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塌地陷,行星陷入深渊

女娲补天的故事,可能对应着史前的一次乃至数次巨大的地质灾难[13]。原始初民将对这场灾难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化入其野性的思维中,以口头讲述的方式逐代传承下来,成为文艺。

故事

在创世之后,不知经过了多少漫长寂寞的岁月,天地间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神族。大神女娲与这个神族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们并不清楚。这个神族里是否包括我们在之前的故事里提到的黄帝、上骈、桑林等神,我们也不清楚。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在这些神里面,包括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

现在没有人确切知道,神族和人类的出现到底谁先谁后。可以推知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类和神族各自过着各自的日子,互相谁也不打扰谁。

但是有一天,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了。

据说,共工是祝融的儿子,但是,水火不能兼容,所以这爷俩一打起来就是玩命的架势。最后,儿子打不过老子,水神共工失败了。

当初盘古化身之后,支撑天地的工作是由“天柱”来承担的。打了败仗的水神共工气急败坏,不知是因为不想活了,还是就想恶狠狠搞破坏出口气,祂一头就把西北方的天柱给撞断了。

女娲补天(汉画像砖,四川新津)

天柱撞断了,剩下的半截就成了山,后来就叫它“不周山”。不周,就是不全的意思。

天柱被毁造成了极其恐怖的后果:天空几乎塌了下来,天幕上露出了巨大的黑窟窿,再也不能完整地覆盖和保护大地,天外令人恐惧的无名虚空侵入这个世界,而世间足以滋养万物的生生之气,也从窟窿中无情地泄漏出去;地面四分五裂,巨大的缝隙和成片的塌陷吞噬着万物;东南方的地维断了,大地的东南方塌下一大块,地面的物体都向那里坠下去;熊熊大火没完没了地燃烧;汹涌的洪水卷起滔天巨浪;一向活在边缘地带的猛兽和凶禽被这场变故驱赶着,纷纷离开了自己的藏身处,出来扑食孱弱的人类……人类面临着灭顶之灾。

人类的大母神女娲亲眼见到这场灾祸所导致的种种惨状,心里真是痛苦极了。她知道,除了她,没有谁能够制止和改变这一切。

女娲于是不辞辛劳地在世间遍选五色奇石,又用火将它们炼化成熔浆。女娲托着这些五色熔浆飞到天上,将天幕上那些巨大的窟窿一一补好。我们今天在空中看到的彩霞,就是女娲当年补天的熔浆发出的光芒。只是,补过的天空毕竟与最初的天空有了差别——西北的天柱短了一截,天空变得有点倾斜了,日月星辰便都往西边落去。

但总之,天上的问题解决了。

女娲又杀了一只身量无与伦比的巨龟,将它的四只脚砍下来,支在大地的四方,以免天空再塌下来。从这以后,世界上天柱的数量达到了八根。

于是,天地间的分离问题解决了。

女娲又杀掉了趁着这场灾乱跑出来为祸的黑龙和其他猛兽、凶禽,还把芦草烧成灰,堙塞住了四处漫漶的洪水,让大地重新获得平静。但经此灾变,大地也没有完全恢复原貌,东南方塌陷下的地面再也填不平。所以天下的河湖尘埃便都往东南而去,在那里形成了浩渺的深壑。

女娲补天 七小 绘

但无论如何,地面的问题也解决了。

至于造成这个恐怖事件的罪魁祸首共工,也许祂撞完天柱就跑到僻静处躲起来了,也许祂受到了女娲的惩罚,总之祂暂时消停了,要到很久很久之后,才会再出来捣乱。

世界终于重新恢复了秩序。

母亲神女娲以一己之力再造了乾坤,拯救了她亲手创造的孩子们。由于她的伟大功绩,后世的人又尊称她为“娲皇”。皇有灯火辉煌的意思,也有大的意思。“娲皇”这称呼翻译成现代青年体,大致就是“炫酷伟大的娲女神”吧。

人们为了牢记女娲的功劳,还传下来了“天穿节”。在这一天,人们要把煎饼等物品扔到屋顶上,模拟女神当年补天穿的伟大事迹。同时,人们还会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天不要再穿一次,不要降下难测的灾祸来。

原文出处

《淮南鸿烈解》卷三《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山海经·大荒西经第十六》:“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郭璞注:「《淮南子》曰: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匝也。」”

《淮南鸿烈解》卷六《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补天(四库本《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

掰书君曰

天地闭,孰将辟焉?神器坠,孰将举焉?创世,救世,这都是原初创世级大神功能中的应有之义。这一点再次印证了女娲可能具有的创世神身份。

“共工之战”和“女娲补天”原本可能是两个故事,在流传中被缝合起来,前者成了后者的原因。

一般认为,共工之战反映了上古历史中水族图腾氏族与其他图腾氏族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冲撞。与共工打仗的人或神,不仅仅是祝融,还有颛顼、神农等其他说法。关于水神和火神,以后会有专门的章节来聊。

有几个关于“不周山”的细节值得特别留意:

第一,不周山并不是原始天柱本身,而是它的残余物,“不周”意味着被毁坏了、不完整了。所以,在天柱材质的诸多异文中,它是属于“神或神兽四肢化四极”系列,而不属于“高山为天柱”系列,虽然它的名称里有个“山”字;

第二,它不是唯一的天柱,而是四根原始天柱之一,位于西北方;

第三,如果结合盘古开辟神话来看,四根原始天柱可以视为由盘古的四肢化成;

第四,在被撞断之前,它是无名的,实在需要名字的话可以叫作“西北天柱”(因为“天倾西北”);

第五,同样根据“天倾西北”的文意判知,四根原始天柱的位置是在四方大地的四角,而不是四边……

这个故事还巧妙地解释了“八”根天柱的来历。我们知道,“四”这个数字是从创世神的四肢而来,是合理的,但“八”则没有着落。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在原始“四”的基础上又后加了一次“四”。那么,什么时候、为什么需要增加后来的这个“四”,以及后来的四根天柱采用了什么材质,我们在这个故事中统统找到了答案。

虽然故事标题写着“行星”,但本故事所隐含的天地结构大体是属于“盖天”系的。关于原始天柱问题还可参看前文“天地的结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