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很简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
举手投足显“达人”风采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一般意指礼节、礼貌等。通常认为,一个遵守礼仪的人,其内心一般是善的,所以礼仪修养越高,越能让人觉得其美好可信,在社交中也越发受到尊重。

礼仪是礼貌、品德、修养与风度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友好和尊重。它恰似社交中的“气垫”,看起来似乎什么也没装,但却能奇妙地减少人际间的摩擦。遵循礼仪,会让社交得心应手,生活也会变得和谐顺畅;而违背礼仪,则可能事倍功半,让人不愿接触,避之不及。

礼仪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许多大学甚至开设了专门的课程来讲述它。我们在此只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交礼仪,使你能在社交中自如应对、从容优雅。

一、握手的礼仪

握手是社交中与人见面时的一种常用礼节,是人们沟通思想、增进交流的重要方式。

握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握手应该用右手。

如果戴着手套的话,应该把手套摘下来。如果是女性,则可以不摘手套,但也可摘下,以示对对方极为尊重之意。伸出的手掌应该是垂直的,如果掌心向下则会显得很傲慢,而掌心向上,又过于谦卑了。

张女士是某集团的财务总监,平常很少涉及社交场合。一次,她不得不出席某宴会,就精心打扮了一番。她走进宴会大厅时,发现女主人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敬意,正在和来宾一一握手。轮到张女士时,“左撇子”的她不假思索,就伸出了左手。女主人见状,脸都红了,不但没有将手伸向张女士,反而非常生气地转身走了,并不再理睬她,她认为张女士连基本的握手礼仪都不懂,怎么能在商场上取得成就呢?所以,以后就很少和这家公司打交道了。张女士知道原因后,虽暗暗叫苦,却无可奈何。但从那以后,她就非常注重和别人握手时的礼仪了。

在本案例中,张女士伸左手和别人握手是出于无心,但却让女主人以为是不尊重她,所以,社交场合应该遵循一些共同的礼仪,而不能一味由着自己的习惯,否则可能会引起误解。

第二,伸出的手应干干净净。

如果伸出一只脏手,对方会很难堪,握也不是,不握也不是,对伸手人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握手要讲究次序。

一般来说,应该是年长者先向年轻者伸手,女性先向男性伸手,位高者向位低者握手。拜访时,一般由主人先伸手;告别时,则是客人先伸手,并表示让对方留步。

第四,握手要热情。

握手时,要面露笑容,注视对方的眼睛,不能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握手的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重,把对方握疼,也不能太轻,甚至只是用指端稍碰一点。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在敷衍他。

二、介绍别人的礼仪

介绍,是人与人相识的重要方式。通过介绍,可以打开原来的陌生局面,扩大人际圈子。而且,只有多为别人介绍,别人才会主动为你介绍。社交中,互惠是不变的原则。

替人做介绍时,一般需要遵循以下礼仪:

第一,介绍应讲究次序和礼貌。

介绍的次序一般是这样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等。

第二,介绍的时候不要忽略两大要素。

即被介绍者的姓名和身份,如:可以说“这位是XX公司的总经理王先生”或者说“这位是××大学的宋老师”等。

当介绍一方时,目光应放在对方的脸上,要微笑着把对方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第三,介绍要实事求是。

既不要淡化被介绍者的重要身份,使之无法被重视,也不要胡吹乱捧,使之过于难堪。

第四,给双方介绍之后不要马上离开。

要等他们能谈上来几句话后再告别,否则可能使双方谈不起来。但也不要该走时逗留,当看到双方有继续深谈的意思时,应找个借口适时离开。

三、不可不知的送礼礼仪

送礼,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举措,也是一种感情投资。送礼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能恰当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友好、尊敬及其他特殊情感,并让受赠者产生高兴、感激等心理回应。恰到好处的送礼不但便于和别人交流,形成共识,还有助于开创良好的人脉关系。

然而,如果不懂得送礼的礼仪,则可能好心办坏事。送礼也有一套独特的礼仪,有约定俗成的规矩,送什么、送给谁、怎么送等,都有讲究,绝不能没有章法地乱送。所以,掌握送礼的礼仪,对打开社交局面很有帮助。送礼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了解对方的禁忌

送礼之前,要先了解一下收礼人的身份、习惯、爱好等,以免送出麻烦。

某人去医院看望一位领导,好心带了一袋苹果表示慰问,谁知领导却非常生气,险些把他赶出去。原来那位领导是上海人,在上海话中,“苹果”跟“病故”两个词发音相似,所以在生病时忌讳收到苹果。由于送礼人事先不了解情况,最终弄得灰头土脸。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照顾别人的禁忌和心理。比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探望病人时不能送整盆的花,以免病人误认为是“久病成根”等。

2.礼物轻重要适当

因人、因事、因地送礼,是社交规范之一。一般来讲,礼物不能太轻,否则意义不大,或者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但礼物也不能太重,否则会让接受者有受贿之嫌,从而婉言谢绝。因此,礼物的选择应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3.送的礼品最好有意义

礼物是感情的载体,任何礼物都要表示出送礼人的心意。选择礼品时,应该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收礼者感知你的心意。所以,最好的礼品应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选择,耐人寻味却不显山露水。选择礼物时,最好选那些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纪念性的东西,力求不落俗套,别出心裁。

小敏的好友文文生了个小孩,大家都前去看望,有的送了一个红包,有的送了小孩穿的衣服,还有的送来了水果、奶粉等。小敏也曾生过孩子,深知十月怀胎非常不易,但她知道,文文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当一个好母亲。于是,她买了一束代表母爱的鲜花和一本名为《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的新书给文文,真诚地祝福她永远像鲜花一样美丽,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文文接到这份礼物非常高兴,和小敏的关系也大大加深了。

4.送礼态度要友善

送礼时,要注意自己的动作、态度和语言。友善、大方的动作并伴随礼节性的语言,才能让对方乐于接受。在对所赠礼品进行介绍时,要多强调自己的情义,而非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的话,可能让人觉得此人重礼轻义,而有一种接受贿赂之感。

一位女同学因英语成绩差向她的朋友求助,经过朋友的耐心辅导,她终于如愿考上了研究生。在临去上学前,她送给朋友一串晶莹剔透的风铃,风吹过时,风铃便会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她满含深情地说:“这个风铃陪我走过了四年时光,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当它响起时,就是我在为你真诚地祝福。”朋友听了,非常感动,觉得再贵的礼物也没有这个风铃珍贵。

这位女同学的礼物送得比较巧妙,而且言辞也和礼物相得益彰,怪不得收到礼物的朋友会非常感动。

5.送礼要充满真情

不少人认为,礼送得越多越大,越能讨对方欢心,殊不知礼仪过度,也会让收礼人产生心理压迫感,成为一种负担。礼品只是一种形式或载体,送礼时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意,不能把送礼单纯当成一种办事的笼络手段。目的性太强,可能会吓跑收礼者。

小王的某位同事要去大西北支教,临行前,小王想送他一份礼物。他很苦恼,到底该送些什么?当他想到大西北天苍苍、野茫茫,缺少绿色植物时,便有了思路。而当他知道这位同学喜欢集邮后,就更加高兴了。他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张“绿化祖国”邮票送给他,他的同事惊喜得几乎要跳起来。后来,他给小王写信说:“礼物虽轻,但却让我瞬间感到了友情的无价。因为,这是你沉甸甸的一份情。”

四、自我介绍的礼仪

人际交往中,若能正确利用自我介绍,不但可以扩大交际范围,而且有助于展示自我、宣传自我,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形象。从礼仪上讲,自我介绍应注意下述问题:

1.注意时机

自我介绍要掌握好介绍的时间,不要在别人正忙工作、正在用餐或正在休息时贸然进行自我介绍,这样首先影响了别人,同时达不到自我介绍的目的,也许还会引起别人反感,因此,要掌握好自我介绍的时间。

2016年8月,北京图书交易会上,各出版单位云集。某图书公司徐总听说某出版集团的董事长也来了,就想借此机会认识这位久仰大名的出版界名人。

午餐会上,徐总很有礼貌地走上前:“董事长,您好,我是某某图书公司的总经理,我叫徐××,这是我的名片。”说着,便从身上拿出名片,递给了对方。可此时的崔董事长却正在和外国一家出版集团负责人谈话,无暇顾及其他。他顺手接过徐总的名片,草草回应了一句就把名片放在了一边的桌子上。

在这个案例中,徐总就没有找准自我介绍的时机,结果导致崔董事长没有对他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讲究态度

不要在自我介绍时没有自信,切忌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也不要轻浮夸张矫揉造作。在自我介绍时自己的态度很重要,要保证自我介绍时给人以自然、亲切、随和的感觉,从而在内心愿意接纳你。

3.自我介绍时力求简洁

现代人工作忙碌时间紧张,在进行自我介绍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务必在介绍时简洁明了,在最短时间内让别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介绍要有重点、有个性,让别人一下就能记住你,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背个人自传,让别人听得头疼,到头来也不知你介绍的重点是什么,使自我介绍效果不佳。为了节约时间,在自我介绍前,可以先递上自己的名片。

4.注意介绍的内容

自我介绍的内容至少包括三项要素:姓名、单位及职务。在自我介绍时,这三个要素应一气呵成,这样既显得完整流畅,又能节省时间。

5.注意方法

进行自我介绍时,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对方回应后再介绍自己。应善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及沟通的渴望。

6.语气要自然,语速正常语音清晰

自我介绍时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和周边环境,调整自我介绍的音量、语速,保证语言流畅清晰、语气自然,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自信与稳重。

五、恰当的称谓礼仪

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在前。称谓礼仪是在对他人称呼时所使用的一种规范性礼貌语言,恰当地使用称谓,是社交中的一种基本礼貌。

得当的称谓可表现出尊敬、亲切和文雅的意思,能使双方心灵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距离。所以,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因素。

1.称呼姓名

称呼姓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称呼形式,用法大致如下:

(1)称呼全名,即直呼其姓和名。如:“张秉科”“翟永旺”等。称呼全名有一种庄严感,一般用于学校、部队或其他郑重场合。一般来说,在人们日常交往中,称呼别人全名是不礼貌的,甚至有些粗鲁。

(2)只称呼名字,即省去姓氏,如“秉科”“永旺”等,这样的称呼显得既礼貌又亲切,适用双方较熟悉的时候。

(3)在姓氏前加修饰语,如“老张”“小翟”等,这种称呼亲切、真挚,一般用于同事间和朋友间。

2.职务称谓

职务称谓,就是用对方所担任的职务作为称呼。如“王局长”“赵科长”“宋院长”“李厂长”等。

此外,也可用对方的专业技术职务作为称呼,如“李教授”“张工程师”“刘医师”等。

有些职业,也可作为对对方的尊称,如“常老师”“刘大夫”“赵会计”等。

总之,称谓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区别不同场合,以文明礼貌为原则。

六、探病的礼仪

探望、慰问病人需要遵循一定的礼节。由于场合特殊,所以更需要注意方式,使得病人消除忧虑,有利于早日康复。反之,如果冒失冲撞,哪怕是无心的,也会让对方心生不满,甚至影响继续交往。

1.探视前的礼仪

到医院探视病人前,应该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可向其家属了解一下病人的病情、饮食和休息情况等。这样,可在见到对方后,有针对性地做些安慰。探视前应事先准备一些病人需要的东西,如书籍、营养品、鲜花等。此外,还要事先问清医院允许的探视时间。去医院时,应穿戴整洁,不宜打扮得过于艳丽,否则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悦。

2.探望中的礼仪

在医院里,应遵守医院规定,在允许的时间内进入和离开病房。

进病房前,要先轻敲一下门。到病床后,可先把礼物放下,见到病人,要平静自然、面带微笑地主动上前握手或探身慰问。切不可对病人的样子和治疗器械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否则会增加病人的压力。

坐定后,要亲切地问一些病人的状况,并说一些安慰的话。交谈中,要多让病人说,自己不要不停地唠叨。要多开导、鼓励病人,语言和神态都要乐观向上,不要提及刺激病人的话题。要多讲一些有趣的事,让病人感到愉快,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探视后的告辞

由于病人需要休息,所以,探望病人的时间不宜过长,十几分钟后即可起身告辞。但也要看病人的意思,如果病人表现出希望继续畅谈的意思,且精神状态甚佳,则可继续聊一会儿,但也不能过长。临走时,要问一下病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并再次嘱咐病人安心治疗,表示下次再来看望之意。

七、举止礼仪的标准

举止礼仪讲究的是人体动作与表情的礼仪。举止礼仪得当,可以比口头语言更让人觉得含蓄而具有美感。

优美的举止不是天生的,而是主动参与形体训练的结果,只有掌握正确的举止姿态,才能达到自然美与修饰美的最高境界。

1.站姿美

常言道:“站如松。”意思是,站立应像松树那样挺拔、正直。规范的站姿应该做到以下要求:头正、肩平、臂垂、躯挺、腿并。

这种规范的礼仪站姿,能让你更自然、更柔美,让人对你乐于亲近。

2.坐姿美

坐时,要文雅、放松,不要前俯后仰、左摇右晃,也不要跷着二郎腿,更不能歪歪斜斜,仿佛没有骨头一样。

正确的坐姿,应该自然放松,不能让自己完全陷进椅子里去,以屁股坐满椅子的2/3为宜。坐的时候应该挺直身体,“坐如钟”,不能弯腰弓背,老气横秋。

3.走姿美

走路能显示一个人的性格、心理等,许多心理学家就常常通过走姿来判断一个人。

走路时应该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应该将脚抬起,不能拖着鞋走;走路时步伐应该有节奏,不能一会儿大跨步、一会儿小碎步;女性走路可以走一字线,这样可以显得更柔美。

走路时,尽量不要东张西望、慌慌张张;不要左摇右晃、看起来重心不稳;不要走内八字或者外八字,要自然、自信、放松地走。

总之,社交的礼仪还有很多,除了我们简单介绍的几种,还有其他如餐桌礼仪、宴会礼仪、接递名片礼仪、约会礼仪等。限于篇幅,我们在此没有赘述。但我们只要谨记一条,就不会在社交礼仪中犯什么大错。那就是要时刻秉持一颗真诚的心,努力为他人着想。也许,这就是社交礼仪的精髓。

本章小结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文明程度的最直观的体现,是人生品位修养最直接的写照。正所谓“礼多人不怪”,社交中,注重礼仪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身修养良好的表现。

礼仪衡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尺度,如果缺乏礼仪,人们会在交往中手足无措,甚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而熟悉和掌握礼仪,则可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恰到好处。

正如孟德斯鸠说的:“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礼仪是所有社交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拥有良好礼仪的人更让人信任。所以,社交中,请用礼仪指导自己的言谈举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