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顶级CEO未必出身名校——华尔街梦想的力量(4)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孟蕾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地成为了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职员,担任技术支持的工作。几年下来,她的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成了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孟蕾并不满足,她还想给自己充充电,获得更好的前程。于是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中,她毅然选择了离职,去加拿大进修MBA金融学的课程。
为了申请到offer,孟蕾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仅放弃了自己很有前途的工作,而且还搭上了自己和家人多年的积蓄。出国后,事情并没有孟蕾想象的那么顺利,为了支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她每天除了啃书本,就是到处打工。可是,尽管最后她拿到了学位,却无法让她在加拿大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因为加拿大并不缺金融人才,何况孟蕾这种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异国人士。
没办法,孟蕾只好选择了回国。刚回国时,孟蕾心想,凭着自己“海归”的身份、过硬的文凭和语言技能,在上海这个中国的金融中心,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但现实再次击溃了她。她应聘了几家外资银行,结果在初次面试后就被“刷”了下来。原来,尽管她的语言和学历都过硬,但她的致命缺点就是没有任何金融行业的工作背景,而银行更加需要的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眼看进入金融界无望,孟蕾想重回自己的老本行,结果发现,已经过去了4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从事技术行当的人来说,几乎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就这样,投入了大笔的时间、精力、金钱,孟蕾的职业发展却遭遇到了重重阻碍。一次失败的“充电”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并不是一例特殊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尽管相对于孟蕾的大动干戈来说,很多人只是选择考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进修语言来给自己“充电”,但即使这样的培训也是盲目的偏多。有人这样形容自己的培训感想:“听听激动,想想冲动,回去一动不动。”
那么,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制订合理的“充电”计划,使“充电”的效能达到最大化的同时还不耽误工作,为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推波助澜呢?
首先,“充电”定位要准确。职场“充电”不可盲目。在选择“充电”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一下自己所在的领域对人才有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诸如学历、工作经验、专业背景等,然后按市场要求调整自己的充电方向和方式。此外,“充电”一定要选择能使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专业或项目,千万不要仅仅为了一张文凭而去学习。
其次,“充电”目标要明确。很多职场人在选择“充电”的时候都存在这样的想法,就是“多一个证书没坏处”。因此市场上流行什么,什么证书最吃香,他就学什么,拿了一大堆的证书,似乎什么都能干,竞争力增强了,其实不然。这样的“充电”对个人来说不仅是金钱和时间上的损失,更关键的是很容易把自己的职业观念引入歧路。有一大堆不成体系的证书之后,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通才”了,什么都能做,但到底自己最擅长什么,做哪一行最好呢?自己会很迷茫。
第三,“充电”时机要明确。“充电”的方向是对的,可是却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来进行,结果事倍功半。这也是职场人常常会犯的毛病。合适的“充电”,选择在不合适的时机,也是一个误区,不仅增加了投资成本,还浪费了时间,本来这段时间可以用在“刀刃”上的。这里的时间节点,主要指的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特定时间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职业发展的状况、专业水平、工作能力以及今后一段时间职业发展目标来选择恰当的培训,这才是上策。
一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最为重要
CEO们表示,一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最为重要。商机,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商业机会,或者是商业机运。华尔街更倾向后一种解释,因为机会的存在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机运有可能稍纵即逝。记得有位现代企业研究专家说过:“自从有了商品经济,商机就永远无限。”
在我们的一生中,机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它燃烧的时间虽然很短,却能带来巨大的能量。也许只有那么一次小小的机会,就能让我们获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机会,敢于捕捉机会,大胆地利用机会,抓住商机创业,在商机中创造财富。
华尔街巨商之所以能成为财富的拥有者,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周围发现那些商机。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并不缺少商机,缺少的也是发现,而且是适时地发现。发现早了,虽然证明你独具慧眼,但客观条件不具备,不能实际地操作而产生利润,所以还不能算真正地找到商机。发现晚了,等先到者将蛋糕瓜分完了,后来者就只有残汤剩水了。
在商业社会中,如果一个商机失去了,就应该用心捕捉下一个商机。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机会。凡是能够赚到钱的人,都是能够留心把握商机的人。如果你认为商机不是普通人能发现的,那样就永远不会发现商机。
在这方面,那些华尔街巨商总是有着超人的市场意识,勇于寻找并善于捕捉到商机、发掘潜在市场,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建立起具有领导地位的品牌且少有对手与之分庭抗礼。这样,丰厚的利润也就比较容易被他们获得,他们在以后的发展中确立其竞争优势的作用也由此起到了,而且是决定性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于是,美国的建筑业迅速发展。砖瓦工的工价也在上涨,这对于失业者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一贫如洗的迈克为了生计,也从明尼阿波利斯来到了芝加哥。他看到招工广告后,并没有投入到应征砖瓦工的竞争中,而是在报纸上刊登了“你能成为瓦工”的广告。
迈克根据自己的想法,租下了一间店铺,还请来了一位瓦工师傅当老师。他又买来1500块砖头和一堆砂石作为教材,开展培训业务。一时间,许多工人蜂拥而至,出高价受训。迈克因此发了财,他10天就获利3000美元,这等于一个瓦工200天的收入。
事实上,许多华尔街商人都懂得使用这一策略。
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20世纪70年代末,欧洲人就制造出了“魔方”。当巴西人从报刊上看到欧洲玩“魔方”的消息后,许多厂家都捕捉到了仿制“魔方”来填补市场空白的机遇。于是大家纷纷行动,派人到欧洲考察,了解“魔方”的生产情况。犹太商人科莱尔敏锐地发现,为生产“魔方”创造条件也是一个机遇。于是,他灵机一动,马上让他的哥哥从欧洲将生产“魔方”的技术资料电传至巴西圣保罗,同时在圣保罗四家电视台同步播放“你想生产‘魔方’吗?科莱尔公司将为你提供全套技术资料”的广告。一时之间,上百家塑料厂争相订购,一度萧条的科莱尔公司,一夜之间转衰为兴,大赚一笔。
可见,善于抓住商机能够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润。在如今这个年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收益共生,商场上的竞争如同战场角逐般激烈残酷。能够抓住商机者,往往得益于他们善于分析信息,抓住商机的能力。
美国一所著名学院的院长,继承了一大块贫瘠的土地。这块土地没有具有商业价值的木材,也没有矿产或其他贵重的附属物,因此,这块土地不但不能给他带来任何收入,反而成为一项支出,因为他必须支付土地税。
州政府建造了一条公路从这块土地上经过,一个人刚好开车经过这里,看到了这块贫瘠的土地恰位于一处山顶,可以观赏四周连绵几公里长的美丽景色。他还注意到,这块土地上长满了一层小松树及其他树苗。于是,他以每亩1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50亩的荒地。在靠近公路的地方,盖建了一间独特的木造房屋,并附设一间很大的餐厅,在房子附近又建造了一处加油站。此外,他又在公路沿线建造了十几间单人木头房屋,以每人每晚3美元的价格出租给游客。餐厅、加油站及木头房屋,使他在第一年就净赚了15万美元。
第二年,他又扩大了自己的经营。增建了另外50栋木屋,每栋木屋有3间房间。他把这些房子出租给附近城市的居民们,作为避暑别墅,租金为每季度150美元。而这些木屋的建筑材料却根本没有花他的钱,因为这些木材就长在他的土地上。另外,这些木屋独特的外表正好成为他扩建计划的最佳广告。
故事至此还没有结束。在距离这些木屋不到5公里处,他又买下了一处占地150亩的古老而荒废的农场,每亩价格25美元,而卖主则相信这个价格是最高的了。
这个人马上又建造了一座100米长的水坝,把一条小溪的流水引进一个占地15亩的湖泊,在湖中放养许多鱼,然后把这个农场以建房的价格出售给那些想在湖边避暑的人。这样简单的一转手,他就赚进了25万美元。
本来是一块废地,到了这个人手中,却变成了一块宝地,为他带来了大量的钱财。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商机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敏锐的头脑。
华尔街巨商就非常注重思考,注重创造商机。然而,很多商机往往就是由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零散信息带来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差不多,所以,即使里面有商机,也是过眼烟云、明日黄花了。精明之人就要广辟信息渠道,发掘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零散信息便是重要的一种,它指的是信息的内容尚未经专门机构加工整理就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信息情报,如一句“闲话”、一丝“灵感”、一个“点子”等。这些只要人们去注意,就可以让它产生不容小觑的价值。
每个在社会中生活的人都渴望赚钱、渴望成功,如果成为商业社会中的先知先觉者,那么就等于得到了成功的保障。善于寻找市场缝隙,捕捉商机就是成功最大的秘诀。
可以说,大千世界,尚未开发的市场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生财机会很多,关键看每个人能否练就一双敏锐的“市场眼”和具备观察市场、分析市场的能力。每一个想要赚钱的人都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周围,多动脑筋,多一点开拓市场的钻劲,这样,就可以发现商机,把握市场。
延伸阅读:9位巨头在入驻华尔街之前的经历
在他们成为华尔街巨头之前,很多人都曾徘徊在华尔街的大门外。他们在童年或者大学期间,也卖过花生、送过报纸、装过核桃、守过停车场……
一、前花旗集团CEO兼董事会主席桑迪·威尔(Sandy Weill)。第一份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桑迪·威尔曾试图卖纽约市的姓名录指南,但是显然他当时把很多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玩电玩上了。华尔街职业生涯:桑迪·威尔在华尔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经纪公司的后勤部门。一路走到了花旗集团CEO兼董事会主席的职位,以“金融超级市场之父”的名号著称。
二、卖过口香糖、送过报纸的巴菲特。第一份工作:从6岁开始,巴菲特就挨家挨户地卖口香糖、卖杂志、卖可口可乐。他那时应该没有想到,几十年之后他会成为可口可乐的股东。华尔街职业生涯:巴菲特现在是伯克希尔·哈撒韦的CEO,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据福布斯统计,目前巴菲特拥有535亿美元财产。
三、皮肯斯。第一份工作:少年时代的皮肯斯也送过报纸,并通过收购周边的送报点来扩大他的销售渠道。华尔街职业生涯:现在皮肯斯是BP资本管理公司的总裁,他还为美国能源独立写了著名的“皮肯斯计划”。
四、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第一份工作:从北卡罗莱纳大学毕业之后,罗伯逊曾在美国海军服役两年。华尔街职业生涯:1957年,罗伯逊作为一名销售培训生进入Kidder Peabody & Company公司工作。1980年,他创办了著名的老虎资本管理公司,并将之经营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对冲基金之一。
五、低调的大佬雷伊·达里奥(Ray Dalio)。第一份工作:达里奥12岁的时候,在高尔夫俱乐部做过球童,每捡一包高尔夫球,他能够赚6美元,这笔钱攒起来之后,他买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华尔街职业生涯:如今,达里奥成了全世界最厉害的对冲基金经理,他创办的Bridgewater联合基金长年以来表现一直非常出众。
六、高盛CEO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第一份工作:布兰克费恩赚外快的方式是在扬基队体育场卖门票优惠券,他还当过救生员。华尔街职业生涯:目前,他是高盛的CEO兼董事会主席。
七、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第一份工作:大学时代为了支付助学贷款,布隆伯格曾看守过停车场。华尔街职业生涯:1966年,布隆伯格得到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入门职位。1981年被所罗门裁员,随后创办了自己的IT公司,即现在媒体巨头彭博的前身。如今,他成了纽约市市长。福布斯估计他拥有220亿美元财产。
八、富国银行CEO斯坦普夫(JonStumpf)。第一份工作:高中时期,斯坦普夫的成绩很差,毕业的时候成绩排在班里的下半段。后来他开始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面包店烤面包为生。华尔街职业生涯:他在富国银行一做就是30年,如今是富国银行的CEO。
九、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第一份工作:这位巨头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萨克拉门托将核桃装袋。华尔街职业生涯:1971年,他创立了嘉信理财(Charles Schwa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