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维度分析与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方之十二维度

方之十二维度,即方之表—里、寒—热、虚—实、升—降、出—入、润—燥六对十二个维度。用这十二个维度来分析方剂,就能全面把握方剂的性质和基本作用。

表,指方剂作用部位在表,如麻黄汤、桑菊饮、银翘散。里,指方剂作用部位在里,如四逆汤、大承气汤、归脾汤。方剂的表里维度不是绝对的,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如清代经方家舒诏(字驰远)用麻黄汤催生,日本汉方医家用葛根汤治疗遗尿症,日本汉方医家把温清饮(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广泛用于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有的方剂,可以表里同治,如防风通圣散、麻黄附子细辛汤、五积散。小柴胡汤的作用部位在少阳,达原饮的作用部位在膜原,在中医里,无论是“少阳”还是“膜原”,都被约定俗成地认为是“半表半里”,可以看做特例。

寒,指方剂的寒凉之性,如泻心汤、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热,指方剂的温热之性,如四逆汤、金匮肾气丸、乌头桂枝汤。有的方是寒温并用的,主要用于寒热错杂之证,如乌梅丸、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寒温并用的方剂,有一种“去性取用”的情况,如温下的代表方大黄附子汤,根据中医传统的用方经验,方中大黄的寒性被附子和细辛抑制或抵消,而存其泻下功效,所以全方显现温热之性,这似乎宜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理解。本书对方剂的维度分析,主要采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大黄附子汤,附子和细辛显现的热性与大黄显现的寒性,予以同时估值评分,只是热的维度评分大于寒的维度评分罢了。

虚,指方剂的补虚作用,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左归丸、右归丸。实,指方剂的祛邪、泻实作用,如大承气汤、己椒苈黄丸、抵挡汤、保和丸。然而大多数方剂都是虚实并用的,主要用于虚实错杂之证,如独活寄生汤、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温经汤。有些方剂,会佐使少量与方剂总体补泻维度相反的药物,如归脾汤中的木香,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升麻和柴胡,十枣汤中的大枣,八正散中的炙甘草,由于这部分佐使药所显现的虚实维度分量轻微,本书通常予以忽略不计,维度评分通常标记为:<1。

升,指方剂的升浮之性,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清震汤。降,指方剂的沉降之性,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旋覆代赭汤、三甲复脉汤。

出,指方剂的宣散、宣透、疏散、解郁等作用,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升降散、柴胡疏肝散;入,指方剂的收敛、固涩作用,如缩泉丸、桑螵蛸散、牡蛎散、九仙散。

润,指方剂的养阴、补血、生津、润燥等作用,如增液汤、四物汤、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燥,指方剂的燥湿、化痰、蠲饮、利水等作用,如温胆汤、平胃散、甘露消毒丹、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真武汤。

临床应用方剂时,不仅要把握方剂的十二维度,而且还要把握每个维度的定量,这样才能更精确地把握方剂的性质和基本作用,以便更好地与证之十二维度相匹配,达到“丝丝入扣”的完美境界。例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虚”的维度定量为3,“实”的维度定量为7,那么对应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虚”的维度定量也应为3,“实”的维度定量也应为7。本书所做的方剂维度分析,是基于方剂原著中的药物及剂量。然而,方剂药味加减和(或)方剂中药物剂量发生改变,都会改变方剂的维度定量。临床实际中,正是通过对方剂药味的加减和(或)方剂中药物剂量的改变来改变方剂的维度定量,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证的维度定量变化。

方之十二维度举隅见表1-2。

表1-2 方之十二维度举隅

注:1.分值以10分为满分,分值越高,说明相关性越大;0分为不相关;不计负分。

2.以上评分仅供参考。方之十二维评分可因方剂中药物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除了掌握方剂维度的定量,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方剂维度的定量比,尤其是阴阳相对的维度定量比。现列举逍遥散和温胆汤的维度定量比(见表1-3)。

表1-3 逍遥散和温胆汤的维度定量比

其实,药性也可以用以上十二维度来分析,此外,药还有“走、守(或动、静)”之性。如穿山甲、黄芪、细辛、麝香性走,而熟地黄、人参、阿胶、五味子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