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配方与制备300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通用润滑油(4)

原料配比

续表

制备方法 将油性剂、乳化剂、防止铜变色的缓蚀剂加入到调和釜中,加热到45~55℃,恒温搅拌30~50min,搅拌均匀后将矿物油、极压抗磨剂、抗氧剂等其他添加剂加入到调和釜中,加热到55~65℃,保温搅拌40~50min,搅拌均匀后经检验出料。

原料配伍 本品各组分质量份配比范围为:矿物油50~80、油性剂10~50、乳化剂4~10、防止铜变色的缓蚀剂1~5、极压抗磨剂1~6、助溶剂0.1~1、抗氧剂0.1~2、金属减活剂0~0.5。

所述矿物油是40℃下运动黏度为30~80mm2/s的石蜡基矿物油。

所述油性剂是脂肪醇和脂肪酸酯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脂肪醇是C1~C30最好为C12~C18的脂肪醇,如癸醇、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油醇、十八醇、二十醇或三十醇等;脂肪酸酯是天然动植物油脂或由C1~C30的脂肪醇和C1~C54最好为C8~C36的脂肪酸合成的酯,天然动植物油脂如牛油、豆油或花生油等,脂肪酸酯推荐使用油酸的季戊四醇酯、油酸的三羟甲基丙烷酯、椰子油脂肪酸的季戊四醇酯或棕榈油脂肪酸的三羟甲基丙烷酯等,合成条件和方法采用公知技术。

所述乳化剂可以选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两种单剂的组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盐、石油磺酸盐或磷酸酯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胺盐型或季铵盐型,其中胺盐型如脂肪酸链烷醇酰胺、脂肪酸链烷醇胺酯或脂肪酰胺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多元醇型,如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或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等。

所述防止铜变色的缓蚀剂,可以是T703(十七烯基咪唑啉丁二酸盐)、T704(环烷酸锌)、T705(二壬基萘石油磺酸钡)、T706(苯并三氮唑)、T708(烷基磷酸酯咪唑啉盐)、甲基苯并三氮唑、N,N-双(苯并三氮唑亚甲基)月桂胺、2-巯基苯并噻唑、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苯并三氮唑脂肪酸盐、苯并三氮唑的衍生物和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极压抗磨剂为C4~C12的脂肪醇、烷基中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酚、烷基中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磷酸酯、亚磷酸酯或酸性磷酸酯胺盐,或其混合物,最好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二异辛酯三乙醇胺盐、十七烯基咪唑啉磷酸二异辛酯盐、亚磷酸二正丁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其中所述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脂肪醇的碳原子数为8~18。

所述助溶剂,选用C1~C10的脂肪醇,优选C4~C8的脂肪醇。

所述抗氧剂,选自屏蔽酚型和芳胺型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如国产的T501(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2(2,6-二叔丁基酚等混合酚)、T511(4,4′-亚甲基-2,6-二叔丁基酚)、T521(2,6-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和T531(苯基-α-萘胺)等。

所述金属减活剂,选自含氮杂环化合物类金属减活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如T551(苯三唑-醛-胺缩合物)和T561(2,5-二烷基二硫化噻二唑)等。

除以上组分外,还可根据需要,在上述组合物中添加0~2份其他添加剂,如杀菌剂或消泡剂等。可用的杀菌剂有酚类杀菌剂、甲醛释放类杀菌剂等,如六氢-1,3,5-三(2-羟乙基)-(均)三嗪等;可用的消泡剂有聚醚类和有机硅类消泡剂。但最有效的杀菌方法是往乳化液中添加杀菌剂,最有效的消泡方法是往乳化液中添加消泡剂。

产品应用 本品主要应用于轧制铜及其合金板带、管材和棒材。

使用方法 本品在使用时用软化水配成水包油型乳化液使用,软化水优选去离子水,将软化水加热到35~40℃,在搅拌下加入一定量的本品配成所需浓度的乳化液。乳化液的浓度一般为1%~15%,使用浓度可以根据每台轧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乳化液的使用温度通常在30~60℃。

产品特性 本品具有良好的轧制润滑性、冷却性、防腐性能,特别是具有防止铜变色的能力。矿物油是石蜡基矿物油,具有较好的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可保证轧后铜板的光亮退火。另外本品中各组分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如选用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脂肪酸链烷醇胺盐、脂肪酸链烷醇酰胺或脂肪酸链烷醇胺酯为乳化剂,其同时也是缓蚀剂;选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为极压抗磨剂时,其同时也是乳化剂和缓蚀剂。因此使用本品轧制铜及其合金可得到表面质量良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