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纪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备胎中选“三皇”

在本节,我们先梳理一下“三皇”说的不同版本,再选个举、投个票,把最合适的“三皇”筛选出来。

掰书君曰

从前有句老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亿万年间发生的事情,十四个字就全部概括了,有一种瞬间击穿历史的尖锐和简洁。

盘古大神不用说了,咱们在“混沌与创世”章节里,已经条析过他的丰功伟绩。“三皇五帝”又具体指哪些了不起的大人物呢?本节咱们先聊聊“三皇”。

原文出处

《补史记·三皇本纪》:“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姓十一人,……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三“天皇”下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也。”

《拾遗记》卷九《晋时事》:“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三皇”的说法,有两个来源,或者说,两种套路——匿名版和撷英版。

套路A

匿名版

第一个来源,是不具名的“天皇”“地皇”和“人皇”(或“泰皇”)的合称。这个“三皇说”世人知之甚少,也少有流传,所以先聊。

以天地人三才配三皇的,各个版本在内容上有些出入。以下列举几个;

版本一:多头兄弟。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说:“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地皇十一头,……姓十一人,……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看起来是在讲创世以来的首领更迭序列。三皇像是三个氏族的别名,十二头云云,既可看作是接近《山海经》神怪的野性思维所致,也可以视为十二个人(因为人家明确说了有兄弟十二人嘛)。

版本二:九兄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纬》说:“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也。”这是上面那个烦琐版的缩略版,但有歧义:一种可能是跳过了天皇地皇的“头”数和兄弟谱(传抄遗漏了),到人皇才说“九人”、长“九州”(此处“长”为“居……之长”的意思)之类,那么跟司马贞所记载的一致;也有可能是说天地人三皇都是兄弟,一共九人,分掌九州,那么故事内容与上文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

版本三:多头龙身。晋代王嘉《拾遗记》里描述了一个频斯国石洞洞壁上的三皇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这里三皇的“头”数不再是上文的自然数简单递减,而是有选择地进行了阳数递减。尤其请注意祂们的龙身,我们在下文还要提到。

也有不以三才配三皇的。

比如《史记》云,嬴政统一中国后,李斯等上奏说:“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以泰皇最尊”,建议给天子上尊号为“泰皇”(当然我们知道嬴政没有接受,而是创造了“皇帝”这顶帽子给自己戴)。有人以为“泰皇”即“人皇”,这是不对的,“人”的顺序不可能高过“天地”。这里的“泰皇”,相当于别的神话体系中的“太帝”“太一”,是诸神中最贵者。

《道藏》中的三皇形象:天皇氏人首蛇身十三头、地皇氏人首蛇身十一头、人皇氏人首龙身九头

为什么会有“人皇”与“泰皇”的分歧呢?

愚见,要么上古的确有个“天皇、地皇、泰皇”的另版“三皇”成说反映在李斯等口中,要么他们不过列举出了时人观念里最为显贵的三个名号供嬴政参考,却被后世人将其总结成了另一个版本。

但无论三才配三皇也好,泰皇代人皇也罢,这个套路的“三皇说”,其“三皇”都有着“只存名号、不着姓名”的匿名性。

套路B

撷英版

“三皇说”的第二个来源或曰套路,是从上古神话的著名大佬中,取其神格/人格最伟大、事迹最昭彰,或者历史最久远者,并称三皇。那么这三位自然会有名有姓有事迹。

今天,人们大多数时候是在这个意义上谈论“三皇五帝”的。

好比业界推戴终身功德、单位表彰长期贡献、学校评选年度三好,关于“三皇”的人选,几千年来自然有过不同的提名。历史上比较主要的提名方案大致如下:

1.伏羲、神农、祝融(载汉代班固等编撰《白虎通》,祝融或为燧人)

2.燧人、伏羲、神农(传西汉伏胜著《尚书大传》,清代陈寿祺辑校)

3.伏羲、神农、女娲(曹魏宋均注《春秋纬运斗枢》)

4.伏羲、神农、黄帝(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

5.伏羲、女娲、神农(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各版的交集都有伏羲和神农,所以分歧只在剩下的那一个名额,即如何在祝融、燧人、女娲、黄帝之间取舍。

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或者共识,是宋均和司马贞的版本:伏羲、女娲、神农。当然,你也能在各地看到不同的“三皇”庙和“三皇”像,这说明学界和民间的思想经过几千年都还没有统一嘛。

我个人以为“羲娲农”这个版本在当下语境中相对是最妥当的。理由如下:

祝融氏为何不宜入列“三皇”

祝融作为南方火神部落的大神(很有可能还是其源头神话中的主神),地位当然非常重要。但是融入华夏系之后,他的事迹几近湮没(除了跟共工打架撞毁不周山、杀掉治水不力的鲧等这种小片段),地位也下降为元素神、辅神,他对于中原文明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三皇说另一版本(《道藏》):伏羲(上)、女娲(中)、神农(下)

融合之后,他的家世谱系也发生变化,成了黄帝或者炎帝的后裔,那么在世代久远性上也不占优势了。我们知道炎帝是上古部落兼并战争中的战败者,祝融也是,如果炎帝不能位列三皇,祝融当然更不宜。

此外,后世又有将炎帝与神农归并为同一人的说法,从这个角度看,炎帝这家子已经有人当代表了(神农氏),余者也可以不必考虑。

燧人氏为何不宜入列“三皇”

燧人氏也是火神功能组的。祝融氏可能代表天然火,燧人氏却明确代表人工火。懂得自己取火,当然是人类智力发展史上的大事。原始人将这一集体、长期、多次实践得到的伟大发现归结为某个超凡入圣的大人物,这种思维也好理解。

祝融(《山海经》明代蒋应镐绘图本)

燧人氏(The Dragon, Image, and Demon by Hampden C.DuBose, London 1886)

既然火对于文明的进程如此重要,为什么燧人氏不适宜位列三皇呢?

我以为,他的事迹不彰显只是其次,最重要的在于:他与伏羲的功能重复了。

关于伏羲的故事我们以后还要再聊,现在先说与本话题有关的三点:其一,伏羲有异名曰“炮牺”“庖牺”,就是用火烤动物肉的意思,所以伏羲兼具了火神(唔,还有厨神)的功能。其二,伏羲又是雷神系统的(雷神之子),雷电引申出了天然火。第三,火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归根结底是在“使用”,然后才是之前的“取得”和之后的“保存”。学会主动使用火,是人类的一大步,是人兽之别;学会自己造出火,是人类的一小步,是呆萌野蛮人和聪明野蛮人的区别。在这个尺度上,伏羲氏的意义大于燧人氏。

所以,如果燧人氏不是伏羲氏功能的分化和拟人化,而是(在远古先民那里)与之不同的两个神,那么火神这家子已经有代表了,燧人氏可以不用考虑。

补充一句:也有某些文献说燧人氏在伏羲氏之前(例如司马贞《补三皇本纪》索隐:“燧人氏之时,距今约两万岁。其后万年,伏羲氏兴。”)这种混乱的氏族承继关系,我们先不去纠缠。我们在这里着重强调伏羲的神性或半人半神特质,而将燧人氏视为人王或氏族名称。

黄帝为何不宜入列“三皇”

黄帝,唔,黄帝真是个复杂的大佬。他的复杂性,在于他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当然其实伏羲、女娲等也是),一旦确立了在文化中的地位,所有的好事就都往他身上栽。所以他一会儿是天帝,一会儿是人王,一会儿是怪神,一会儿是酋长……不过黄帝不应位列三皇有个最过硬的理由:他属于“五帝”,在那里,他的位置杠杠的。所以,就不要跟别人抢名额了。

女娲氏为何应该入列“三皇”

好了,现在只剩女娲。其实,根据女娲大神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她的地位应该远在三皇之上,倒是可以与盘古并列“两尊”,去创世环节平分秋色。现在既然没有“两尊”的成说,那么我们只能考虑,将女娲放入“三皇”是否适宜。

有女神入选神祇主席团,占据三分之一的代表位置,即便对于男神为主的神祇体系而言,也是有利的,至少可以显得这是一个喜大普奔、公允合理的“综合排行榜”嘛。就像人间的选举讲究性别比例一样,给女性留一个位置,留一口气,留一条路,更容易让女神接受现实,安心蜷身于这套男主女辅的神界话语体系之中。毕竟,女神信仰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如果排行榜里不给活路,搞不好会刺激出“女权主义的女神”来。难道男权话语真的能够容忍一个完全独立于男神体系之外的女神榜单出现么?

反过来看,虽然“三女皇”“五女神”之类的综合排名完全可以成立,不过,今天主流世界中并没有一个与男权社会对等的女权社会(这里咱就不谈泸沽湖了),男权社会就是现实中的一切。男神信仰、女神信仰,全都植根于男权社会的基本现实,女神很难作为体系分列出来。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丝绸上的绘画描绘了天上(上部)、人间(中间部分)和地下世界(底部)。女娲人首蛇身,居于天堂的中心

民众为什么需要女神?因为女神信仰是如此生动而温暖,宽厚而慈悲。无论女娲抑或王母,无论观音还是妈祖,是来自民众的殷切需要令她们在男神时代依然千秋万代香火不绝。所以,从诸女神中推举出一位重量级的代表,在今天的男神体系核心中为女神保留一席之地,也可姑且作为逝去的母系时代的袅袅余音吧。

于是我们得出了结论:三皇者,伏羲、女娲、神农也。

一点不成熟的附加思考

补充一下,关于“三皇说”,我还有个附加思考:上古神话中,也许的确存在过一个有些规模的“多头三皇兄弟版块”,然而在流传中,由于它的匿名性,它可能逐渐被融入了“羲娲农”这类具名的表述套路中。

证据有二:其一,民间将天地人三才配比到“羲娲农”里,于是有了“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之说,这是明显的融合。其二,匿名版的三皇具有“龙身”,也即“蛇身”,这与女娲伏羲神话是一脉的。也许龙身三皇神话与娲羲神话各有独立来源,但至少它们具备快速融合的基因基础。

关于三才该如何配入三皇,顺便辨析一下。

天皇是伏羲没有歧义,男神时代嘛。地皇呢?有以为女娲的,有以为神农的。我以为女娲妥当。

理由:其一,伏羲女娲是对偶神,天地相对,阴阳相应,天皇伏羲没道理跟神农氏搞成两极;其二,女娲除了有“人母”(人类始祖母)的含义,很可能也有“地母”的含义,《抱朴子》说“女娲地出”,似乎在说她是地神、地祇,早于天神;其三,“人皇”之“人”,可以不当“育人”的含义看,而当“爱人的”“人民的”讲,仁者爱人,神农氏教人稼穑,解决生计最重要的口粮问题、衣裳问题,这么慈爱温暖,尊奉他为“人民的皇”,不过分啊。

所以最后,再次总结一下:所谓三皇,就是天皇伏羲、地皇女娲和人皇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