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报表附注说给谁听?
情景再现
很多人会有疑惑,编制完成财务报表后,为什么要编制报表附注呢?
其实数字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符号。四张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传递的信息终究不是太全面。这就好比两口子,过了几十年,彼此之间十分了解,也形成了默契,但是除了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同样还是需要语言的交流。
财务报表附注就类似这种语言。
很多人觉得财务报表附注不太重要,因为被很多会计以及报表使用者忽视,甚至一些报表阅读者根本不看报表附注,将精力完全盯在四张报表上。可实际上,报表附注是对四张报表的有效补充。毕竟报表的格式是固定的,而且表现的形式是数字,因而需要以文字加以辅助。
财务报表附注也是有其一定的形式,并非是公司财务部门随意罗列一些事项。当然报表附注形式较之前四张报表而言灵活多了。通常报表附注有四种形式最为常见。
最常见的财务报表附注形式
对于报表附注的编制,同样也是要遵循一些原则。
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可谓是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财务报表的信息,还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这样的信息。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可以使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很多朋友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分不太清,这主要是对于政策和估计的概念有所混淆。
如何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遵循下面这个方法就可以了。
常见的会计估计变更
(1)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由原采用的一种方法改为其他的估计方法)
(3)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率、摊销年限的变更等
(4)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净残值
(5)合同完工进度的确定
(6)债权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
(7)预计负债初始计量的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8)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的改变
(9)资产减值准备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
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
(1)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从原规定不计提折旧改为计提折旧
(2)坏账核算从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3)所得税核算方法从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因执行新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5)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6)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7)研发费用原来确认管理费用,现在确认为无形资产(会计确认的变更)
(8)原来属于固定资产现在变为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列报项目的变更)
(9)存货由历史成本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计量基础的变更)
(10)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李总会举例:
某企业在前期将自行购建的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一般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有关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企业因此将对该事项进行变更。该事项的计量基础未发生变更,即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该事项的会计确认发生变更,即前期将借款费用确认为一项费用,而当期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同时,会计确认的变更导致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列报也发生变更。该事项涉及会计确认和列报的变更,所以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企业原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根据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企业决定改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该事项前后采用的两种计提折旧方法都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对该事项的会计确认和列报项目也未发生变更,只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净值等相关金额发生了变化。因此,该事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在其他重大会计事项说明中,或有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
常见的或有事项
或有事项可分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或有负债若确认为负债,则需确认支出,不确认为负债时只需做相关说明;或有资产不记入收益。但是或有负债确认为负债时,所确认支出仅是估计值,不确认为负债时不必披露金额。
我们在编制报表附注的时候,需要做到客观公正,同时也要适度披露,但是有的时候财务报表附注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