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感孕而生,初入皇宫(2)
从此,太宗皇帝更加疏远武媚娘,很快就将她遗忘了。武媚娘忽然受到冷落,也开始静静反思自己。狮子骢事件,突出了武媚娘在政治手腕上的不成熟,过于轻易地暴露自己的想法,而太宗皇帝欣赏的女人是已经去世的长孙皇后和现在得宠的徐惠。这两个人,都是贤淑得体、恪守本分的女人。长孙皇后运用女人的智慧,成为了太宗皇帝身后的智囊,她常常用抛砖引玉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让太宗皇帝内心既佩服又感激。徐惠则在太宗皇帝的衣食起居上倾注更多的关心,偶尔发表谏言,也说得有理有据,让太宗皇帝很赞赏。至于武媚娘,太宗皇帝感受到了她的刚强不屈,他不喜欢这样的女人,于是太宗皇帝在心底将武媚娘“封杀”了。
箴言危语
备受冷落的武媚娘只能按部就班地生活,一切努力在她看来都毫无意义。她对诗书的兴趣也大大降低,宫里的生活寂寞苍凉,她时不时地眺望着厚厚的城墙,每次眺望都会低声感叹。
武媚娘的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可是忽然,有人朝这汪水里投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让她的生活掀起了巨大的波浪。这个人就是李淳风。
李淳风是太宗皇帝身边的一个术士,据说此人擅长占星,能掐会算,深得太宗喜欢。此时的李淳风告诉太宗皇帝一个秘密,他说他看到将来皇宫之中,会有一个姓武的人当皇帝,并且改朝换代。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句话搅得宫中不得安宁,太宗皇帝先是让李淳风指认此人。但李淳风摇摇头,高深莫测地说:“此乃天意,不可逆天而行。”太宗皇帝只好亲自分析,动手排查。宫中所有姓武的人都觉得命悬一线,整日提心吊胆,武媚娘也陷入了焦虑。正当她愁眉不展时,一个人的死替她解除了危机。
此人名叫李君羡,是一名武将,一日,太宗皇帝设宴,款待将领们,太宗皇帝本想借着此次机会拉近与将领们的关系,树立自己平易近人的形象。于是,太宗皇帝与众名武将畅饮美酒。酒过三巡,太宗皇帝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就提议武将们都说说自己的小名。这些武将的名字也都很奇怪,轮到李君羡的时候,李君羡说:“臣小名五娘子。”这句话,大家一听,哈哈大笑,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太宗马上联想起李淳风的预言,于是,酒足饭饱后,太宗找了一个理由,将李君羡杀掉了。这场预言带来的风波就以李君羡的死画上了句号。
李君羡死了,武媚娘松了一口气,可是她知道,她的未来彻底没希望了,太宗皇帝再也不会给她亲近他的机会了。武媚娘感叹命运反复无常,她开始怀疑自己进宫的初心,也暗自嘲笑自己年幼无知,异想天开。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男人的出现,给了武媚娘新的希望。
真命天子
太宗身体越来越差的事实已经是人尽皆知了,终日卧病在床,以药物度日的生活让太宗皇帝更加心情烦躁。上朝的事情逐步交给太子李治处理。
太子李治生性纯良,又极其孝顺,他早朝勤勤恳恳,退朝后又在病榻旁陪父皇李世民谈心。希望可以缓解父皇的病痛。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又添了一丝疼爱和忧愁。李治的孝顺仁厚打动了太宗的心,可是正是这种感性让太宗皇帝觉得李治过于软弱。
太宗皇帝在病榻上微微出神,他想起有一日退朝,将心腹大臣留下,商量立李治为太子的事情。“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计议,立晋王为皇太子。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旧唐书》。这些往事历历在目,让太宗皇帝恍惚落泪。一旁的李治看到太宗落泪,赶忙询问原因。太宗皇帝只称无碍,便又将话题转到如何当好皇帝这一课题上来。太宗皇帝用荀子的话再次告诉李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李治听后,频频点头,泪珠如雨,滚滚滑落。
正值朝廷公务繁重,李治没有太多时间去亲自服侍太宗皇帝,此时,武媚娘奉命照顾太宗皇帝的起居。
“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唐会要》。武媚娘与李治就这样相遇了。
武媚娘在病榻一侧静静看守太宗皇帝,李治处理完政务就赶了过来,他远远瞧见一个倩影立在病榻一侧,刚要开口询问是何人看守,武媚娘听闻脚步声便转过身来。浓眉大眼的武媚娘望着李治笑了笑,这一笑把李治震慑了,他满脸通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武媚娘赶忙自我介绍一番,李治此时才平复下来,与武媚娘寒暄几句之后才坐下来,问太宗身体怎么样。武媚娘清晰地将太宗一天的生活情况向李治叙述,李治对武媚娘大增好感。
武媚娘此后便与李治熟络,她渐渐发现,这个新太子没有太多的心机,他更像一个孩子,需要人去保护。武媚娘比李治大四岁,正是这份成熟带给了李治太多的依赖感。在此期间,两个人常常在太宗病榻相会,武媚娘常常找有趣的话题和李治探讨,李治在与武媚娘的交流中,发现武媚娘的博学多才、聪敏机智,他深深地被武媚娘吸引了。于是,两个人的幽会便更加频繁,李治每天早朝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武媚娘,仿佛太宗皇帝的病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李治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情,希望天天见到武媚娘,看见她的笑脸,听到她的声音。
武媚娘感觉到,李治对她的迷恋非常之深,她的内心又燃烧起了希望,她知道,垂暮之年的太宗皇帝终会归去,新时代的主人是眼前这个迷恋她的男人,她要好好把握机会,创造自己的未来。
剃度出家
太宗驾崩的噩耗突如其来地降临,这让武媚娘措手不及,因为太宗驾崩意味着武媚娘等没有子嗣的嫔妃要被送到感业寺剃度出家。剃度出家与武媚娘的远大抱负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武媚娘没有选择的余地。
临走的前一晚,武媚娘偷偷幽会李治,她泪水涟涟地跟李治道别。李治也肝肠寸断,流下了痛苦的眼泪。两个人依依不舍,武媚娘一再请求李治不要忘记自己,希望他能想办法将自己召回宫中。李治站在月光下,看着武媚娘娇媚动人的脸哭得梨花带雨,他频频点头,答应日后将武媚娘召回宫中,绝不食言。
“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晚的月色太美太温柔”,李治就这样许诺了武媚娘一个美好的未来,武媚娘带着李治的心走了。
第二天,武媚娘随着其他嫔妃,慌慌张张地前往感业寺,一路上,众嫔妃的啜泣声缠绵于耳,武媚娘心里的阴霾久久不散。武媚娘坐在马车里,时不时朝外面看看,荒凉的道路,越发让武媚娘百感交集。她想起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又想起昔日与母亲相依为命,她临走时的豪言壮语还在耳边回响。而眼前的这一切都让武媚娘噤若寒蝉,她还有什么敢想敢说的呢?
感业寺在众嫔妃眼中显得那么冷清,大门口只有一个尼姑拿着扫帚扫着地上的叶子。众嫔妃被感业寺的住持和尼姑们领了进去,她们边走边打量着这个即将成为她们后半生的家。
武媚娘心情低落,她随着人群走着,最后被尼姑带入自己的房间。她将自己单薄的行李放在桌子上,坐下来,轻轻叹了口气。这一夜,武媚娘辗转难眠,她在夜里感觉自己的胸口犹如大海一样,汹涌着一种不可抑制的感情,她强烈思念自己的母亲和姐妹,还有已经离去的父亲。
“太宗崩,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新唐书》。武则天来到感业寺后,削发为尼,法号明空。武则天在感业寺的生活渐渐面临了困境,削发对武则天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自己损毁,秀发又是天然的饰品,没有秀发就意味着失去美丽。武则天看着自己的头发纷纷落下,心里早已泪流成海,但是她闭着眼,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青灯古佛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武则天觉得分外压抑,她常常唉嘘短叹,这让住持和众尼姑对她有些不满。她们常常让武则天做一些重活累活,武则天只好一忍再忍,她记得临走时李治对她的承诺,她在等李治接她回宫。
武则天日复一日地等待着心上人来接她回宫,然而这段时间太过漫长,她更多的是在无数个夜晚清醒地回顾自己一天所经历的辛酸。
日子如白驹过隙,晨起礼佛,担水劈柴,打坐念佛,这些渐渐让武则天接受了。为了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些,她选择用读书的方式去对待这一段低潮的岁月。当有伤感的情绪纷飞而至,她就默默念经书,以此来消除暂时的苦痛。武则天在此期间翻译了大量作品,如《大福先寺浮图》《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方广大庄严经序》。
武则天知道,太宗的祭日要到了。李治一定会来感业寺烧香祈福。武则天想抓住这次机会,离开感业寺。
感业祭祀
武则天放不下自己一生的理想,她还是对那个抛弃她的皇宫念念不忘。于是,她在太宗忌日的前几日,提笔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武则天
武则天说:“我无法将这朱色和碧色分清了,因为我憔悴伤神,天天都在想着恩君。如果恩君不信我思念你时落泪纷纷,那就来看我箱子里的石榴裙吧,它好久都不曾上身,上面都沾满了相思的眼泪。”
武则天这首《如意娘》可谓佳作,人如其诗,直抒心意,我想表达对你的思念,那就毫不遮掩。最后一句也是武则天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开箱验取石榴裙。”进入感业寺后,再不能浓妆艳抹享受奢华了,那在箱底的石榴裙也是她的信念和理想的产物吧。
太宗的祭日就在武则天的期盼中来临了,李治随着文武百官来到了感业寺,为太宗皇帝烧香祈福。祭祀的场面非常隆重,感业寺里里外外的王公大臣都井然有序,李治按照规矩,行礼上香,而武则天的视线紧紧跟随着李治。她的心跳加快,眼睛一刻不离李治。李治在众人的瞩目之下并没有注意到武则天。她焦急万分,在众目睽睽之下,毅然喊出了李治的名字。李治闻音而寻人,看到了武则天。“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唐会要》
李治看到武则天后恍然想起当日的誓言,此时武则天开始默默流泪,渐渐转为低声哭泣,哭得李治将多年前浪漫的花前月下全部想了起来。以前美好温馨的时光幡然而来,强烈地冲击着自己的心。李治竟然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心中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一个大唐的皇上,一个先帝的妃子,两个人相望,泪眼蒙胧,怎能让人不议论纷纷。武则天不顾众人的指手画脚,冒险喊住了李治,这是何等的魄力,她在关键时刻孤注一掷,为的是可以重回梦想开始的地方。
感业寺之行后,关于高宗和武则天的传闻一下子充斥了后宫。在李治回宫之前,王皇后就知道了这个消息。王皇后当时气急败坏,可是王皇后转念一想,决定将武则天接入宫中。《资治通鉴》记载:“时,萧良娣有宠,王皇后恶之,乃召武氏入宫,潜令长发,以间良娣之宠。”
此时的后宫形势对王皇后极为不利,萧淑妃已将李治的心灵占去了大半,李治很少到王皇后这里。为了让李治多来自己的住处,王皇后决定让武则天进宫当自己的丫鬟,借力打力,以毒攻毒,让萧淑妃彻底失宠。
高宗回到宫中后,有些心虚,他一贯比较害怕严肃的王皇后,又怕此事已经让王皇后知道,王皇后再以仁义礼智等教条把自己教育一番。《旧唐书·王皇后传》记载: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王皇后是一个非常矜持又严肃的皇后,她没有太多的情趣,总是刻板地对待别人,常常用三纲五常等教义去教育别人。李治最头痛王皇后这一点,他正想如何对付王皇后的发难时,王皇后却一反常态,善解人意地提出,将武则天接回宫中。之后王皇后又表态一定会善待武则天,同时使用温柔计,向李治透露自己曾经不够温柔,现在愿意为了夫妻感情,委曲求全。高宗被王皇后的温柔计彻底击中,他不知道王皇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总之自己想要的结果达到了,于是两人各怀鬼胎,将武则天接回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