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明代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明代思想文化逐步突破统治者奉为圭臬的程朱理学的樊篱,各种社会思潮掀风鼓浪,小说、传奇异军突起,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西传交流互动。晚明传统文化的变迁折射出传统社会转型的萌动。
一 思想与宗教
明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规定科举考试首场在“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书》、《易》、《礼记》、《春秋》)范围内出题,而以宋儒程颢、朱熹等人的注释为标准。成祖朱棣统治时,命儒臣胡广等人纂修《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及《性理大全》,汇辑程朱诸家理学之说,颁行于各府、州、县的儒学。在科举风向标的指引下,士子非程朱之书不读。程朱理学因此成为正统的官学。明初著名的思想家薛瑄,是朱熹思想的忠实践行者,说:“自考亭(朱熹)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
然而,思想界因袭程朱旧说而缺乏创新的状况,使一些学者感到压抑。他们转而开始寻求新的思想出路。到明朝中期,心学的萌芽从程朱之学中悄然冒出。率先突破程朱理学的思想家是陈献章。陈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里人,人称白沙先生,是吴与弼的学生。吴与弼谨守程朱准则。陈献章却崇尚自然,主张“静中养出端倪”,强调内心体悟,不拘束于外在的教条,被视作由朱子学转入王学的中间环节。
明代后期,王阳明心学逐渐成为明朝哲学思想的主流。阳明心学又称王学,创始人是王守仁。王守仁系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因筑庐于阳明洞,人称阳明先生,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继承发展了宋代学者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观点,认为“心之本体无所不该”,人的内心包罗万物。正德七年(1512),王守仁提出“心即理”、“心外无理”。正德十五年,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他认为良知是认识的根源和是非的标准;人的认识扩展就是不断内省自己的良知;外部知识的求索,只是用以印证自己内心的体悟。王守仁的学说与官方提倡的程朱理学不同,但得到了年青学子的追随。他在各地都有信徒,以浙江、江西、南直隶几个省最多。诸门人信奉师说,却也对师说进行修正和发展。万历十二年,以王守仁从祀孔庙,充分反映了阳明心学在明朝后期的深远影响。阳明心学后来还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王守仁的门人,按地域形成“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粤闽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等派。浙中王门以浙江山阴(今绍兴)王畿、余姚钱德洪为代表;江右王门以江西安福邹守益、泰和欧阳德为代表。王门后学基本上能谨守师说,而泰州学派的发展却离师门越来越远。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gèn),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身煮盐的灶户,读书不多,他强调圣人之道应无异于百姓日用之道,反映了学术民间化、儒学平民化的趋向。泰州学派之中,后来涌现了一些被形容成“赤手以搏龙蛇”、“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叛逆思想家。何心隐、李贽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何心隐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永丰人。他承认物质欲望的合理性,认为“人欲”是人的本性。万历七年,湖广巡抚王之垣承张居正之意,杖杀何心隐。李贽,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晋江人。他攻击儒家经典,说“六经”、《论语》、《孟子》等书或是史官及臣子们的赞美之词,或是迂阔的门徒们对师说的记忆,“有头无尾,得后遗前”,根本不能视为万世至论!所以,他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竭力宣扬“童心”说,要求人们有一颗没有受到知识和伦理熏染的纯真之心。李贽的著作流传很广,引起了儒学卫道士们的恐惧。万历三十年,朝廷逮捕正在通州养病的李贽。狱中,李贽以剃刀自刎。
阳明心学的空虚之弊,到晚明越发明显。性“无善无恶”之说在晚明颇为流行。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东林学派为矫治这种学术弊端,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提倡回归程朱理学。同时,思想界中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的潮流也渐见端倪,以“经世”为名的书籍陆续不断出现,代表性的著作是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陈子龙编纂的《皇明经世文编》。沿至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刘宗周、陆世仪、顾炎武、黄宗羲等人,都强调经世致用。
明朝佛教相对比较发达。明朝皇帝中,除嘉靖帝朱厚熜尊信道教外,尊信佛教的皇帝更多一些。正德皇帝朱厚照还崇信藏传佛教。明朝的佛教发展,在晚明达到高潮,出现了云栖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和藕益智旭四位高僧,而且佛学与儒学相渗透,催起儒佛道相兼、“三教合一”的思潮。
二 文学艺术及文化事业
明朝的诗歌和词,佳作稀见,水平远逊于唐宋。然而,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扩大,明朝小说和戏曲水平却有了重大发展。由宋元话本演变而来的明代小说,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中,《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都成书于明朝。
《水浒传》由施耐庵整理,罗贯中编次,主要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故事。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罗贯中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或说太原人,两人都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元代《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这段历史时期的故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流传极广。清朝开国之君努尔哈赤、皇太极虽然是女真人,而且僻在东北,也都曾读过《三国演义》。《西游记》是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根据宋元以来唐僧取经的故事创作而成的神魔小说。
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都是明代小说中的精品。《金瓶梅》约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的作品,描述了兼有官僚、恶霸、富商三种身份的西门庆及其家庭生活。小说的历史背景设置在北宋,所揭示的却是晚明奢侈浮华、违礼逾制的社会风气。作者“兰陵笑笑生”的真实身份不清楚,或说是太仓名士王士贞,或说是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屠隆。《三言》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冯梦龙辑合宋元明时代话本而成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共120篇,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共80篇,作者是浙江乌程人凌濛初。
戏曲方面,杂剧日趋衰落,南戏迅速发展,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争芳斗艳,互动交融,最终在明代形成了以南戏为主并吸收杂剧成果的传奇。明代传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即《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汤显祖,字义仍,江西临川(今抚州)人,是明代著名的戏剧家和文学家。《还魂记》又名《牡丹亭》,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明代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可观的成就。明初及明中期,宫廷绘画兴盛。宫廷画摹拟前代,墨守成规,技法上无所贡献,其中较为著名的代表性人物有擅长山水花鸟的戴进、擅长山水人物的吴伟(吴小仙)。明中期以后,文人画逐渐取代院画而雄踞画坛。在苏州府,出现了以沈周、文征明、唐寅、祝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山阴人徐渭的水墨写意花鸟精绝一时,松江华亭人董其昌的书法及山水画风格清润,是明朝后期的书画名家。
明代文化事业中最突出的成绩,是类书《永乐大典》的修纂。永乐二年,曾修成《文献大成》。成祖朱棣对该书不满意,命姚广孝、解缙等人重修,参加纂修、缮写的人员达三千多人。永乐五年(1407),书成,钦定书名《永乐大典》。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11095册,合计三亿七千多万字。它将所引的书籍整部、整篇或整段按《洪武正韵》韵目编入,总共采用图书七八千种,为后世保留了许多后来散佚的书籍(见彩图三十)。
明代的官方刻书比较活跃,民间坊刻尤其发达。刻书业的进步也促进了藏书事业的兴盛。代表性的大藏书楼,有宁波范氏天一阁、常熟毛氏汲古阁。
三 科学技术
明代科学技术在前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西学的刺激下,数学、地理学有了巨大的进步。明代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也有所发展。例如,农业中的水稻浸种、育秧、使用农药等环节,养蚕业中的人工育种方法,棉花种植及棉纺业中的去籽、弹弓、纺纱技术都有明显的突破。手工业方面,制瓷、印刷的工艺进步最为明显。明初青花瓷与明中后期的斗彩、五彩,代表了明朝制瓷业的较高水平(见彩图三十一)。印刷术的进步,体现在套印、饾版、拱花等技术的使用上。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彩色印刷技术上升了一个台阶。最为重要的是,在明代,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巨著。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松江府上海县人。60卷的《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代表作,内分农本、农事、水利、荒政等12目,不仅涉及大量的农业知识与技术,如番薯、棉花的种植等技术,而且还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经验以及徐光启本人对农业问题的研究,并附有精致的图谱,是我国古代农业科技史上最完备的一部总结性著作。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18卷的《天工开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记述了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手工业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反映了明代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方面的成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图9—2)。例如,其中“五金”篇,脱离了之前将矿产列入“本草”类的做法,对矿产作专篇阐述,并斥责方士以炉火炼银的虚伪。
图9—2 《天工开物》插图
李时珍,字东璧,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曾任职于太医院,因此有机会阅读到许多珍贵的医学典籍。后来,他游历各地,搜集标本和资料,对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删繁就简,查阙补遗,用26年的时间,三易其稿,完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收入动植物、矿石药物1892种,比《证类本草》新增374种药物,将我国药物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著作。
朱载堉,字伯勤,是明宗室郑王朱厚烷的长子,潜心于音律学、数学和天文学,著有《乐律全书》。他总结了千余年来探索平均律的理论和实践,创建十二平均律,在音律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江阴人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他用毕生精力对祖国河山进行考察后的科学记录,其中首次记录并揭示了我国西南石灰岩溶蚀地貌的特征,是一部不朽的地理学名著。
建筑方面,明代重修的万里长城,规划整齐的北京城中轴线布局和皇宫建筑群,明显陵、孝陵、十三陵,以上海豫园、苏州拙政园为代表的江南私家园林,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等,在建筑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