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话要注意场合和环境
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这不仅是为了入乡随俗,也是为了与人打成一片,实现顺利的沟通。在回话中,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注意场合和周围的环境,思考用什么样的话语做出回应最合适。
一个冬天的早上,有一对父子在镇上卖夜壶。父亲在北街卖,儿子在南街卖。于是,有了两个结果截然不同的销售故事:
反例┡
有个人来到儿子的地摊前,看了一会儿说:“这夜壶太大了!”
儿子马上回话道:“大了好哇!装的尿多。”
围观的人听了,觉得不顺耳,特别是那个问话的人,听后便扭头离去。
正例┡
有个老人走过北街,看见有人在卖夜壶,就自言自语地说:“这夜壶太大了!”
那位父亲笑着回应了一句:“大是大了些,可您想想,冬天夜长啊!”
围观的几个顾客听了,纷纷会意地点了点头,继而掏钱买走了夜壶。
面对潜在顾客同样的质疑:夜壶太大了!父子两人的回话不同,结果也迥然不同。父亲之所以能顺利地卖出几个夜壶,并不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别人同情他,而是他会回话。儿子虽然实话实说,但由于没有考虑场合和环境,说出来的话让人听着不舒服,引起了别人的反感,所以,一时间没有人买他的夜壶。
父亲一句话盘活了生意,说明了回话要看场合,如果不看场合,随心所欲地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很难让别人接受你的想法。因此,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应该注意回话的用词和方式,切不可乱答一气。
说话看场合和环境,有必要注意这样几种常见的场合区分:
◎公共场合VS私下场合
在公共场合有公共场合的回话方式,说说笑笑,肯定就不恰当了。在私下场合,有私下场合的回话方式,如果显得一本正经,就不容易被认同,会让沟通变得无趣。在这方面,有个典型的例子: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作为一国之君,整天忙于国事和应酬,而丈夫却不关心政治,对社交缺乏兴趣。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深夜了,当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门。
丈夫问:“谁?”
维多利亚答:“我是女王。”
门未开,再敲。
丈夫问:“谁?”
维多利亚答:“维多利亚。”
门还未开,再敲。
丈夫问:“谁?”
维多利亚答:“你的妻子。”
门开了,维多利亚走进了卧室。
维多利亚贵为女王,经常出入公共场合,说话要注意体现自己的身份,这没有错。但是回到家里,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因此,在回话时就不能打着官腔,一本正经。否则,丈夫就不会给她开门。这也启示我们,在工作场合和家里,要有不同的回话方式。
◎自己人场合VS外人场合
中国传统一向重视内外有别,在自己人场合,关起门来,可以无话不谈,甚至说些放肆、无礼的话,彼此也不会往心里去。可是在外人场合,一旦说话不得体,就容易引发不满,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回话时一定要考虑是在自己人场合,还是在外人场合。
◎正式场合VS非正式场合
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到长沙做嘉宾,主持人问他:“听说你曾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当过评委是吗?有没有话对家乡的人说?”
这位歌星说:“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
这话若是在非正式场合,几个朋友闲聊,说说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在这个众人聚集的正式场合,对着电视镜头居然说这种话,那就显得很不合适。因为他的话会引起公众对评委公正性的质疑,引起社会的不满。所以,在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胡言乱语。在非正式场合,可以随意一些,就像聊家常一样,有利于情感交流。
◎庄重场合VS随便场合
当你对朋友说“我特地来看你”,表达的是很庄重的意思;当你对朋友说“我路过这里,顺便来看你”,就显得很随意了。表达庄重的意思,可以让人获得受重视的感觉,但也会给人带来压力;表达随意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的负担,但有可能显得不够重视。这两者之间,一定要结合庄重场合和随便场合拿捏好。比如,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就应表达庄重的意思;周末去朋友家串门,就可以表达随意的意思。
◎喜庆场合VS悲痛场合
一般来说,回话的内容要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比如,在别人办喜事时,你就别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千万不要逗乐子,甚至哼着小曲,显得很愉快。不然很容易引起别人的不满。