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使用英语,你的英语就会变得强大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就是打造一个“秘密武器”,包括在听、说、读、写的生活各方面只用英语,包括每天只收听、收看英语的广播、电视,跟家人、同学只说英语,书和新闻非英语不读、不看,网络聊天、社交媒体只写英语,最近我还改用英语看天气和导航……这么说有点儿凌乱,很多同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还有很多疑问,其实反过来看就简单了:坚持使用英语,你的英语很快就会走向强大。
假设你和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共同沦落荒岛,彼此的共同语言只有英语,那么无论你的英语有多么差,对方的英语是否是母语,你们都能够在求生历险中实现沟通,语言障碍根本不算什么。这是因为人际沟通是人脑进化而成的强大本能,即使常用的语言通道受阻,人脑也会展示出极其强大的可塑性,神经纤维会形成无数新的连接,强力开通新的语言通道。
在网上经常有人讨论怎样学英语、怎样练听力、某个学习方法好不好,探讨得十分热烈。但是,我极少见到有人在网聊中写英语,我用英语发言并鼓励他们用英语,他们的语言习惯也很难改过来,这样谈“英语学习”有什么用呢?还有人说“要学好英语,先要学好中文”,貌似很有哲理的样子,其实不然——中国人的中文已经足够好了,普通人的语言水平曲线早就到了平缓阶段,再用功,提升也是有限的,你就是再花4年读个大学中文专业或者播音专业,恐怕中文写作也很难提升到金庸、莫言的高度,中文口才也很难达到黄子华、郭德纲的造诣。相比之下,你的英语提升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提升到接近于外国普通人的水平。这就取决于你是否使用英语、每天能用到多少。
当然,在中文世界,你要主动关闭多年来的语言通道,比沦落荒岛更难,需要克服内外两重阻力。
1. 自己的惯性。用中文的确很舒适省心,现在要放弃这种舒适了。比如,今天手机推了一条猛料,你也许会习惯性地点开腾讯或者网易上吸引眼球的标题,但现在你只能上Yahoo.com或者BBC的app看有没有对应的英文报道;在QQ群内大家用中文畅聊甚欢,你也想凑热闹发表一番高见,但一想到不能用中文了,就不得不把要说的话先用英文翻译出来,其中还可能有不懂的表达,需要查电子词典;看英文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看中文字幕能满足对剧情的好奇,但现在你只能用耳朵去捕捉每个音节,似懂非懂……其实语言的惯性是可以扭转的,培养使用英语的习惯之后,你就能一直用这种语言来生活了。
2. 人际的压力。和家人说英语,对方有时会不耐烦,我就经常遭遇“别说鸟语”的抗议,这时不能轻易屈服,而要不卑不亢、不紧不慢,耐心地用英语解释。记得好几次老婆在开车,我负责导航,她着急地问下一个路口怎么走,我在压力下也有点儿不流利了:“Turn left... No, no, turn right...”(“左转……不,不,右转……”)大不了就多走点儿冤枉路,可好不容易建立的习惯不能丢。在网上回答网友提问的时候,我也肯定是用英语的,无论打字还是语音。在外出的时候,为图省事就以语音为主,有的网友几乎要哭了,说能不能讲点儿中文——这也许是你接收有问题,也许是我表达得不好,但都不是不用英语的理由。我们完全可以继续耐心地用英语沟通,你尝试多听两遍,查查生词,我尝试说清楚一点儿,或者换成简单一点儿的词汇,总而言之,沟通是没问题的。具体关于口语如何开口说,克服“演出焦虑”,会在专门的章节详细介绍。
当然,我并非剥夺大家使用中文的权利。你不用中文的前提,是要在最短时间之内最有效率地提升英语或者任何一门外语的水平,我还没发现有什么学习方法比直接使用更有效。我最欣赏的一句英语谚语是: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其实,换一种语言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透过英文媒体会看到跟中文媒体大相径庭的世界,耳目顿时为之一新;在家里和老婆说私房话,在家族微信群里和兄弟姐妹们说叛逆话,可以公然把长辈们蒙在鼓里;又如在一些网上讨论中医、时政等话题时,用英语相比中文更不容易着急上火。
一位网友说,还有几个月就要考研究生,可否针对考研英语制定一个学习方法,在短期之内获得提升?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答:Slap you face if you find yourself using a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I can assure you that you can do well in your English exam.(一发现自己说英语以外的语言就自打耳光。我可以保证你会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