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服装制图基础知识
1.2.1 服装款式与结构制图
服装的款式即服装的造型,可分为外部造型和内部造型,一般都是通过效果图和款式图来体现的。根据设计图,我们要正确理解款式图例,包括外形轮廓、线的造型和用途、服装各部件的组合关系及其具体尺寸和比例等。根据设计意图把服装款式分解,制作成平面结构图,再运用裁剪、工艺技术制作出想要的成品服装。服装结构即服装款式的实物纸样,是根据服装成品的规格,运用直线或弧线连接构成衣片或者附件的外轮廓和内部衣缝分割片的结构图样(如图1-12所示)。
图1-12 上衣的结构图
1.2.2 服装结构制图的方法
服装制图的方法很多,目前高等院校及设计培训班的必修内容是立体裁剪法、平面裁剪法等。从根本上讲,任何一种裁剪方法,只要裁出的衣片及尺寸相同,其成衣的造型就应该是完全一致的。由于裁剪方法的不同,考虑结构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最后形成的衣片板型也会有所区别。有时板型上微小的区别就会影响到整件服装的风格和品位。
(1)立体裁剪法
立体裁剪法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图1-13是立体裁剪的一种制作形式。立体裁剪是区别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被称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被称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被称为“立体裁断”。
图1-13 立体裁剪
(2)平面裁剪法
平面裁剪法是根据测量的基本尺寸,依据特定公式绘制出衣片的裁剪图,然后制作成纸样(如图1-12所示)。制作定型产品的纸样较为便捷,操作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每个成衣品牌在制作常规产品时通常有各自的基本纸样,当设计、生产与常规产品变化不大的款式时,设计师可以运用平面裁剪直接在基本纸样上做修改,不需再重新测量尺寸制作纸样。
平面裁剪法分为原型裁剪法、比例裁剪法等。原型裁剪法就是在裁剪前,先制作一个合体的经验性裁剪板型,然后再根据款式的需要,在这一经验板型的基础上加放或缩减的方法。在国内流行的原型裁剪法又分为三大种类,即日本的文化式原型法、登丽美原型法和中国的东华原型裁剪法。原型裁剪法以人体为依据,以塑造立体型为手段,加上一整套的省道转移及纸样剪开技巧,使之成为现代时装设计中效果突出的裁剪方法。初学原型裁剪法的读者,要注意中日两大裁剪制图体系的相互比较和借鉴。
比例裁剪法就是选定人体的某些部位作为基准部位,以经验和数学的方法,将服装裁剪中所需要的尺寸数据归纳为一些包含基准部位尺寸的比例公式——一定比例乘以基准部位尺寸,再加减一个调整数,用求得的数据直接定出裁剪纸样。由于原型是一个合体的基本型,通常在原型基础上的加放量相对比例法的尺寸较小,所以原型裁剪法也是一种小经验法,而比例法裁剪的经验尺寸应用都较大,所以比例裁剪法是一种大经验法。
1.2.3 国家标准号型
服装号型系列为服装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按照人体体型规律设置了分挡号型系列的标准,标志方法是:号/型。号表示人体总高度,型表示净体胸围或腰围,均以cm为单位。由于型的围度有胸围和腰围两个数据,往往出现胸围相同的体形其腰围不一定相同,为了区分体形,男女服装型号还以人体的胸围和腰围的差数为依据进行区分。在1991年发布的《服装号型系列》标准中增加了Y、A、B、C四种体形标志。
服装号型的表示方法为“号/型”,表示方法为号的数值写在前面,型的数值写在后面,中间用斜线分隔,后接体形分类号。上装的型为净胸围,下装的型为净腰围。如
上装:160/84A,170/88A,170/84B等。
下装:160/68A,170/72A,160/63Y等。
为了消费者的习惯和方便选购,现阶段服装成品上除标有号型标志外,仍附加规格或S、M、L等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