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求生存,再求战略
马云说:“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榜样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做它做不到的,去服务好它,先求生存,再求战略,这是所有商家的基本规律,你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去跟人家挑战肯定是不行的,先生存再挑战这样赢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
近年来,就业越来越困难,但是创业的人却越来越多。然而,创业之路“九死一生”,这些创业者们大多都折戟沉沙,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身上,这种现象更是频频发生。据统计,日本90%以上新成立的企业也是在3年以内消亡的。这个数字甚至可以映射到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的确,只有好好活着,才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到商业中,那就是一个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自己先活下来,只有活下来了,你才能谈战略,谈发展,谈企业文化,要不然这一切就都是无本之木。
在海博翻译社刚刚创业的前几个月,不赚钱反而亏钱。几个合伙人都开始逐渐失去信心,但作为海博翻译社的创始人,马云心中的信念根本就不曾动摇过。他深深地明白,现在翻译社才刚刚开始。马云曾把做企业比作养孩子,当他还很弱小的时候,你只能尽一个家长的责任,把他养起来,想办法让他好好存活下去。只要能保证这个“新生儿”健康的成长,将来他总会有赚钱的那一天。
为了让这个刚刚开始的翻译社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在大热天里,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出发,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批发一些小工艺品、小礼品,再一个人气喘吁吁地背回杭州……一个堂堂的大学教师,就这样做起了“倒爷”,来养活当时的海博翻译社。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云的“倒爷”生涯持续了整整三年,才让这个原本早已奄奄一息的翻译社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到1994年时,海博翻译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开始逐步实现赢利。
一个企业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但前提是你要生存下来。特别是对于一些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来说,往往是要经历一段艰难的生存斗争的。很多创业者,刚刚创办公司的时候,就抱着很“远大”的志向,要“成为全国第一”,要“超过XX企业”,要和“XX企业抢占市场份额”。梦里很美好,但是现实往往很残酷,有些创业者急功近利,公司还没完全站稳脚跟,就妄想着扩大规模,一夜暴富,最后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反而栽了大跟头。
Webvan的创始人科佩·霍尔茨曼从20世纪90年代末经营的杂货店迅速崛起而后又迅速破产中学到了很多教训。霍尔茨曼说,他的合伙人说服他,他们可以迅速将规模扩大,可以将沃尔玛和联邦快递相结合,结果他们失败了,变得一无所有。
他表示:“同时进攻太多的市场是我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吸取教训以后,他对他的新产业高档网上慈善拍卖网站所采取的策略是保持慢速稳步增长。他说:“现在我学会了,让我们的核心业务能够100%地满足客户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问题,这比征服整个市场更重要。”
的确,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很重要,就如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说的:“企业家的使命就是赚钱,如果不赚钱那就是犯罪。”英特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格鲁夫也说过,一个企业家赚钱叫道德,企业家不赚钱就是缺德。如果企业家不赚钱,肯定会给社会、给家庭、给个人、给团队、给员工造成严重伤害。
但是企业就算是要赚钱也要分轻重缓急,只有“好好活”,才能做“有意义的事”,活下来,才有赚钱的资本,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那还谈什么赚钱呢?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一口吃成个胖子,作为企业,也是一样。很少会有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发展壮大,全部都是一帆风顺的。几乎每一个企业都要经历艰辛,都要先在生死线上挣扎几年。就像一位企业家说的:“做企业,首先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只有当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企业的基础打扎实了,那么即便你不想着去赚钱,钱也会主动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