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问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0.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对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一、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一是种养结构不断优化。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12325亿斤,是继2015年之后的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稻谷、小麦口粮产量为3.36亿吨,同比基本持平。玉米播种面积5.51亿亩,比2015年调减2039万亩,同比减少3.6%,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产量同比减少2.3%。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46万亩,同比增长10.7%。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为稳物价、惠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优化畜禽水产养殖结构。南方水网地区10省(市)近3/4生猪主产县完成禁养区划定调整,共调减生猪存栏1600万头。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51%,全年新创建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2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731个。

三是农业经营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各类家庭农场87.7万家,经营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4%。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179.4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4.4%。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38.6万个,辐射带动农户1亿多户,年户均增收3000多元。

二、农业绿色发展呈现新格局。一是大力推进农业节水。2016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3,农业用水总量有效控制在3720亿立方米。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实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促进农业用水效率不断提高。

二是控制农药化肥使用。2016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保持在3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零增长。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4亿亩次。全年化肥使用量约6000万吨,为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接近零增长,多路径、多模式减施化肥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016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畜禽养殖过程清洁化、粪污处理资源化、产品利用生态化水平显著提升。秸秆资源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全面推进,综合利用率达到82%。农用残膜标准化分类收集、规模化转运、专业化处理、商品化应用的机制初步构建,农膜回收率达到60%。

四是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2016年,在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实施轮作试点500万亩,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施休耕试点116万亩,东北黑土地保护、南方重金属污染、华北地下水超采等突出问题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至1510万亩。

五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总数接近11万个,生产规模稳定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步显现。2016年,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7.5%,107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监测合格率达到99.3%,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新亮点。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提质。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超过2.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5.3%;实现利润总额13394亿元,比2015年增长4.1%;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5.8%。

二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截至2016年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美丽休闲乡村分别达到328个和370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4亿人次,从业人员达到850万人,营业收入达到4800亿元,同比增长8%,呈现迅速发展态势。

三是农村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16年底,农村网民突破2亿人,同比增长2.7%,占全部网民的27.4%,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大。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3.1%,农村快递网点发展到近9.5万个,乡镇网点覆盖率超过70%,“淘宝村”达到1311个。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总额达到2200亿元,农产品“进城”路越走越宽。

四是返乡下乡创业成为新潮流。截至2016年底,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700万人(其中农民工480万人),“引凤回巢”成为新趋势。返乡下乡创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离田不离家、就近就地就业”,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途径,形成了企业盈利、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三赢局面。

四、农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一是装备现代化全面推进。2016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机械作业主导的局面更加明显。农机总动力近11.5亿千瓦,同比增长2.4%。主产区秸秆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能力明显增强。水稻种植和玉米、油菜、马铃薯、棉花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率增幅均超过3个百分点。

二是农田水利加快改善。2016年新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水资源空间格局不断优化,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强化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有效应对了特大暴雨洪水以及超强台风的接连袭击。

三是现代种业发展加快推进。品种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强化,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玉米自主选育品种占到85%以上,蔬菜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87%。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种子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集中。种业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种子销售收入和种子销售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是农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扩大至26个省份的116个县,益农信息社达到2.4万个,累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630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1.1亿人次。智能农业、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省份达到8个。大力发展智慧气象,推进农业遥感技术应用,信息化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五、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建立起玉米市场定价机制和对生产者的补贴机制,激活了市场。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出台实施。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范围显著扩大,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铺开。供销合作社、林业、水利、农垦等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二是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路、水、电、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29.3万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支持10万个行政村宽带建设和升级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及改厕得到加强,村庄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整合。

三是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4万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高出0.4和0.6个百分点,连续7年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四是脱贫攻坚战开局良好。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空前加大,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社会动员体系全面建立。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劳务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40万人,超额完成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

(贺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