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病例1 强直性脊柱炎(AS)
【实习医师汇报病历】
患者男性,18岁,因“反复左臀部疼痛2年,再发4个月,加重伴左膝肿痛20天”于2013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自2011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臀部间断隐痛,以夜间及晨起疼痛为甚,可自行缓解,无放射性疼痛,无活动受限,无肢体麻木,当地医院考虑“生长痛”未予处理。2013年7月患者因剧烈运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于省级医院就诊,行髋关节X线及CT检查后考虑“髋关节结核可能”,8月1日开始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症状无好转;遂于2013年8月22日再次就诊于另一省级医院,检查示HLA-B27阳性,诊断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可能性大”,予以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等药物口服后症状稍缓解。为明确诊断,于2013年9月13日在当地医院入院行“全麻下左髋关节腔镜检+清理术”,病理学检查示慢性滑膜炎。出院后患者臀部疼痛症状反复,2013年9月24日症状加重,并伴有左膝关节红肿疼痛,严重时不能下地行走,求进一步诊治入住风湿免疫科。起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体健,无类似家族史可询。
入院查体:T36.8℃,P78次/分,R19次/分,BP110/70mmHg。心、肺、腹体查未见明显异常。脊柱无畸形,活动正常,无压痛。左髋关节无畸形、肿胀,皮肤温度正常,无窦道及流脓,双侧骶髂关节压痛阳性,左侧为甚,左侧“4”字征阳性,双侧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膝反射正常。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功三项、抗核抗体、抗双链(ds-DNA)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结核抗体、T-SPOT·TB、输血前四项、心电图、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23.00mg/L,血沉54.00mm/h;髋关节MRI平扫增强(图2-1):左侧髋关节、右侧骶髂关节改变,原因待查。
图2-1 髋关节MRI平扫+增强
左侧髋臼T1相髓腔高信号消失,呈不均匀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左侧股骨头信号欠均匀,夹杂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左侧股骨头形态尚可,左髋关节间隙可见长T2信号,左髋关节滑膜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右侧骶髂关节面欠规整,可见长T2信号,增强后见异常强化
入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予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双氯芬酸钠抗炎镇痛;甲氨蝶呤10mg静注,每周1次及沙利度胺、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
主任医师常问实习医师的问题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答: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椎体及附件、脊柱旁软组织,也可累及外周关节,晚期可发生椎间盘纤维化和椎间关节骨性强直,除此之外,还可伴发眼、心血管、肺、神经系统等器官系统受累,有明确的家族聚集倾向,与HLA-B27有密切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其腰背痛的特点有哪些?
答: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分为两大类:骨关节受累和关节外受累。
(1)骨关节受累表现 包括:①脊柱和骶髂关节受累引起腰背痛和僵硬感,以及晚期出现的脊柱活动受限和畸形;②外周关节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常为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受累,呈非对称性,较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③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附着点病变常引起相应部位的疼痛和压痛。
(2)关节外表现 包括:①眼部的葡萄膜炎;②心脏的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③少数出现肺脏受累,以慢性进行性肺上叶纤维化为特点;④肾脏受累可出现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⑤神经系统受累主要继发于骨关节和韧带病变所致的压迫或炎症;⑥一般全身表现较轻微,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
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疼痛符合炎性腰背痛的特点,包括:①40岁以前发病;②隐匿起病;③持续至少3个月时间;④晨僵时间超过30min;⑤夜间痛明显;⑥运动可缓解而休息不能缓解。这些特点可与机械性原因或其他原因所致腰背疼痛相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的体格检查可有哪些阳性体征?
答: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可出现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随后可见腰椎、颈椎生理弯曲变平,甚至出现后凸畸形,脊柱各个方向的活动受限,胸廓扩展受限。以下体格检查方法有助于诊断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枕壁试验(枕-墙距)、胸廓扩张度、腰椎活动度试验(Schöber试验)、指-地距、下肢“4”字试验(Patrick试验)、骨盆按压试验等。
【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补充病历】
患者为青年男性,病史较长,缓慢起病,最初表现为左臀部的深部间歇性疼痛,后逐渐出现左膝肿痛,关节受累非对称性,血清HLA-B27阳性,有影像学依据,故考虑脊柱关节病可能性大,同时患者起初为单髋关节受累,应考虑髋关节结核的可能,予以完善结核感染相关检查,暂无结核的相关依据。
主任医师常问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问题
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改变有哪些特点?如何依据X线改变分期?
答: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改变具有确诊意义,其典型的骶髂关节炎表现为:关节面骨缘模糊、骨质破坏、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通常按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Ⅱ级,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骶髂关节融合或完全强直。脊柱椎体X线多见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晚期广泛而严重的脊柱改变称为“竹节样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答:目前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较多采用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AS)纽约标准,对一些暂时不符合该标准的患者,可参考2009年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估工作组(ASAS)推荐的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的分类标准。
(1)1984年AS纽约标准 ①持续下腰背疼痛≥3个月,活动后可改善,休息不缓解;②腰椎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小于同龄和同性别人群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患者具备④+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2)2009年ASAS推荐的中轴型SpA的分类标准 起病年龄<45岁和腰背痛≥3个月的患者,加上符合下述标准中的一条:①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加上≥1个下述的SpA特征;②HLA-B27阳性加上≥2个下述的其他SpA特征。其中影像学提示骶髂关节炎指的是:①MRI提示骶髂关节活动性炎症,高度提示与SpA相关;②明确的骶髂关节炎影像学改变。其中所指的SpA特征包括:①炎性腰背痛;②关节炎;③肌腱端病(跟腱);④眼葡萄膜炎;⑤指(趾)炎;⑥银屑病;⑦炎症性肠病;⑧对NSAIDs治疗反应良好;⑨SpA家族史;⑩HLA-B27阳性;CRP升高。
如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答:目前强直性脊柱炎尚无法根治,如能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其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药物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椎旁肌肉力量,如游泳,站姿保持挺胸、收腹、双眼平视前方,坐姿保持胸部直立,睡硬板床,多取仰卧位,低枕,一旦出现上胸或颈椎受累应停用枕头。
(2)药物治疗 ①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首选,可迅速改善腰背部疼痛和晨僵症状,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不同患者可能对不同类型的NSAIDs疗效反应性不同。应注意的是,同时使用2种及2种以上NSAIDs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增加药物副作用。②生物制剂:起效快,使用6~12周有效者建议继续使用,现临床使用较多的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使用生物制剂前需排除急性感染、活动性结核和肿瘤,并注意防范可能的过敏反应等。③柳氮磺胺吡啶:特别适用于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关节炎,推荐剂量每日2.0g,分2~3次口服,通常在用药4~6周后起效。一般以0.25g、每日3次起始,以后每周递增0.25g、直至1.0g、每日2次,也可根据病情或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剂量及疗程,维持1~3年,磺胺过敏者禁用。④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口服或静脉全身应用,顽固性外周关节炎、关节积液可行关节腔内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重复注射应间隔3~4周以上,一般不超过2~3次/年。⑤沙利度胺:部分难治性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初始剂量每晚50mg,每10~14天递增50mg,至150~200mg每晚维持。
(3)外科治疗 当受累髋关节融合、强直和畸形时,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佳选择。
主任医师总结
(1)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年轻男性,可出现中轴关节、外周关节以及多种关节外表现。女性患者也可见,大多病变较轻,进展缓慢,中轴关节受累较男性少,常被延迟或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需要警惕。该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发病与HLA-B27密切相关,但应指出的是,不可仅依据HLA-B27阳性结果即倾向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2)骶髂关节MRI在协助骶髂关节病变的判断上敏感性较高,而缺乏特异性,诊断时应结合影像学多个层面改变、患者临床表现的特点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3)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无法根治,约45岁以后病情可逐渐停止进展,经早期有效治疗后一般都能保持正常功能。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不良预后因素、功能状态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和期望值来确定,注意观察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及过敏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处理。生物制剂因诸多优点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但因价格昂贵,一般很难长期维持,停药后可能复发,也有部分患者对生物制剂反应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