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5 肠病性关节炎(IBDA)
【实习医师汇报病历】
患者女性,36岁,因“反复腹泻6年,黏液血便伴腰骶部疼痛半个月”于2011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2005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反复腹泻,大便呈黄色稀水样便,3~5次/日,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予以“氟哌酸”治疗后稍缓解,此后出现腹泻,未予以特殊治疗。2011年11月初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血便,排便次数增多至6~8次/日,每次量约100ml,伴有左下腹隐痛,排便后可缓解,伴腰骶部疼痛,以右侧为重,晨间明显,夜间疼痛加重,活动后缓解。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无异常,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侧骶髂关节压痛,脊柱及四肢关节无畸形、红肿,双侧“4”字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4×109/L,红细胞2.92×1012/L,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1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粪常规:白细胞(++),隐血试验阳性;肝功能:球蛋白37.9g/L;血沉50mm/h;HLA-B27(-);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ANA谱阴性。肠镜: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充血肿胀,散在溃疡灶;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黏膜弥漫性炎症,黏膜及黏膜下层较多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表现。全消化道钡餐未见异常。骶髂关节MRI提示双侧骶髂关节炎改变。
入院诊断:(1)溃疡性结肠炎;(2)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治疗:予以美沙拉嗪肠溶颗粒口服、灌肠治疗,塞来昔布口服。
主任医师常问实习医生的问题
什么是肠病性关节炎?
答:炎性肠病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狭义的炎性肠病是指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个独立疾病的统称。故肠病性关节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rthritis,IBDA)狭义上被认为是由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所引起的关节炎的统称。此类疾病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大类,发病与HLA-B27相关,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非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中轴关节炎以及附着点病等。大多数病例关节病变发生于肠病之后或同时发生,少数病例关节病变也可以先于肠道病变。
肠病性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1)关节表现
①外周关节受累:常表现为外周一过性、非对称性、游走性关节炎,以膝关节、踝关节等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其次是肘关节、腕关节或指关节等。关节受累严重程度与肠道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随炎性肠病治疗改善而消退,多数不遗留关节畸形,常见腊肠指(趾)、肌腱末端病、跟腱炎和跖底筋膜炎,克罗恩病还可出现杵状指和骨膜炎。
②中轴关节受累:4%~7%炎性肠病患者在肠道病变前出现明显的脊柱炎或骶髂关节炎,与肠道病变严重程度不一定关联。临床表现为腰背、胸、颈或臀部疼痛,腰和颈部运动受限,胸廓扩张度受限。
(2)消化系统表现 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腹部包块。80%~90%患者有腹痛,早期与轻型者有腹部不适与胀痛,可由进食粗糙多渣食物诱发,伴肠鸣音增多。肠腔狭窄引起不全肠梗阻时,有肠绞痛、肠胀气与肠型。回结肠炎的腹痛可经排便和排气获得缓解。后期有腹腔内脓肿与瘘管形成,腹痛呈持续性,多局限在右下腹或病变所在处,伴明显压痛。85%~90%的患者可有腹泻,开始为糊样便,2~3次/日,可自行缓解。重症或晚期加重,便次增多,可见少量黏液,伴腹部阵痛,顽固难愈。病变累及结肠者出现黏液便或脓血便,肛门直肠受累者常有里急后重。小肠病变广泛者因吸收不良而有泡沫状恶臭的脂肪泻。约1/3的患者可扪及包块,多位于左下腹,可在脐周和下腹,有时经直肠、阴道检查时发现,多为增厚的肠袢、腹腔内粘连、肿大的淋巴结与瘘管、脓肿等引起,包块质地中等、较固定,常伴压痛。
(3)黏膜表现 克罗恩病常伴口腔及胃黏膜损害。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颊部黏膜及舌侧表面和口腔底部肿胀、结节及溃疡,伴疼痛,多分布于黏膜皱褶间凹陷处,呈线形或阿弗他样溃疡,边缘增厚,稍隆起,表面覆盖白色纤维薄膜,典型的溃疡为“鹅口疮”样溃疡,溃疡和增生互相交替,形成“铺路石”样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位于大肠,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肉眼观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糜烂及溃疡。结肠炎症在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中,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至正常结构被破坏。
(4)皮肤表现 最常见的皮肤病变为结节性红斑,表现为疼痛、红斑样或紫色结节,最常见于腿部,呈多发性;另外,还可出现其他皮肤表现,如网状青斑、血栓性静脉炎和小腿溃疡等。
(5)眼部表现 患者常可伴前色素膜炎,多为单侧及一过性,常易复发。
(6)其他表现 发热、贫血、营养不良等均可出现。
【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补充病历】
患者青年女性,反复腹泻6年,黏液血便伴腰骶部疼痛,双侧骶髂关节压痛,骶髂关节MRI提示双侧骶髂关节炎改变,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贫血,球蛋白、血沉增高,肠镜及病理学检查提示为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需要考虑肠病性关节炎。
主任医师常问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的问题
如何诊断肠病性关节炎?
答:目前尚无统一的肠病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只有在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以后,才能根据其所伴有的骶髂关节炎或脊柱炎和(或)外周关节炎表现诊断肠病性关节炎,并需要注意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和贝赫切特综合征(白塞病)等疾病相鉴别。
肠病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如何?
答: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该病具有高度遗传倾向,涉及的遗传因素包括HLA-B27基因及其以外的相关基因,而以HLA-B27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遗传易感性导致抗原递呈异常、自我识别异常、产生针对结肠和结肠外组织的自身抗体等一系列的自身免疫异常,使肠道通透性增加,多种炎症因子分泌,最终导致肠道和关节炎症。
如何处理肠病性关节炎?
答: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消除肠道症状,保护关节功能,选用能够同时改善肠道和关节病变的药物。
(1)肠道病变的治疗
①抗胆碱能药物:可有助于缓解腹痛、腹泻症状。
②广谱抗生素:克罗恩病、肠道病变累及大肠或引起肛周脓肿或瘘管、中毒性巨结肠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
③柳氮磺吡啶:可同时改善肠道以及关节病变,针对炎性肠病的使用剂量为柳氮磺胺吡啶3~6g/d,分3次服用,而用于关节炎的治疗剂量相对较小,2~3g/d,分2次服用。
④糖皮质激素:中重度炎性肠病患者全身使用,常用剂量为泼尼松1~2mg/(kg·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
⑤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和甲氨蝶呤应用较多,有助于控制病情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2)关节病变的治疗
①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②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关节内注射或口服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控制外周关节炎症,但对于中轴关节受累无明显效果。
③金制剂、青霉胺、抗疟药等也可应用,这些药物在控制关节炎的治疗中是有效的,但对于肠道病变的疗效未见报道。
(3)新的治疗药物 TNF-α抑制剂可用于克罗恩病患者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但对溃疡性结肠炎无此作用。
(4)非甾体类消炎药 可以控制关节疼痛,但可能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临床使用仍存在争议。
主任医师总结
肠病性关节炎指与肠道病变相关的关节炎,其肠道病变和关节病变有着相似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对于临床上仅以关节(或肠道)病变为突出表现的患者,需细致询问病史,关注其他系统受累情况,完善相关检查,以做出正确诊断。在治疗方面,以针对炎性肠病及脊柱关节病的治疗为基础,提倡使用能同时改善关节及肠道病变的药物(如柳氮磺吡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