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来自“两会”的声音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两会”时间看中国

世界发展的新动力、新路径、新理念

——“两会”时间看“中国贡献”

“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诸多断言中,英国《金融时报》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中国的发展梦想到中国增长的传奇,这是人类历史最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画卷之一。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大国、最大贸易国、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一举一动牵动世界经济的一呼一吸。

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复苏缓慢、结构失衡的困难时刻,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国际经济合作开辟新路径,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新理念,中国的贡献举足轻重。

 

新动力——增长乏力、就业疲软、贸易低迷、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在世界经济的“新平庸”图景里,朝气蓬勃的中国资本、海纳百川的中国市场、攻坚克难的中国改革,成为牵引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地区是“飞机之父”莱特兄弟的故乡,40多岁的蒂米·杰尼根好几年没有稳定的工作。一年多前,他终于找到满意的“东家”。中国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集团投资3.6亿多美元在当地建了一家工厂,杰尼根成为其聘用的首批50名当地工人中的一员。

杰尼根刚来福耀时,厂区空空如也。半年后,福耀代顿工厂生产的首片汽车挡风玻璃顺利下线。当地政府为感谢中国企业对经济和民生做出的贡献,将工厂所在的路段改称“福耀大道”。

如果放在30年前,人们会觉得这样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与其他大国崛起的轨迹相同,中国的发展如今已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为他国发展提供助力的新阶段。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0年,中国在美投资将达到10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20万至40万个就业机会。

2016年伊始,国际并购市场上传来的一系列重磅消息再度展现“中国资本”的力量:大连万达集团以35亿美元收购传奇影业公司,海尔集团以5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公司家电部,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拟以43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农药公司瑞士先正达,创下中资企业规模最大的海外收购纪录……彭博新闻社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到目前为止,接近3940亿美元规模的全球并购中,与中国公司有关的交易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在全球并购方面,中国的表现仅次于美国,超过中东、非洲、拉美、加勒比国家的总和。

与中国资本同样令世界瞩目的,还有中国市场。一面是全球消费持续低迷,一面是中国市场持续扩容。从德国叉车到阿根廷红虾,从好莱坞电影到格鲁吉亚葡萄酒,中国市场都有它们的天地;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中国市场都越来越有吸引力。

毫无疑问,“世界工厂”正成长为新的“世界市场”。春节期间近600万人次出境游“刷出”的约9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消费额度,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中国超级消费者》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扎库尔说:“大多数公司已认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全球机会。吸引全世界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消费阶层是非常重要的机会。”

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参观访问、旅游购物……数据之外,中国以壮士断腕决心推进的结构性改革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利好消息:与发展引擎转换、新旧动力接续相伴而行的,将是城镇化的发展与服务业的扩张,这意味着更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动力、更庞大的个人消费需求、更广阔的创新合作空间。

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确立了未来五年年均经济增速不低于6.5%的目标。在日本伊藤忠商事东亚总代表上田明裕看来,这意味着每年都会产生相当于瑞士一年GDP的新需求。“电商目前已占到中国零售总额的10%左右,我们对此十分看好。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安心、放心’食品需求的增加,食品行业也产生新市场。在中国还有很多事可以干。”

 

新路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合作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是退缩回自保自守的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携手向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开放包容、共同发展,建立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这是中国为国际发展合作开辟的新路径。

2015年12月20日,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生效。一个月内,经由上海口岸进入中国的3亿元人民币澳大利亚原产货物获得了1000多万元的税款优惠,其中包括澳大利亚人引以为豪的澳洲牛排与龙虾。

对澳大利亚商家来说,这一切来得有点晚。他们的新西兰竞争对手早在2008年便开始享受类似的优惠。过去8年,新西兰对华出口增长超过3倍。

2015年是中国自贸区战略加速推进之年。签署并实施中韩、中澳等四个高水平自贸协定,与东盟完成自贸区升级谈判,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实质进展,与海合会实质性结束货物贸易谈判,亚太自贸区倡议稳步落实,推动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取得突破……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利益交融更加紧密,中国的贸易伙伴更便捷地分享到中国发展的红利、搭乘上中国发展的“便车”。

从更深的意义上讲,这些贸易自由化的示范样本见证了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推动国际合作继续沿开放轨道前进的决心与努力。

2015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仅为1.2%,大大低于全球经济增速,考虑到1950—2008年间全球贸易增速是经济增速3倍之多的历史事实,这并不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信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加快了从“全球化积极接受方”向“全球化主动塑造方”的角色转变,主动布局全球自贸区网络,更加积极维护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与自由贸易体制。

2015年10月,在伦敦金融城,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共倡开放包容 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其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随着商品、资金、信息、人才的高度流动,无论近邻还是远交,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利益与共、命运与共的天下观、大势观决定了中国必将成为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鼓手与旗手。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两年多时间,与沿线20多个国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70余国表示支持并愿参与建设。雄厚的中国资本、先进的中国装备、成熟的中国技术沿着互联互通的网络,盘活沿线国家贸易与投资,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在各国间凝聚起发展这一最大的共识。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感叹:这是一个“史诗般的故事”。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将欧亚大陆纵横交错地连接起来,“用生物学来形容,这样的互通犹如人体的血管再生”。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之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发展战略的对接、共促共享发展的成果。“英格兰北部振兴计划”与“一带一路”对接,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对接,中非产业合作对接……中国所倡建的更加多元开放、务实有效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网络日益显现。

南非《星报》说,中非发展合作将为非洲大陆经济命运带来“实质改变”。显然,随着“中国路径”不断延伸,世界经济地理图景将大不相同。

 

新理念——当今世界,发展与变革是第一要务。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引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有心人或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众多多边会议的“全家福”里,习近平主席都站在东道国元首身边。“外交最讲规仪,位置体现地位”,资深外交官吴建民解释说。

从在APEC北京会议倡议亚太区域一体化到G20安塔利亚峰会上提出世界经济“怎么看”“怎么办”,从在联合国发展峰会提出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新发展观到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中国方案”,中国主张牵动世界目光。多边峰会看中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世界所看重的,是在改革开放路上摸爬滚打30余年的中国,对人类发展事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拓展,看重的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完善全球治理提出的理念与方案。

中国,不但要做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者,还要做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国际经济秩序的建设者。

2015年11月30日,美国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总裁拉加德向世界宣布: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一道,构成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一向衣着考究的IMF女掌门特地选择了一袭红裙、一副红色耳饰。

这是一条期待已久的消息。人民币“入篮”不但代表着世界对中国的认可,更意味着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重要贡献的新兴经济体终于在推动全球货币体系更加均衡、更加多元方面取得了突破。20天后,延宕5年的IMF改革方案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新兴经济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努力又进了一步。

一些观察家将这些变化视为亚投行搅动起的“鲶鱼效应”,认为这家由发展中国家倡议成立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倒逼”了国际经济治理体制的革新。亚投行的“火爆”的确令很多人始料未及,它不但在筹建期吸引了57个创始成员国加入,现在更有近40个国家排队候选。发展中国家看重它互助发展的平台作用,发达国家则从中发现了合作共赢的机遇,无怪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亚投行是“全球经济治理的一大进步”。

2月27日闭幕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更具建设性、进取性的角色。在这次会议上,结构性改革的话题得到空前关注,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20个世界主要经济体再次确认了结构性改革的承诺。

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新“路标”。欧洲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弗雷德里克·埃里克松说,中国发起供给侧改革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为其他国家提供非常有益的借鉴,并向世界传递中国经济的正能量。

寒意未却的上海,已让世界嗅到中国经济的“春天气息”。英国人马丁·吉尔伯特以国际金融协会董事会成员的身份参加了G20上海会议,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将摆脱目前‘抽鼻子’的症状,在未来几十年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有一个愿望,要“让占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对于人类全体的幸福负上四分之一的责任”。百年后,蓬勃发展、心怀天下的中国,已成为全球发展的积极贡献者,将与世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锐意推进改革 决胜全面小康

——“两会”时间看“中国决心”

日前,国企改革推出重大举措,落实董事会职权等“十项试点”计划公布,标志着国企改革又一次向深水区重点突破。

两年多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18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261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785项。

随着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潮掀浪涌,奏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强音。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新的五年发展规划将提交审议讨论。届时人们可以看到,一份彰显改革决心、贯穿改革主线的规划将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增长引擎

这段日子,紫晶立方的淘宝小店销量激增,元旦、春节、情人节……定制3D打印礼品设备的采购单接连涌来。

这家由大学生创立的小公司,3D打印机销量已达1400余台,正在商谈的经销商订单超万台。

创业梦想的实现,得益于两年前的一项改革举措。

2013年3月1日,还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王世栋拿到了商事制度改革后北京首张企业营业执照,创办了紫晶立方。“因为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我们轻松迈过了创业的第一道门槛。”他回忆道。

一元钱办公司、简化住所登记、改年检为年报……商事制度改革调动了千百万创业者的积极性,2015年全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

“实践证明,以商事制度改革为代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为市场主体减负、能为大众创业松绑,能够发挥经济运行‘发动机’和‘稳定器’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刘文新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定,任务艰巨。发展动力何在?

路径就在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一个个微观层面的创新创业活力,汇聚起大范围高强度的发展能量场——

杭州滨江区,春节刚过,全球最大视频监控设备生产企业之一的海康威视,就忙着盘点业绩、谋划开局。从科研单位转身为实体企业的海康威视,在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我们最早的板卡产品到现在已经卖不动了,后续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后,企业发展曲线始终是上扬的。”企业负责人陈宗年说,“当前不少传统企业面临困境,但同时也有许多创新先行企业进入良性轨道。”

一项项谋当下、利长远的高端改革举措推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财税改革先声夺人,夯实发展基础;价格改革破冰前行,催生发展活力;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疏通经济血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促进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研人员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处置权、收益权……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构建人才集聚机制,点燃创新的火种。

一个重大思路的调整,引发全世界关注。从供需两端入手,着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山东小城龙口,一块价值大约每吨1万元的普通铝锭经过挤压、焊接、拼装,变身高铁列车的一部分,价值超过6万元。这块普通铝锭的华丽蜕变,是“龙口智造”的代表作。

面对产能过剩压力,以铝业为主的龙口市近年来着力从供给侧推动改革,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升级,形成了从能源、铝土矿到铝合金终端产品的完整高端铝材产业链。

2015年底,新加坡《联合早报》敏锐发现,面对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领导层继“新常态”之后,再提出另一个经济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从LV包到尿布,一边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品质产品的需求,一边是中国游客‘买断’全世界,这些产品不是中国不能生产。”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说,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指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是动力,实体经济是主体,改善人民生活是最终目标。”

2015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已跃升至66.4%。展望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缩无效供给、改造落后供给、创造优质供给,必将释放出更大需求潜力,使消费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只要全力加强改革,中国未来五年就能实现年均6.5%的增速。”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说。

 

强改革——瞄准难点痛点发力,补齐发展短板

河面铺满绿萍蓝藻,一些地方漂着死鱼……这是不久前记者在蚌埠市淮上区淮河支流三浦大沟岸边看到的一幕。淮河,曾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首。多年治理下来,虽然干流水质明显好转,但支流水质仍让人忧心。

“因为污染重,村里人吃水都困难!”当地村民说。

发展有制约,现实存短板。解决之道何在?

就在深入推进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难点和民生痛点,加快补齐短板。

“无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无论是解决民生难题还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都要通过改革推动、靠改革实现。”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说。

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宣言书——

针对资源环境制约,中央层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出一套理念先行、目标明确、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1+6组合拳”,从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建立环境监测新格局、发挥好审计监督作用、明确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等多方面作出一体化制度性安排。

地方层面,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刚刚召开的地方“两会”,“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热词:北京提出不以GDP论英雄,要求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环境上;福建强调“决不能要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

这是提高人民“获得感”的承诺书——

2015年12月,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发布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

“加强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卫生计生部门与教育部深化医教协同改革;启动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采取四项主要措施加强儿科医生人才培养,到2020年,力争使儿科医师达到1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达到0.6人以上。

1.3亿65岁以上老年人,期待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增强便利医疗保障;9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期待有一门专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和收入;7000万贫困人口,期待早日脱贫奔小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指向。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研究贫困县退出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一系列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措施蓄势待发,预示着未来五年将是一个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时期。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必须依靠人民。人民从改革中受益,有了更多获得感,会更加支持改革。”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

这是促进公平正义的决心书——

不久前,国办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为所谓“黑户”打开了实现权利之门。虽然少数人因出生证明补办和领养登记而遇到一些困难,但随着制度的完善,这些难点将逐步消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把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竖起权力与司法间的“防火墙”,严格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立案登记制改革正式实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一项项“啃骨头、动奶酪”的举措令全球瞩目。

 

促改革——增强攻坚克难意志力,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在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30多年来,容易的改革基本完成,而深水区的改革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艰难险阻怎么办?办法就在拿出击楫勇进的决心和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时强调:“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唯其艰难,方显勇毅。

——促落实,必须革除畏难观望心态。

2016年上班第一天,八位民营企业家应邀走进上海市委会议室,就如何以改革促创新、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献计献策。

尽管上海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但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形势,市委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要当好发展的排头兵、改革的先行者,就要始终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每项工作都要有时间表,都要真抓实干、注重结果。”

必须去除等待观望、畏首畏尾,否则,改革将一事无成。

近日,环保部宣布已如期完成与直属八家环评机构率先脱钩的承诺。这是环保部针对“红顶中介”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主动推出的改革之举。

“今年还将有200家类似的环评机构需要脱钩。”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这项工作非常繁重,也很敏感。这是割自己的肉,阻力很大,但是我们坚定不移。”

瞻前顾后、抱守私利,改革就难以深化。

公车改革、简政放权、国企薪酬改革、足球改革……每一项深水区的改革措施都是在“动奶酪”“破藩篱”,都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促落实,干部状态是关键。

2015年11月,“史上最高规格”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并将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有明确目标,更有实招硬招。中央抓扶贫工作从完善考核约束机制入手,以改革的手段克服当前“为官不为”“贫困县领导不关心扶贫”等问题。

“把改革落实到位,就要用‘硬手腕’推进,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由中央督查,做不到的就要处理人,一票否决。”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说。

——促改革,提高能力是要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按照中央部署,2016年将再安排河北、山西等十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

“不仅要查缺补漏、有序推进,还要善作善为、善始善终,以创新思维着力维护和发展农民经济权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只是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一系列难度系数大、涉及面广的重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并进入实施阶段,牵一发动全身,都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中央已经明确,要把试点先行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对一些难度大的改革,中央定方案,地方趟路子,充分发挥试点对改革全局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这几天,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理工大学教师马建苹正在对自己有关教育的议案做最后修改完善,她说,“发展优质、均等化的职业教育不能只是笼统鼓励倡导,要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深化改革联系起来,把措施落到实处。”

一年之计在于春。以改革促发展,是时代的重任、人民的重托,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跃上新起点 冲刺新目标

——“两会”时间看“中国力量”

初春时节,北京金融街亚投行总部大楼前的巨型泰山石徽标处,不时有路人驻足拍照。

这个由中国倡议、57个国家共同出资筹建的大型多边开发银行,正吸引全球关注的目光。如同这块重达数十吨的巨石透出的寓意,当今中国正以坚如磐石的力量为世界所感知。

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一跃成为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居首位……过去五年间,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砥砺奋进中站上了新高度,在世界舞台上格外亮眼。

历史见证辉煌,未来承载梦想。

在“十三五”开启、决胜全面小康大幕拉开之际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向全国人民交出振奋人心的“成绩单”,向世人展示勇于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拼搏奋进的中国力量。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腾跃——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巨轮劈波斩浪,沿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既定航向激流勇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过去几年,世界经济在曲折中艰难复苏,国内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上时有中国经济“硬着陆”“崩溃论”等唱衰之声。

风疾方知草劲。面对复杂形势和空前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谋定后动,不断丰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交出一份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亮丽“成绩单”,开创了发展新境界。

“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2014年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初步评估,‘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发展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

增速换挡,发展脚步更稳健——

“十二五”期间,“中国号列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年均约7.8%的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跑,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稳定之锚、动力之源。

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十二五”期间,中国蝉联第一制造大国,成为最大贸易国,并连续多年稳居最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地之首。

埃塞俄比亚的首条轻轨,英国新一代核电站,印尼的“中国造”高铁,欧洲地铁上的华为手机广告……中国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也为自身发展开拓出广阔空间。

经历换挡,中国经济发动机依旧动力十足;换挡增效,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愈加扎实稳健。

“我们相信,中国仍是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增长故事,并将继续提供令人兴奋的投资机会。”美国《福布斯》网站的一篇文章说。

结构调整,发展姿态更协调——

2月18日,中国银联云闪付正式开通支持苹果支付服务。“中国成为亚洲首个上线苹果支付的国家,这是苹果公司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支付推广。”苹果支付副总裁珍妮·贝莉道出了中国市场对跨国企业的巨大吸引力。

如今,服务业发展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人均GDP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城镇化率升至56%,消费超过投资、出口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评价:“中国正进入增速放慢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这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常态。”

动力转换,发展后劲更充沛——

从嫦娥登月、蛟龙探海,到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从首架国产大飞机下线,到中国高铁里程跃居世界第一,从阿里巴巴、腾讯等跻身世界十大互联网企业,到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领奖台……

过去五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令世界瞩目,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彰显,研发投入跃至全球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到55.1%。

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李扬认为,在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

民生改善,百姓更有“获得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党中央掷地有声的宣示,也是贯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反增;城镇就业年均新增1286万人,居民收入增速接连“跑赢”GDP;2011至2014年,累计减贫5221万人;高考、户籍、司法等事关公平正义的民生改革节节推进……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全面小康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五年之变,刮目相看。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汇聚起了亿万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奋勇前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新发展理念引领开创新局面——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实践取得丰硕成果,一整套理论体系在重大布局中渐次展开

2014年5月10日,对于中国最大的隧道掘进设备制造商——中铁装备而言,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公司考察,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也正是在这次河南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用“新常态”定义中国经济大势。

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重大判断。

“对我们而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要抓住机遇,走以创新促转型的道路。”中铁装备董事长李建斌说,他们相继研制成功矩形、马蹄形盾构机,市场空间大为拓展,在全球经济的“寒冬”中强势逆袭。

站上新台阶的中国也遭遇“成长的烦恼”,经历重新调适的艰辛——

环顾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震动中持续调整,各经济体发展呈现分化态势,中国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削弱。

反观国内,中国经济增速逐渐回落到个位数平台,传统产能过剩、人口红利消减、资源环境遭遇瓶颈等问题凸显。

“当今全球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才能求新求变求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说。

大盘谋局,首在度势。

这是新的发展方略——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不断涌现的新矛盾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新的发展方略总揽全局,为中国发展航船开启新的历史征程。

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与时俱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蓝图;全面从严治党向腐败开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顾海良教授说。

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到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从反腐倡廉到制度建党……新的发展方略引领改革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

这是新的发展路径——

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神州大地创新潮涌。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成为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度出发的新引擎。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指引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方向。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就是指导全国上下协调行动的总要求,企业发展有了前进方向,我们心里也有了谱。”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公司董事长任沁新说。

旧的发展模式逐渐被扬弃,新的发展观、政绩观正在形成。

“从唯GDP论英雄,到环保、扶贫、政务公开等更为全面多元的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就是要引导各级政府转变发展理念。”迟福林说。

 

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补足发展短板,打开全新空间,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汇聚起推进改革发展的澎湃动力

主要靠种粮卖钱过日子、孩子天不亮就要起床走几公里山路去上学……这是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待脱贫的重点村——临沂市费县崔家沟村的现状。

“我们将拿出最强的力量抓扶贫攻坚,今年将以实施包括崔家沟在内的贫困村易地搬迁为突破口,打响扶贫工作第一战。”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果说过去五年中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那么今后五年中国则面临更为艰巨的“重要一跃”——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被视为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

号角吹响,决战决胜。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

目前,全国依然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六省区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贫困问题仍十分突出。

按照中央部署,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政策兜底等方式,到2020年将实现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

闯关夺隘,实现跃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新动能。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是重大考验。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说,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非比寻常的关键时期,未来改革的核心应是在供给侧入手推动新一轮制度变革和创新。

继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后,春节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又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确定今年的工作重点。

“把准脉、下准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迟福林表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战役已经打响——用五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改革举措正不断推出。

高盛高华公司经济学家宋宇预计,2016年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加快,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更加坚定。

“只要企业有活力,产品有竞争力,经济就不会出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牛弩韬认为,成功的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制度红利,企业活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将迎来更好的前景。

当下,是历史的延续,又是未来的历史。

“五大发展理念”,指引发展走向——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中国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格局重塑,打开增长空间——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构筑新的增长极。

扩大开放,全球配置资源——

建立丝路基金,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不断凸显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担当”。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可谓有时有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向好势头。”系统研究中国国情30多年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中国将续写新的传奇。”

勠力同心 决胜全面小康

——“两会”时间看“中国前景”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又一个五年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决胜阶段。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国家的宏伟愿景,人民的小康期盼,交响于3月的北京。

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奋力迈向新征程的壮丽图景即将展开。

 

振奋人心的前景 振奋人心的使命

几天前,在驻村干部帮助下,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贫困户杨以松的家门口,一条平整干净的道路铺延而成。

对于身患残疾、常年无固定收入的杨以松来说,柏油路修到家门口还不是他在这个猴年春节里最开心的事。2015年底,在驻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帮扶下,老杨家还种上了市场前景看好的银杏树。

站在家门口,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银杏树,老杨对过上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康梦想,折射出泱泱大国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定追求。

用历史长焦才能看清发展的坐标。

放在中国百年奋斗历程、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深刻转型中去考量,才能更准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厚重分量。

铺陈在历史时空中,这是创造人类社会发展新奇迹的前景——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达6.5%……这意味着历经几十年高速发展后,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巨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四分之一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在未来五年创造新奇迹。

不仅如此,五年后,按照我国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减贫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届时,人类减贫史将谱写出前所未有的篇章。

“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会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英国每日电讯报认为,中国正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并继续推动全球增长数十年。

演绎于时代叙事中,这是经济发展焕发勃勃生机的前景——

2015年底,世界权威学术期刊《科学》的一篇文章让位于上海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出了名。一种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氮掺杂有序介孔石墨烯在这里研制成功。这一材料具有极佳的电化学储能特性,可用作电动车的“超强电池”:充电只需7秒钟,即可续航35公里。

而在中国腹地重庆涪陵礁石镇,页岩气田依然繁忙。2015年底,这座北美地区以外最大的页岩气田建成一期每年50亿立方米产能。目前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专家预计,“十三五”期间,重庆页岩气年产值有望达到甚至突破1000亿元。

石墨烯技术,世界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页岩气开采,全球能源领域的深刻变革——都代表着全球产业科技的最新方向,引领世界经济和能源发展新走向。

“可以预见,当前以创新驱动为代表的经济发展方向,必将持续催生中国经济的澎湃动力。”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

勾勒在未来憧憬上,这是亿万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民生获得感的前景——

为庆贺乔迁之喜,贵州省安顺市市民张明英2016年过年第一次叫了亲戚朋友20多人来家吃年饭。得益于棚改这一民生工程,2016年她住进了50余平方米的安置房,政府还给予她3000元的搬家资助。

“以前住的是公司提供的20多平方米的宿舍。没有厨房,没有厕所,全家四口人‘床上搁床’地挤在里面。”想到以前的居住环境,张明英不胜感慨。

张明英的生活变迁,是十几亿中国人享有更好民生保障的生动注脚。

“未来五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人民群众将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累累硕果。”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贾康说。

把脉历史方位,前瞻中国未来。美好前景振奋人心,光荣使命凝聚力量。

 

非同寻常的形势 非同寻常的任务

行百里者半九十。

宏伟的图景令人振奋,艰巨的任务更令人警醒,新的开局,我们面临非比寻常的形势:

观大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历时八年仍未能走上复苏正轨,而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受全球经济拖累,中国经济持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察微观,产能过剩、债务累积,一些行业“步履维艰”。在问题尤为突出的钢铁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7%,主要企业亏损面已达50%;

看地方,一些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开始显现。曾经辉煌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速连续低位徘徊。

机遇与挑战共存,生机与危机互现。新形势给出了新课题。

开拓壮丽前景,需要过好转型发展关——

几个月前,河北邯郸复兴区冶金机械厂使用了近30年、高5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地。当天,河北省向雾霾宣战,统一部署拆除污染严重的“拔烟囱”行动,共拆除燃煤锅炉、茶浴炉319台,废弃烟囱74根。

一根根烟囱倒地,树立起的是新的发展理念——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即便如此,在2015年我国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10个城市中,河北省依然占据7个席位。

河北,中国艰难转型的一个缩影。在过去的一年里,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勉强过半,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勉强超过70%,中国与大气污染的拉锯战、持久战仍在进行中。

“大气污染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治理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陆浩眼里,应对污染,根本出路是迈好经济发展的“转型关”,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开拓壮丽前景,需要过好动力转换关——

广东东莞,昔日的传统制造业之都。如今,“机器换人”的车间革命正在上演。

在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60台机器手正日夜无休地打磨一个个手机中框结构件。它们被分成1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一条自动传送带上下料,这个过程不再需要任何人力,每条线只有3名工人负责看线和检查。

如今,新常态下的中国正深刻经历新旧动力的转换。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快速成长,创新融合正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业态已经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开拓壮丽前景,需要过好民生保障关——

“我今年50岁了,再过几年,打工都没人要。俗话讲养儿防老,但都是老传统,靠不住。”在外打工30多年的陈春国说。

陈春国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甘棠镇大寨村,只读过一年小学,13岁就出门打工,足迹遍布沿海及内地的几十个城市。卖菜、下工地、安装水电、承包工程……几乎全靠体力挣钱。老了怎么办,成为他想得最多的事。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生所在,政之所行。

我国经济体量虽已排至世界第二,但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教育、就业、住房、收入、社保、医疗、环保、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及城市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与百姓的期待仍存在不小差距。

“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民生福祉,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如何答好民生考题,挑战严峻,任务艰巨。”李稻葵委员说。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作答时代的新课题。闯关夺隘,中国巨轮破浪前行。

 

坚强有力的部署 坚强有力的行动

新的时代画卷,需要新的书写。

“生活垃圾、农村饮用水污染、农膜污染……如今,山区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不能让环境一天天差下去,守住青山绿水,补上农村生态欠账,刻不容缓。”从安阳到焦作,跨山区、进农村,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沿太行山一路调研、一路思考,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建议来到北京。

时代的精彩活剧,必须汇聚全体人民的力量来演绎。连日来,“两会”代表委员陆续抵京,为冲刺全面小康、开启发展新前景,凝聚最大共识、汇聚最大力量。

美好蓝图的实现,需要非同寻常的行动。

冲刺全面小康,要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20年前我去国外,看到发达国家很多企业三分之一的人在搞创新,这给我很大震撼,那时我们没有科研队伍,研究所就两三个人,当时意识到必须加强科技投入,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告诉记者。

“虽然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我们的订单做不完,这主要得益于创新,现在我们已经有近500项专利,每年还以100项的速度增长。”唐一林说。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落实了新发展理念,就迈出了冲刺全面小康的健康步伐。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坚决贯彻,工作就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

冲刺全面小康,要从结构性改革聚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十三五”中国经济起好步、开好头的关键,也是中国能否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一跃”。

在乳制品企业伊利集团,一项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思维来洞察消费者行为、细分消费需求的科技研发正在有力推进中。

“从婴幼儿奶粉到中老年乳品,我们致力于靠创新研发,来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更有针对性的优质产品。与荷兰合作开办欧洲研发中心,共同提升伊利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

“未来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应是在供给侧入手推动新一轮制度变革和创新。要从供给端入手,冲破阻力推动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机制,以释放更大的发展活力。”贾康委员说。

冲刺全面小康,要在补齐短板上发力——

湖北恩施,位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的八个县均为国家贫困县。截至目前,这里还有70多万贫困人口。

放眼全国,五年时间脱贫7000多万贫困人口,时间紧,任务重。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扶贫开发攻坚拔寨阶段。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把握重点任务,转变发展理念,明确主攻方向,确保贫困人口受益精准,如期脱贫。”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冲刺全面小康,要在苦干实干上加力——

“甩掉贫困的帽子,关键要让农民从‘等、靠、要’向自主创业转变,要让村里的创业能人把本地资源利用起来,使贫困地区自己‘会造血、能长肉’。”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支部书记李振生认为,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好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仗,必须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拼搏意志、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牛弩韬说。

……

梦想就在前方,蓝图催人奋进。

全国“两会”将凝聚共识和力量,团结全国人民,奋发前行,开创更加辉煌的中国前景。

把握战略机遇 推动新一轮发展

——“两会”时间看“中国信心”

刚刚在上海闭幕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经济前景成为讨论热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认为,中国正通过加快结构性改革,重塑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续的中国经济。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中国。在转型升级的历史关口,分析战略机遇,研判形势任务,完全可以相信,中国将向世界传递出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坚定信心。

 

新常态新变化:发展环境和机遇内涵变了

“生产一吨亏一吨,两斤钢材都卖不出一斤白菜的价钱!”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钢铁公司董事长陈代富,谈到钢铁行业现在的形势感慨不已,“大规模扩张的老路走到了尽头,必须闯出一条新路。”

钢铁业是当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缩影。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外需的疲弱和动荡交织,加大了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继2015年中国经济创25年来增速新低后,2016年1月份出口等经济数据继续下行,开局之年面临巨大挑战。

尽管其中有主动换挡提质的因素,也不乏增长亮点,但免不了一些唱衰中国经济之声再起,也有人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忧虑。

如何看待当前的困难?如何摆脱“换挡焦虑”?要看更深一层的战略背景,即中国经济这盘大棋正在谋求新破局。

习近平总书记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这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转型关键期。过去支撑经济两位数增长的国内外环境变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变了,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今天的经济,而要看到新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国内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世界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连续下降,农民工工资近年来以两位数增速上涨。不仅要素成本优势弱化,而且资源环境瓶颈更加凸显。

杭州民企科尔集团2015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兰卡斯特县建造投产了一个纺纱厂。尽管该地人工成本仍比中国贵,但电费比中国便宜一半以上,棉花便宜近一半,还可以规避反倾销。据参与这个项目的当地原招商工作人员林新伟的观察研究,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2009年约是中国的12倍,2015年已缩小到大约3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至今未走上复苏正轨,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持续震荡,全球贸易深度调整。国内原本过剩的产能很难通过出口消化,“堰塞湖”水位升高加剧了困难和风险。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涵:从加速发展、扩张规模,变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纵观全球,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日本花了12年,韩国花了8年。还有不少国家在长达半世纪时间里未能更进一步。据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研究,二战后全球上百个经济体中,只有12个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能否顺利转型升级。

历史地看,迈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中国经济,如今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5年之前增长1.5个百分点,10年之前增长2.6个百分点。

放眼全球,中国经济增速位居前列,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却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量的25%。英国财政部商务大臣吉姆·奥尼尔说,要实现中国6.9%增速带来的经济增量,英国经济需要年增长22.5%,而印度需要增长34.5%。

 

新平台新亮点:基本面没变新机遇涌现

初春的杭州,乍暖还寒。杭州传化公路港,货运班车来回穿梭,一派热闹景象。2015年这里的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三成,丝丝暖意扑面。

脱胎于传统化工企业、为降低物流成本而建的公路港项目,如今成为企业发展最快的增长点之一。“虽然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把生产端的服务做起来,更好地支持制造业转型发展,中国发展就更有信心和底气。”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

挑战重重,中国经济沉稳应战的底气来自何方?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特征没有变。

李稻葵委员指出,中国人均GDP目前大约是美国五分之一,日韩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达到相似水平后,仍保持中高速发展10到15年。中国市场大,发展不均衡,完全有能力保持更长时间的中高速发展。

就业稳则大局稳,收入涨则人心定。2016年1月份,全国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以下;201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额完成312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

一款“全景故宫”的轻应用前不久走红网络,用户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手机领略故宫360度全景,推出这款应用的微景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年刚成立的一家创业“新秀”。

2015年全国平均每天诞生企业1.2万户,最新统计2015年1月日均新增企业1.5万户,简政放权、商事登记改革正在激发市场活力。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进程在加速,新机遇不断涌现。

新年伊始,经济发展“新”意萌动。1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4.5%;当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增速近五成;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3%。

“中国经济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城镇化升级的新机遇在集聚,蕴含着新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有一手的‘好牌’。”迟福林委员说。

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注意到,中国更多城市正逐步向农民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将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而支持经济增长,并帮助实现更为均衡和公平的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的看点并不在于GDP增速的放缓,而在于GDP构成重头成分的转变进程,即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投资和出口转向国内消费。”美国耶鲁大学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一语中的。

——三大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各地发展积极性充分调动,新的“增长极”正在打造。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推进,促进区域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成为各地发展的新机遇。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道闻表示,三大战略为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也为中国经济拓出了更广空间。地方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充分利用政策红利,抓住机遇投资布局。

“转型关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同时蕴含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要坚定信心,顺应趋势,用好战略机遇。”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说。

 

化信心为力量:抓住新机遇引领新飞跃

南海之滨,大鹏展翅。

7.8%、8.4%、8.7%、8.9%,鹏城深圳2015年经济增速逐季上扬,划出一道上行线。

背后的奥秘在于:深圳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达4.05%,全世界只有以色列和韩国这一比重超过4%。深圳高科技企业超过3万家,华为、华大基因、大疆无人机等成为全球行业翘楚。

——把握新机遇,中国经济发展要靠新的指挥棒。

习近平总书记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大战略,2020年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明确。《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未来五年,将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项重磅政策措施集中出台。

“我认为中国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中国将为世界创新做出更多贡献。”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一个多月前在冬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

在协调发展方面,以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用三大战略带动区域协调,中国经济将走得更稳;在绿色发展方面,实施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推动低碳循环经济,中国经济将走得更远;在开放发展方面,顺应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产业革命新趋势,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将不断提升;在共享发展方面,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增强,将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的工作围绕着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展开。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发展条件的客观评估。”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

——把握新机遇,要贯彻新思路、新决策。

猴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这充分反映国内产品质量、档次不能满足迅速提高的需求等供给侧问题,也有国内税费和流通环节成本偏高等体制机制问题。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中央在深刻分析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突出矛盾后,开出的一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良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把握新机遇,关键在于抓落实、重行动。

2016年已经成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一项项改革措施在发力,一系列供给侧调整在推进:

进一步简政放权,松绑企业激活市场。国务院2月19日公布决定,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开展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

深化财税改革,大力为企业减负。2月1日起,停征价格调节基金等多项涉企收费,取消地方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国家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减税力度,并严查涉企违规收费。

过剩产能迅速出清,服务业短板加速补上。春节前夕,钢铁、煤炭去产能攻坚战打响,5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旅游、健康、养老、文化、教育培训等服务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

人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全国“两会”,将会形成行之有效的转型升级的中国方案,充分把握战略机遇,增强信心,汇聚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两会”时间看“中国追求”

上海浦东,中国商飞总装中心内一派忙碌,2015年底在这里下线的大型客机C919,今年将力争首飞。以重大技术装备突破为标志,上海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新阶段发展的新理念。七个多月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为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理念彰显新追求。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以决胜全面小康为新起点,以新发展理念为先导,凝聚起智慧力量,引领新发展,迈向新征程。

 

变中求新——以新理念把握发展新常态

38年前因求学走出大山的全国政协委员杨玉成,前不久回到太行山区调研。一位乡党委书记向他反映,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日益增多,全乡38个行政村中,常住人口500人以上的只有1个,最少的一个村仅有5人留守。

杨玉成感慨地说:“新农村建设让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但与青山绿水相伴的却是老人孩子,这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大悖论。”

“把缩影放大,就可以清醒地看到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巨大变化和挑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发展新常态后,必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放眼国际,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回望国内,经济出现阶段性调整放缓,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部分领域潜在风险显现,老办法难以为继,新动力正在接续,一系列发展难题亟待破解。

前瞻未来,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必须实现的庄严承诺。这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年均经济增长要保持在6.5%以上,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8%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中国又一次站在重要历史关口——向前迈过,便是全面小康乃至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逡巡不前,则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使发展成果功亏一篑。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深刻洞悉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积极适应发展新形势和人民新期待,逐步加深对发展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及时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这是持续探索实践凝结的中国智慧——

实施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编制试点,推进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解决无户口人员户口登记问题,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一项项极具针对性、迫切性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成为新发展理念最鲜明的体现。

“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方法,绿色发展是方向,开放发展是战略,共享发展是归宿,新发展理念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细化,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丰富的包容性。”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说。

这是厚植发展新优势的中国抉择——

曾经的图书城,如今的创业地标。不足200米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2015年入驻投资机构2200多家,孵化创业团队1791个。

“伴着咖啡香录入的一行行代码字符、一张张设计草图,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创新的未来,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原动力。”创业大街车库咖啡董事长安盟说。

刚刚过去的一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全国每天新登记企业超过1.2万户,“创客”从一个生僻词变得广为人知,“双创”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戚义明认为:“理念虽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却为研究制定具体方法提供了大思路大视野。”

这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

2016年,加快开放发展的中国以一个新的五年规划开局,与联合国成员为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携手同行。

“新发展理念与联合国提倡的健康、平等、尊严发展内涵相吻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

从推进“一带一路”到亚投行开业,从中国装备走出去到国际产能合作,新发展理念将使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形成最大公约数,让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结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求进——以新追求开拓发展新境界

“关灯车间”里,高度自动化的机器设备取代了产业工人;一根探针在果蔬表面探测5秒,就能检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春节一过,部分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云栖小镇考察调研,不禁为特色小镇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深深感染。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全国人大代表郑雪君说,“小镇实现了‘双创’、观光、生态的和谐共存,居住于此的百姓也得到了实惠,这样的发展可谓独辟蹊径。”

在浙江,点状分布的特色小镇有37个,入驻企业超过3000家,聚集创业团队1900多个,迸发勃勃生机。

特色小镇既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又是一个个创新产品崛起的策源地,贯穿着新发展理念在基层的探索与实践。

——这是创新发展的中国追求。

全球首款10K超高清显示屏、带有物联网功能的触控冰箱“玻璃门”、轻轻一点就可以变换为多功能触控显示屏的穿衣镜……重庆京东方展厅里,成批的科技创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GDP增速连续3年保持10%以上,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制造业由“小弱散”走向“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创新正是解开重庆逆势上扬的“密码”。

“未来几年,如果我们在调结构和转方式上有重大突破,就能够把握主动权,引导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这是协调发展的中国追求。

甘肃会宁,黄土高坡上的中川村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个小村庄。29岁的村民米亚东贷了5万元精准扶贫款,引进了良种牛养殖。“家里一共5头牛,繁育好了今年就可以卖。”米亚东高兴地说。

在这里,每户群众都要通过填写收入检测表和产业增收清单,算个脱贫明白账,再由村干部、驻村帮扶队队长、贫困户三方签字认可。村委会主任邵青天说:“签字画押意味着一直负责到底,这让我们有压力,一点也不敢马虎。”

目前,我国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600个。六盘山区正与其他贫困地区一起,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向着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进发。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表示,协调是为了矫正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这是绿色发展的中国追求。

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藏族老人多杰的记忆中,2016年的藏历新年年味最浓:“大电网进村,村民告别了日落而息的作息习惯,被灯光点亮的节日夜晚拉长了欢乐时光。”

果洛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十分脆弱。为了让这批全国最后的无电人口用上电,而又不破坏山体植被,施工企业全程以人工与骡马代替汽车,往山上运输材料。施工队走了,电来了,山上一棵草都没有少。

“绿色与发展并非一对矛盾体,二者的协调统一和有机融合,构成了不同以往的发展途径,获得的是发展质量提升和长跑后劲。”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孙丰月说。

——这是开放发展的中国追求。

PPI降幅收窄,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态势,调查失业率仍处低位……

2016年开局,正当人们忧虑全球经济走入“新平庸”,又与国际金融市场“新动荡”不期而遇时,中国首月数据释放的“新信号”,为寻找复苏源的全球经济点燃了光亮。

逆境企稳,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发展新理念积聚起的发展新动能。

“中国经济改革正走在正确轨道上,经济转型正在真实地发生。”全球信用保险巨头科法斯集团经济学家沙尔利·卡蕾说。

——这是共享发展的中国追求。

新年伊始,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出台,今后居民看病报销将不再分“城里人”和“农村人”。

“以前,我们住院医疗费全部自己付,出院后再回去报销,现在在医院就直接报掉了。”在全国首批实行并轨的山东省临朐县上林镇东洼子村村民王庆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过程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这个维度上讲,共享发展与前四大发展理念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全国政协委员刘志彪说。

 

进中突破——以新作为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

2015年精钢产量出现自198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钢铁企业亏损面继续扩大,压减粗钢产能的战役已经打响……春天已近,但中国钢铁行业仍处“寒冬”。

位于山西太原的太钢集团同样感受到渗入骨髓的凛冽寒意,过去一年是公司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年。“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太钢打赢生存发展保卫战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优质供给抢占竞争制高点,努力突出重围。”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说。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今后五年,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中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对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做法要彻底摒弃。

告别GDP“一把尺子量到底”,追求“不唯快、更要好”的发展。在春节前后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一个普遍现象十分突出,就是“速度崇拜”渐行渐远。

随着地方“两会”相继落幕,各地“十三五”规划纲要纷纷出炉,无论是形势分析还是指导思想,无论是量化指标还是具体任务,无论是重大工程还是民生项目,新发展理念始终是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各地各部门都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经济顺利走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阵痛期,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郑重承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说。

落实新理念,干事是关键。

春节假期结束后,广东省纪委暗访组走访了广州、佛山、东莞等13个地市50多个政府部门和办事窗口,对“为官不为”进行了暗访和曝光。

广东省纪委介绍,将以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为暗访重点,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促进党员干部积极履职、敢于担当。

惠民生,补短板,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提振精气神,提高执行力,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谋划未来工作的遵循,执着追求更高质量、更具前景的发展,未来的中国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