场主的男孩说:“说来有些惭愧,我曾泼过你冷水。这些年来,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

也许,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们的梦想十分天真、幼稚,但是,千万别忽视了,正是这些幼稚的、纯真的梦想伴随着孩子一天天快乐地成长。不要因为这些梦想的天真和幼稚,就残酷无情地击碎孩子们心目中的梦想。

虽然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可是,我们不也有过童年吗?而在童年的岁月里不也是充满好奇和梦想吗?我们的很多梦想不也是十分天真和幼稚吗?那现在我们为什么非得击碎孩子们心中的梦呢?要知道,精心呵护孩子的梦想,对孩子的人生非常有帮助。

一个孩子有没有梦想,他的所作所为会大不一样。当然有梦想的孩子也有可能放弃梦想,但这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不同,他心中怀有的梦想会促使他反省自己、超越自己。呵护孩子的梦想,可以让孩子感到人与人的平等,他会感觉到自己的想法受到了别人的尊重,这将会对他的自信心、自尊心都有极大的提高。

不过有了梦想后,孩子贪玩的本性、幼稚的想法又会让他不自觉地干出与自己的梦想背道而驰的事。

索菲亚从小就有个梦想,想做一个芭蕾舞舞者。但索菲亚的妈妈更希望她能够踏踏实实地完成学业,总说她异想天开。芭蕾舞的学习过程是痛苦的,没有妈妈的支持,索菲亚很快就有了放弃的念头。

而索菲亚的妈妈并没有给予她鼓励,反而说:“我之前就说过的吧,你不是跳芭蕾舞的料儿,也没有这个毅力坚持下去。”妈妈的话,让索菲亚很难过,她伤心地认为:“也许我真的没有跳芭蕾舞的天分。”渐渐地,索菲亚放弃了自己想要成为芭蕾舞者的梦想。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应该简单地认为孩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或者是对孩子失望,甚至直接打碎孩子的梦想,告诉孩子,他是没有可能达成自己的梦想的。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越是应该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梦想。家长要在孩子意志不坚定的时候给予鼓励,让他感受到父母也十分重视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梦想的确是伟大的,是值得自己一直付诸努力的,是需要自己一直坚持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就是用来形容“生活”的:一个怀着美好愿望的人(幻想),骑着一匹好马(身体),去追求他的目标(成就),当他翻落马下时,有人扶他上马(交往)。可是,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十分注意让自己的孩子能够骑上一匹好马,注意让孩子追求目标,却往往忽略了,要让孩子怀揣美好的愿望。因此,在旅途上,孩子常常会觉得没有意思,会觉得无聊,觉得压抑。

所以,以后孩子再牵着好马启程时,不要再砸碎孩子怀揣的梦想,而是要鼓励他牢牢抓住自己的美好愿望,一路欢畅,享受旅途。

5 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忘记了自己学习的目的或者说动机,如果问孩子“你为谁学习呢”,孩子的回答通常是“妈妈”“爸爸”,有的则是“新裙子”“球鞋”等。“快乐”这个学习最初的动机,早已经丢失了。而造成这些的原因则主要是家长们将孩子的学习、成长完全与各种的奖励挂钩,而不是从兴趣、爱好、习惯等角度去教育孩子。

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先看下面一个故事。

在杰尼斯郡的大街上,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给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来到老人门前嬉闹。老人这次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果然,从这以后,老人的门前恢复了宁静。

很有趣的寓言是不是?不过,我们想要讨论的重点不是老人的机智,而是关于人的行为动机。一般来说,我们做事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想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钱而玩”,由于老人操纵着“钱”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现在让我们回到孩子的学习动机上来,如果孩子将外部评价当成参考坐标,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孩子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孩子的内部期望,让孩子不满,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面情绪会让孩子痛苦。为了减少痛苦,孩子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那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忘记了自己学习的最初动机——好奇心(或者叫做兴趣)和学习的快乐。

那么,孩子到底为了什么学习?问家长,答案无非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发展。问孩子,绝大多数不是摇头不知道就是回答为了爸爸妈妈。

艾丽莎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也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一直以来,艾丽莎在班里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每逢艾丽莎的学习出现问题或者没有进步时,妈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说:“你可要好好学习啊,你可不是为我们学的,也不是为老师学的,你学好了将来你自己有出息,我们能沾你什么光啊?”

在艾丽莎妈妈的眼中,艾丽莎是很爱学习的。每次有朋友问艾丽莎:“你为什么要学习啊?”艾丽莎的回答都是“我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学习的,我一定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老师。”而这样的回答也让艾丽莎妈妈很满意。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翻看了艾丽莎的日记,里面充斥着“我在爸爸妈妈的眼中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除了关心我的学习成绩,爸爸妈妈根本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父母天天都对我说,学习是当前首要任务,烦都烦死了”……这样抱怨的话语。

学习对艾丽莎而言,并非心甘情愿的享受,而是演变为父(母)命难违下的执行。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七八岁到十一二岁之间的孩子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处在萌芽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学习动机往往是比较浅近或比较直接的,比如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为了获得同学的尊敬,为了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或者是为了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等,他们还不能把自己的学习与将来的前途联系起来。

因此,当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时,家长抱着“你学习是为自己而学”的出发点去教育孩子显然是脱离他们的心理发展的实际的,在现实中这种空洞的说教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在课堂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教科书根本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这种现象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孩子能很快调整自己的动机,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有的孩子却无法做到,这是值得每位家长思考的问题。

6 发挥榜样的力量,让孩子自我激励

榜样是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优秀典型,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喜欢拿自己与优秀的人相比,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秀的人一样。父母可以抓住孩子的这种崇拜心理,帮孩子选择一个优秀的榜样,让孩子用他们来激励自己。

物理学家赫兹的母亲在赫兹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叔叔那里学习。赫兹的叔叔是19世纪有名的电磁学家。每天叔叔在繁忙的研究工作外,总是抽半个小时对小赫兹进行教育。小赫兹从小就把叔叔当成了自己心中的榜样。

在赫兹8岁那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年仅37岁的叔叔英年早逝了!

出殡那天,许多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远千里前来吊唁,甚至连国王和王后也来了。母亲拉着赫兹的手,指着长长的送殡队伍对赫兹说:“你叔叔献身科学事业,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无限敬仰,你一定要向你的叔叔学习呀!”

赫兹记住了母亲的话。后来,赫兹拜读了叔叔遗留下来的全部书籍和日记。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他总是用叔叔的日记来鼓励自己。后来,赫兹真的成功了!

榜样其实也就是给孩子找个对比的对象,一个努力的目标。不过,并不是谁都有赫兹那样的叔叔的,所以,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榜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榜样太高了、太低了都收不到好的效果。

其实,离孩子最近的目标是父母、老师、朋友、同学,他们的身教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身边的同学、邻居、陌生的路人,只要你善于观察,孩子身边的榜样随时可见。

比如,家长说:“你看,那孩子跌倒了,头都流血了,他没哭,自己爬起来,多勇敢哪!”“你看,他搀着盲人爷爷过马路,多好的孩子啊。”老师说,“某某,今天把黑板擦得真干净。”

哈佛大学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来说,同龄群体对他们的影响往往超过了父母。这时,在各种习惯形成方面,同龄伙伴可能会给他超过父母的影响力。因此,同龄人的榜样示范不可缺少,帮孩子找个好的伙伴做榜样是非常必要的。

对孩子来说,同龄伙伴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似,所经历的事情、所说的话,甚至所看的节目都相似,这时,他们更可能有交流的话题。

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早期人格发展中,学习别人的言行和思维,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孩子看到小伙伴的作业受到老师表扬时,他也会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向伙伴学习;同样,当孩子看到小伙伴玩游戏机那么得意的神情,他也会手痒地想亲自试一试……

其实,很多父母也想给孩子找个好伙伴做学习榜样,可是该怎么找呢?下面几点建议可供父母们参考。

(1)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情况选择

父母要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孩子有什么优点和不足?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提升?然后,再加上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选择榜样。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榜样不恰当,应该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尊重孩子,同时又给孩子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榜样,该向榜样学习什么。

在给孩子树立榜样的时候,最敏感的就是学习成绩的比较。你让孩子跟最好的比,他永远也比不上,也就失去了信心。你可以把孩子班里学习成绩好的、较好的编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与同在一个水平线的第一比,这样的榜样,他努力就赶上,松懈就拉下。谁不愿跑在前面呢?孩子当然会努力学习追上别人了。

(2)见见孩子朋友的父母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多和孩子朋友的父母接触一下,借此了解孩子朋友的家庭。从他的家庭和父母身上,你可以更加了解孩子的朋友。你也可以建议两个家庭共同开展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把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

行为学习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机会。父母可以把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让孩子们在父母的指导下做游戏,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出游,这样,父母不但了解了孩子的朋友,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指导孩子的行为。

(4)给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原则

孩子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毕竟有限,而父母又不可能一直跟着孩子。因此,父母要给孩子规定一些行为准则,告诉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可以做。

总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宜遥不可及,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一个合适的榜样,应该和目标一样,别太远也别太近,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为他选择。

7 帮孩子学会制订明确切实的目标

哈佛大学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在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只有3%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20年后,这3%的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目标的同龄人,而且,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其他人的总和!

而那97%的人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3%有目的有眼光的人们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人活着就得有目标,否则,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漂泊不定,只会搁浅在失望、失败与灰心丧气的海滩。人生在世,需要有一个目标,有了这个目标的指引,就会感到肩上的责任,就会有一种使命感,就不会随意浪费一分钟时间,就不会感到无所事事。

很多家长和老师从小就要教会孩子设立学习目标。很多家长说,自己每学期都给孩子设立目标或任务:“这学期学习进步啊”“学习成绩要前几名啊”等,其实这样笼统的目标不是正确的目标,学习目标要有准确的时间限制和具体的名次,其他人生目标也一样。

父母不仅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目标,更应当给孩子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只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终究是要消灭的。这样的目标给人以挫败感。一个好的目标,应该是结合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的。自身条件包括自己的爱好兴趣、专业特长等。

那么,如何帮孩子学会制定明确切实的目标呢?

(1)给孩子分析一下其自身的特点,以及各方面的发展潜力

想要让孩子有一个明确切实的目标,首先要帮他明确一下现状。比如说帮孩子制订学习目标,家长首先要详细分析孩子的学习特点,是善于记忆,还是遗忘太快;是做题认真细致,还是经常粗心大意;弱点在哪里,长项又有哪些;哪些学科掌握得较好,哪些学科还有进步的空间。然后再和孩子分析目前在班里的位置,自己的各科各有多大的发展潜力。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知道可以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又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

(2)先不要忙着给孩子提要求,听听他们怎么说

很多家长容易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总想着马上给孩子提要求、订计划、列目标。家长们不妨先耐心倾听孩子自己的想法,了解孩子心目中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毕竟目标是给孩子定的,目标定好之后也需要孩子来具体实施,所以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启发孩子自己确立目标,尽量不要越俎代庖,这样才能激发孩子更加专注地达到目标。

(3)适当地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有了崇高的目标并在为之奋斗,聪明的家长会以鼓励为主,并积极帮助孩子解决在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果孩子的理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家长应多同孩子谈谈这种不能实现的理想对人生发展的害处,教育孩子既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要把远大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培养孩子正确的理想观和人生观。

如果孩子的理想只求实惠,家长就应该明确提出健康的理想目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如果孩子没有理想,家长可以给孩子多讲一些伟人为理想而奋斗的事例,激励孩子迸发出理想的火花。

(4)帮助孩子把整体的长远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易记的目标

布勃卡是世界著名撑竿跳高选手,他有个绰号叫“1厘米王”。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1厘米,因此得到了这个绰号。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无不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了。”

孩子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但它可以分成若干阶段性目标,建立最近发展区。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一样,所以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设立不同的阶段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能太高,让孩子觉得望尘莫及,也不能让孩子觉得目标太容易达成,会让孩子认为这样的目标不需要努力就能完成。当然,设立目标只是一方面,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在脑子里形象化地描绘目标达到和满足后自己的姿态,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努力去追求美好的前景。

(5)别给孩子的目标增加无谓负担

现在有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树立目标的过程中都会给孩子添加一些莫须有的包袱。比如,“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全指望你了”,或是“爸爸没得过冠军,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实际上,现在有很多孩子知道自己要完成的目标未必都是自己的意愿,有很多都是家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