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唐·李辅国:覆雨翻云有心经
唐玄宗李隆基身边一文一武两个宦官,可谓左膀右臂,为李氏江山做了莫大的贡献,而接下来这个人就是在高力士一章中提到的李辅国,这人“辅国”之名源自“护国”,不过他的做所作为刚好与名字相反,正好是“乱国”、“祸国”。李辅国没有实力,只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他的欲望就是拥有更多的权利,其心胸之狭小令人发指。因为李辅国开了宦臣专权的先河,于是乎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当他还叫李静忠时,性别为男,当他变成皇宫弼马温时,那就是阉人李辅国了。李辅国长相及其丑陋,出生于养马人之家,后来继承家业,在宫中为奴养马,四十岁以前一直都是养马人这种小角色,无所作为。不过话说回来,二十多年的养马经验让李辅国养的马儿很争气。作为高力士的养子,李辅国多年来任劳任怨,所以高力士就把他推荐给当时的太子李亨,喂养太子的宝马。
李辅国为了赢得太子的欢心,对那匹宝马倾注了全部心血,马儿每天被梳洗得干干净净,喂养得膘肥体壮,打扮得漂漂亮亮。太子李亨非常高兴,便把李辅国调到了东宫。这日子久了,太子李亨和太子妃张良娣倍加赞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太子爷的司机,跟随太子左右,负责太子的外出安排。李辅国除了养马,就是当司机,虽然一天天没什么新鲜的,但日子也挺好过,也受周围人尊重,他巴不得就这么一辈子养马养下去,当司机当下去,毕竟一把年纪了,这个情况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不幸的是安史之乱爆发,李辅国抓住了这个机会,登上了政治舞台,从此平步青云。
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李隆基弃长安而逃往蜀地,在马嵬坡时,李辅国参与了诛杀杨国忠的秘密行动。干完这一票李辅国心里犯了嘀咕,这玄宗如果回去了,那么第一宦臣的位置依然是高力士的,我呢?还得养马当司机,如果我的老大上去了,那么我就有机会取代高力士了。皇帝不在都城,理应太子即位,这么一来我就是功臣了,这是机会,大大的机会。于是乎李辅国向太子妃张良娣分析局势,大胆地说了这个想法,并以皇后的地位怂恿太子妃张良娣。张良娣本人也很有野心,虽然深知这场变故若有不测,太子很有可能不再是太子了,不赶紧登基,别说是皇后之位了,连太子妃这个位置都保不住,到时候就不知道自个儿还能不能活着回长安城,她还是决定试一试。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七月,太子至灵武。太子妃张良娣吹着枕边风,另一边则是贴身侍卫不顾身份地位地含泪劝说:“殿下,成败关键在此一举了。皇上自从出了都城,大事全都交给您了,天下为殿下马首是瞻,请殿下以国事为重、以人民为重、以平乱为重,国不可一日无君上朝议事,请您赶紧回去平乱,再迎接圣主回京。”李亨不是傻子,谁不想当天子,俯瞰江山,这李辅国的话直接说到了李亨的心窝里。第二年,也就是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八月,太子李亨顺理成章地登基即位,即唐肃宗,将远在巴蜀的唐玄宗尊为太上皇。这下李辅国一下子成了“开朝元勋”,从一个天下第一的弼马温,天下第二的马车司机,走到了朝堂上,享受着原本家奴不能享受的礼遇,他被提拔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改名护国,后又改为辅国。
李辅国深知,若想要在皇宫中立足,不仅要有党羽,还需要有靠山,那么谁最合适呢?张良娣最合适不过了。肃宗身边,一皇妃、一宦官,臭味相投。此时,李辅国便开始了铲除异己的各种坏事儿。
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传奇人物,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宰相,曾经四次归隐,五次离京,是南岳衡山的隐士,传说中五岳衡山派的创始人。肃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常得李泌教导,属于亦师亦友之人。李泌也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后因遭到杨国忠的诬告,一气之下,就隐居起来。肃宗即位后,为平定“安史之乱”,便派人千里迢迢去请李泌出山相助,李泌碍于情面,只得前来相助。
李泌一来,便与肃宗同吃同行,对榻而眠,彻夜长谈,情谊不减当年。所有军国大事、战争决策、将相的任免,都一一与李泌商量。李亨即位,打算封李泌为右丞相,但李泌坚辞不受。唐肃宗李亨深知他的脾气,也就不再勉强。李泌的出现使得李辅国极其不平衡,我一个奴才伺候主子是应该,但是伺候你就不行,你什么人呀?!李辅国认为皇帝肃宗身边最亲密,可以指点江山的应该是自己,这种被取代的感觉实在不好受,再加之有几次自己给肃宗的建议让李泌给否决了,李辅国心中嫉恨不已,决定铲除这个李泌。
话说玄宗那头,听到了太子即位的消息,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所以派遣使节去灵武,赐皇妃张良娣一副七宝马鞍,以示奖励。张良娣毕竟不是武则天、韦后这种见过大世面的女人,看到这等镶嵌着奇珍异宝的漂亮玩意儿就真真实实地表露出了喜爱之情。可李泌知道了,不希望唐肃宗李亨步唐玄宗李隆基的后尘,所以建议将此物纳入国库,以备不时之需,唐肃宗同意。这事儿别人看见了没事儿,但是李辅国眼睛一亮,计上心头。张良娣还高兴着有一个漂亮的新马鞍了,李辅国便告诉她李泌要将此物收归国有,张良娣对李泌极其不满,越想越气,这么多好东西,干嘛非得抢我喜欢的,于是李辅国顺势引导张良娣,要把李泌赶走。想来这也不是大事儿,张良娣也就在下面撒撒娇发发脾气,但是心中的结儿已经打不开了。
又说,这张良娣为什么要唐肃宗赶紧登基呀!那不就是要自己站到女人的最高点——皇后。李辅国日夜伺候,还不懂女人的这点儿小心思,就说了:“你呀!一路陪伴皇上,而且力劝有功,在众多嫔妃之中最有资格了,皇后的位置不是您还是谁呀?您呀别犹豫了,这皇后还是得早立,免得夜长梦多。”张良娣这想来是呀!于是日夜磨着肃宗,肃宗耳根子都被磨出老茧了,便和李泌商议。李泌从国家社稷出发,建议此刻应该集中精力收复长安、稳定国家,册立皇后之事,应该放到后面去。张良娣不高兴了,你说马鞍给充入国库就算了,我不稀罕,但是你李泌不让我当皇后,这不是有意跟我过不去吗?
此后,张良娣与李辅国处处和李泌过不去,事事给李泌穿小鞋。这李泌对国家大事在心,对女人的事儿可没办法。现在吧,走不是,已经答应协助肃宗稳定国家;留吧,天天被皇妃和贴身的宦官为难,实在不好做呀。
建宁王李倓性格直爽、打抱不平。如果是个武官的孩子,也许是个将才,可惜生在皇家,这种性格就是找死。他将张良娣与李辅国,处处与李泌过不去的种种行为向肃宗打小报告,要求处置两人。其实这些小鞋都是小事,肃宗碍于情面,也就没有表态,支吾过去了。但是建宁王的态度和话语很快就被狼狈为奸的两人知道了。你敢打我小报告,我要你不好过,于是乎就有了一个恶毒的阴谋。
肃宗的另一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就是未来的唐代宗),特别喜欢喝酒,某次高兴,喝得酩酊大醉。半夜从梦中惊醒,发现床前一抹剑光,李俶躲闪不及,肩膀受伤。刺客仓惶逃走,而李俶则流了满身血。肃宗得知,大惊失色,连夜赶去看宝贝儿子,做父亲的看着心疼呀,命李辅国立刻捉拿刺客。不久,刺客就捉到了,肃宗见了,一语不发,拔剑就准备刺,李辅国赶紧上前制止:“息怒啊!殿下,此罪人死不足惜,但得搞清楚是谁指使。”是啊,不说出来是建宁王,那这戏不就白演了吗!
不出所料,刺客供出指使者是建宁王。肃宗听罢,心如刀绞,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会对其兄长下此毒手,心里正不是滋味呐。这时李辅国上前打断了肃宗的思绪,故意为难地说:“皇上,这可怎么办呢?”
肃宗眼中冒出了一道凶光,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杀!”
此时的建宁王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儿了,莫名其妙接到了父亲派人送来的圣旨和一杯毒酒,还来不及申诉,就已经被李辅国强行灌下了毒酒,成了冤魂野鬼。
李泌心里跟明镜儿一样,这一切均为李辅国与张良娣所为,心中悲愤不已。既然连皇子都敢谋杀,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做的?看来我不应该久呆。不久,唐军收复失地,安史之乱平息,李泌终于归隐远去,这一计,一箭双雕,给李辅国去了一块心病。
肃宗光复京师后,封李辅国为太仆卿,立张良娣为皇后。李辅国不仅成为皇宫总管,而且掌握了禁军,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他深居皇宫,每日侍奉肃宗左右。凡是肃宗发布的军政诏令,都必须经过李辅国签字才能施行,除非正式朝会能见到肃宗,平时宰相百官奏事,均由李辅国代替接奏,发布号令。李辅国大权在握,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出入有三百甲士护卫,就是深居皇宫的宦官也不敢直呼其名,宗室贵族则尊称他为“五郎”。当时宰相李揆以同姓,故呼李辅国为“五父”。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专门安置了侦察百官言行的“察事听”数十人,对不顺从自己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整个朝廷人人自危。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由李辅国一手委派。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太上皇玄宗自益州回到长安,住在城东兴庆宫,肃宗居大明宫。父子俩偶尔串串门,两父子因为皇位,心中还是有些疙瘩,但是毕竟天下已定,玄宗也就没有说什么了。玄宗身边仍有些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如陈玄礼、高力士、玉真公主等,大家对肃宗还是很恭敬的,但是对当年的喽啰李辅国根本不放在眼里,更不用说以礼相待了。太上皇没什么事儿做了,贵妃也离他而去,所以经常在长庆楼设宴,款待一些将军和大臣。
李辅国现在已经权倾朝野,但是玄宗这帮人居然不把他当回事儿,于是怀恨在心,想找机会打击玄宗。他利用父子之间的不和,对肃宗说:“太上皇所居靠近市面,交通外人,玄礼、力士等将不利于陛下,六军的功臣不自安,应该把太上皇搬到禁中来。”肃宗听了,虽然感到吃惊,但没有同意。李辅国不甘心,将兴庆宫原有的三百匹马减为十匹,并假传圣旨,借口“请太上皇到太极宫游玩”,强行把玄宗迁往西内太极宫,玄宗骑马行至睿武门时,李辅国率领五百全副武装,手持兵刃的禁兵挡道。接下来就如高力士一章所讲,李辅国碰了一鼻子灰,且同高力士再结梁子。
不久,李辅国又勒令陈玄礼退隐,将高力士流放巫州,玉真公主也被强迫出居道观。此后,玄宗孤灯苦雨,孑然一身,形影相吊,无人再敢去看望,不久抑郁而死,以高力士一人陪葬。
消灭了一批劲敌,李辅国更加嚣张,肃宗的皇帝位置基本被架空,但李辅国居然公开伸手要官。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李辅国升兵部尚书,御厨设食,宰相朝臣皆来祝贺。可李辅国并不满足这个正三品官,竟然提出要当宰相。肃宗对李辅国的无理要求非常生气,但又不敢横加拒绝,只是微微一笑,婉转地拒绝说:“以您的功劳,做什么官都可以,只是怕文武百官不同意。”李辅国碰了软钉子,并不死心。他暗中活动,拉拢朝臣,让百官上表推荐自己。肃宗也没有闲着,暗中召见宰相萧华,联络大臣裴冕,两人都是正直之人,坚决反对,由于肃宗有萧华和裴冕等大臣的支持,李辅国的宰相梦彻底破灭了。因此,李辅国对萧华和裴冕恨之入骨,准备伺机报复。
求相不得的李辅国首先对宰相萧华开始了报复。他不仅多次在肃宗面前诬陷萧华专权,要求罢免萧华的宰相之职,暗地里还对萧华做出各种威胁。肃宗知道李辅国是有意报复萧华,起初没有答应,但架不住李辅国软硬兼施,只好下诏罢免了萧华,降为礼部尚书,让李辅国的亲信元载接替了萧华的相位。就这样李辅国还是不满意,又串通元载,诬陷萧华不轨,再贬萧华为峡州司空,逐出了京师。接着,李辅国利用同样的手段,把裴冕贬为冕州刺史,也逐出了京师。眼不见心不烦,你们已经拿我没办法了,这样一来,李辅国更加目空一切,肆无忌惮地弄权于朝廷。
张良娣自从当了皇后,就有了下一步的想法,毕竟母凭子贵是皇宫中的不二法门。张皇后的小儿子叫李佋,才几岁,被封为兴王。她为了将来能当上皇太后,立于后宫的不败之地,就勾结李辅国,威逼肃宗要立自己的儿子李佋为太子。肃宗征求大臣李揆的意见,说:“成王李俶跟随朕出生入死,功劳极大,朕欲立为太子,卿意如何?”
李揆马上跪下,双手作揖:“陛下此次决定,实在是社稷的福气,恭喜陛下。”其实李揆不过是顺着皇帝的心意捧哏罢了。但是有臣子的这一席话,肃宗就有理由不答应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要求,很快将成王李俶立为太子,并改名为李豫。
张皇后对李豫更加痛恨,一心想拉他下来,却苦于抓不到太子的小辫子。不久,张皇后的小儿子夭折,她把丧子之痛归罪于太子,决心将太子换掉。肃宗病重不能上朝,张皇后就加快了废掉李豫的步伐。
李辅国的发迹,与张皇后的暗中支持有很大关系。张皇后和李辅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利用,互相勾结,表面上相处得很好,但现在却不同了。肃宗久病不愈,李辅国专权跋扈,对张皇后就不那么恭敬了。张皇后想做幕后武则天,而李辅国想独霸专权,二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后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肃宗病重,下令太子李豫监国。张皇后本想使出借刀杀人的手段,想利用李豫杀掉李辅国。哪知道张皇后向李豫历数李辅国罪状后,李豫却吓得哭了。这李豫不能成事,那就找肃宗的另一个儿子越王李系,越王李系野心勃勃,一口答应了下来,只是他准备先当皇帝再把李辅国罢了。越王选拔了宦官二百多人,埋伏在长生殿后,准备在李豫进宫看望肃宗时发动兵变,杀死李豫。
张皇后的阴谋不想被李辅国的亲信程元振(他就是后浪,把李辅国拍死在了沙滩上)觉察了,他立即将此事报告给李辅国。李辅国果断采取行动,封锁了宫中的各个大门,阻止李豫进宫。张皇后见事情败露,一筹莫展,只好陪在已经不能说话的肃宗面前,泪流满面,等待死亡的到来。
月黑风高杀人夜,李辅国和程元振带着羽林军包围了皇帝的寝宫,他们见人就杀,见好东西就顺走,并直接冲进了肃宗的卧室,当场抓住了张皇后。年仅五十二岁的肃宗当场惊吓而死,李唐后人从此开始被家奴所欺。
肃宗这一去,李辅国的胆子更大了,当晚便将张良娣皇后与越王李系等党人秘密处死,受牵连的一百多人全部被斩,且株连九族。这一次,李辅国是连根拔掉了又一波劲敌,朝中恐怕无人再反对了。
第二天,李豫穿上孝服,与大臣们相见。在李辅国的拥戴下,李豫在肃宗的灵前即位,这就是唐代宗。李辅国自恃有功,愈加骄横无礼,对代宗说:“皇上只要在禁宫中好好享乐就行,朝政的事儿老奴来为您解忧。”气焰可谓嚣张到了极点。代宗十分不满,心里暗骂,狗奴才,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但惧于李辅国的权势,再加上自己刚刚继位,政局不稳,只得忍气吞声,任其摆布,外表仍很敬重,尊为“尚父”。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五月,拜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实封八百户。
李辅国的专权,引起很多人不满,尤其是一个人,那就是李辅国的心腹左监门卫将军程元振。程元振不满于现有的地位,他想取代李辅国,成为政治的核心人物。于是,程元振就在私底下向代宗历数李辅国的罪状,恳请代宗加以制裁。代宗早有此意,现在有程元振的支持下,将计就计。
这日,代宗和颜悦色地对李辅国说:“尚父,你是三朝老臣了,为我大唐王朝立下了很大功劳。念你劳苦功高,年龄大了,该好生休息,军务太繁重,就交给程公公吧。你也应该享受天伦了。”
百姓听闻李辅国被罢免,奔走相告,长安城一片欢腾。
李辅国被罢免了中书令,想最后一次到中书省写一封谢表。他刚步人中书省的门槛,守门的小吏已收到“禁入”的命令,就对李辅国大声喝道:“尚父大人,您既然已经不处理朝政了,也就别进这门。”
李辅国当了这么多年官,横行霸道,哪儿吃过这种亏,气急败坏地到代宗面前,说:“我这个老奴侍候不了您这个小皇帝,我只好去侍候九泉之下的老皇帝了。”代宗依然好言好语地将他劝回了府邸。
某夜,代宗所遣刺客进入李辅国宅邸,曾红极一时的权宦身首异处,刺客砍断了他的右臂,奉命飞马去泰陵祭奠玄宗了。翌日,都城里传出了骇人听闻的凶杀案。被害人李辅国,在其府邸中被大卸数块,而且,他的脑袋和一条胳膊不翼而飞。查案官吏在李辅国家的茅厕里,找到了李辅国的脑袋。都城市民为之欢呼,而这也成为了一宗悬案。
就这样,李辅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