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张爱玲:没有人因为灵魂被爱
张爱玲是个天才少女,出名很早。
她也是个问题少女,一生都没走出童年阴影。脆弱的内心让她总是极度想要依恋某一个成熟稳重的大龄男人,那是从心理上折射出来的一种情感依赖。
这样一个女子,纵使她有着绝世的才华,纵使她情思颇高,但依然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她有一颗洞悉人情的玲珑剔透心,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始终懵懂。
1.爱上“老男人”的女孩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面两句是张爱玲写的,后面两句是胡兰成写的,旁边还写了“炎樱为媒证”。
就这样,一纸简单的婚书把两个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牵到了一起。无论是从学问还是为人处世上来看,他们都不是能够说到一起的人,然而,这样的两个人之间却产生了爱情,并且因为爱情而相聚相守。
那一年,胡兰成38岁,而张爱玲只有24岁。他比她大很多,但她没有任何怨言,甚至还享受着这种独特的结婚方式。她任凭一纸婚书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完整地献给了他,当时,她甚至坚信这纸承诺重于一切。
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也许张爱玲当时真的是那么想的,因为她爱胡兰成,所以她愿意去相信“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承诺。无论多么有才华,她终究只是一个渴望被爱、想要安全感的脆弱孤单的女人。
无论是孤寂的童年时期还是封闭的少年时期,又或者是有了点名气的青年时代,她都在渴望着爱的出现,向往她笔下那开出灿烂花苞的美好爱情。即使她文笔斐然,名声震耳,但她的现实生活却十分单调,甚至可以算是乏味无趣,感情上也是一片空白。
张爱玲虽然出生于显赫的大家族,但她的人生却很不幸,因为那个时候,她那个庞大尊贵的大家族已经开始没落。她的母亲常年游历在欧洲各地,很少回家。后来,她的父亲娶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孙用蕃,这个年纪并不比她大多少的继母跟她和弟弟一起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显然,那时的张爱玲只是过着极其平凡的生活,也许唯一不平凡的就是她对古典文化的汲取。母亲回国之后曾经教她读诗作画,当时年纪幼小的她就显现出了很高的天赋,无论是对色彩还是对文学。
童年的时候,母亲不在身边,她与继母的关系很平淡,所以一直都很依恋父亲。她对父亲的感情是既爱又恨,她不想离开父亲,但那颗向往自由的心却又总是扰乱她的思绪。在一次战乱中,因为想要躲避日军频繁的炮火,张爱玲住进了刚刚回国不久的母亲家,一住就是两周。回去之后,她与继母发生了很大的冲突,严厉的父亲知道此事之后,狠狠打了她一顿,并将她反锁在房屋内,不让她出门,无论她怎样叫唤、怎样发脾气,都没有人敢放她出来。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秋天和一个冬天,最后,她病得快要死了,她的姑姑张茂渊女士前来说情,才使其得到治疗。
天才般的张爱玲就是在那个小房间里逐渐养成了自闭的性格,变成了一个没有安全感、脆弱同时也很倔强的女孩儿。自此,她对父亲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恨意,但她知道,自己内心里依然爱着他。最终,她选择勇敢地逃离父亲,没有与他做任何告别。
或许从那个时候起,张爱玲脆弱的内心开始极度想要依恋某一个成熟稳重的大龄男人,那是从心理上折射出来的一种情感依赖。
有人说,当女人爱上“老男人”,就像在喝一杯红酒,外包装精致而考究,成色丰厚且神秘,抿在嘴里甜中带涩,很是享受。不管最后是真爱还是不爱,至少这种情结代表着女人对男人魅力价值评判的一种独特品味和眼光。他们在事业上游刃有余、张弛有度;他们的悲情经历、心路历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他们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生活哲学显得高深莫测。说到底,在女人眼里,这些“老男人”就是爱情故事中极力渲染的男一号形象。
总有一些女孩说自己喜欢“老男人”,因为他们或事业有成,或大权在握,再不济也是成熟稳重、心胸宽阔、处变不惊、遇事不缩,这些是毛头小伙子所不能比的。而且,在大多数单纯的女孩眼里,“老男人”有着难以抵挡的魅力,所以,无论这份爱最后是否能修成正果,她们还是心甘情愿地去冒一次险,中一回“老男人”的“毒”。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女孩开始加入钟情“老男人”的行列?是真的爱“老男人”,还是他们的出现满足了女孩们内心的某种渴望?是真的崇拜,还是女孩潜意识里需要一种安全感作为补偿?
心理学上说,你最渴望的就是你最需要的,可现实生活中,那些最需要的渴望却往往不能带给你幸福,反而会把你引向更大的失落和绝望。
2.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最珍惜胡兰成的什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题写:“在你面前,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能写出传世文字的女子,必定不是寻常人。张爱玲有多不寻常?胡兰成说:“别人常说学生时代最幸福,也问问爱玲,爱玲却很不喜学校生活。我又以为童年必要怀念,她亦不怀恋。她不喜她的父母,她一人住在外面,她有一个弟弟偶来看她,她亦一概无情。”
她的文字惊艳,可是苏青说:“张爱玲不见人的。”
她的朋友很少,偶尔在家里见客,也会把自己收拾得格外隆重;她不喜说话,但有着女人对服装、胭脂香粉的无度嗜好;她很少买书,就算朋友送她,她也不要,每次胡兰成送书给她看,她也是看了当即送还,从不在家里堆书。
她对人对物,从来只是好意,不愿用情。这样一个女子,她的内心却像个甜俗的小孩,喜闻油漆与汽油的味道,喝浓茶,穿桃红的旗袍,会说出“桃红的颜色闻得见香气”这样的话。
“临水照花人”,这样香艳又凄然的词,胡兰成用来形容张爱玲。可见,他对她是用过情的。
1943年10月,在南京办公的胡兰成在闲暇之中,在由苏青主编的月刊《天地》创刊号杂志上偶然看到了一篇十分精彩的短篇小说,名字叫《封锁》,它讲述的是战乱时期,男、女主人公在公车封锁的情况下与平时的常态有所不同的行为,仅仅那一瞬间,在公车上的他们就恋爱了,但却在下车之后自然而然地分手了。文章中老练的描述手法、动人的抒情都让胡兰成感到惊喜。还没有看完整篇文章,他便已经十分震惊,非常想认识能够写下这样文章的人。他看了一眼文章上的作者署名——张爱玲,并且还为此专门写信给苏青,问这个张爱玲是何许人也。苏青告诉他这是一个颇具写作天分的才女,她的文章都十分独特,很有味道。于是,从那个时候起,胡兰成记住了这个名字,并且念念不忘。
过了不久之后,胡兰成又意外地收到了苏青寄来的后面一期《天地》杂志,并且发现上面又刊登了这个张爱玲的另外一篇文章,同时还附带了她的一张照片。看了张爱玲的照片之后,胡兰成对她越发好奇,甚至还萌发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想念,他恨不得马上见到她,或许是因为她的文章让他找到了一种相知的感觉,又或者是她那优雅的形象吸引了他的目光,让他的心停留在那里。
后来,胡兰成回到了上海,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苏青,他直言说想要认识一下张爱玲,但苏青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作为张爱玲的好朋友,苏青知道她的脾性,她从来不接待生人和访客。可是胡兰成却一直坚持,他想要试一试,无论张爱玲见或者不见他,去试过了才知道。苏青没办法,只好把张爱玲的地址抄给他,并祝他好运。
拿到张爱玲地址的第二天,胡兰成便去拜访了她,却没有见到她的人。果然像苏青说的那样,张爱玲并不见来客。但胡兰成不甘心就这样走掉,于是,他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纸条,留下了自己拜访的原因以及联系方式,并且表明殷切期盼张爱玲的接见。
胡兰成回到家之后一直在想,这个女人真的很神奇,具有如此高的写作天分和才情,却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他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接到了张爱玲打来的电话,说要过来拜访他。那个时候,他震惊了。去拜访她的时候,她冷漠地拒人于门外,而今却要亲自上门来拜访。胡兰成搞不明白张爱玲到底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她却更加吸引他。他想,或许她只是一个矜持的大家闺秀,却又是一个渴望突破束缚的新女性,所以,她总是要在行动之前考虑前后事宜。
就这样,他们在胡兰成的寓所里见面了。胡兰成看见张爱玲的时候,觉得那人一点都不像她。他之前并没有见过她本人,只是从她的文章来看,觉得眼前这个女人不太像一位著名的作家,因为她真的很稚嫩,看上去还是一个学生。然而,她的身上却又散发出一种骄傲的气场,有点冷艳。张爱玲其实不算是一个外表张扬并且美丽的女人,她的长相在普通女子之中只能算稍微好看一点。可是,她的身上会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高雅端庄的气质,正是这种气质吸引了胡兰成。
这是他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却又仿佛不是第一次。张爱玲在胡兰成对面坐着,说得并不多,只是专心地听胡兰成滔滔不绝。无论胡兰成问什么,她都如实回答,就连稿费的收入情况都说。他们之间没有间隙,没有防备,就这样完全打开自己的世界,让对方走进来。她坐在他对面,看着他,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照镜子。他那么懂她,读懂了她的一切,而且对她充满了赞赏与怜惜。
聊完后,张爱玲要回家,胡兰成送她出门,两个人并排走在路上,那时胡兰成才意识到,原来张爱玲是那么高,而且太高了。他忍不住说了一句:“你这么高,这怎么可以?”
张爱玲觉得惊愕,因为这个男人如此直白和坦诚。但同时她也喜欢这样的相处,她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更加近了,好像从来就不曾远过。
童年的那些经历让张爱玲极度缺乏安全感,她的乖张以及犀利都是对人的一种防备。然而这一次,面对胡兰成,这个政治背景极其复杂的男人,她第一次如此简单明了地展现出真正的自己。
胡兰成也许早在第一眼就看穿了张爱玲的一切,知道她冷傲的原因是对人的不信任,但她是充满期待的,她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又在期待别人走近她。毫无疑问,这一点胡兰成做到了。他在努力地走向她,越来越靠近。是相知,又是相吸。两个人,就这样结合为一个交集点。
胡兰成与张爱玲聊文学,处处能说到她心里去。这让她对他说出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句话,以为他把她捧在掌心里。
这样被爱的感觉,张爱玲几乎不曾有过。
那时,张爱玲的身边只有一个好友炎樱。炎樱热情,为人处世不计较,所以她们能成为好友。在与炎樱的交往中,张爱玲是任性的,炎樱不能忽视她,只要对她有一点点不好,她就受不了。当时她们同在香港读书,有一次炎樱回上海没叫张爱玲同路,张爱玲就又哭又闹。其实,她对家并没有那么想念,无非是因为炎樱疏忽了她。
胡兰成算得上是张爱玲生命里的另一个炎樱,他知道张爱玲需要什么。在初识的岁月里,他尽可能地宠爱她。她出身贵族,是当红的作家,他很在意这些,却并不胆怯。他阅历丰富,凭这些去哄她,让她在他面前甘愿“低到尘埃里去”。
事实上,张爱玲并不是在见了胡兰成几面后,便如胡兰成说的那样,凄楚烦恼地爱上了他,而是她以为找到了一个对她好、可以让她索取爱的对象。
若说胡兰成不爱张爱玲,那就冤枉他了。都说一个人在生命最危急的时候,心里想的那个人便是最重要的。1944年11月,胡兰成与张爱玲长期分离,在湖北接编《大楚报》,一次空袭,一片轰炸中,胡兰成以为自己要死了,万念俱灰时,他只喊出了两个字:爱玲!可见,张爱玲在胡兰成的心中一度是最重要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情也渐渐为现实所消磨。
用今天的话来说,当时的张爱玲应该是夹在胡兰成和他的原配应英娣之间的小三。张爱玲知道胡兰成有妻子,但她依然无法抑制自己对他产生情愫。在最美妙的年华遇见并且爱上一个已为人夫的男人,这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够抗拒的事情,即使是尘世之上的张爱玲,亦不能避免。那一段时间,胡兰成每天都会出现在张爱玲的公寓里,他们在一起度过美妙的下午,直到太阳完全下山,余晖逐渐消失。那个时候,张爱玲感觉胡兰成不像是有妻子的人,他好像完全是属于她一个人的。但后来,胡兰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南京一次,每次总要待一段日子才能回来,即便他一回来就会立即到张爱玲的寓所里看她,她还是有点心酸失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才感觉到,她是在与另外一个女人分享他,分享他的时间,分享他的生命,分享他的躯体,甚至是分享他的爱。
他们之间的爱分明不是夫妻间的。胡兰成希望张爱玲是才女,也希望她是炊烟里的女人,但并不擅长烧饭洗衣的张爱玲显然给不了胡兰成家的感觉。
胡兰成说:“爱玲好像小孩,所以她不喜小孩,小狗小猫她都不近,连对小天使她亦没有好感。”
人们都认为,爱情是一种神秘且真实存在的东西。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在特定的环境下萌生爱的感觉,也都坚信在人生旅途中,必然会遇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与自己携手一生的人。爱情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是偶然中的必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那种奇妙的感觉。
的确,爱情是让人遭遇的,而婚姻则需要自己去选择。男人初次与孩子般的女子相处,大多会欣喜地爱着她,但这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时日长了,无论怎样有耐心的男人都会受不了。在他们结婚后,胡兰成也说:“两个人怎样做亦不像夫妻的样子,却依然一个是金童,一个是玉女。”张爱玲不会照顾人,对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也不懂,这样一个临水照花人根本拴不住胡兰成滥情的心。
3.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在爱玲面前,我想说些什么都像生手拉胡琴,辛苦吃力,仍道不着正字眼。”胡兰成曾经在日后写作的《今生今世》里面这样说过。面对那样一个锐利而傲慢的张爱玲,他有时候会感到吃不消。倔强的她遇到这样一个玩世不恭的他,两个人之间的确存在某些较劲的地方,因为他们一个是写爱情故事的才女,另外一个则是谈情说爱的高手,两个人在尖锐的相撞之后,必定有一方要陨落。
胡兰成在认识张爱玲之前就已经结过3次婚了,一个是最初与之订婚的唐玉凤,另外一个是女教师全慧文,还有一个是舞女应英娣。而且他当时虽然已经辞去《中华日报》总主笔的职务,但依然在为汪伪政府工作,是人人攻击的汉奸。但张爱玲根本不介意这些外在的言论与抨击,她是一个极度想要自由的人,从小就向往自由——真正的从内而外的自由。即使被父亲锁在房间里,她也会撕心裂肺地叫喊,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努力抗争。
张爱玲一直都是一个极为叛逆又倔强固执的人,但遇到胡兰成后,她的锐气被慢慢消减,几尽不剩。1944年8月期间,应英娣在各方力量的煽动之下又哭又闹,在把胡兰成与张爱玲搞婚外情的事情弄得满城风雨之后,提出与他离婚。这次离婚倒是给胡兰成行了方便,他再也不用辗转于两地之间,纠缠于两个女人之间了。胡兰成在与妻子离婚之后,便毅然与张爱玲结了婚。但当时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胡兰成知道自己的身份背景日后可能会给张爱玲带来不安全的隐患,所以两个人并没有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而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证婚仪式。胡兰成还亲自写了一纸婚书,作为定证。
可胡兰成毕竟不是一个用情专一的男人,即使和张爱玲结了婚,他依然风流成性,四处拈花惹草。1944年11月,他离开上海去了武汉,之后便迷恋上了医院里的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护士小周。某一瞬间,他心里曾经想过这样做可能会对不起张爱玲,毕竟张爱玲不是他之前所交往的一般女子。但他很快便又说服了自己,他觉得世间的情就是自然而然的。有时候,他甚至不认为那是情爱,而只是某一种感情上的需要。他曾经在《今生今世》里说:“我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相知。”
1945年3月,胡兰成回到上海之后便把他与护士小周的事告诉了张爱玲,张爱玲的内心伤感痛苦,充满嫉妒与恨意,但她却表现得平静如常,没有任何反常的行为。
每个人都会这样,总是留一个看得见的伤口,等一个看不见的人,即使他一直不出现也会一直等下去,毕竟这是她用全部的真心深爱着的一个男人。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个美好的承诺终究无法实现,他们之间的惊世之恋,或许只是一个传说。
4.爱你是我一生的信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作为大汉奸的胡兰成也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这无疑是他的世界末日。而对张爱玲来说,这也是她爱情末日的开始。
胡兰成一路逃到浙江诸暨,不久便住进了斯家。早在1929年,他便与斯家女儿雅珊有了暧昧不清的关系,如今因为逃亡躲到这里,胡兰成自然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当时,斯家的人安排斯家的庶母范秀美亲自送胡兰成到她的娘家暂时避一避,那个地方在温州。可即使是在乱世混战之中,多情的胡兰成依然没有改掉浪荡的根性,在去温州的路上与范秀美勾勾搭搭,还没有到温州,他们便已经如胶似漆了。到了温州之后,他的行为更加恶劣,直接公然与范秀美夫妻相称,光明正大地同居。
那个时候的胡兰成对张爱玲已经没有丝毫情意了,因为他的心里连她的一点影子都没有了,甚至不再像之前因为和小周在一起而感到愧疚了。
可怜张爱玲竟然还在为他的安危担忧着急,并且苦苦思念着他。后来,半年未见胡兰成的张爱玲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情感纠葛,见面的场景有多尴尬可想而知。因为怕范秀美的邻居对三人的关系有所猜忌,他们三人总是在旅馆见面。一个清晨,胡兰成与张爱玲在旅馆说着话,隐隐腹痛,他却忍着。等到范秀美来了,他一见她就说不舒服,范秀美坐在房门边一把椅子上,问痛得如何,说等一会儿泡杯午时茶就会好了。张爱玲当下感到很惆怅,因为她分明觉得范秀美才是胡兰成的亲人,而她自己倒像个“第三者”。还有一次,张爱玲夸范秀美长得漂亮,要给她作画像。这本是张爱玲的拿手戏,范秀美也端坐着让她画,胡兰成在一边看。可刚勾出脸庞,画出眉眼鼻子,张爱玲就忽然停笔不画了,说什么也不画了,只是一脸凄然。范秀美走后,胡兰成一再追问,张爱玲才说:“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眼神情,她的嘴,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再也画不下去了。”这就是世人所说的“夫妻像”吧。张爱玲真的很委屈,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的心里却装着几个女人,叫她怎能不感伤。
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当时天下着雨,她叹口气道:“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张爱玲已经知道,她这一生最美的爱情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有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联系。张爱玲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有一次,胡兰成有机会途径上海,在危险之中,他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他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还问她对自己写小周的那篇《武汉记》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与范秀美的事。张爱玲的反应十分冷淡。当夜,两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身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几个月后,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小吉就是小劫的意思。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寄来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
自此以后,这二人的一场传奇之恋就这样辛酸地谢幕了。胡兰成曾写信给张爱玲的好友炎樱,试图挽回这段感情,但张爱玲没有理他,炎樱也没有理他。这段感情,真的是谢幕了。
她说她已经不喜欢他了,可实际上,她依然爱着他,爱他已成为她余生的信仰。张爱玲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他,两个人相知相惜、相爱相敬,但终究敌不过时间的摧残。只是不知道摧残他们海誓山盟的是时间还是战争,又或者仅仅只是人的贪欲与念想。
5.只是当时已惘然
1956年8月,独居了8年多的张爱玲与美国左翼作家赖雅结婚,那个时候她36岁,而赖雅65岁。当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的时候,两个人相差16岁;而今,她与赖雅相差将近30岁。那个时候她选择嫁给赖雅,完全是一个无关爱情的决定,或许是漂泊多年的她想寻求一种安全感以及归宿感。张爱玲原本就有很强的恋父情结,而且一直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她之所以这么选择自己的第二段婚姻,或许也是在对胡兰成彻底失望之后的一种无奈之举。那个时候的她几乎已经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她最美好的爱情都已经在最美丽的年华里献给了她最爱的那个人,那个人无论再怎么坏,都是她一生的信仰。
1957年年尾,胡兰成收到了由池田笃纪转来的明信片,竟是张爱玲写来的,只是她的字里行间没有任何感情,并且她在信里面表态得十分清楚,写此信的目的只是为了跟他借《战难,和亦不易》《文明的传统》等书,不谈他们之间的其他任何事情。胡兰成及时给张爱玲回了信,并把她所需要的书都寄给了她。
1958年11月左右,胡兰成完成了《今生今世》上册的写作,并把它寄给张爱玲。早在之前,张爱玲就知道他在写这本书,还曾经写信叮嘱他完成之后一定要寄一本给她看看。那年12月份,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回信,同时也是她的最后一封信。从此,两人一直没有再联系,各自过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
1981年7月25日,这个被人议论一世、痛骂至今的大才子、大汉奸于福生市去世,享年76岁。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也于洛杉矶公寓内孤独去世,享年75岁。那个时候,她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死后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如此的悲凉凄惨,竟然还赶巧遇上了中国的团圆佳节——中秋节。那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只有她,孤零零地离开,独自一人到另外一个世界去,继续冷眼看人间。
就像张爱玲在《金锁记》的开头说的:“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应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纸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后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张爱玲从未就这一场恋情说过只言片语,我们只有从胡兰成所著的《今生今世》中《民国女子》去考证。这段感情,究竟孰是孰非,也许真的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