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韶华盛极,花烛合欢
第一节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如烟的思绪,期期艾艾,百转千回,却无力斩断这波影浪纹。在柳如是心里,自己如同这些青色的梅花,盛开过,又枯萎了,终有一天会陨落在尘埃里。有些伤痛,时间长了,便渐渐忘却了。可是,在孤独无依时,它们又会肆无忌惮地席卷过来,那些剧烈的疼痛,包裹着她,压得人喘不过气。那些伤口,依然触目惊心。
这些年,经历了冷暖、背叛、逃离、抛弃,柳如是已经不像从前一般,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炽热的燃烧留下的灰烬,冷得自己再无力承担。在这浮华乱世,寻一个能够托付终身的,给予自己一世的安稳的便好,谢三宾的纠缠,让如是已经没了退路。而钱谦益,是最好的人选。
早在两年前的初冬,柳如是与钱谦益便已相识。
钱谦益
当时已经是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因贿赂之事被揭露,不仅遭受了廷杖之责,还被免去了官职,被迫返回原籍常熟。已经五十七岁高龄的钱谦益,适逢巨变,不禁心生暗淡,一路逶迤南归。途经杭州时,他前往西湖荡舟闲游,以排遣愁怀,休息时就到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
草衣道人原名王修微,七岁时父亲去世,家中无所依靠而被卖入“北里”(即妓院)。后来她潜心向佛,平素穿着布袍、拄着竹杖,泛舟江湖上,系情山水间,因才情出众而与钱谦益、董其昌、陈继儒及“竟陵派”诗人钟惺、谭元春等当时的文人名士频繁交往。
当时柳如是也客居在杭州汪然明府上,因同情草衣道人身世可怜,加上两人才情皆甚好,便常有往来,颇有惺惺相惜之意。那日柳如是将游湖时随性做的小诗遗忘在草衣道人家,钱谦益来拜访时无意间发现了那帧诗笺:
垂杨小宛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好清新秀丽的诗,钱谦益不禁击节称赞。草衣道人看在眼里,凑过来道:
“不如明日请姑娘一同游湖,可好?”
钱谦益自然应允了,他很是好奇,能写出这般诗句来的,究竟是怎样的女子,有着怎样的容貌和经历。
次日,三人便相约泛舟西湖。柳如是并未刻意打扮,轻施脂粉,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裙,清新典雅,却给人淡淡的暖意。钱谦益见到,大为惊讶,不禁在心理暗叹:“这样才色双全的女子真是世间少有啊!”
碧水秀景中,他们谈诗论景,浅吟轻唱。银铃般的笑声在西湖上来回飘荡,轻轻敲打着钱谦益的心弦。
这小巧人儿,玲珑俊秀的美貌下竟有这般锦绣诗情,着实令人敬佩。钱谦益忘记了猝遭巨变的悒郁,只安心沉浸在这如斯美景中。短暂的交往,却在他的心头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柳如是心里是明白这些的。自己如若希望能到他的庇佑,应该不难。虽然钱谦益被罢黜在家多时,但依然家产巨富,良田千顷,婢女过百,而且此时朝野正盛传复社领袖张溥、几社领袖陈子龙正在幕后积极运作东林党元老钱谦益复起,入内阁为首辅大学士。把自己的后半生托付给他,想必也不会委屈。
柳如是男装像(清乾隆年间余秋室绘)
这年冬天,出奇的冷,漫天的雪花肆意地飞舞,凛冽而凄凉,好像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一般。雪堵着窗户,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小柱子,一排排地挂在房檐上。钱谦益居住的“半野堂”许久也不曾有人来访,越发显得冷清。这天午后,柳如是一身兰缎儒衫,青巾束发,乘一叶扁舟前往常熟。她把小舟泊在桃花润下,坐上一顶青布便轿,便直奔城东钱谦益府邸。
钱谦益正坐在书房中打盹,忽听得家人传报:
“老爷,有客人来访!”他以为是寻常访客,紧闭双眼,挥摆着手,“你回他说我身体不适,不宜见客!”遭到拒绝的柳如是却并未放弃,次日,她派人将刚写好的诗句送至钱府,钱谦益看过之后大为吃惊,从藤椅上猛地站起,急忙叫人来询问:
“昨日来客是男是女?”
“是一方巾儒服男士。”
钱谦益越加怀疑,这诗句写得极好,但隐约中却透露点脂粉软香,并不像是男子所写。他迫不及待地赶往河埠头柳儒人当时居住的画舫,看见“他”一副富家书生打扮,举止虽有板有眼,身材却娇小玲珑。再看其面庞,明眸生辉,肤如凝脂。钱谦益觉得十分眼熟,绞尽脑汁,却怎么也想不起曾在哪见过这样娇俏的男子。
柳如是看着他这副疑惑的神态,不禁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轻轻吟道:
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
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话音刚落,钱谦益大声朗笑,双手抱拳到:“真没想到啊,原来是柳姑娘!”
自西湖一别,钱谦益未曾料到,柳如是竟然会主动来拜访自己,暗淡的心,顿时生出许多光亮,脸上是掩盖不住的喜悦。他将柳如是邀至家中热情款待,并命下人端来上好的茶水,为她驱寒,细心体贴。
期间,柳如是献上一首七律诗,以东汉马融比喻钱谦益,赞他通达禅理。既有“千行墨妙”的高超文字,又有“江左风流”的王佐之才。钦佩之间,隐约透露出自己愿意如捧瓶持拂供奉菩萨的侍女,与诗人相伴一生。只是,在当时,这样主动表明心意的女子,还是十分难得。
这些年,钱谦益官场受挫,怀才不遇,常常以“山中宰相”谢安自比,做梦都想步他的后尘,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柳如是的诗句自然让他觉得字字珠玑,句句熨帖。他也并未觉得柳如是这般直白唐突,反而认为这个女子有着不同常人的独特和爽朗,甚是喜欢。
钱谦益思索片刻,提笔酬唱一首,借汉代卓文君、唐代薛涛比拟柳如是,称赞柳如是的才情和美貌,也流露出自己对佳人的仰慕之情。
谈笑间,钱谦益的心中,已经悄悄地萌生出丝丝不舍。那根爱情的花藤,在心底里,破茧而出,绕着心尖,肆意地生长着,溢满心田,窒息却幸福。在自己垂暮之年,竟还能觅得这一知己,上天待自己不薄。
他试探性地提出要柳如是在半野堂小住,借口欣赏柳如是的才情,希望能够与之长谈。柳如是心里何尝不知他的心意,她欣然答应住下来,因为,这也是她此行的目的。
钱谦益命仆人新建了一处别苑,以柳如是的“我闻居士”之号命名为“我闻室”,让她暂居。自此以后,两人每日在我闻室诗酒酬唱,调情打趣。曾经寂静幽僻的半野堂,欢声笑语不断。白天,他们踏雪赏梅、寒舟垂钓,傍晚,便一起品茶论道、煮酒谈心。如此温情,使这个年过半百的落魄老人心中得到了莫大的宽慰,冷清的半野堂也笼罩在祥和之中。
这年岁末,柳如是在钱谦益家里守岁。院子里挂满了大红绸制灯笼,鞭炮声此起彼伏。家里的人忙前忙后,好不热闹。地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印出一深一浅的脚印,很快又被漫天白雪掩盖了。柳如是和钱谦益围在火炉旁,炉子里的炭火烧的正旺,不时发出“嗞、嗞、嗞”的响声。如是看着对面被火烤得通红的脸庞,不禁扬起了嘴角。
柳如是主动拜访,一开始是为了躲避谢三宾,同时也是为了能替自己寻一户好人家,只是这段日子的相处,竟不知不觉钦佩起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心中已经萌生了些许爱意。钱谦益虽大过自己许多,却细心周到,才情横溢,待自己更是极好,柳如是不禁叹道:
“天下唯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
钱谦益听了,心中早已乐不思蜀,紧紧拉过柳如是的手,说到:
“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忽?我亦非柳如者不娶。”
然而,柳如是并没有这样草率地嫁了。她深谙爱情之道,一直卑微的追随,总有一天会筋疲力尽,也总有一天会被人弃如草芥。经历周道登,陈子龙的事,柳如是已经不再奢望,这样显赫的家族,能够轻易接受自己。即便钱谦益自己不在意,也必然会遭到家人的阻挠。
柳如是现在明白,在爱的浓烈时,抽身而退,方能给自己一个主动的位置。只有这样,他才会一直不舍,一直跟随自己的脚步,不离不弃。也只有饱尝到离开后的痛,他才会竭尽全力来给自己幸福。如果他不曾追随而来,这样的爱,不要也罢。
春节刚过完不久,柳如是就得了一场小病,或许并未真的生病,可这却给她一个推脱与钱谦益同游西湖的借口。柳如是独自一人回到了松江,她知道钱谦益一定会来找寻自己。
柳如是安心的等待,不害怕,不怀疑。
笃信,某日温暖的午后,他会找到自己,牵起自己的手,笑若桃花。
第二节 岁月静好,痴心倾付
在“我闻室”的那段日子,是钱谦益最幸福的时光。柳如是已经如一颗磐石,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他的眼睛里只有她的身影,如鬼魅一般,缠绕着他。她走过的每一步,恍惚都有莲花在脚底盛开,那样明媚照人。她这一去,仿佛自己的骨髓被人活生生地剥离了,苍白无力。
钱谦益四处托人说项,包括柳如是的知己汪然明。他已经习惯了同柳如是谈诗会友,她这样突然离去,把自己扔在这回忆的漩涡,竟慌忙得不知所措。
明末著名文坛领袖——钱谦益
这正是柳如是想要的,她喜欢看到他这样急切地寻找自己的模样。只有不轻易得到的,他才会珍惜。此时的柳如是,更多的是在爱情里步步为营,她不想再被伤害,再被抛弃。这一次,她要站在主动的位置,高高在上地施舍她的爱。
汪然明对柳如是的婚事一直十分在意,之前将谢三宾推荐给她,却不曾想到,谢三宾竟是那样的卑鄙小人,对如是他一直心存愧疚。而如今,看到她能有这样一个好结果,自然是乐于成全。
而柳如是,只是需要钱谦益低头讨好,并不曾想刻意刁难他。
崇祯十四年夏天,钱谦益以匹嫡之礼(即按照与娶元配夫人同样的礼节)风风光光地迎娶了二十三岁的柳如是,而此时的钱谦益,已经六十。为了给柳如是一个盛大隆重的婚礼,钱谦益忍痛变卖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宋刻《汉书》中的一本,可见,对柳如是的喜爱,果真是到了骨子里。
钱谦益遍请名乡绅士,却并不告知所娶何人。有人好奇地向他打听,他也是顾左右而言他:“诸位届时务必多多饮酒!”因为钱谦益的声望颇高,到场的人非常多。大家都在揣测,钱老先生迎娶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这般声势浩大。
迷恋钱谦益的江南才女——柳如是
合卺之礼被别出心裁地安排在一艘画舫上举行。偌大的画舫,被鲜红的绸缎围住,船角挂上了四角方灯,上百个乐师奏着欢快的乐曲。人影绰绰,花影缭乱。
松江两岸的百姓都纷纷赶来看热闹,人声鼎沸,笙鼓喧天。钱谦益峨冠博带,在鼓乐声中快步登上画船,牵出新娘柳如是。新娘一身绣着蔷薇花的大红喜袍,头戴镶满珍珠的凤冠霞帔,细润如脂,粉光若腻。
岸上突然一片哗然。堂堂东林党领袖,居然娶一个妓女过门。那些名乡绅士也深感被骗,江岸顿时沸腾。在当时的社会,士大夫涉足青楼楚馆、狎妓纳妾,被看作是风流韵事,但要以大礼婚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被视为洪水猛兽。然而钱谦益却视五维伦常于不顾,执意要娶柳如是为妻。
钱谦益走到船头,岸上有人高声责问:“原配尚在,就以匹嫡之礼娶妓,成何体统?”旁边有人起哄,有人嘲笑,一片混乱。钱谦益不屑地瞥了一眼,转身吩咐船工开船。岸上围攻嘲骂之声愈来愈响,无奈船已慢慢离开码头,有人拾取石块砖瓦投向彩船,一时间瓦石如雨,船头一片狼藉。到岸时,已是满满一船砖瓦。
两人似乎早已知晓会有这样的场面,可是却并不在意,还相互打趣到,这砖瓦拿去盖楼也好。只要自己幸福就好,何须理会旁人。
热热闹闹的人群中,有一个孤单的身影——谢三宾。他不曾想到,两人分道扬镳后的柳如是竟然嫁给了自己的老师,而自己却仍对这个薄情寡义之人念念不忘,心中不免酸楚。
柳如是如愿成了继室夫人,钱谦益吩咐家人一律叫“夫人”,不得称为“姨太”,而自己敬称其“河东君”。他不愿柳如是受到任何委屈,却丝毫不曾理会自己原配夫人的感受。
婚后,钱谦益在虞山北麓盖了一座绛云楼,他不愿柳如是与其他妻妾居住在一起,便单独花重金为她建了这个别苑。施工期间,钱都是亲自到场监工,生怕哪里疏忽了。
柳如是像
此楼共有五楹三层,楼上两层为藏书室,珍藏着他这些年四处搜罗来的善本古籍。钱谦益不无得意地说,“我老而穷,但藏书可谓富也!”楼下几层是卧室和客厅。厅内的一应陈设,全系紫檀木镂花、大理石镶嵌的桌椅、台、几。条几上两只画瓶插着几枝红杏,宣德铜炉中散放出淡淡的异木芳香。
此后,两人便在绛云楼题诗咏柳,博古硕今,校勘典籍。白发相映红颜,诗酒唱和人生,妙人儿调情打趣,日子幸福得不真实。
转眼间,到了秋天,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轻微的茴香气息弥漫在天空中。还有金菊的芬芳气味,香气翻腾,沁人心脾。
入夜,天已经渐渐微凉了。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幽黯而静默。柳如是依偎在钱谦益怀中,娇嗔地问到:“相公爱我什么呢?”
“我爱你乌个头发,白个面!那你爱我什么呢?”钱谦益抚摸着她的秀发,满眼柔情。
“我爱你白个头发,乌个面!”柳如是调皮地回答。
身旁服侍的下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钱谦益更是心花怒放,“好你个伶牙俐齿的鬼丫头!”心里却不免拿眼前的人与旧人王氏比较。
崇祯初年,他官复礼部右侍郎,兴致勃勃地穿戴整齐,准备启程赴京,随口问一旁服侍的小妾王氏:“我像个什么官?”王氏斜睨着眼晴打趣道:“像个捉鬼的钟馗。”他认为此言不吉利,心中老大不快,那次进京果然不顺,因受小人攻击而罢官,便迁怒于王氏,将她打发回了娘家,可怜王氏因一句戏言而获罪,从此便将自己关在一座小楼上郁郁而终。
柳如是这般戏谑逢迎,比起王氏,果真是好了千百倍。柳如是懂得分寸,也懂得如何讨人欢心,对自己的夫君,要爱,更要尊重。
这一对老少夫妻,那段日子常常在绛云楼煮沉水,斗旗枪,写青山,临墨妙。诗文相酬,琴棋相娱。钱谦益每得佳句便拿来示与柳如是,而击掌之间,柳如是答诗已成。有时,柳如是的诗先成,钱谦益便冥思苦想,欲超过夫人。事实上,钱谦益的诗气鼓苍峻,虬松百尺,而柳如是的诗如芙蓉秋水,自然娟媚,两人不相伯仲,只是这样斗诗,也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一日,钱谦益的一位学生拿了读书笔记前来求教,问题中提到了“惜惜盐”,钱大学士颇费思量,不得其解。柳如是见他紧缩眉头,便说到:“可否借我一看?”接过钱手中的笔记,她不禁莞尔一笑。
“还有难倒你钱大学士的啊?惜惜盐是乐府歌行体,盐应读行,大概是谐音误传了吧!”
一番见解,钱谦益更加领略了她的博闻强记,和迅捷聪敏的辨识能力,对她,也是由衷的佩服。
柳如是为妓时洒脱大胆,和文人名士尽意交游,指点烟霞,品评文字。嫁给钱谦益后,她也并没有从此改弦易辙,收敛个性,依旧狂放不羁,和钱谦益的一班朋友比洒作乐,往往酩酊大醉,颇有太白遗风,却毫无闺阁风范。只是,钱谦益居然毫不介意,反而称赞她“佳人哪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还戏称她为“柳儒士”。
钱谦益的支持,令柳如是大为感动。茫茫人海中,能觅得这样一位知心人,自己死也足矣。相夫教子,白头偕老,这样的一生也是幸福的。
在家多时的钱谦益,已经厌倦了往来应酬。每有客人拜访,他便委托柳如是穿上男人衣裳,代为招待。旁人议论时,他却只是骄傲地说,她是我的弟子,也是我的良妻。不像之前的周道登将她藏匿,也不像谢三宾那样处处提防,生怕别人抢了去。
他对她,是充分的信任,尊重和爱。这一切给予了柳如是内心极大的满足。终于有一个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才华,而不是埋没在酒色之中。他不介怀自己的妓女身份,也不阻止自己同那些文人雅士来往。这份情谊,厚重而踏实。韶华盛极,自己亦愿将这痴心倾付。
只是,乱世里的幸福永远都是短暂的。钱氏夫妇悠闲风雅的隐居生活,很快被烽烟炮火所打断,他们被迫地走入了一个又一个巨大且深不见底的政治漩涡。
知识链接:
古代妓女之官妓
官妓是古代供奉官员的妓女。唐、宋时官场应酬会宴,有官妓侍候,明代官妓隶属教坊司,不再侍候官吏,清初废官妓制。官员和妓女,本来是社会地位悬殊的两种人,生活没有交集,但是,历史上,这两种人的关系曾经最为紧密。官妓为朝庭特别设定,有大户人家抄家后女备入妓,也有自小培养入妓的。官妓都不是单有姿色,所有官妓为了迎合文官们的需要,都会诗书琴画等。
在一千多年的官妓生活史上,有不少女性甘于作为男子泄欲和玩弄的角色,沉迷于奢侈放荡的生活。她们无法忍受礼教严苛的束缚,也没有忍受清贫的勇气,因而乐于娼门,迷失了本性,成为中国女性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但是,毕竟有许多女性沦落为娼妓,却不愿堕落,她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她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争得独立的人格尊严,她们往往十分执著,不惜舍弃奢华的生活,甚至为此献身。
官妓们虽时时周旋于官府,几乎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声色服务,但是,她们身处卑贱,心比天高。对于那些以权势、金钱迫使她们献身献技的狎客,官妓们只是出于被动的尽义务。她们往往倾慕文人学士。一方面,她们能理解并演唱文入学士们的诗词散曲,喜欢文人学士评论她们的艺技,或与他们一起吟诗作词,唱和赠答。在这种氛围中,妓女们享受到了人格平等,体现出她们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文人学士往往风流浪漫、温文尔雅又善于怜香惜玉。他们不像官府假道学那样虚伪;也不像权贵豪势那样随意役使,更没有商贾市侩的粗俗贪婪。因此,妓女们往往爱慕风流才子。她们并不希罕金银财宝、荣华富贵,只要两情相投,甘愿在清贫中陪伴终身。历史上留下无数才子佳人曲折坎坷、情深意长的传说。但是,也有不少痴情妓女遇上负心薄情的文人而失去一切,乃至丧身。
从某种范围来说,广义的官妓可分为宫妓、营妓和狭义上的官妓等几种。宫妓是皇宫中服务于皇帝的妓女,营妓是服务于军队军官和士兵的妓女,官妓是服务于各级地方官员的妓女。这三类是国营妓女,按照现在的话说,是体制内的,她们地位卑贱,生活却相当优裕,编入国家正式编制(乐籍),由国家财政供养,当然,也服务于国家和国家象征的皇帝与官僚的需要。
唐朝官员嫖妓宿娼,出入妓院,勾搭妓女,作为风尚,一方面是皇帝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另外的原因是,唐朝科举取士,诗赋是科考的内容之一,诗赋文章做得好,就可以当大官;而作为妓女,逐水草而居本身就是她们的职业特点,官员们就是她们丰盛的水草;而且,她们不仅仅是卖身,她们还卖唱,卖唱是卖身能够卖出好价钱的保障,因为唱得好意味着除了色相之外,还具有更高的艺术造诣,而这是文人官员更为看重的。
宋元时期,理学兴起,重男女之防,对于官员狎妓有所限制,规定妓女只能为官员提供歌舞和陪酒这类活动,不能提供性服务,违者要受到各种处分。这种规定执行起来一定有难度,因为私下的交易似乎很难被发现。
事实上地方军政行政长官私下命令地方官妓提供性服务的仍很普遍,不过,官员像唐朝那样公开要求妓女献身,并以这种交易为风流倜傥而骄傲自豪的风气,算是被转变了。到了明朝,朱元璋同样禁止官妓向官员提供服务,让一些官妓面向市场,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增加财政收入。官员不能从妓女那里得到性服务,官员对于妓女的态度也开始冷落,官妓营妓的经费也成为问题,她们不得不向市场化服务转变,中国的妓女的市场化从此开始了,中国妓女以官营为主向民营主导过渡。
到了清朝,雍正皇帝下令全国废除乐籍制度,国家不再正式供养妓女。从那时起,官员嫖妓在制度上是被禁止的,但不可能被禁绝。只是,没有了国家财政供养的官营妓女供享乐,官员嫖妓如果不是自掏腰包,就一定是有人为了某种利益为他买单,甚至是贪污公款或巧立名目用公款做嫖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