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伤在童年: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特别篇 坏习惯不是孩子的敌人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会对自己的坏习惯深恶痛绝,因为坏习惯就如同自己的敌人,总是和我们作对。比如,孩子想做作业,这个“敌人”胁迫他去看电视;孩子想仔细认真,这个“敌人”却胁迫他总是丢三落四;孩子想早起,这个“敌人”却胁迫他赖床。你说这个“敌人”讨厌不讨厌,可恨不可恨?我们不仅讨厌坏习惯,甚至连自己都讨厌,因为坏习惯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就深藏在自己的内心,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也非常痛恨我们自己。

你说这样,孩子能快乐吗?但如何才能把这个“敌人”赶跑,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真正的和谐和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坏习惯当成自己的“敌人”。因为你若把坏习惯当成自己的“敌人”,就免不了要和这个“敌人”作斗争,自己和自己的另一部分作斗争,能不痛苦吗?心里总是潜藏着一个“敌人”,能不痛苦吗?而在这样痛苦的情况下,能够改掉坏习惯吗?不能!因为坏习惯就是你的潜意识或潜在欲望,潜意识已经形成强烈的心理强化,而欲望就是自己的需求,自己要赶走自己的需求,自己能答应吗?所以,坏习惯自然改不掉。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首先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的坏习惯,不管坏习惯是敌人也好,魔鬼也罢,它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接纳它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因为坏习惯的背后是孩子的需要,而且是正常的需要,坏习惯背后是正面动机,只不过这种动机和某些社会责任和目标发生了矛盾,比如,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走神玩耍,是因为学习过程有些枯燥,他的内心需要转移一下注意力,获得一些新鲜感和乐趣,而这种行为就和“好好学习”这个责任以及“尽快做完作业”这个目标发生了矛盾,因此,我们就把这种行为定义成了“坏习惯”,假如没有责任和目标的约束,这种行为就不会被我们认为是坏习惯。

因此,好习惯也好,坏习惯也罢,都是我们内心的真实需要,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生活。父母和孩子若能从内心深处接受这些坏习惯,孩子不要因为自己有这些坏习惯而有罪恶感,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坏习惯过于斥责,更不要强迫孩子立刻改掉坏习惯,那么孩子的内心就会舒服很多,在快乐的前提下,孩子的内心有了能量,再谈改变则容易很多。

接受“敌人”是改变的开始,把“敌人”当作朋友是改变的继续。既然坏习惯不是自己的“敌人”,那当然就是自己的朋友了,这个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是,再好的朋友我们也不能随时随地和它在一起,每当我们有了更重要的事情时,就要和这个“朋友”分开,分开的时候我们不妨这样告诉“朋友”:我现在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学习或者其他事情)了,过一会儿再来找你(看电视或玩耍)玩儿。这时,孩子会发现,放下这个朋友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这只是和自己的朋友暂别,很快,自己就会再去找它的。接下来,孩子会继续发现,自己能够专心地学习了,那个“朋友”不再来打扰自己了,因为朋友已经接收到了自己传递给他的信息,即另外一部分的自己接受了自己传递给他的信息。

这时,孩子会发现,所谓的“坏习惯”很轻松地就被自己赶走了。如果能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加之我们说过的其他方法,改变坏习惯就是一件指日可待的事情。

这其实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和自己的内心和谐相处,而不是被外力胁迫自己压抑自己,因为欲望是无法被彻底压制的,即便暂时被压制了内心也会痛苦不安。父母也不要简单地鼓励孩子:“你一定能管住自己!”或让孩子自己说:“我一定能管住自己!”这样空洞的口号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治不了。让孩子的内心和谐,让孩子的内心和他的行为统一,孩子的心理才会真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