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挑战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最终实现战胜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之梦、取得人机大战胜利的是IBM的“深蓝”(Deep Blue)团队,核心是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许峰雄、莫里·坎贝尔(Murray Cambell)和乔·赫内(Joe Hoane)。1985年,许峰雄和莫里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研究生时,就是电脑下棋机“Chip Test”和“Deep Thought”团队的核心成员,这两台下棋机在当时都处于电脑象棋行业的顶尖水平。许峰雄的导师孔祥重教授也是华人,是孔子的后代。许峰雄很有个性,有时会和权威发生冲突,高中开始就有个绰号叫“疯鸟”(Crazy Bird),孔教授继承了他的祖先孔子“因材施教”的风范,宽容了“疯鸟”造成的一些麻烦,大力支持了许峰雄的追梦之旅。
1989年,许峰雄和莫里加入IBM,得到了他们非常需要的高速计算机的资源和生产几百个象棋芯片的财力。IBM雄厚财力的另一大用途,是“深蓝”团队可以请到马克西姆·德卢基(Maxim Dlugy)、乔尔·本杰明(Joel Benjamin)、米格尔·伊列斯卡斯(Miguel Illescas)等多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来负责与“深蓝”对弈和训练,这些训练的成果,多数都沉淀在“深蓝”不断优化的局面评估程序和开局库之中。
又经过了近十年的艰苦努力,IBM“深蓝”下棋机最终在1997年5月3日至5月11日的系列比赛中,以3.5∶2.5(2胜1负3平)战胜了当时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震惊了整个世界。图2.4是“深蓝”与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对局中。当时用于比赛的IBM“深蓝”下棋机,使用了30台IBM RS/6000工作站,每台工作站有一个主频120MHz的Power2 CPU加上16个VLSI国际象棋专用芯片,所以“深蓝”的计算能力是30个CPU加480个象棋芯片,理论搜索速度每秒10亿个棋局,实际最大速度大约是每秒搜索2亿个棋局,很接近20世纪80年代时计算机专家的预测。
图2.4 “深蓝”与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对局中
许峰雄后来写了本书,叫《“深蓝”揭秘——追寻人工智能圣杯之旅》,回忆了他12年磨一剑,坚持打造可以战胜所有人类选手的下棋机,最终取得成功的不凡经历,这本书很值得所有愿意长期追求远大梦想的人学习。
书中透露的两个细节可以看到人类棋手在下棋能力以外的弱点。第一局卡斯帕罗夫取胜后,却一直疑惑为什么“深蓝”在第44步没有下看似更好的一招棋,他的助手们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深蓝”没下那招棋的原因是“它大概看到了20步之后的杀招”,如此高估“深蓝”的实力也许对卡斯帕罗夫后来的战斗增加了不少压力。整个系列比赛结束后,许峰雄才在书中透露“深蓝”是因为程序的隐错(Bug)才走出的那一招,当听到卡斯帕罗夫团队的分析时,他不禁笑出声来。另一个细节,此次比赛的总奖金是110万美元,胜方得70万美元,负方得40万美元,卡斯帕罗夫又对外另下了30万美元的赌注,因此,他承受了除名誉以外来自金钱的巨大压力。最后一局,下了不到1小时,卡斯帕罗夫在19步后认输。
有趣的是,作为“深蓝”的总设计师和芯片设计师,许峰雄更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看待“深蓝”的成功,他在书中的序言中说:“本书与科学发现无关,而是一项工程探索。从本质上讲,工程探索涉及生活中更丰富的层面。工程探索背后的技术思想首先要被发现出来,然后才能达到逻辑上的完善。这个发现可能来自运气或灵感,而探索的其他部分则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锲而不舍的努力。……本书描述的是努力超越(尽管也许只是暂时的超越)世界上最佳人类棋手的弈棋水平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