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庄子:养生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解题和解风情的本质都是“解牛”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靠谱,是不是几于道,不一定看他读过多少书,而是看他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节奏感。

原典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

在我看来,当庄子闭上眼睛独处的时候,他是一个超级脑部使用VR深度用户。别人都戴着眼镜进入VR世界,而庄子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进入。他可以在自己梦游的过程中,去体会生命在整个宇宙当中的自由和广度。所以,在《养生主》里,他一定想要借“养生”这个话题,去触及和宇宙相关联的宏大命题。

那么,这个宏大的命题是什么呢?庄子用难得的大篇幅故事来讲解这个话题。只要上过语文课的人大概都听过庖丁解牛——就是庖丁为文惠君解剖牛的故事。

小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庖丁到底是怎么解牛的,反正就记得老师说庖丁拿一把刀伸到牛的身体里面。试想一下,一把刀伸进牛的身体里面,这头牛居然没有感到疼痛。(他怎么做到的?)庖丁将刀顺着牛的骨节、筋膜往前行进,避开有神经的地方——无论牛还是我们的身体,并不是全身都布满密密麻麻的神经,总有一些部分处于神经和神经之间。如果不碰到神经的话,可能确实不会感到疼痛。

以前,我们听这个故事也就听了。现在,我试着把其中美妙的状况给大家讲一讲。

你知道庖丁是从哪里将刀切进去的吗?为什么将刀切进去的时候,牛没有感觉到疼痛呢?你想过这些问题吗?我认为,庖丁在入刀的一刹那,没有让牛感觉到疼痛,只有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庖丁是从牛身上没有痛点的地方入刀。

第二,庖丁的刀法速度非常快。

第三,庖丁用刀插入的角度非常巧,力度非常妙。

以前,我有针灸眩晕恐惧症——刚看到别人把针拿出来,我就已经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甚至冒冷汗。(我大学的一个男同学有血液恐惧症,他只要看见别人流鼻血,就浑身发抖冒冷汗。)

但是,有人用针的方法就很不一样。有一次,我有点儿感冒,请一位老师帮我诊治一下。于是,他以极快的速度从很特殊的角度在风池穴进针。我还没有感觉到进了针的时候,他就把针拔出来了。从此,我再也不害怕扎针了。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体会到进针和出针都没有感觉。因为他的针法角度、速度和力度都恰到好处,而且将针扎在特别精巧的位置。

以上讲的是“入手式”,怎么能够在牛不知道的情况下把刀切进去。那么,这把刀究竟是怎么进去的?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真正的高手从你的身上把钱包拿走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他是怎样将手伸进背包里面,把钱包拿出来,反手递给身边的同伙;更有甚者,还顺手帮你把包的拉链儿给拉上。

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如何让别人在根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完成一切的。如果刘谦在你面前,把一枚硬币放在手上,一合手再打开,硬币不见了——这就是速度。

那么,这把刀是从牛的眼皮、脚底,还是胳肢窝进去的?能够让一头牛根本感觉不到一把刀进入自己的身体,庖丁得在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速度,用多么小的一把刀,在什么样的位置平行于神经切进去呢?如果没有刻苦钻研,没有合于道的精神,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我们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而庄子会说“才怪,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试想一下,如果这头牛就是我们面临的纷繁人世间,而你是那把刀,你会如何以别人还没有来得及理解的无创方式进入人世间呢?

有一些五十多岁的人,他们的身体、精神和外貌,看起来都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做到就像刚刚磨出来的刀一样,在类似一头牛的人世间扮演着一把既锋利又巧妙的杀牛刀?

《养生主》最大的秘密在于告诉你,岁月不是杀猪刀,你才是;而且你要成为一把不受损的杀猪刀。

一个杀牛的人,居然也深得“解”字的奥妙

讲“庖丁解牛”故事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感到兴奋,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看到岁月不是杀猪刀,我们才是。那头牛是我们面临的人世间的种种困难,而那把刀是游走于世间的我们。

庄子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如果你是一把刀,你要知道如何进入一头牛,并把整个问题解决了。而你还像十九年前刚刚被磨出来的样子,散发着光芒。这个故事真是精妙啊。

上一节,我们讲的是“入刀法”——怎样才能够以合适的角度,以及从哪个位置快速地切进去。无论解决任何问题,创业也好,夫妻关系也罢,假设已经形成死结,我们要从哪个地方切进去?

假如你将刀切入岌岌可危的夫妻关系中,作为妻子,可以想着自己的老公其实也是另外一个母亲的儿子,你和他的关系,就变成了你和另外一个女人的矛盾。而老公只不过是一个在战争的硝烟弥漫下的可怜孤儿。你内心的恨也就少了,彼此的伤害也能弱了一些。

话说回来,刀进去以后,如何能够开始一段完美的解牛历程呢?让我逐段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在古代,像庖丁这种宰牛的人,还有像伊尹那种熬汤煮饭的人,其实都非常受尊重。就好像日本流行的各种寿司之神、料理天王,等等。

在这个社会里,无论你做什么,如果不合道统,就不高级。假如你是做蛋糕的,或者宰猪、宰牛的,只要合于道统,你就可以成为花道、剑道、茶道乃至味道高手。

尤其是“味道”这个字眼,我们见得太多,以至于忽略了。其实,味道,是一种真正高级的道,是以味入道的。

庖丁是一个几于道的人,他和刀成为整体,就像我们和手机成为整体一样。当你拿着手机在玩儿,而手机正在充电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就像是被链子绑住的一只狗吗?这时,你和狗唯一的区别就是,狗想离开这条链子,而你却害怕这条链子断掉。

人世间的快乐、悲哀,莫过于此。

庖丁是一个人刀合一的道者,他为文惠君展示如何用行为艺术——在快乐、无声无息、不伤害刀的情况下,把一头牛分解成一大摊肉,而这头牛却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没有任何反抗!

想想这个情景,你就不禁会感受到中国古人无不以为道的快乐。想想看,古代的时候,一个杀牛的人居然用的是“解”。这个“解”字极其精妙,就像解题。

有过中学解题经验的人都知道,面对同样一道题,有些人连题目都没看懂,属于下下等;有些人解半天也解不出来,属于下等;有些人解是解出来了,但过程很复杂,属于中等;有些人用简单的方法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后,快速得出答案,属于上等;有些人通过揣摩出题老师的用意,直接看出选项A、B、D都是错误的,然后选择C,属于上上等。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会说自己也不知道选项C为什么是正确的,反正知道选项A、B、D都是错误的。

所以,解一道题的过程,可以被分成下下等、下等、中等、上等和上上等这五个等级。

我在上高中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数学成绩不错。那个时候,我疯狂地做练习题,甚至拿出一张卷子从后往前做。看到四个选项,直接删掉两个错误的,再对比其他一些参数,然后排除一个选项,选择剩下的选项。这种做题方法的正确率可以高达70%。其实,做对的选择题,都不是因为我知道正确的选项,而是我知道其余三个选项肯定是错误的。我居然就这样一路过关斩将,以全年级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后来,我才知道,这分数可以上清华。我对于几于考试之道的精妙太不自信了,连清华都不敢报。

解题是一门艺术,解风情也是一门艺术

话说回来,解题是一门艺术,解风情也是一门艺术。

把自己当作男生的女生和把自己当作“畜生”的男生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在社会上解题解得太多以后,由于总是快刀斩乱麻地解决问题,于是就渐渐地不解风情。总有一些人被认为挺能干的,但大部分人就是不喜欢他们。为何呢?由于总是解题,他们已经变得不解风情。

那么,什么叫“解风情”?就是“只要你一个眼神的肯定,我的爱就有意义”。“解牛”亦复如是。

所以,解题和解风情的本质都是“解牛”。一头牛,就像一道人生的复杂算术题一样,需要用高级的方法来解决它、料理它。想要理解什么是解风情,就需要瞬间脑补,古时候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为君王杀牛的情景。

杀牛这么血腥的场面,肯定不能登于庙堂,而这个中年男子深知如果牛被杀得难看,他也会被杀头。这个时候,可能下一分钟脑袋就被挂在城头的人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一定极度自信,既不谄媚也不慌张,动作既不快也不慢。面对一头牛,他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没有任何情绪。

但是,这种没有情绪的状态,一定基于对这件事情充分了解和自信后的“定”“安”“正”——“正安”的状态,也就是我们“正安中医诊所”“正安文化”“正安生活”和“正安聚会”名字的由来。

你可以想象一下,当保持“正安”状态的时候,就像打太极拳时的状态。眼睛微微闭上,膝盖微弯,双手慢慢地抬起来,再缓缓地放下,然后又抬起来,再缓缓地放下。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调整呼吸。

在做每件事情之前,都需要调整呼吸。每个动作都要在呼吸的节奏上,这样才不会令自己气喘吁吁。如果气喘吁吁或者手抖的话,牛就跑了。

简而言之,当庖丁一边安抚牛,一边把刀伸到牛的身体里面,伴随着阵阵“唰唰”的韵律响起。而这个韵律类似商朝的高级音乐《桑林》的节拍。庖丁在解牛的时候,大脑里的VR系统自动升起了《桑林》的音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类似“(口当)(口当)(口当)(口当)(口当)”的响声。每进一次刀,就会响一次,像弹琴一样。

什么叫“解风情”?解风情的女人,走路都踏在点儿上,回头都合于“夏天夏天悄悄过去依然怀念你”的旋律和节奏。

庖丁在随时被牛踢、随时因为解不好牛被砍头的情况下,闭着眼睛,哼着小曲,活在自己与牛同频共振的世界,就是一种解的风情。(突然在想,有没有人解手也很风情呢?)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在解牛的时候,手所触碰的地方,肩膀顶着的地方,脚步踩着的节奏,膝盖顶着的位置,无不“砉然响然”——这个词讲的是两种声音,都是指解牛时发出的或重或轻的声音。

“奏刀然”,是刀在牛的身体里面游走的声音。“莫不中音”,没有不合乎音调的。

音调是什么呢?在庄子的时代,一种是《桑林》之舞,这是殷商时期的音乐。另一种是《经首》之会,据说,《经首》是尧舜禹时代的音乐。

总之,庖丁解牛时如行云流水般的过程符合一首歌“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的节奏。

我认为,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靠谱、是不是几于道,不一定看他读过多少书,而是看他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节奏感。

电视剧《武林外传》里面的佟掌柜,每次从楼梯上下来的时候,她都踏着步点儿。别人是身未动心已远,而她是身未动腰已远——那种妖娆是很有意思的。

我曾经问过“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肖全先生(肖全先生拍过崔健、陈凯歌、张艺谋、三毛、杨丽萍、窦唯等很多人物照,这些照片被大家誉为“一辈子拥有的最好的照片”):“肖老师,你在拍照捕捉别人神态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个内在的节奏感?”

他说:“1991年,天还比较冷的时候,我在慕田峪长城的烽火台上拍了一组照片。当时的天就是这么蓝得明明白白,有一朵云笼罩着我们。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不仅仅是摄影师和拍摄对象在场,就连老天也出来帮忙;就觉得如果自己心里面有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的话,只要安静下来,好像整个天地都在参与你的拍摄,它们都在帮助你。你可以感受到周围的所有生命、长城上的城墙、抬头看见的天空和云朵,都在开心地看着你们在做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状态和天地是很容易接通的。”

什么是天籁?它不仅仅有声音,还有云的节奏、石头的节奏、人心的节奏以及风的节奏和合之下所形成的一种听不见但会影响到你的旋律。而当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这个旋律里面,你就合于道;你就会觉得怎么做都对,随便怎么做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